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复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单一药剂的长期使用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及复配剂对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问题,以双孢蘑菇疣孢霉为检测菌,对21种复配杀菌剂进行了实验室平板药效检测试验,并筛选对疣孢霉抑制力强的药剂组合进行菇床应用验证。结果显示,对疣孢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不同复配杀菌剂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用4000倍与4800倍的复配杀菌剂(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体积比1:1)和4000倍的复配杀菌剂(40%多·福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体积比1:1)处理覆土材料,对防治疣孢霉病均有较好的实效,且对蘑菇的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发育无不良影响,生产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和开发洞庭湖区野生真菌资源,对采自大通湖区芦苇湿地的3种野生可食用真菌进行生境调查与鉴定。调查发现,3种真菌形态各异,对生长条件与季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温型偏好,其中HEFIW LuI子实体较小,菌盖黄褐色,多丛生,适温较广,生长周期长;HEFIW LuII子实体中等大,菌盖乳白至淡黄色,适温偏低,多发生于早春时期;HEFIW LuIII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淡黄至浅褐色,适温偏高,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时期。通过形态观察和ITS测序,鉴定3种真菌分别为硫黄鳞伞(Pholiota conissans)、田头菇(Agrocybe praecox)和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 lutea)。  相似文献   

3.
以托盘包装冷鲜猪肉馅为研究对象,研究假单胞菌的生长变化与模型构建.结果表明,Gompertz方程拟合获得的假单胞菌生长预测一级模型,相关系数R2值均大于0.99,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分别为0.870和1.149;采用平方根模型研究温度对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得到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期方程分别为:√U=0.066 ×[T-(-11.606)]和√1/tUPD=0.059×[T-(-15.42)],其中T∈[0,20],R2分别为0.981和0.811,F统计量检验表明方程具有显著性.构建的生长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0~20℃下假单胞菌在冷鲜猪肉馅基质上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菇是一种利用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木腐菌,其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水渍状斑点病、细菌性腐烂病、基腐病等七种主要问题,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予以及时防治,否则会导致茶树菇减产,甚至绝收。一、水渍状斑点病1.症状子实体的菌盖出现针刺状凹点,凹点周围颜色很快变淡,接着菌盖出现裂纹和水渍状斑点。2.发生原因(1)茶树菇子实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中,且通风不良,使得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2)菇蚊、菇蝇、跳虫、螨虫等害虫咬食子实体也会产生类似的症状。3.防治技术(1)茶树菇子实体形成及生长期间,环境温度要控制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的活性成分变化,为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消费者选择相关灵芝产品提供科学参考。对梅州本地主栽品种‘梅灵1号’灵芝生长发育期间4个阶段的子实体、孢子粉弹射期间3个阶段的孢子粉进行多糖、三萜及甾醇、腺苷、蛋白质、脂肪等活性成分检测。结果显示,灵芝子实体中,菌蕾期子实体多糖、三萜及甾醇、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0.65%、2.2 g/100 g、25 g/100 g、3.1 g/100 g,高于子实体其他时期;成熟期子实体多糖、三萜及甾醇、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弹粉后,但腺苷含量随着子实体的成熟逐渐升高(从低于检测下限10 mg/kg到99.2 mg/kg)。与灵芝子实体相比,不同阶段收集的孢子粉活性成分含量差别不大,多糖含量0.7%~0.85%、三萜及甾醇含量12.2~14.0 g/100 g、腺苷含量156~214 mg/kg、蛋白质含量16.1~16.6 g/100 g、脂肪含量31.7~34.2 g/100 g,其中头道孢子粉脂肪含量最高(34.2 g/100 g),二道孢子粉多糖、腺苷含量最高,(分别为0.85%、214 mg/kg),产孢40天收集的孢子粉三萜及甾醇含量最高(13.5 g/100 g)。本试验条件下,灵芝子实体菌蕾活性成分含量高,可以加以利用;子实体弹粉后多糖、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三萜及甾醇含量没有差异,若不采收孢子粉,可选择在成熟期弹粉前采收子实体;头道孢子粉、二道孢子粉及产孢40天孢子粉活性成分含量没有差异;孢子粉(破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子实体,消费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购产品。  相似文献   

6.
