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苹果梨’杂交后代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苹果梨产品的优势,克服其弱点及提高梨树育种工作的研究水平,以‘苹果梨’为中心的7个杂交组合、228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苹果梨’杂种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100.3%,趋近于亲中值。果实风味出现较高比例的是酸甜、甜酸和甜,‘苹果梨’与脆肉杂交后代中没有分离出软肉类型,‘苹果梨’与软肉类型杂交后代都以脆肉类型为主,‘苹果梨’杂种后代果汁含量较亲本有降低的趋势。因此,‘苹果梨’的优良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力较强,作为育种亲本,在北方梨新品种选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库尔勒香梨为亲本之一的10个杂交组合及8个回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的果实性状如果实大小、果肉质地、果心大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的遗传进行分析,研究香梨不同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动态,对于正确选择杂交亲本,减少育种盲目性,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杂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桃杂种(F1)果实重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7个类型30个杂交组合桃杂种后代果实重量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不同组合类型中,大果×大果、大果×中果、中果×大果、中果×中果、中果×小果、大果实生和中果实生的杂种后代出现小果、中果、大果的分离比率分别为:0:2:1、1:4:1、1:4:1、2:3:1、1:6:3、2:4:1。桃果实的狭义遗传力为h2=0.4403,后代种果实重量偏小的现象明显。在不同组合类型中,以大果×大果和大果实生后代获得大果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0%和30.47%。在桃杂交育种中,用亲本果实重量的一般配合力相比较,以大久保为参照,可知,超过大久保的母本有:‘晚黄金’、‘岗山500号’和‘阳泉肉桃’;超过大久保的父本的有:‘明星’和‘阿尔巴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粳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品质和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定向选择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食味值,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所受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到13%以下时,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及淀粉谱特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将导致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高直链淀粉含量亲本,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低直链淀粉含量亲本,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使后代的遗传背景趋于双亲之一。  相似文献   

5.
香梨杂种后代营养枝叶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香梨杂交后代叶片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通过叶片性状对香梨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预选。对香梨12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营养枝不同部位叶片、枝条性状和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梨杂交后代果实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营养枝基部、中部和顶部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基部叶片叶形指数与单果重、果实横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中部叶片叶面积与果心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纵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叶宽与果心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顶部叶叶面积、叶宽与果心大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营养枝节间长度与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呈显著正相关,可利用回归方程进行苗期或幼树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蝴蝶兰观赏性状遗传规律,优化杂交亲本,更加高效的培育高品质的蝴蝶兰新品种。[方法]以5份大红花蝴蝶兰为材料,设计了3组正反交杂交组合,并对杂种后代花底色、花径、花朵数、花梗高度、植株冠幅等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个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花底色、花朵数、花梗高度等性状杂种优势明显,在花色上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花斑变化,正反交分离表现明显不同,深紫红色大红花作为母本时,获得深色杂种后代的几率更高;3个杂交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花径分离表现不尽相同,‘T’和‘R’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花径则表现超亲优势,而‘133’和‘62’,‘J’和‘62’正反交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当母本花径较大时,杂种后代花径总体较大,但获得超亲花径的比例低;3个组合正反交植株冠幅均表现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阐明大红花杂种后代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离表现,为蝴蝶兰育种亲本的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枇杷果实育种目标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金块与解放钟为亲本的有性正反交后代的果实进行分析,研究了育种目标性状:单果重(60g以上)、果皮色泽(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可食率(72%以上)在杂种后代中的表现。