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稻季施肥对后季绿肥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水稻季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后季绿肥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为水稻-紫云英轮作条件下适宜化肥用量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季施氮、磷、钾肥处理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较不施氮、磷、钾肥处理增加27.9% ~ 40.9%、12.6% ~ 37.2%、21.4% ~ 46.2%。水稻季不同氮肥处理比较,施氮处理的氮积累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48.8% ~ 62.3%,氮肥(N)用量为142.4 kg/hm2时,绿肥碳、氮、钾积累量最高,氮肥用量为71.2 kg/hm2时,绿肥磷积累量最高。水稻季不同磷肥处理比较,施磷处理的绿肥磷积累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33.0% ~ 78.3%,磷肥(P)用量为49.1 kg/hm2时绿肥的碳、氮、磷、钾积累量均最高。水稻季施钾处理的绿肥钾积累量较不施钾处理增加22.2% ~ 44.8%,水稻季钾肥(K)用量为67.5 kg/hm2和101.2 kg/hm2时,绿肥的碳、氮、磷、钾积累量较高,且两处理间相差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季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42.4、49.1、67.5(或101.2)kg/hm2时,绿肥的产量及碳、氮、磷、钾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5 833 kg/hm2和929.2、44.6、5.8、45.9 kg/hm2。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部分"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性状指标、鲜草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株高、茎粗、分枝、根瘤数、单株重和鲜草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3.50%、42.34%、18.75%、18.18%、87.07%和33.2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9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产量平均增产9 591.9 kg/hm2,提高了13.50%。处理7(N0P3K2)即高量磷和中量钾配施的鲜草产量最高,达到94 641.6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了33.22%。处理7对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N、P、K)的累积最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N、P、K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6.53%、34.40%、24.47%。可见,增施磷钾肥是提高当前肥力水平下紫云英产量与植株养分累积的有效途径。合理施用N、P、K肥能明显促进紫云英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积累量,对翻压紫云英作绿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用量对紫云英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 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 60 kg·hm-2)、钾(K2O 60 kg·hm-2)肥,氮(N75 kg·hm-2)、钾(K2O 60 kg·hm-2)肥和氮(N 75 kg·hm-2)、磷(P2O5 60 kg·hm-2)肥用量,在施N 0~112.5 kg·hm-2,P2O5 0~90 kg·hm-2和K2O 0~90 kg·hm-2范围内,紫云英产量随相应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N、P、K各养分施用的最高增产率分别为65.0%、27.8%和44.5%;从养分效率看,中量水平的氮(N 75.0 kg·hm-2)、磷(P2O5 60 kg·hm-2)和低量水平的钾(K2O 3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中量水平的养分用量(N 75.0 kg·hm-2、P2O5 60 kg·hm-2和K2O 60 kg·hm-2)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结果说明,施肥对紫云英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是影响紫云英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氮、 磷用量偏大,钾肥用量不足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养分利用率偏低。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施用氮、 磷肥,稳定钾肥投入对水稻产量、 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结果表明,氮钾、 磷钾、 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水稻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 减氮控磷稳钾处理(N 225 kg/hm2、 P2O5 60 kg/hm2、 K2O 90 kg/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 300 kg/hm2、 P2O5 150 kg/hm2、 K2O 60 kg/hm2)能显著增加水稻秸秆生物量(P0.05),明显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 试验还得出,减氮控磷稳钾处理分蘖期地上部氮、 钾含量和秸秆氮、 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 收获期地上部氮、 钾的积累量和氮、 磷的表观利用率显著大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适当减少氮、 磷用量, 增加钾肥用量能改善氮、 钾营养状况,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籽粒产量和氮、 磷表观利用率。