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王枣属鲜食性大枣新品种 ,其个大 ,果重 (最大 80 g以上 ) ,味甘甜 ,结果早 ,适应性强 ,可与粮食及经济作物间作 ,国内外市场广阔 ,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将该品种的栽培和病虫防治及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供参考。发芽前的防治 在树液开始流动后但未发芽以前及时喷 1次 5波美度石硫合剂 ,或 4 0 %的福美砷10 0倍液 ,控制腐烂病 ,抑制红蜘蛛的越冬繁殖卵 ,对防治白粉病、卷叶虫、介壳虫都有明显作用。发芽后至开花前 大王枣发芽后 ,喷 0 .3波美度石硫合剂加 5 0 %的 160 5乳油 10 0 0倍液 ,或喷80 %的敌敌畏 12 0 0~ 15 0 …  相似文献   

2.
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4—1986年对枣尺蠖和枣壁虱防治指标的研究及应用结果.初步提出,枣尺蠖的防治指标为百股平均幼虫7.5头,枣壁虱的防治指标为叶平均虫量0.5头.研究及生产示范试验证明,枣树开花前(5月中旬)为最佳防治时期;采用主治和兼治相结合,治虫与施肥相结合,辅以夏剪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只在花前喷药防治一次,即能很好地控制枣树的5种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在枣片加工过程中,稳定剂以1.5%的淀粉效果为最好,产品在调配时加入8%的糖和0.5%的柠檬酸,其色泽、风味及质地均优于其他处理。烘烤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与温度,因为这2个因素与产品的色泽有直接的关系,而产品色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感官和食欲。  相似文献   

4.
覃勇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79-184
植被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凋落物的水分涵养能力,作者对桂西北典型石漠化地区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调查样地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等相关项目的分析测试及数据整理,得到不同植被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排序。凋落物现存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单性木兰>枫香>湿地松+桉树混交林>桉树>青檀>吊丝竹> 檵木>杉木林>任豆>黄荆;最大持水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单性木兰>枫香>青檀>湿地松+桉树混交林>吊丝竹>湿地松>桉树> 檵木>杉木林>任豆> 黄荆;最大持水率的排序为:黄荆>杉木、任豆>青檀>枫香、单性木兰、吊丝竹>檵木>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桉树混交林>桉树> 湿地松;土壤含水量的排序:任豆>吊丝竹>黄荆>青冈栎>青檀>杂木林>湿地松>湿地松+桉树混交林>檵木>单性木兰>枫香>桉树>杉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气候地理等因素,作者提出了一些提高土壤水分涵养的优化植被恢复模式, 为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巨玫瑰’葡萄(Vitis vinifera L.×V. labrusca L.)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为葡萄设施栽培管理提供预警和应对措施。试验材料为1 年生的‘巨玫瑰’葡萄品种盆栽植株,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不同的温度处理(27、32、37、42℃),观察叶片表型和组织结构变化,对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荧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巨玫瑰’在37℃条件叶脉附近出现失水现象,在42℃条件下叶脉附近出现失水干枯,而且幼叶展不开,最后枯死。27、37℃条件下叶片叶肉组织基本没有变化,栅栏组织排列整齐,但42℃条件下叶肉组织表现出失水萎缩。而且在42℃处理下叶片的可溶性糖较27℃处理显著增高,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OJIP 曲线上的O-I 阶段值和ABS/RC、ETo/RC、TRo/RC、DTo/RC值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因此,‘巨玫瑰’葡萄的叶片表型、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与高温条件的处理程度与时间相关,并且在42℃处理22天后,‘巨玫瑰’表现出显著性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固定及分别加工成六大茶类,比较研究了相同加工茶鲜叶及其干茶质量下的六大茶类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和0.038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和6.847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和5.163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六大茶类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其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以及世界各国寻求新能源的今天。根据甘薯产业化发展需要,采用中间材料与最新育成甘薯良种(岩粉一号/金山57)进行杂交,选育而成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淀粉率,抗病性好,食味佳等优点。它不仅可作为“准完全食品”食用,而且还作为可再生能源植物的主要原料之一,在科学节约有限的石油资源中寻找到一条重要途径,为甘薯产业化寻找到一条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枣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枣吊是枣树结果的基本单位,全面了解枣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育,对提高枣园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枣吊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分类、形成发育及与坐果的关系等方面,并对枣吊研究中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农业生态地质条件研究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突破口,探究农业生态地质条件对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安徽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地质的分布状况,讨论安徽省现代特色农业与生态地质条件的关系,分别探究安徽名茶、皖南板栗、宁国山核桃、和县蔬菜、怀远石榴、亳州中药材、砀山酥梨等典型特色农产品的生态地质条件,并就推动安徽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地质开展提出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果树种之一,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品种达700多个。据测定,鲜枣果肉中除含有糖分、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很丰富,每100g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380mg~600mg,超过任何一种普通水果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100倍、橘子的7倍~8倍,比猕猴桃还高2倍~3倍。此外,还含有许多水果没有的抗癌物质环磷酸腺苷,它能使肿瘤细胞逐渐转向正常。红枣在中医药学上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具有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益气强身的滋补作用。随着我国红枣产量的不断增加,枣果的深加工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鲜酒枣、熏枣、…  相似文献   

