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晋杂 54 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 SX44A 为母本、 15626 为父本选育得到的高产、矮秆、中早熟酿造高粱新品种。 2022 年 3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高粱( 2022 ) 140052 。该品种的选育为解决山西省高粱早熟区主导品种较少,现有品种株高较高、易倒伏、产量水平有限等问题,为推动高粱中早熟区酿造高粱新品种的更新换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杂 51 号是由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杂交品种,母本为 348A、父本为 161368。生育期 119d,株高105cm,高抗高粱丝黑穗病,籽粒总淀粉含量 73.61%,支链淀粉含量 75.70%,粗脂肪含量 3.87%,单宁含量 0.98%,是中早熟机械化酿造高粱新品种。适宜在山西省朔州市、晋中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吉林省通榆县和内蒙古赤峰市等高粱中早熟区春播种植。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高粱(2022)140027。  相似文献   

3.
冀饲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针对河北省干旱缺水的生态特点,以抗旱耐盐为选育前提,兼顾早熟、高产优质,从改造亲本创造新种质资源入手,采用远缘杂交与倍性育种相结合,连续回交与转基因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培育出抗旱、耐盐、优质的饲用小黑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河北省省级成果鉴定(省级登记号:20160701)。冀饲2号小黑麦由于其突出的抗旱、耐盐、早熟特性,非常适宜在河北省平原区及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冀青糯粮是河北农业大学与河北汉青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酿造型高粱新品种。该品种糯性好、稳产性好、出酒率高,属于酿造型高粱。2020 年完成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 高粱(2020)130089),适宜在河北省内推广种植。全面介绍了冀青糯粮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为促进高粱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高粱生产及育种工作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黎明 《作物杂志》2007,23(3):34-36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粱生产大省,全年总产量近70万t。高粱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种植区域集中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黑龙江省高粱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采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先后选育出新黑壳等10余个品种,以及黑杂1号、黑杂34号等一批杂交种,极大地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但是自1990年以来,高粱单产、品质和抗性一直未有大的提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粱育种已逐步由高产向优质、高产、多抗的多元化育种目标转变。为此,应加强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研究,不断拓宽种质基础;将常规技术与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育种理论和方法;将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满足不同需求的优质酿造高粱、饲用高粱、能源型高粱新品种;研发集成规模化制种和配套生产技术,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粱生产大省,全年总产量近70万t。高粱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种植区域集中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黑龙江省高粱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采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先后选育出新黑壳等10余个品种,以及黑杂1号、黑杂34号等一批杂交种,极大地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但是自1990年以来,高粱单产、品质和抗性一直未有大的提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粱育种已逐步由高产向优质、高产、多抗的多元化育种目标转变。为此,应加强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研究,不断拓宽种质基础;将常规技术与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育种理论和方法;将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满足不同需求的优质酿造高粱、饲用高粱、能源型高粱新品种;研发集成规模化制种和配套生产技术,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旱地绿豆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世界的杂粮在中国,山西省是中国杂粮的重要产地,入世后,杂粮的竞争优势相对明显,其中象晋北地区的绿豆是小杂粮品种中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名优产品,以其色泽鲜绿、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而名扬海内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绿豆的种植效益,增加绿豆生产的科技含量,我们从1999年开始,积极开展了旨在探索绿豆优质高产的组装配套栽培新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 技术路线技术上主要是改变传统的绿豆栽培方法,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新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包括采用绿豆良种大同“明绿豆”,用玉米覆膜播种机播种绿豆的新方法,合理田间群体结构,合理施肥,搞好绿豆的病虫害防治等五方面组装配套而成。……  相似文献   

8.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0,(10):48-48
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以草高粱苏丹草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饲用高粱新品种,已在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晶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将会对我国畜牧业产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宏峰 《中国种业》2024,(2):161-163
铁杂22(T419A/铁1202)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杂粮研究所以配合力高、抗倒伏、高抗丝黑穗病、高抗矮化花叶病、米质优良的长穗型不育系T419A为母本,以高产、大穗、品质优良、抗性强的恢复系铁1202为父本组配而成。其生育期122d,株高188cm,叶片数21片,高抗高粱丝黑穗病,粗蛋白含量10.38%,粗淀粉含量76.08%,单宁含量1.10%,赖氨酸含量0.23%,属晚熟酿造高粱新品种。该品种适宜于吉林省通榆,辽宁省沈阳、朝阳、铁岭及内蒙古赤峰等地区春播种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高粱(2022)210098。  相似文献   