PI模型在东北松嫩黑土区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 要:【研究目的】综述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Soil Productivity Index,简称PI)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国外的运用,探讨其在松嫩黑土区的适宜性以及改进的可能。【方法】在系统介绍PI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北松嫩黑土区为研究区,利用研究区17个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数据和作物产量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表土评价法(CI),原PI模型以及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订正过的PI模型(BPI)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效果。【结果】结果表明:(1)CI法生产力指数差异小,不易将土壤生产力水平进行分异;PI和BPI模型生产力指数差异大,容易将土壤生产力水平进行分异;(2)三种模型生产力指数与正常年景玉米产量的线性回归结果,BPI模型最好(R2=0.6774, P<0.01),其次是PI模型(R2=0.3285, P<0.05),CI模型较差(R2=0.086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3)PI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生产力水平出现高估,BPI由于引入有机质含量指标,评估效果明显改善。【结论】总体而言,PI模型将一定厚度的土体作为对象综合评价土壤生产力,效果明显优于表土评价法,但在具体地区应用时,应根据当地土壤生产力影响因子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指标进行修订。东北地区有机质对作物生长十分重要,引入该指标后明显改善了PI模型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效果。是否需要引进其它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不同生长阶段子实体多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的酶学机制。以袋料栽培灵芝为试材,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子实体多糖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3种糖代谢相关酶(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菌蕾期子实体多糖含量最低,为11.7 mg/g。从菌蕾期开始,随着糖代谢相关酶活性逐渐升高,子实体多糖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成熟后孢子弹射前达到最大值,为23.3 mg/g,此时,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9、25.1、18.7 U/g。之后子实体多糖含量随着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显著下降而降低,孢子弹射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仅为16.3 mg/g。三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呈现正相关,推测己糖激酶、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是灵芝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8.
冷鲜五花肉中假单胞菌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冷鲜五花肉中假单胞菌的生长预测模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CFC琼脂对假单胞菌进行平板计数。利用Gompertz模型拟合0℃、5℃、10℃、15℃和20℃下冷鲜五花肉中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得到假单胞菌生长预测一级模型;生长预测二级模型以平方根模型、Arrhenius模型拟合一级模型中所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一级模型中回归系数R2>0.99,准确因子(Af)、偏差因子(Bf)都接近1.0,延滞期(LPD)1.6996~0.1212,最大比生长速率(U)0.5782~3.3751。二级模型中平方根模型对延滞期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回归系数R2为0.9825和0.934均略高于Arrhenius模型。可用平方根预测0~20℃范围内假单胞菌的变化情况,为冷鲜五花肉中腐败微生物的预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长白山区天然核桃楸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长白山区14块核桃楸为主具有代表性的林分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核桃楸的生长指标与14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环境因子对核桃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组成的核桃楸林对核桃楸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含落叶松的核桃楸林中径生长优于其他林分的核桃楸,而且郁闭度对树高影响显著(R=0.5049)。(2)坡向和坡位分别与胸径、材积(P<0.05)和树高、胸径、材积(P<0.01)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而坡度与其材积呈显著负相关(R=-0.5016)。(3)海拔与胸径和材积呈显著正相关(R=0.4918、R=0.5203),经度与材积呈显著负相关(R=-0.5428)。(4)土壤厚度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其树高的影响均显著,作用大小为: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厚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其胸径的影响均显著,作用大小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与材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4)。  相似文献   

10.
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植被群落物种、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揭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笔者通过样方法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n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本层植物种类91种,灌木层67种、乔木层42种。草本层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82、0.98、均匀度指数为0.18;灌木层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32、0.87、均匀度指数为0.08;(2)14个群落中,鸭公树-木荷群落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38、0.92,均匀度指数为0.36;云南松群落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42、0.37,均匀度指数为0.16。不同群落类型间的多样性大小次序为:阔叶林群落>人工林群落>草地群落>针叶林群落;(3)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1850 m,体现了“中度膨胀“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外源的钙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可以将无机态的钙转变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钙,为研制一种更高效、低廉、安全的补钙食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添加五种不同的外源钙(氯化钙,硝酸钙,碳酸钙,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刺芹侧耳菌株“L2702”的外源钙为乳酸钙,并确定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其耐受钙的浓度范围为0~0.6 mg/mL。通过在不同浓度的乳酸钙的培养料培养下,刺芹侧耳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正态分布,确定浓度为0.6 mg/mL处理组为最适合的浓度,显著高于无外源钙组(p<0.05);不同浓度乳酸钙对刺芹侧耳子实体脂肪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无显著差异;最适浓度的乳酸钙提高了刺芹侧耳子实体的产量,缩短了其生长周期;在栽培料中添加乳酸钙,钙含量随着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子实体中钙含量呈现正态分布,最适合的浓度为0.6 mg/mL。结果表明,刺芹侧耳对外源钙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可能是菌丝体的特定成分如总糖、蛋白等协同抗氧化酶系增强了菌体对外源钙的耐受性及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复合涂膜对杏鲍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杏鲍菇在采后易失水褐化等原因降低食用及商品价值,为延长其货架期,需筛选出适于杏鲍菇的壳聚糖复合涂膜。