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巨尾桉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并制定干燥基准,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巨尾桉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部裂纹、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分别为1级、2级、3级、2级和2级;体积干缩率为19.04%,弦向干缩率为9.60%,径向干缩率为6.65%,纵向干缩率为0.33%。巨尾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3~5℃,干燥终期温度为75℃。厚度为25 mm的巨尾桉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0(8)天(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巨尾桉试件主要缺陷是内裂和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相似文献   

2.
尾巨桉幼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对尾巨桉1年生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态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4因素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3水平为磷肥2 g、6 g、12 g,氮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为1 g、3 g和6 g。对尾巨桉根系采取全根挖掘法,测定根系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范围,称其鲜质量,进行生物量测定,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对尾巨桉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影响最大的为磷肥,其他3种肥料对其分布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远小于磷肥的影响。各种施肥根系的垂直分布为32~57 cm;(2)对尾巨桉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根系水平分布为57~86 cm;(3)对尾巨桉根尖数量影响最大的为氮肥,是最主要因素,其他3种影响相差不大。根尖数量为47~71个;(4)对尾巨桉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影响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是最主要因素。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范围15.2~30.5 cm;(5)根系直径在0~2.0 mm、2.1~5.0 mm、5.1~10.0 mm及大于10.1 mm的根系生物量分别为0.879~2.718 g、2.141~3.663 g、0.841~7.268 g和5.179~17.628 g,呈现出随根系直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6)不同施肥处理根系总生物量达14.739~29.336 g。施磷肥对尾巨桉根系总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尾巨桉无性系(32-29)无菌苗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通过优化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以及LM、1/2LM以及MS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不同温度的预处理,探讨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添加了1.5 mg/L 2,4-D与1.0 mg/L6-BA的改良1/2LM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培养6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0.01 mg/L TDZ+0.2 mg/L NAA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体胚诱导率最高可达到19.5%。本研究为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干燥时间、缓苏温度及缓苏时间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时间越长,干燥后72h爆腰率越高。缓苏可有效地抑制稻谷爆腰率,干燥50min后,40℃、60℃、80℃三种缓苏温度都可有效抑制爆腰率,使爆腰率降低88.6%。干燥90min后,稻谷水分含量为14.5%,40℃缓苏后爆腰率仍迭到了76%,80℃缓苏后爆腰率仅为8%,可见高温缓苏抑制效果更佳。缓苏温度越高,缓苏效果越好,提高缓苏温度可缩短缓苏时间。稻谷干燥时间延长,应相应地提高缓苏温度,增加缓苏时间。  相似文献   

5.
高水分粮食解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18.2%水分籼稻谷及17.1%、20.9%水分玉米在20℃60%RH,20℃70%RH,25℃60%RH,25℃70%RH条件下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原粮水分越高则解吸速度越快,粮食的解吸速度随时间递减,40小时基本达到平衡,64小时内解吸完成;解吸平衡水分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与原粮水分无关。粮食的吸附滞后现象明显存在,粮食容易出现过干燥,采用可移动立式通风管通风干燥时,从避免过干燥的角度考虑,每通风40小时左右向上移动一次立式通风管比较适宜。为了保持粮食的原始品质,应控制未干燥层的粮食温度。  相似文献   

6.
超低含水量的花生种子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花生种子为材料,硅胶作干燥剂,超干后的花生种子含水量为3%,2%,1%,分别密封贮于O℃,室温,45℃。结果表明:超干后立即发芽,各级超低含水量种子生活力与原始含水量的生活力没有明显差异,种子在室内回湿后发芽,各级超低含水量种子生活力与原始的亦无明显差异,超干燥至1%水分,花生种子无干燥损伤。回湿后的活力指数比不回湿的高,回湿可以提高超低含水量的种子活力。贮存10,20,30个月后测定生活力表明:最耐贮存寿命最长的是2%含水量的种子,耐贮程度排列次序是2%>3%>1%>4.4%。花生种子超低含水量的临界水分是2%,室温贮存的种子最佳含水量3%~2%,0℃贮存的种子最佳含水量4.4%~3%。  相似文献   