N 196.2 kg/hm2、 P2O5 46.5 kg/hm2、 K2O 90 kg/hm2的配施方案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用量稻草与氮肥配施对紫云英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优化紫云英高产栽培措施和解决秸秆资源化利用难题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实现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的稻田氮肥减施和作物增产。   【方法】   设置稻草和氮肥双因素盆栽试验,3个稻草添加量 (RS) 分别为0 (RS0)、3000 kg/hm2 (RS1)、6000 kg/hm2 (RS2),4个施氮量 (N) 分别为0 (N0)、45 kg/hm2 (N45)、90 kg/hm2 (N90)、135 kg/hm2 (N135),共12个处理。测定紫云英鲜草产量及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分析土壤基础理化性状、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6种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土壤酶 (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磷酸酶) 活性,探讨紫云英生长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结果】   添加稻草和施用氮肥均显著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与N0RS0处理相比,两者配施显著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57.5%~323.8%;在N45、N90、N135水平下紫云英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均以RS2处理最高。紫云英地上部当季氮素回收率以N45RS1处理最高,与N90和N135施氮水平下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结果表明,相对稻草处理,氮肥处理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和养分累积量有更强的正效应。添加稻草和施用氮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在4个施氮水平下均随稻草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另外5种土壤酶活性在N0、N45、N135水平下均以RS2处理最高,在N90水平下以RS1处理最高。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对紫云英鲜草产量的贡献程度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2.6%和30.0%。   【结论】   适量的稻草添加并配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紫云英养分吸收,为紫云英高产创造条件。添加稻草可显著提高紫云英养分累积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施氮对紫云英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亦有显著影响。在本研究条件下,根据紫云英产量和养分吸收特征,并结合稻草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稻草6000 kg/hm2、氮肥45~90 kg/hm2为较适宜的施肥配比,具体施氮量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化肥氮钾用量减少条件下不同比例紫云英与普通化肥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钾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南方双季稻种植区制定科学减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连续 6 年定位田间小区试验,除对照不施肥外,试验的其他 5 个处理早稻施肥量均为 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氮素以尿素、控释尿素、紫云英按处理比例配合和施用。分析了双季稻产量,植株氮、钾养分吸收积累、利用效率及土壤氮、钾养分含量。 【结果】 与 (CF100) 处理相比,早稻翻压紫云英鲜草 17145 kg/hm2 时,早、晚稻均减施氮 40%、减施钾 21% 条件下,氮肥采用尿素处理 (CF60 + A40) 或控释尿素处理 (CRU60 + A40) 以及早稻翻压紫云英鲜草 25715 kg/hm2,早、晚稻均减施 60% 氮、32% 钾条件下,氮肥采用控释尿素处理 (CRU40 + A60) 有利于早晚稻及全年产量的提高,其中以 CRU60 + A40 处理增产效果最佳。CF60 + A40 和 CRU60 + A40 处理早晚稻的稻谷、稻草和植株氮素及钾素积累量均较 CF100 提高,其中 CRU60 + A40 处理提高效果最明显。紫云英与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提高了早晚稻氮、钾养分利用效率,CF60 + A40、CF40 + A60、CRU60 + A40 和 CRU40 + A60 处理的氮肥和钾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和钾肥农学效率以及氮肥和钾肥偏生产力均高于 CF100 处理。在紫云英替代和肥料等量施用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处理比施用尿素处理有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6 年 12 季水稻种植后,紫云英与尿素或控释尿素配施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较 CF100 处理有所提高。 【结论】 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效应、养分高效利用及土壤肥力维持,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早稻可用紫云英替代 40% 氮肥、20% 钾肥,晚稻减施 40% 氮肥、20% 钾肥,氮肥品种采用控释尿素或尿素均可,采用控释尿素有进一步提高早稻紫云英的替代比例和晚稻氮钾肥减施比例潜力。   相似文献   

7.
