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对间套作半夏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雁萍  杨志刚  洪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1-5043
[目的]为半夏GAP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处理,2次重复,研究玉米间套作半夏时不同密度下半夏的生长及产量状况。[结果]随着密度的升高,半夏的出叶总数升高,密度为20 cm×6 cm的出叶总数最高(156%),株块茎总数、主块茎径、鲜干块茎重下降,阴干率微有下降,产量、中粒数、中粒重先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大粒数、大粒重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下降,以20 cm×7 cm的实收鲜重和大粒数最高,分别为735 g/小区和115粒/小区,小粒数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间套作半夏时,20 cm×7 cm和20 cm×6 cm(每窝2粒)是较理想的半夏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直播密度对遵玉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不同直播密度对遵玉3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行株距75cm×20cm的产量最高,为9345.24kg/hm2;建议生产上采取行株距75cm×20cm和75cm×22cm的栽培密度。其密度(规格)与双穗率呈反比关系,并且双穗率随施肥量(底肥和复合肥)增加而增加。在生产中可通过提早播种增加生育期和调节施肥量来促进二苞(穗),以提高产量,但密度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栽插密度下水稻深两优5814的产量、苗蘖、穗粒性状,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对移栽密度要求不高,移栽密度以33.0cm×19.8 cm、29.7 cm×26.4 cm产量最高,以为深两优5814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对甘薯鄂薯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不同密度处理对甘薯鄂薯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窝距50cm×20cm,单产马铃薯31164kg/hm2,为最高产量种植密度。行窝距50cm×25cm,单产大薯9447kg/hm2,为最佳商品薯种植密度。说明密度大不利于薯块膨大;密度小,大、中薯多,但产量不一定最高。  相似文献   

6.
种子类型和密度对直播当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不同种子类型和密度对当归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当归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归叶片数增长呈"缓增-剧增-降低"趋势;当归株高受种子类型和密度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条件下正常头穗种子直播生长速率最快,火药籽次之,正常二穗种子最慢,同一种子类型株高随密度递增呈下降趋势;直播当归单根鲜质量、干质量、主根长和根粗均以密度20cm×20cm直播正常头穗种子最高;正常头穗种子以密度10cm×20cm直播收获株数和产量最高,侧根数最少;直播当归药材中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正常头穗种子采用株、行距10cm×20cm种植适于当归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提升优质稻米品质。以甬优7872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插密度(30 cm×24 cm,30 cm×21cm,30cm×18cm,30cm×16cm,30 cm×14 cm),测定甬优7872的 产量及品质。试验结果显示栽培密度的增加,生育期缩短,分蘖力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弱,产量对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插密度为30 cm×24cm时,甬优7872稻米综合品质最好。栽插密度30 cm×16cm时,甬优7872平均亩产最高。甬优7872的优质高产稳产,栽插密度30 cm×18cm更加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常规栽培16.6 cm×20.0 cm(CK);通过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分析两优6326农艺、经济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栽培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强化栽培S1处理获得实产9 9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0%,其有效穗比对照多15.0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2粒,千粒重高0.7 g;S 2处理的有效穗比对照少16.5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1粒,千粒重高1.2 g,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论]强化栽培下两优6326表现穗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的特点,栽插密度以(6.7+16.6)cm×26.7 cm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湘两优 900 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培育的超高产新品种,具有茎秆粗壮、 成穗率高、大粒大穗结实率高的超高产特征。该品种 2017 年早造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进 行密度差异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 13 cm×13 cm 到 24 cm×24 cm 插植密度(主处理)和单、多株植处理(副区),田间采样和室内考种获取数据,以 Microsoft Excel 进行数据 整理,用 DPS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裂区方差分析。【结果】在珠江三角洲区域丘陵水稻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湘 两优 900 在 19 cm×19 cm 插植密度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及最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 总生物量。【结论】湘两优 900 有长生育期产量潜力,可以在一季中稻区发挥高产潜力。湘两优 900 茎秆粗壮 占用空间较多,对插植苗数不敏感,建议疏植。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以四季王白菜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白菜的株高、球茎长、球茎粗、单重逐渐降低;栽植株行距为35 cm×30 cm下白菜产量、效益最高。因此,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白菜适宜种植株行距为35 cm×30 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机插武运粳30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武运粳30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纯N225、270、315、360 kg/hm~2)及3个栽插密度水平(株行距12 cm×30 cm、14 cm×30 cm、16 cm×30 cm)试验,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武运粳3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成穗率等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施氮量225和360 kg/hm~2处理。增加施氮量能显著增加武运粳30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但氮肥过多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栽插密度变小,有效穗数降低,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增高,在株行距为14 cm×30 cm条件和12 cm×30 cm条件下产量差异不明显,但高于16 cm×30 cm条件。[结论]在施氮量275 kg/hm~2和株行距14 cm×30 cm的组合下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可充分发挥武运粳30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烤烟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设置120 cm×45 cm、120 cm×50 cm、120 cm×55 cm、120 cm×60 cm 4个密度处理,分析不同群体结构对烟草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对烟叶生育期有较大影响,与120 cm×45 cm密度处理相比,120 cm×60 cm密度处理生育期缩短15 d,农艺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化学成分以高密度的120 cm×45 cm、120 cm×50 cm较为协调。低密度处理烟叶较高密度处理烟叶感官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香气量足,刺激性大,且香气质得分较低。综合来看,以120 cm×50 cm为最佳种植密度。[结论]该试验可为烤烟种植提供参考,促进烤烟产质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旱地,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影响不同,以密度为40 cm×25cm产量最高,达2 986.5 kg/hm^2。[结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的种植密度以40 cm×25 cm效果最佳,建议推广种植该密度。  相似文献   

15.
箭胡毛杨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与产穗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箭胡毛杨为杨树新培育品种,在其良种繁育中,采穗圃建设是重要环节。通过对4种不同采穗母株的作业方式和4种不同定植密度处理与母株产穗量的分析,探明了箭胡毛杨良种采穗圃营建的主要技术问题。结果表明,5、10、15、20 cm 4种母株截干作业对穗条的生产量影响差异性显者;30 cm × 40 cm、 40 cm × 50 cm、 40 cm × 60 cm、 50 cm × 60 cm 4种密度处理对有效穗条的生产量影响差异性显著; 5 cm与10 cm截干作业处理之间对有效穗条产量影响差异性不显著;5、10、15cm处理之间对总穗条产量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40cm×50cm、40cm×60cm、 50cm×60 cm密度处理之间对有效稳条产量影响差异性不显著;采穗母株作业方式与定植密度间存在互作效应; 40 cm× 50 cm株行距配合 5~ 10 cm截干作业方式可提高苗圃单位面积的穗条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秦艽大田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无病虫感染的种苗为试材,设置行距(101、52、02、5 cm)、株距(15、20、253、0 cm)各4个水平,共16个密度组合。移栽2~3年后的秋季9~10月采挖,称其干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株行距为10 cm×15cm和25 cm×30 cm的组合产量均较低,不利于秦艽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株行距为15 cm×20 cm2、0 cm×15 cm1、0 cm×30 cm和10 cm×25 cm的4个组合的经济效益最好,产量分别为3 295.203、280.203、270.153、336.45 kg/hm2,净产值分别为49 886.74、9 511.704、9 260.45和46 171.20元/hm2。[结论]移栽秦艽种苗时,株距保持在10~20 cm,行距保持15~30 cm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