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湖南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湖南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东到西逐渐降低;(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集约度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以乡镇为单位,拟定了3个要素层、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南城县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城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县城所在地的建昌镇、天井源乡等集约水平较高,而龙湖、浔溪、洪门等乡镇低于南城县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区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区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轶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235-241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平衡的内涵、困境、途径以及保障等方面研究的归纳总结,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未来土地利用平衡研究应加强以下3个方面:(1)加强土地利用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土地利用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行为分析。(2)加强土地利用平衡制度的研究。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土地改革的核心,研究土地利用平衡制度,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3)加强土地利用平衡创新途径研究。应该在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做好区域相关产业用地的梯度转移,实现城乡统筹的均衡发展与资源互补,发展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平衡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 要 本文以乡镇为单位,拟定了3个要素层、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南城县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县城所在地的建昌镇、天井源乡等集约水平较高,而龙湖、浔溪、洪门等乡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集约利用水平梯度区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区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为了正确的认识土地利用现状,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应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体系和标准,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3个方面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黔江区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分值为70.58,处于基本合理利用阶段,建议在未来土地使用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取向,内涵式集约型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县域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选择开发较晚但代表性强的黄河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结合该研究区域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层面,对黄三角城市群的19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在GIS的辅助下,绘制了这19个区(县)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专题图。结果显示:广饶县的综合评价分值最高,沾化县综合评价分值最低,分别为63.4539、8.6519;在土地投入水平上,广饶县最高,利津县最低,分别为88.3224、5.7364;在土地利用强度上,寿光市最高,河口区最低,分别为83.4258、3.7468;在土地产出效益上,广饶县最高,沾化县最低,分别为89.0062、1.9548;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上,莱州市最高,沾化县最低,分别为94.0085、11.9175。由此看出,黄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偏低,县(市、区)之间差异较大,相关部门应结合各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源  黄成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26-132
土地资源研究是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利用规划7个方面。文章叙述了每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关注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土地资源研究的发展特征;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动向:(1)土地资源研究理论往纵深方向发展;(2)综合集成性研究成为必然趋势;(3)更加关注土地利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4)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5)研究将更紧密的结合社会和民生需求;(6)政府间合作与国际协作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新乡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构建模型,对新乡市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新乡市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同时也反映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新乡高新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粮食安全、土地供需矛盾等重大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此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集约技术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城乡结合部农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加强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渝东北地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将更加有效地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渝东北地区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解析了该地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以及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等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个方面论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从空间角度来看,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3市和济南的分值最高,而德州、聊城、菏泽、枣庄等远离山东省中心城市核心竞争群的城市得分较低。其格局大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穿插全省逐级递减,形成一个“N”字型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将上述17个城市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类型。最后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对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在1995-2008年间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采用熵值法计算分析历城区统计年鉴资料(2000-2009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5-1998年)和实地调查资料的有关数据,利用GIS、SPSS等相关软件,结合协调系数,研究1995-2008年间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值和协调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集约值较高,发展态势良好;农用地集约利用协调系数较高,生产协调性较好。通过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中的投入方面、产出方面、土地利用方面、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在研究期内,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较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下降,说明农用地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明显增强;农用地的产出效益在逐年上升,但北部平原地区高于南部山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耕地在北部平原地区较少;协调系数在研究后期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成都“1+7”经济区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促进经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从土地投入水平、利用强度、产出效果、利用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确定指标权重,用Matlab软件对2009年经济区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的投入水平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度,经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成都为中度集约,德阳为初步集约,绵阳、资阳为低度粗放,乐山、遂宁、眉山、雅安为中度粗放。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将集约利用的重点放在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开发和挖潜改造上,尽可能地增加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分析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提供借鉴,采用改进熵值法来评价2007—2013年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化特征,并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揭示其空间特征。研究期以2008年为界,划分成土地集约利用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研究期内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无锡和苏州等小幅上升,南通和泰州等小幅下降,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中高等和低等水平城市分别呈现半环式和条带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低)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多为高(低)值中心,但空间相关性较弱。区位因素、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影响。各地应有的放矢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应发挥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社会、生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向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以重庆市开县为例,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开县目前大多数地区土地利用处于适度及粗放利用状态,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