结果表明:杂种后代单果重、果皮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达到育种目标后代分别占总数14.93%、53.73%、20.90%、47.76%;同时达到四个育种目标性状的杂种后代数量为1株。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欧亚种‘红地球’和山葡萄‘双优’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HPLC技术检测和分析葡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和苹果酸,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后代中广泛分离,其中糖组分和总糖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3%,有机酸组分及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于31%,表明有机酸的选择潜力优于可溶性糖。杂交后代糖酸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较大差异:葡萄糖、果糖、总糖、酒石酸、总酸的H2较高,为0.73~0.93,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苹果酸的H2较低,正交组合为0.59,表明苹果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杂交后代糖含量在40.07~282.29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有机酸含量在0.23~13.88 mg/g FW范围内呈正态分布。正反交组合差异较大:正交组合后代糖含量高于亲中值,表现为超亲遗传,酸含量接近于亲中值,呈趋中变异;反交组合后代糖含量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酸含量高于亲中值,呈增强变异。正反交组合后代有机酸含量均倾向于母本,存在一定程度的母性遗传倾向。本研究结果为葡萄育种选配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雅萍  王舰  王芳 《种子》2023,(7):36-49
为了研究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分离和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以116份青薯9号与大西洋的杂交后代和425份青薯9号与品系12-9-33的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杂交后代的26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26个农艺性状都存在广泛而丰富的遗传变异,地上部分各性状之间、地下部分各性状之间以及地上和地下各性状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关性,说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关系。2个组合的26个性状中,中亲优势率分别为-45.00%~47.65%和-29.35%~25.35%,超亲优势分别为-30.59%~102.24%和-64.78%~202.80%。根据马铃薯加工产品标准,初步筛选出70个单株,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在经过初筛后的70个单株中选出综合性状最优的10个单株。70个后代以及3个亲本在遗传距离10.2处分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品质性状较好,第Ⅴ类群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孔霞  任羽  孙玲燕  张志群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1):7168-7178
为了研究蝴蝶兰观赏性状遗传现象,以2个蝴蝶兰品种P7和P19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亲本及其F1代的9个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杂交后代的冠幅、花梗长、花序长、花朵纵径、唇瓣颜色5个数量性状与其双亲比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其平均值均较中亲值有所下降,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8.00%,82.73%,96.97%,99.69%和92.45%,但都有超亲个体存在;而在分枝数、单枝花朵数、总花朵数、花朵横径、花瓣颜色5个性状的遗传上表现出较强的超亲优势,尤其是在总花朵数和花色上,正反杂交组合的总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127.87%和113.00%;在花色上,花瓣和唇瓣的颜色正反交后代的颜色呈梯度分布,正反交均出现双亲没有的花色类型;杂交后代的9个数量性状变化幅度较大,有利于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的后代个体;在花色遗传上,紫红色花亲本的花色遗传能力更强,这些性状的分离特征和遗传表现将为蝴蝶兰育种亲本的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树龄2种树形库尔勒香梨树的冠层花果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树龄和不同树形库尔勒香梨树的花果在树冠中的分布特征,为库尔勒香梨树的科学整形修剪提供理论依据,以12、23、47年生的2种树形(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库尔勒香梨树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比较了其单花序花数量、单株总花朵和果实的数量及其分布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树形对库尔勒香梨花序花量的影响不太明显,而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树的花序花量有明显差异,12、23、47年生库尔勒香梨树的花序花量分别以4朵、7朵、6朵为主。不同树龄疏散分层形树的花数量和花量分布密度均高于开心形树,其中23年生树的差异最大,47年生树的差异不大。不同树龄疏散分层形树的坐果率和果实分布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开心形,尤其是12、23年生疏散分层形树的果实分布密度比开心形树高几倍到几十倍,而47年生树的差异不太明显。在初果期和盛果期疏散分层形是库尔勒香梨树高产稳产的理想树形,而在老龄期推荐改成开心形。  相似文献   

12.
