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42-144
为了探讨紫外诱变对食用菌育种的作用,利用紫外线辐射平菇菌丝体,研究不同处理时长对菌丝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紫外辐照3′30″~4′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照射3′30″处理的作用最显著(P0.01),辐射15~20 min处理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该试验条件下平菇菌丝体紫外线诱变育种辐照时间以3′30″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激光辐照水和水仙花对水仙花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金盏银台水仙花为材料,以无辐照处理为对照,用He-Ne激光器分别以辐照强度0.75、1.20、1.50和1.80 mW对4组水仙花的水培养液和另外4组水仙花辐照处理5、10、15、20和25 min,研究各处理水仙花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各辐照处理的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开花时间等都好于CK。0.75 mW激光辐照水仙花对水仙花生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在5~20 min,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随1.20 mW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5~25 min,水仙花叶长、叶宽、花瓣直径、花茎直径随1.50 mW激光照射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1.80 mW激光照射抑制水仙花生长。[结论]低强度激光辐照可促进水仙花生长。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种。[方法]利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其酶活。[结果]在单因子诱变中,紫外线效果明显优于亚硝酸,致死率70%~80%的诱变剂量比较理想。复合诱变比单因子诱变效果好,产酶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菌落生长速度也加快,在多次传代试验中,菌株的性状也比较稳定。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15 W,照射距离30 cm左右,照射时间8 min)和亚硝酸(0.1 mol/L的NaNO3处理5 min)的复合诱变,复筛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10%,滤纸酶活力提高了64.01%。[结论]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YAG激光对枯草芽孢杆菌WB7诱变作用。[方法]采用YAG激光(波长1060 nm,功率7 W)照射1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WB7,综合各辐照时间组里菌株致死率和正变率的大小以及拮抗能力提高程度,分析不同辐照时间对WB7生长以及诱变的影响效果。采用连续传代培养,测定正变株拮抗能力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利用YAG激光辐照枯草芽孢杆菌对WB7有显著的诱变效应,不同辐照时间的诱变率有显著性变化,辐照1.5 min诱变作用最强,且正变率最大;筛选的最佳突变株WB7-L1.5’5高抗番茄早疫病菌,经过7代传代试验证明其可稳定遗传。[结论]该研究建立了YAG激光诱变枯草芽孢杆菌WB7的试验体系,对番茄早疫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辐照对3种海洋微藻蛋白质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来提高海产单胞藻饵料蛋白质含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分别辐照盐藻、三角褐指藻以及湛江等鞭藻3种海洋微藻0、2、4、6、8、10 min,测定蛋白质含量,分析紫外线辐照对3种海洋微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紫外线辐照后,盐藻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 由对照的6.70 mg/g,最低下降到2.32 mg/g;三角褐指藻经2~10 min照射,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辐照时间2 min的处理上升幅度最大, 蛋白质含量升高到5.28 mg/g;湛江等鞭藻经过2、4、6 min的照射,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53%、737%和153%,明显增加,而经过8~10 min的照射,湛江等鞭藻死亡。[结论]紫外线辐照对不同藻类的蛋白质含量具有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紫外线诱变后得到的多脂鳞伞(Pholiota sdiposa)的菌种作为出发菌种,对其进行化学诱变剂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亚硝酸钠终浓度3 450 mg/L诱变10 min、亚硝酸钠终浓度6 900 mg/L诱变5min所得到的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产量和栽培的生物转化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胡静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41-17743
[目的]筛选出繁殖速度快、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以及经济成本低的优势菌种。[方法]采用诱变和富集培养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改良,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极强的菌株。将株菌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碳源及盐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分析其对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照射1min时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多,照射时间〉6min可见极少数菌落或几乎不见菌落生长。挑选诱变后的菌落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筛选出3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极强的菌种。但倘若培养基中不合糖,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就变弱。[结论]不同的紫外诱变时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以及碳源对菌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慧玲  刘祖艳  赵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41+5750-5741,5750
[目的]比较产β-甘露聚糖菌株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效果。[方法]以产β-甘露聚糖酶的Bacillus subtilis WD2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方法提高酶的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时间选为20~30s,诱变后酶活提高了8.72%;1%的甲基磺矗乙酯诱变10min,酶活提高了1.29%。[结论]紫外线诱变效果好于甲基磺酸乙酸,该研究中,物理诱变效果好于化学诱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Nutt.) 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200、1400、1600、1800、2000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60Coγ射线辐照对野牛草坪用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经不同辐照强度的60Coγ射线处理后的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Engelm.]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坪用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γ射线不同辐照强度(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Gy)对野牛草当代植株草坪相关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各辐照处理的野牛草发芽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种苗的根长和芽长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幼苗的高度显著变小,分蘖数、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小于对照;匍匐茎长度、匍匐茎粗和匍匐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确定野牛草诱变育种的适宜γ射线辐射剂量及筛选有益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产木霉菌素菌株,提高木霉菌素产量。[方法]以从枸骨中分离到的产木霉菌素的内生真菌———哈茨木霉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连续转接5代,测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哈茨木霉的致死率增大,选取致死率为88.1%的紫外线照射45 s作为最适处理剂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2次诱变的菌株的产孢时间提前,长出的菌落更为致密。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UV-5-3,其产抗生素的水平最高,为164.75μg/m l,比初次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株UV-3-1提高了56.77%,是出发菌株的2.3倍。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UV-5-3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结论]利用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高产木霉菌素菌株。  相似文献   

12.