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并以此确定紫云英鲜草的最佳翻压量。试验设CK(不施肥),CF(常规施化肥)和4个紫云英鲜草翻压量(30、 60、 90、 120 t/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有紫云英翻压处理中,稻谷中氮、 磷、 钾吸收量,水稻氮、 磷、 钾的养分农学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均以翻压紫云英鲜草60 t/hm2处理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和紫云英翻压处理分别增加稻谷产量11.8% 和7.4%1~3.5%。将紫云英作为单季晚稻的唯一肥源不会产生僵苗现象,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稻秸还田提高我国南方典型稻田冬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冬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积累量有利于轮作系统中主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光、温、养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研究稻秸还田对冬季豆科绿肥生长和养分积累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为稻田豆科绿肥的高产栽培及稻秸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  【方法】  在广西、四川和安徽,分别以盐渍水稻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为供试土壤,进行相同处理的豆科绿肥盆栽试验,供试品种均为当地主栽品种。稻秸添加量设 3个水平:0、3000、6000 kg/hm2 (S0、S1、S2),每个稻秸添加水平下设两个施氮水平:0和45 kg/hm2 (N0、N45),共包括6个处理。于豆科绿肥盛花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鲜草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  【结果】  与稻秸不还田且不施氮肥处理(RS0N0)相比,盐渍水稻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上稻秸还田与氮肥配施处理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提高了63.0%~66.0%、35.2%~53.8%和103.6%~117.1%,植株氮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9.1%~41.5%、43.7%~67.2%和65.1%~70.5%,磷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2.1%~68.9%、31.4%~57.3%和37.9%~45.3%,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0%~58.7%、30.7%~35.0%和89.2%~102.9%。在盐渍水稻土、紫色土,稻秸还田(S1、S2)均可提高绿肥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配合施氮没有进一步提高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而在黄棕壤与秸秆半量还田相比,稻秸全量还田降低了绿肥产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肥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稻秸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则显著增加了绿肥的产量和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盐渍水稻土稻秸还田与氮肥配施处理(RS1N45和RS2N45)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黄棕壤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随稻秸添加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与不施肥对照相比,3种土壤上稻秸与氮肥配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分析表明,稻秸还田及土壤类型对豆科绿肥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的累积量均有极显著正影响(P < 0.01),氮肥处理仅对豆科绿肥鲜草产量有极显著正影响(P < 0.01)。  【结论】  稻秸还田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豆科绿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提高了豆科绿肥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在肥力较高的盐渍水稻土和紫色土上,稻秸全量还田可显著增加豆科绿肥的鲜草产量,维持土壤有效养分,无需配合施用氮肥。在肥力较低的黄棕壤上,全量还田(6000 kg/hm2)需配施氮肥才可充分发挥稻秸还田的增产效果,缓解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甜瓜养分吸收、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田间膜下滴灌栽培,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甜瓜养分吸收、 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甜瓜的氮、 磷、 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甜瓜后期氮、 磷、 钾的积累量。在施P2O5 140 kg/hm2、 K2O 150 kg/hm2 的基础上施N 225 kg/hm2,甜瓜的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各施氮处理甜瓜氮肥利用率在11%~29%之间,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甜瓜对钾的吸收量最高,氮次之,磷最少,表明甜瓜是喜钾作物。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还田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在翻耕条件下合理施用紫云英,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定位试验研究了15000kg·hm-2、22500kg·hm-2、30000kg·hm-2紫云英还田和22500kg·hm-2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施肥时扣除紫云英中氮、磷、钾)及紫云英不还田5个处理对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好气性细菌数量呈前期均迅速上升、中期均稍有上升,但后期各有升降的趋势;烟草生长早期,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能增加好气性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烟草生育前期略有下降,中期有所回升,后期又缓慢下降;烟草生长早期,紫云英还田能增加放线菌数量;整个烟草生育期,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可减少放线菌数量。真菌呈现烟草生育前中期迅速上升,后期缓慢下降的趋势;相对较少的紫云英还田量对土壤真菌数量增长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微生物活度呈烟草生育前期下降、中期趋于平稳、后期迅速升高达到最高点的趋势;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还田的微生物活度明显高于不还田处理,增加紫云英还田量,微生物活度增加,但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会降低微生物活度。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烟草旺长期为界点,表现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烟草生长后期,紫云英还田土壤的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对照土壤。土壤脲酶活性呈先快速下降,再缓慢上升,最后再快速上升趋势。土壤蛋白酶活性呈烟草生育前期下降,后期缓慢上升的特点;土壤蛋白酶活性与紫云英施用量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烟草各生育期的变化不大。土壤生物学评价发现,22500kg·hm-2紫云英翻耕还田栽培烟草较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13.