【方法】该实验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研究材料,在室温(22±2℃)条件下,以去离子水浸涂杏鲍菇为对照,采用不同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进行保鲜实验,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杏鲍菇保鲜的最佳复合涂膜配方,并研究其生理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筛选出的最佳壳聚糖复合涂膜液能够有效降低杏鲍菇的褐变程度与含水率,延缓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等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保鲜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适于杏鲍菇的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配比为1.5%的壳聚糖+1.0%的乙酸+0.03%的吐温20+3.0%的甘油,该涂膜起到延缓杏鲍菇采后衰老,保持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加工风味,达到保鲜目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从杏鲍菇子实体中提取漆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漆酶的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较高;Ca2+ 、Mn2+ 、Fe2+、Ag+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Na+、 k+、、Mg2+ 、Cu2+ 、Pb2+ 、Z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现代化温室中番茄采收期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以北京小汤山现代化日光温室为试验点,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供试材料,对温室环境条件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采收期的番茄植株和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日平均温度较室外变化小,3—5月在20℃左右,6月为25℃左右,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而辐射量变化较大,多数在150~270 μmol/(m2·s)。番茄株高每周平均增长量从采收中期到拉秧逐渐减少,坐花坐果节位数每周平均的增长量也有所下降,果实坐果后经过8周能成熟采收,果实横纵径增长量下降明显,每周采收的果实单果重先增加再有所降低,最大平均单果重是 125.2 g,而每周产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每周0.74 kg/m2后大幅度下降。南向株高增量和坐花坐果节位增长量均略大于北向。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猴头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以及工厂化生产条件下栽培出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的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指标有较大差别;其中0608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605菌株的产量最高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最适用于工厂化条件下;刺长猴头的畸形率最低、子实体颜色和菇型最好但其生长周期最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大棚式栽培对生产菌株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通过本试验的筛选0605菌株最适宜于工厂化生产;刺长猴头菌株可以作为工厂化猴头菇菌株育种的优良母本。其中0605菌株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度达到了0.2865 cm/天,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60天以内(采收两批子实体),产量达到了217.52 g/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杏鲍菇、玉米膳食纤维配以其他辅料研制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的配方。结果表明,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的最佳配方为:设定奶粉添加量7.0%,绵白糖添加量9.0%,玉米膳食纤维添加量1.5%的条件下,杏鲍菇浆添加量7.0%,单甘酯添加量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15%,明胶添加量0.1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平均感官品质评分为93.62分,冰淇淋颜色均匀一致,有淡淡的奶香味,形体完整,组织细腻。  相似文献   

17.
温度条件对金佛山灵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温度条件对金佛山灵芝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温度高度及昼夜温差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温度高度及昼夜温差均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物转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金佛山灵芝菌丝生长以23~29℃为宜;最适为26℃,昼夜温差不超过2℃;在23~29℃、0~4℃昼夜温差范围内均能正常长出子实体,但以26~29℃、昼夜温差2℃的生物转化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以杏鲍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培养方式、菌龄以及稳渗剂种类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2%、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29℃、菌丝液体静置培养5天,以甘露醇为稳渗剂,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为33.4×106个/mL,为杏鲍菇原生质体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D. V. Shaw 《Euphytica》1989,44(1-2):157-162
Summary Data on fruit yield, fruit size and a commercial appearance score were collected for strawberry seedlings from biparental progenies planted at two test locations. Similar data for 8 advanced selections from the California Strawberry Improvement Program were collected, with selections each subjected to three preplanting cold storage treatments and planted at a single location. Each progeny tested had at least one of the 8 selections as a parent. Offspring-parent regression heritabilities were computed using data from each combination of offspring location and parental treatment.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or yield and appearanc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whe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ata were used; corresponding estimates for fruit size were unaffected. Gains predicted using heritabilities estimated by the convenient procedure of regressing unselected seedling values on those for vegetatively propagated parents will be reliable only for traits that are robust to rank shifts induced by planting/propagation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提高“名特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元江火龙果产业服务。[方法]收集火龙果的生长发育期数据、食品成分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通过专家咨询、数理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方法,确定了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维生素C等成分与气象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确定权重得出火龙果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公式。[结果]基于归一化思想确定权重获得的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样本的增加来灵活的调整回归指标及权重,同时没有引入如果园管理水平,灾害等级等人为评估要素。食用成分含量回归方程,主要入选了温度、湿度、辐照度等气象要素,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结论]通过认证指标公式计算得出果园2018年某批火龙果认证评分达90分以上,达到“优”等级,向申请人出具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证书》同时提供认证溯源二维码供公司贴标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