7.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严重速生丰产桉树林分更新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共74.3 hm2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危害严重的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tereticornis)DH201-2林分进行更新改造,结果新林分不再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定植9个月后2个地点林木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树高4.0m和3.5m、胸径3.9cm和3.3cm,证明所采用的技术可行,即砍伐受害林木实现有效清除桉树枝瘿姬小蜂虫源、挖除伐根防止产生萌芽条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繁衍提供寄主、选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高抗品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DH32-29作更新造林树种、采用勾机挖坑、适时定植、及时抚育和施肥等科学营林措施促进林木快速生长等。试验发现受害林分更新改造还促进周边非易感桉树枝瘿姬小蜂但已受其影响的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GL9恢复生长,提出受害林分更新改造应作为我国当前防控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速生人工林桉树木材高温热处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速生人工林桉树资源丰富,对其进行高温热处理能够改善其极易端裂、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等缺陷;同时,其力学性能受到一定影响。为此,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高温热处理桉树木材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速生桉树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180~230℃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随之降低,经220℃处理的桉木试件的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分别比未处理的降低了43.18%和35.94%。高温热处理对速生人工林桉树木材的改性效果显著,同时其力学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将新鲜黄花菜采用自然晾干、干燥箱烘干(60、70、75、80 ℃)和真空冷冻干燥(75 ℃)进行干燥处理,分析干燥过程中黄花菜质量的变化,计算含水量、干基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对比干燥结果。结果表明:晾干工艺依赖天气情况,晴天时室内外高温低湿环境会加速黄花菜的干燥速率,雨天时室内外低温高湿环境会降低黄花菜的干燥速率,但干黄花菜的品质最佳;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效率最高、干黄花菜颜色较好,但能耗大,投资成本高;干燥箱烘干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烘干效率由低到高依次是60、70、75、80 ℃,但80 ℃高温烘干会导致黄花菜褐色加深。综合考虑在保障黄花菜的品质、降低预算的情况下,推荐75 ℃干燥箱烘干为黄花菜的适宜烘干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制备蚕蛹干制品,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蛹膨化率、色泽、蛋白质、脂肪等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蚕蛹干制品脆度值(166.98 g/s)最小,膨化度(152.59%)最好,色泽L*值(65.22)和感官评分(85分)最高,但蛋白质损失大;热风干燥的蚕蛹干制品蛋白质(23.12 g/s)损失少,但口感坚硬,无脆感,色泽灰暗且结构致密.综合考虑,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更适合作为生产蚕蛹干制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速生人工林桉树木材高温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西速生人工林桉树资源丰富,但其木材极易端裂、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差,为了提高其使用范围和产品附加值,笔者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主要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速生桉木材尺寸稳定性和化学基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165~210℃,热处理时间在1~4 h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延长,木材平衡含水率逐渐降低,从木材的FTIR图可知,羟基吸收峰的强度明显降低,羰基吸收峰的强度略呈降低趋势;经210℃处理的试件的平衡含水率比未处理的降低了43.12%,方差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对平衡含水率影响更显著。高温热处理对速生人工林桉树木材的改性效果显著,能够大大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研究热风干燥与真空微波干燥下红枣蜜饯内部水分分布及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水分状态及含量的变化,为其干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MRI图像可以清晰反映水分分布情况,枣中含有3种状态的水,分别是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成熟鲜枣中94%以上的水都是自由水,红枣蜜饯热风干燥最初2 h自由水含量显著降低,干燥后期自由水向组织内迁移减弱,最终不易流动水含量增加至43.9%,自由水含量散失降至55.99%;红枣蜜饯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自由水快速向不易流动水迁移,6 min时自由水含量为0,结合水含量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高达99.94%,因此真空微波干燥较热风干燥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笋玉米、豇豆、萝卜、油菜等4种蔬菜的大量种子(10kg)为材料,经50℃加热超干燥后,先后都可以达到适宜的超干燥含水量。