播种量对紫云英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试验设7 个处理, 播种量为7.5~52.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 随播种量增加, 紫云英出苗数显著增加, 单株分枝数、单株复叶数和单株重均呈下降趋势。紫云英鲜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 播种量为7.5~30.0 kg·hm-2 范围内增产幅度较大, 而播种量>30.0 kg·hm-2 时, 若继续增加播种量则增产幅度减小。紫云英种子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播种量为15.0 kg·hm-2 时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紫云英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养分积累量, C、N、P、K、Ca、Mg、Fe、Mn、Cu、Zn 积累量均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紫云英翻压做绿肥的适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而若以收获种子为目的则播种量以15.0 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4.
减量施肥对湖垸旱地作物产量及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洞庭湖区旱地生产中的氮磷盈余问题, 利用在该区域连续两年的玉米 油菜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常规施肥[玉米: 400 kg(N)·hm-2, 90 kg(P2O5)·hm-2, 135 kg(K2O)·hm-2; 油菜: 180 kg(N)·hm-2, 65 kg(P2O5)·hm-2, 60 kg(K2O)·hm-2]、常规施肥减氮15%、减氮30%、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常规施肥减磷20%共5个处理下, 玉米和油菜产量、氮磷肥利用率、氮磷径流损失量以及土壤氮磷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研究区域现有施肥水平下(常规施肥), 减量施肥对玉米和油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处理下玉米和油菜对氮磷养分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其中氮素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提高7.96%和4.89%、磷素利用率提高2.02%和2.56%; 同时, 减量施肥各处理下氮磷径流损失量与常规处理比较, 分别减少3.54%~29.36%和7.14%~35.71%; 试验期内, 减量施肥下土壤全量氮磷及硝态氮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根据本研究结果, 各施肥处理中, 以缓控释肥减氮30%+减磷20%处理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旱地作物合理施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土壤质量及促进茶园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为了筛选出合理的茶树施肥模式,采用连续4周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茶树配方化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有机肥、茶树配方化肥+豆科绿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对茶叶产量,茶叶中氮、磷、钾、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累积量及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促进了茶叶营养物质的累积,并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其中,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的试验效果最佳,其3年茶叶总产量最高,为5 929 kg.hm?2,比对照提高106.17%;茶叶氮、磷和钾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962 kg.hm?2、0.48 kg.hm?2和5.966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88.6%、57.41%和98.87%;茶叶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累积量最高,分别为23.39 kg.hm?2和119.41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73.29%和85.56%;并比对照分别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1.29倍、全氮1.7倍、全磷2.98倍、速效氮1.59倍、速效磷34.3倍和速效钾3.3倍。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施肥模式值得在茶园施肥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探索添加300 g·kg-1和400 g·kg-1菜籽油枯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OR30和OR40表示)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为提高云南菜籽油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升烟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10个处理:T1,施化肥,即烟草专用复合肥 400 kg·hm-2+过磷酸钙 362.5 kg·hm-2 + 硫酸钾160 kg·hm-2(纯氮60 kg·hm-2),T2,施OR30 400 kg·hm-2(等氮);T3,施OR30 265 kg·hm-2和硝酸钾 150 kg·hm-2(等氮);T4,施OR30 225 kg·hm-2和硝酸钾 150 kg·hm-2(减氮10%);T5,施OR30 440 kg·hm-2(增氮10%);T6,施OR40 500 kg·hm-2(等氮);T7,施OR40 331.2 kg·hm-2和硝酸钾 150 kg·hm-2(等氮);T8,施OR40 281.2 kg·hm-2和硝酸钾 150 kg·hm-2(减氮10%);T9,施 OR40 550 kg·hm-2(增氮10%);T10,不施肥。