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邑县从2006年起连续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基本上形成了我县杂交水稻小苗强化栽培的一系列技术,为我县水稻的丰收和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依据和数据储备。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简便水稻栽培技术。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个阶段。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493360亩,占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2004年推广面积326800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55.9%。三年来实践证明水稻免耕抛栽具有4个优点:1、具有免去水田翻耕犁耙工序,  相似文献   

3.
我县自1994年以来,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约40万亩,软盘抛秧面积7万亩,由于传统的旱育秧技术操作繁杂,往往因某一环节不到位,便影响秧苗素质,发生黄苗、死苗现象,较大程度延缓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2000年春季,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以简化旱育秧操作程序为目的,引进“葵花”牌水稻壮秧剂7吨,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大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稳定,利于管理,年种植面积均在11万亩以上。为提高我县水稻播栽质量,增加单产,在生产上应继续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和选择适期播种,普及旱育壮秧、示范推广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防病治虫等综合配套增产技术措施,确保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5.
水稻大棚钵育育苗。机械摆载技术是我市目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该项技术从2008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规程。推广面积已突破10万亩。本文就该项目关键技术作出阐述。旨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耕作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认真组织好该项技术在我县的推广实施,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2004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经过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我县早、中、晚稻共实施水稻免耕抛秧27700亩,其中,早稻7100亩,中稻3100亩,晚稻17500亩。平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国加入WTO后,提高粮食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新举措。我县在2003年成功示范的基础上,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年推广应用该项技术10271亩,其中早稻推广3246亩,平均亩产495.6kg,较对照(翻耕抛秧,下同)增产10.8kg;一晚推广6050亩,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1997,(1):13-15
<正> (一) 水稻旱育秧稀植技术作为我国水稻增产增收的一项重大措施,1995年已在全国推广近1亿亩。但在水稻旱育秧中经常发生毁灭性的秧苗立枯病,即植株水分和能量代谢失衡造成茎叶的急性枯萎。有些地区秧苗1995年的立枯病发病率竟达60%~80%。极大地阻碍了该项先进技术的普及。1994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张军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水稻免耕技术和水稻抛秧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水稻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县于2002年开始了水稻免耕抛秧的试验示范,2003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平均亩产虽同常规栽培方法持平,但每亩可节省成本50元,故颇受农民欢迎。2004年在省总站的统一安排下,我县免耕抛秧面积达6500亩,少耕面积达2万余亩,现将水稻免耕抛秧工作及技术总结如下。1 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过程及效果我县是江西省最大的山区产粮大县,常  相似文献   

10.
射洪县是丘陵地区百万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臣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全县共有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水田20万亩。在水稻生产中,缺水干旱是一个突出问题。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及时提出了“顺天而为、提早谋划”的工作思路,十分强调科技制旱,重点抓了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在我县的示范推广,在旱灾之年取得了突出效果,为我县水稻面积的稳定和单产的突破找到了路子。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直播是指收获前季作物未经耕犁的田块,先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长出的幼苗。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入水层沤田数日,然后排浅水施基肥直播的一项新的耕作技术。莆田市于2002年中稻引进该项技术.2003-2004年进行多点示范,2005年作为我市粮食生产最主要的增产措施加以推广,全市推广面积2.1万亩。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节能低耗、省本增效、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农业部重点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粮食高产新技术。伊通满族自治县自2010年开始引进并在水稻主产区进行试验性推广,累计试验示范面积50亩。经过三年来的实际应用,在增温、节水、促早熟和灭草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可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是一项超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指导下,庆元县淤上乡对该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获得了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706.8千克的好成绩,创造了庆元县的水稻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5.
水稻直播栽培,省去了播种育秧和移栽程序,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推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缓解劳力紧张、节省成本、增加收入有重要意义。光泽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示范种植该技术,2005年直播稻面积达1180亩,2006年为3600多亩。通过几年实践发现,水稻直播田杂草的防除对水稻高产高效的影响非常显著。现将我县水稻直播单晚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除措施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技术减少了农民的劳作量,简化了水稻育秧技术环节。该项育秧技术适合在水源水不方便的地方推广,特别在我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操作技术不到位往往会出现死苗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旱育死苗的原因,并积极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苗,进行人工或机械抛秧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80年代初期由日本传入我国,1992年引入我省。经三年来的消化、吸收、提高、创新和多点试验、示范,1994年我县水稻抛秧栽培示范面积已达2100亩,平均亩产稻谷515.7kg,较常规手插秧亩产492.3kg增产23.4kg。该项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①工效  相似文献   

18.
2009~2010年,我站在古蔺县实施了以"稻鸭共育"技术为核心的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项目。2010年我县以鱼化、金星、古蔺3个乡镇的部分村社作为项目示范点,中心示范面积515亩,全县推广面积2.37万亩。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是一项省工省力省时低成本的水稻栽培技术,陕西省勉县自2014年开始示范推广该项技术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通过与省市科研院所协作,开展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该县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三围"强化健身栽培技术,是由马达加斯加神父提出,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提炼总结出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我县于2003年引进试验,同时在我乡各村组部分农户田块进行示范推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几年来累积推广面积不到66.67hm2,使该项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徘徊不前,粮食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上不去,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通过水稻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和旱育稀植栽培的鲜明对比,对水稻强化栽培的增产原理分析及效益比较,说明该项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目前存在推广滞后的现状,挖掘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使该项增产技术尽快普及推广,达到可持续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