超干处理后种子活力指数等的比较测定显示:除豇豆种子超干应控制在2~4d外,其余种子对高温和低水分都有较强的承受力。适度超干后种子活力与对照相似甚至比对照高,未出现受伤害的症状。结果表明,50℃加热超干燥方法对供试种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疆轮台库买提杏作为试验原料,通过对比研究自主研发的5HT-2型太阳能干燥装置(单体、串联)及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干燥能力来分析装置的干燥性能.结果表明,SD串联干燥装置的白天平均温度最高可达52℃,分别高出SD单体和温室干燥装置4.3 ℃和7.1℃;杏片在SD串联干燥装置中的干燥能力大于其他2种装置,且在第5天即可达到干燥率100%,比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分别提高了1d和2d;感言品质符合国家标准,SD串联干燥装置性能明显优于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干燥方式对无核紫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干燥和太阳能干燥2种方式,对无核紫葡萄进行干燥研究,每种干燥方式又分别采用无处理和促干剂浸泡处理。测定在2种干燥方式下所得无核紫葡萄干的水分、总糖、总酸、矿物质元素、花青素和沙尘含量。结果表明,无核紫葡萄干水分含量为15%~19%;总糖含量约74%;总酸含量为1.4%~1.7%;VC含量采用太阳能干燥的比自然干燥的高;花青素含量是经促干剂处理的比未经促干剂处理的含量高,而经太阳能干燥的比经自然干燥的含量低;太阳能干燥比自然干燥的葡萄干中含沙尘量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风干燥,在40,50,60,70℃的干燥条件下,将日本山富士苹果片干燥至干基含水率分别为50%,20%。对其总多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含水率下,总多酚含量均在70℃干燥条件下呈现最大;在含水率为50%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60℃最小;在含水率为20%时,50℃干燥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讨论单因素真空度以及物料厚度对水稻干燥速率的影响,并以温度、真空度、物料厚度为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水稻干燥速率的回归方程,进行双因素效应分析.采用贡献率法分析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各因素对指标干燥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物料厚度>干燥温度>真空度.运用Excel表,进行规划对解预测优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在温度80℃,真空度为0.11 MPa,水稻薄层厚度为6 mm,可能的最大干燥速率为11.6%/h.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壶瓶枣为试材,分别进行60℃电热恒温干燥、60℃远红外干燥、300 W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将枣干到含水量25%时,比较了各自的干燥曲线和干制前后枣果糖分和VC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时间从大到小依次为电热干燥2.5 h,远红外干燥75 min,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34 min,微波干燥10 min;不同的干燥方式所得的总糖含量依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44.3%,远红外干燥42.6%,电热干燥38.1%,微波干燥25.23%,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能够保持高的枣总糖含量。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后所得VC含量依次为微波干燥112.51 mg/100 g,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101.85 mg/100 g,远红外干燥48.63 mg/100 g,电热干燥20.52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时间较短,对枣果VC的影响较小,其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  相似文献   

19.
谷物热泵就仓干燥过程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谷物的传热传质以及干燥速率方程,建立了低温谷物干燥模型,分析了通风量、空气温度以及湿度对谷物干燥过程的影响.模拟了外界空气温度为15℃,湿度为60%RH时,常温通风、加热通风、以及除湿 加热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对谷物干燥过程影响的情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10 d稻谷降低2%水分的平均通风量约为30 m3·h-1·t-1,空气含湿量比空气温度对谷物干燥的影响要大,当谷物初始温度和水分含量比较大时,除湿与加热空气结合的效果比单独加热通风的效果要好得多,谷物初始水分含量和温度相对较低时,可以直接通风干燥.建议干燥初期采用除湿与加热相结合或直接加热通风,干燥后期可以直接通风.  相似文献   

20.
以尾巨桉‘T13'的单芽茎段为外殖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再生芽诱导分化适宜培养基为EU BA0.5 NAA0.2;增殖适宜培养基为EU BA1.0 NAA0.2,每个芽可产生5~6个芽;壮苗适宜培养基为EU附加活性炭(AC)0.5‰~1.0‰;生根较适培养基为1/2MS附加NAA0.2或IBA0.2,生根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