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每年因采掘造成大面积地表塌陷,破坏土地日益增多。据淮北、开滦、徐州、平顶山、兖州、焦作、肥城等七个矿区统计,到1983年止,已塌陷土地55.36万亩,其中淮北矿区已塌陷5.7万亩,预计本世纪末将塌陷14.5万亩,同时,排出的大量煤矸石尚需占地堆积,坑口发电厂排出的工业废渣——粉煤灰,也需要占用农田建设灰场堆放。这不仅减少了耕地,给农业经济带来损失,而且毁坏了原来土壤植被、景观,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平衡。因此,有计划地把已被毁坏了的土地恢复起来再种植,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大幅增加,煤炭开采随之加大,造成煤矿所在地区土地大片塌陷,形成大小深浅不等的水域.为保护煤矿塌陷区生态环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土地复垦,建设生态公园,渔业养殖等,开拓出一条独特的塌陷区经济发展模式.塌陷区网箱生态养殖鳙鱼就是其中一种,此方法利用塌陷区中水质较肥水域进行不投饵或少投饵的流水养殖,生产出品质好、竞争力强的商品鱼,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矿塌陷区农田复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塌陷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要原因之一。塌陷区复耕可保护耕地和环境,增加矿区供给。塌陷后种植条件恶化程度与塌陷深度和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等有关,可分为常年积水、雨季积水、短期局部积水、渗漏干旱四个类型。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修整渠道、整平耕地,建圩,造田(挖沟、塘取土、或填河泥、煤矸石、粉煤灰后复土),修建塌陷区水库,改变种植制度等复耕技术,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煤塌陷区土地的复垦和利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煤矿区塌陷对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矿区经济、社会续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的具体对策:土地复垦的综合利用必须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因地制宜的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综合治理的技术方式,从而使采煤塌陷的土地得到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采煤塌陷区后湖村塌陷土地综合治理调查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后湖生态园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塌陷区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治理效果的对策,对安徽省煤矿塌陷区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广和 《中国农垦》2015,(4):45-46,52
<正>为了进一步探索城郊型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思路,推进现代农业进程,2014年秋,方邱湖农场组织了全场主要管理人员赴山东省济宁市南阳湖农场考查调研。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全面了解了南阳湖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做法和经验,对于方邱湖农场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受到很多有益启示。南阳湖农场位于山东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区,现有土地面积2万亩,由于煤矿开采造成场区地面塌陷。该场利用塌陷区治理的机遇,充分利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淮北市临涣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采用临涣矿塌陷区2004年的IKONOS影像和2014年的World View-3影像,结合eCongnition分类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临涣矿塌陷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净减少43.7%,其中约有236 hm~2的耕地转化为塌陷区、126 hm~2耕地用于堆放粉煤灰与煤矸石和359 hm~2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与居民区等;塌陷区的面积由2004年的96 hm~2变成2014年的443 hm~2,大幅增加了246.6%。该矿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煤矿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政策。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淮北市临涣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供参考.采用临涣矿塌陷区2004年的IKONOS影像和2014年的WorldView-3影像,结合eCongnition分类技术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临涣矿塌陷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净减少43.7%,其中约有236 hm2的耕地转化为塌陷区、126hm2耕地用于堆放粉煤灰与煤矸石和359 hm2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与居民区等;塌陷区的面积由2004年的96 hm2变成2014年的443 hm2,大幅增加了246.6%.该矿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煤矿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政策.这些驱动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矿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作为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比例最大的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煤炭开采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煤矿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使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该文就煤矿塌陷区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对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的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5,(1):96-97,112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作为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比例最大的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煤炭开采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特别是煤矿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使人口多、耕地少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该文就煤矿塌陷区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对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的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损失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王健  刘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8-5062