常青云  朱莉思  曹鑫  刘本翠  张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63-9866,9875
[目的]明确各因素对秋水仙素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秋水仙素浓度、紫外线辐射单次时长及频数、温降单次时长及频数对秋水仙素诱导刺槐多倍体效率的影响。[结果]紫外辐射时长对秋水仙素诱导效率的影响最显著,80 s时膨大率最高,其次是浓度。各浓度组间膨大率呈周期性变化,随浓度增加整体略有上升。辐射频数和温降频数对膨大率的影响较小,分别以2、1次最好。温降时长以5 min最佳。不同辐射时长和不同辐射时间点的诱导效果有明显差异。单纯的紫外辐射不能诱导根尖膨大细胞加倍,不能降低秋水仙素的最低有效诱导浓度。单次剂量2 min出现抑制效果,4 min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8 min生长停止。[结论]最优组合是0.3%秋水仙素,辐射40 s共2次,温度骤降5 min共1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培养时间对小麦培养猴头菌(即小麦猴头)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小麦培养基对猴头菌进行不同时间的固体培养,用碘-二甲基亚砜去除培养物中的剩余淀粉,苯酚-硫酸法测定猴头多糖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猴头多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在培养35 d时达81.99 mg/g,是猴头子实体多糖含量的2.65倍。还初步建立了在样品含有植物淀粉时测定真菌多糖的简便方法。[结论]小麦猴头多糖含量很高,可代替猴头子实体提取多糖或进行其他深加工。  相似文献   

14.
60Co-γ射线诱变猕猴桃枝条变异的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猕猴桃的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借鉴。[方法]用25、50和75 Gy 3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2个品种猕猴桃不同植株的枝条,提取其嫩叶基因组DNA,并进行不同枝条嫩叶DNA之间的SSR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辐射诱变效应。[结果]2个品种的SSR多态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剂量辐射处理后枝条的成活率有所差异;辐射处理后2个品种猕猴桃的SSR扩增带明显增加,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越加明显,表现为经50 Gy60Co-γ处理的枝条的SSR扩增带多于25 Gy处理者。"和平红阳"猕猴桃SSR扩增带数目高于"和平1号"猕猴桃。[结论]该研究为猕猴桃辐射诱变育种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高产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丹  叶亚建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04-8405
[目的]获得杏鲍菇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单菌落分离、突变株选择、菌丝生长及出菇对比试验研究了杏鲍菇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技术。[结果]将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孢子悬液稀释,涂在平板培养基上,7 d后分离单菌落并两两配对。取镜检有锁状联合的菌株菌落与原始菌株做拮抗试验,得到了11株突变株。7号和11号菌株与其他菌株间有极显著差异,5号和10号菌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原始菌株,2号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余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显著差异。9个菌株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和10号菌株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35%和34%。它们被命名为PL-5和PL-10。[结论]经紫外线诱变选育的杏鲍菇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猴头菌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产量的相关性。[方法]以细刺猴头、猴头1号和猴头T3为供试菌株,以3个猴头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为样品,利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猴头菌多糖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猴头T3多糖产量略高于细刺猴头,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猴头1号的菌丝体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猴头1号的子实体多糖产量最高,其次是猴头T3,细刺猴头最低,但是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菌丝体多糖产量高的菌株,其子实体多糖产量也高;子实体多糖产量比菌丝体平均高出18.13%。各个菌株液态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产量都大于子实体栽培多糖产量,平均高出35.25%。[结论]该研究为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UV-B强度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探讨UV-B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机理。[方法]采用5个不同的UV-B辐射强度,对3个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旺长期烟株进行辐射处理,分别采集处理7、14、21和28 d后的新鲜叶片测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UV-B对不同烤烟品种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随UV-B强度和照射时间而变化,且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大。减弱30%UV-B处理28 d后,导致K326和云烟87中部叶质体色素含量升高,但对红花大金元的影响则不显著。而增加1.5 h的UV-B照射,28 d后3个品种的质体色素含量均降低。而增强3.0 h的UV-B照射处理7 d后,红花大金元和K326质体色素含量升高,云烟87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提高烟叶品质和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