11.
4个苹果属野生种果实香气成分HS-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Carr.) Rehd)、东北黄海棠(M. prunifolia)、武山变叶海棠(M. toringoides)及西府海棠(M. micromalus)果实香气成分,为苹果属野生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4个苹果属野生种与对照苹果品种‘红星’、‘富士’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均是(E)-2-己烯醛,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化合物有己醛、(E,E)-2,4-己二烯醛和乙醇;4个苹果属野生种共有的化合物有乙醇、己醇、(Z)-3-己烯-1-醇、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和4-苯甲酸-2H-吡喃-3-酮,但4者主要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仍存在一定差异。尽管野生种与两个对照品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类别均是醛类,但它们之间香气成分类别及其相对含量仍存在差异。(E)-2-己烯醛可能是苹果属植物果实香气的典型成分,对其特有风味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8种药剂对枣果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枣黑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3%中生菌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较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91%和76.60%,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0%和81.89%;7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8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31%和72.19%,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43%和84.48%;3%中生菌素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枣缩果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15%和76.2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00倍液和300倍液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2%和78.85%。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研究影响仙草胶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因素及条件,优化了脱色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仙草胶提取液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5%,温度60 ℃,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仙草胶提取液的脱色率可达92.3%,多糖损失率为20.5%。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的果树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遗传改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农杆菌介导法的受体系统有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直接分化芽和胚状体受体系统等;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因素有侵染力,抗生素,基因型等;常用检测方法有GUS活性检测,PCR技术,杂交检测,免疫学检测。本文从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中的各种转化受体系统、影响果树基因转化的主要因素和转化植株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同果树建立高效的基因转化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系列浓度的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TOL)处理木荷,研究木荷的生理效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DMF、TOL及二者的复合处理均影响了木荷的生理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症状,TOL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膜结构,进而影响抗氧化系统和营养物质合成系统。DMF可能是通过影响脯氨酸、谷胱甘肽、SOD等合成酶系,进而造成叶绿体受到损伤;(2)高浓度的DMF或DMF与TOL复合处理会引起植株死亡,复合处理对木荷生长具有协同性;(3)木荷可作为土壤受DMF、TOL污染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普通椪柑及其变异品种泸红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品质与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泸红可溶性固形物达14.06,比普通椪柑高16.58%;酸含量较普通椪柑高18%,但其糖酸比相近;Vc含量较普通椪柑高10.29%;泸红果皮为橙红色,积累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能力大为增强,达430.37μg/g?FW,是普通椪柑的1.65倍。  相似文献   

17.
Cu、Pb对上海青幼苗毒害效应及叶片下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青为原料,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胁迫下幼苗的形态、生理指标变化,并对幼苗叶片下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Cu、Pb浓度的增加,上海青幼苗受毒害症状逐渐加剧,鲜重、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再降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另外随着Pb浓度的增加,细胞微形态损伤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8.
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发展“新的工业革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在对“低碳经济”兴起和“低碳农业”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借鉴台湾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以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福建低碳农业的切入点,以期促进福建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加强海峡两岸农业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田间抗性评价的各种限制因素,充分发掘抗性种质,对枣缩果病抗性的高强度离体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白熟期前(8月初)采集健康果实,用针轻刺枣果表面,喷施浓度为107个/mL的病原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 Fr.) Keissler、Phoma destructiva Plowr.和Fusicoccum spp.)孢子悬浮液,经恒温(25℃)保湿(相对湿度为100%)培养5~7 d后调查病情指数较为适宜。采用此方法,对田间表现抗病(33个)和感病(3个)的品种进行了室内离体抗性鉴定,未发现对枣缩果病免疫的种质,但进一步筛选出了长鸡心、孔府酥脆、成武冬枣、苹果枣、串铃、酥圆铃、六月鲜等7份高抗种质,其病斑扩展速度慢、发病程度轻,与感病品种差异显著。总体上看,离体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离体鉴定的选择强度更大,可鉴定出更高水平的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20.
以壶瓶枣为原料,在浸提时设置浸提时间、浸提料液比与果胶酶添加量3个试验因子,通过方差分析与新复极差分析,确定出红枣浸提时的最优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为0.30%,浸提料液比为1∶5(g∶mL),浸提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可酿造出澄清透明,酒精度为11%左右的枣酒,为工业化生产红枣干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