结果表明,与化肥(T1)相比,T2、T3、T5、T7和T9促进烟株生长明显,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分别显著增加1.74%~4.51%、4.47%~19.11%;T4、T5、T7和T9的根鲜物质量、根干物质量和根体积较T1均显著增加。T2、T4、T5、T7和T9增产率为2.69%~7.46%,T2、T5和T9产值较T1分别显著提高10.99%~13.46%。T2、T4、T7和T9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和水溶性氯含量升高,总氮、烟碱含量下降,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与T1相比,T2、T4、T5、T7和T9显著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9.31%~25.17%,氮素生理利用率提高7.67%~22.32%;T2、T4和T9磷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19.85%~28.05%和14.71%~21.39%;T2、T4、T5和T9分别增加钾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利用率8.55%~17.40%和9.06%~21.98%。综合分析表明,适量的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T5和T9)或搭配追施硝酸钾(T4和T7)可促进烟株地上部和根部的生长,促进氮、磷、钾吸收,提高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青岛市设施蔬菜产量、净产值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的施肥效率, 减少肥料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状况及其对产量、净产值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设施黄瓜和番茄氮、磷、钾肥施用均明显过量。黄瓜N、P2O5、K2O年施用量分别为1 841.5 kg·hm-2、864.0 kg·hm-2和1 978.7 kg·hm-2, 番茄N、P2O5、K2O年施用量分别为1 436.7 kg·hm-2、833.6 kg·hm-2和1 643.7 kg·hm-2。施肥中有机/无机肥料养分比例较为合理, 重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年度施用N、P2O5、K2O量及其总量对年度蔬菜产量、净产值有明显影响, 存在着线性方程关系。随着年度施氮量的增加, 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 31.4%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NO3--N含量居高和较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年度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 74.3%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速效磷为高水平。68.6%的农户设施蔬菜田土壤为酸性和微酸性, 有向酸性发展的趋势。生产中应适量减少氮、磷和钾肥投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处理等技术, 促进青岛市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塬苹果园施肥现状分析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栽培管理水平、施肥现状及果农养分资源投入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渭北旱塬300户果农,调查其苹果产量、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等.结果表明,不同果农间苹果的产量和施肥量存在很大差异.两年来果农化肥平均纯氮用量为671.71kg·hm-2,适宜用量为240~360kg·hm-2,78.3%的果园氮肥投入过量;P2O5平均用量为338.21kg·hm-2,适宜用量为220~340kg·hm-2,投入量适中果农仅占调查样本的22.2%;K2O平均用量为240.70 kg·hm-2,适宜用量为160~240kg·hm-2,51.2%的果农施钾肥量偏低.调查数据与前人研究比较发现,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占肥料总养分的比例下降趋势显著,由1994年的51%下降到现在的5.54%.果农传统的重氮偏磷轻钾施肥方式还未改变,施肥仍然以基肥为主,基肥比例达70%以上.为此提出调查区果园施肥应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适当增加磷肥,特别要注重钾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实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与配施化肥是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氮肥用量, 研究设计了秸秆全量(6 t·hm-2)还田条件下N0、N1、N2、N3 和N4 5 个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肥料N 用量分别为0、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007 年、2008 年水稻最高产量分别为8 543 kg·hm-2、7 772 kg·hm-2, 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N0)分别增产9.6%~19.4%、13.0%~17.8%; 当氮肥用量达300 kg·hm-2 时, 边际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结实率、千粒重、新增纯收益率以及边际成本报酬率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N0~N3), 其中2008 年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4.5 kg·kg-1、3.0 kg·kg-1(N)、69.9%、25.1 g、0.91%、1.03 元·元-1。由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用量拟合方程求得最大经济收益时的氮肥用量为218~223kg·hm-2, 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分别为7 686~8 295 kg·hm-2 和7 413~8 607 元·hm-2。因此, 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配施氮肥, 不仅可以获得最佳经济收益, 还可以获得较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