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高果实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51%、10.97%、51.61%和8.05%,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于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果品产量,又能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库尔勒香梨是库尔勒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分析香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明香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旨在为促进香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对广泛收集到的产业发展资料结合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影响香梨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品种单一、果品质量不高、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增加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发展、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建立组织化经营模式等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库尔勒香梨辐射诱变枝条的果实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库尔勒香梨枝条经辐射诱变后所结果实的品质进行综合比较,旨在为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培育香梨优良品种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以库尔勒香梨辐射诱变枝条所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处理后果实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剂量为20 Gy时,休眠枝与萌动枝所结果实的石细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糖酸比表明休眠枝所结果实最甜;剂量为30 Gy时,休眠枝的果实含水量最高,萌动枝的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休眠枝与萌动枝果实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萌动枝果实的Vc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休眠枝;剂量为40 Gy的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肉质细腻,可溶性糖含量高,富含维生素C,果味较甜,商品性较高。辐射诱变枝条的果实品质有所提高,其中剂量为40 Gy的辐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d colour character in European pear (Pyrus communis L.) was studied over 3 years in seven progeny obtained by using the cultivars ‘Max Red Bartlett’, ‘Cascade’ and ‘California’ as red‐skinned fruit parental lines. One of these progeny (derived from the cross ‘Abbé Fétel’ × ‘Max Red Bartlett’, a red mutation of ‘Bartlett’) was already used to construct two linkage maps and, being ‘red colour’ a monogenic dominant trait, it was possible to locate it as morphological marker in the linkage group 4 of ‘Max Red Bartlett’.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trait has been mapped out of linkage group 9 in a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Maloideae subfamily moreover in a mutated sport. An improved knowledge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d pigments in the fruit skin will better support the pear breeding programmes aimed to select new cultivars carrying this appealing trait.  相似文献   

16.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筛选对梨腐烂病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明确其防病效果,为香梨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从各种原料的果蔬酵素液和香梨枝条组织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细菌发酵液复筛,测定分离菌株对香梨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的抑菌活性,从中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拮抗菌株,通过离体枝条法测定其防病效果。筛选出对V. ceratosperma具有抑菌活性的12个细菌菌株,抑菌率为54.72%~86.43%。离体枝条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酵素液的拮抗细菌XG-FX22和G-FX12菌株的保护性防效分别达到了77.71%和65.29%,治疗性防效分别达到了66.71%和66.14%,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G-FX12和XG-FX22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研究结果为香梨腐烂病生防资源的发掘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果园实测气温的库尔勒香梨树越冬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香梨园越冬冻害发生的气温要素,为库尔勒香梨种植的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通过近4年对库尔勒地区上户镇果园的香梨树越冬休眠期间冻害调查和温度监测,对极端低温、低温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度,该地的香梨树发生了中等强度的越冬休眠期冻害,果园实测的极端低温达到-28.1℃,极端低温日(1月10日)-24℃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达到9.5 h。2011—2012年冬季,果园实测极端低温为-26.3℃,但极端低温日-24℃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仅为3.0 h,未能造成香梨树明显冻害。分析近4年库尔勒地区上户镇的香梨冻害情况,冬季无或仅微量降雪,果园低温强度大、出现频率高易引发果树冻害,果园实测气温低于香梨树冻害临界温度时未必会发生冻害,关键在于果园出现冻害天气时冻害温度的持续时长,而持续时长以冻害温度连续出现的天数计量并不可靠。此外,低温在冬季出现的时期也对香梨树冻害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了解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下群体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提供理论参考。对几种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树体结构、果园群体结构及产量品质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园群体结构及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不同栽植密度8个群体结构指标可简化为树高、冠高、冠幅及新梢长度4个指标,可反映不同栽植密度果园群体结构绝大部分信息;果实品质的8个成分中,单果重、果形指数、色调角、可溶性固形物是决定果实品质的重要因子。随着密度的减小,果园群体综合得分越低;5.0 m×6.0 m果实品质最好,产量较高;2.5 m×7.0 m果实品质较差,产量高。综合评价可知,5.0 m×6.0 m果实品质最好,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群体结构合理,为较适宜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库尔勒市及其周边果园梨木虱的发生规律、为害情况及黄色粘虫板的诱杀效果,于2021年梨木虱成虫活动期,利用黄色粘虫板按五点取样法定期调查成虫诱捕数量,分析其当年发生动态;并于梨木虱活动期之后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调查对照区果园与悬挂黄板处理区果园的梨木虱为害率,对比分析黄色粘虫板对梨木虱为害的防控效果。经调查,在库尔勒地区,梨木虱主要在嫩梢期、花期前后、及果实成熟期前为害,全年有两次虫口发生高峰,分别在3月底和4月底。至8月初库尔勒地区梨木虱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其为害几乎贯穿梨树的整个生长期。黄板诱杀试验结果表明,梨木虱成虫出枝活动期是防虫控害的关键时期,处理区梨木虱较对照区为害率减少43.76%。这说明悬挂黄色粘虫板对梨木虱为害有实质性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贮藏后期的新疆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探究不同浓度臭氧(0(CK)、10.7、21.4、32.1 mg/m~3)处理对新疆库尔勒香梨贮藏品质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10.7、21.4、32.1 mg/m~3臭氧处理组均能维持贮藏后期库尔勒香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的亮度,有利于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的积累,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同时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10.7 mg/m~3臭氧处理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