摸清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作用是塌陷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井工矿——补连塔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如下:煤矿井工开采形成的裂缝(隙)加剧了土壤水分损失,造成塌陷区含水量明显降低,3个试验样地的土壤水分损失量顺序:2005年塌陷区〉2004年塌陷区〉未塌陷区。试验样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0~60 cm层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空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坡底和丘间低地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开采塌陷加剧土壤水分损失主要是由于塌陷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增多,促进了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塌陷裂缝(隙)的发育增大了土壤水分侧向蒸发;同时塌陷错落面的形成也增大了土壤水分蒸发量。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改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粉煤灰排放量急骤增加。1983年全省排放量200万吨,占地200—300万亩。1989年排放量增加到300万吨以上。电厂在增加,存灰场在扩大,土地被占用,环境受污染,利用粉煤灰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北部五沟煤矿一矿井的煤矿开采地表塌陷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充填开采塌陷区表层土壤的黏粒、含水量、总可溶性盐、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等,研究煤矿充填开采塌陷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时空变化,同时与非充填开采塌陷区和未塌陷区的采样断面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主导因子是区域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以塌陷盆地中央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梯度递减,充填开采与非充填开采结果一致;土壤黏粒、总可溶性盐、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等均存在流失现象,但充填开采塌陷区表层土壤中的上述物质在塌陷盆地边缘呈缓慢富集,非充填开采塌陷区坡地土壤中物质流失量较大,时空分布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立足土壤肥力、环境质量角度研究采煤塌陷区不同充填复垦方式的土壤质量差异和优选顺序,能够明 晰复垦短期、长期内各种充填复垦土壤质量提升的短板所在,针对性地为复垦土地后期管护的选取和变更提供依 据。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基于土柱实验和“外采样,采用模糊数学法、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环境质量评价, 分别立足土壤肥力和重金属污染的角度对不同充填复垦方式进行复垦后短期、长期的优选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院基 于土壤肥力质量的充填复垦方式优选排序,在复垦后短期内表现为湖泥>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长期表现为粉 煤灰>煤矸石>湖泥>建筑垃圾;基于土壤环境质量的充填复垦方式优选排序,在复垦后短期内表现为湖泥>建筑垃 圾=煤矸石>粉煤灰,长期表现为湖泥>建筑垃圾>煤矸石>粉煤灰。  相似文献   

15.
1 研究目的与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业大国.采矿活动、尤其是煤炭开采,破坏了大量土地.山东省以煤炭资源大省著称,采煤塌陷面积已达6.7万余hm2,并且,随着煤炭资源更大规模的开发,土地塌陷形势将更加严峻.济宁市境内煤炭储量丰富,全市含煤面积达3740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5%.现有兖州煤业集团、淄博矿务局等10多个采煤企业在此采煤,生产矿井30多对,在建矿井15对,年产原煤5500万t.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塌陷,当前,全市因采煤已经造成塌陷土地9800hm2,其中绝产2360hm2.而且每年仍以近千公顷的速度塌陷土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煤矿塌陷区调查研究之后,因地制宜地用畜牧、水产科技和配套方法,对烈山塌陷治理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开发利用试验,经三年多实践,证明适于发展畜禽、水产、饲料加工等业生产。从而为全面开发利用我国煤矿塌陷区,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电厂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废渣,弃之多害,用之多利,充分利用粉煤灰于工、农业生产,是变害为利、发展生产、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重大措施。经过试验证明,电厂粉煤灰是一种多功效的土壤改良剂,是极为有利的资源。目前我国热电厂的灰渣分布广,数量大,据有关统计资料年排灰量近3000万吨。仅陕西省七个热电厂统计年排灰量在100万吨以上,灰场积灰已达500多万吨,灰场占地约2000余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且还污染环境,危害群众生活。全  相似文献   

18.
采煤塌陷区农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工煤矿开采使大量土地沉陷,土壤结构和质量受到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对耕地的损毁,直接威胁到地区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探究采煤塌陷区农田整治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农田整治规划设计的研究较多,但结合采煤塌陷这一特殊背景的相关研究较少,此研究从田块的平面规划设计、田坎的稳定性分析、灌排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多技术支持下的农田整治规划设计4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采煤塌陷区农田整治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煤塌陷区农田整治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方向:1)加强基于地上修复与地下开采相结合的田块规划设计;2)开展丘陵山区抗塌陷的田坎设计;3)系统研究基于塌陷前后岩土参数差异性的防塌性措施;4)完善三维技术下的农田整治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淮南煤矿塌陷区土地利用/覆盖方式概况及其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淮南为高潜水位地区,煤矿塌陷后,矿区地表形态遭到破坏,煤矿附近的村庄、农田等渐渐被水淹没,形成永久性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其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微生物等也受到影响;土地利用/覆盖方式的变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碳循环,而且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尤其是氮循环、水循环、碳浓度、温度等因素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了煤矿塌陷区的碳循环.该研究为淮南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任笑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72-175
分析了淮北市采煤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以系统的、生态的观点研究塌陷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淮北市采煤塌陷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框架构想,设计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利用、生态旅游利用等三大重点利用取向,将塌陷土地资源的水利、生态农业、生态湿地等各种利用方式纳入统一系统,统筹规划,以期促进采煤塌陷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