10.
郑宏峰 《中国种业》2023,(4):111-113
铁杂20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杂粮研究所以438A为母本、铁1202为父本选育的优质、高抗、高淀粉的高粱杂交种。生育期125d,株高218cm,叶片数20片,高抗高粱丝黑穗病,籽粒总淀粉含量为78.75%,支链淀粉含量为78.47%,粗蛋白含量为7.40%,粗脂肪含量为3.78%,单宁含量为0.14%。铁杂20是中晚熟酿造高粱新品种,适宜在辽宁西北部朝阳市、建平县、康平县、铁岭市,吉林省四平市,内蒙古赤峰市等地区春播种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高粱(2022)210089。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晨  马新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41-145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时期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在省内的优势产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收集河南省18个地市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数据,测算并系统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河南省相对于中国平均水平及河南省内18地市相对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省存在比较优势差异,共有水稻优势产区3个,小麦优势产区 9个,玉米优势产区13个。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县域数据,以广东省121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19年粮食生产空间演变的动态路径以及重心变化以及2000—2019年广东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和西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部偏东的趋势较强,并逐渐以珠三角为中心向四周移动,总体呈现“东、西扩张、北波动、珠三角收缩”的态势。此外,粮食生产逐步向重点县转移,产粮10大县产量占广东省22%~25%,产粮前20位的产量占广东省的40%~43%,产粮前40位的产量占广东省的63%~68%,但近年来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论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必要性,以河南省和广东省为例,从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视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对中国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与非主产区存在巨大的差距,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主产区地方政府推动粮食生产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在合理的成本下,使农民获得与从事其他生产大致相当的平均收益,使主产区能够获得与其对粮食安全贡献相一致的补偿,对保障国家长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揭示安徽省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利用安徽省78个县1971—2010年气象数据和1991—2010年粮食单产,运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安徽省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随时间升高趋势明显,但是年际变化率相对较小;降水量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大;北部降水量少于南部,但是变异系数较南部更大。因此产量波动主要由水分条件不稳定所导致,北部更甚于南部。4个区域作物3—9月积极生长期最适宜降水量由北向南分别为400~800 mm、400~1000 mm、500~1000 mm、800~1400 mm。由于作物的积极生长期与降水量偏多的时段同步,降水量偏多对产量的不利影响显著,特别是降水量最多的Ⅳ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方法的黑龙江粮食主产县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县的发展策略,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全面提升,运用美国运筹学家Saaty的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依据黑龙江省10个粮食主产县发展现状,构建了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县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分析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普遍存在的粮食优势与经济劣势的关系,找出粮食主产县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在构建的层次分析模型中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发展战略、制约因子及解决措施等层次和元素,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粮食主产县在发展中应从构建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机制入手,力争突破土地制约并拓展域外农业,同时应积极发展粮食主产县第二、三产业,并继续巩固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县的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曹淑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265-274
为了系统分析安徽省粮食生产情况,为政府制定粮食生产政策提供参考,保障安徽省和我国粮食安全,以1978-2012年为研究时段,对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稻谷、玉米、小麦变化总体态势进行分析,并采用剩余法对安徽省1978—2012年粮食生产波动态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小麦和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安徽省粮食总量及稻谷、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波动情况存在的共同特征,即波动频繁,周期短,波幅大,都属于古典型波动,但在波动周期、波动幅度方面还是有所差异。波动周期相比较而言,安徽省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周期最为频繁,平均周期长度为2.81;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安徽省小麦产量的波动周期最为频繁,平均周期长度为2.88,稻谷的波动周期最短,为3.77。波动幅度相比较而言,在平均波动古都中玉米产量的波动幅度最大,为61.89%,小麦产量的平均波动幅度次之,为40.24%,稻谷产量的平均幅度第3,为23.56%,粮食总量产波动幅度最小,仅为19.77%。古典型波动相比较而言,粮食总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9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82%;稻谷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9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100%;小麦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8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77.78%;玉米产量波谷环比增长率均为负的有10个,占到了周期总数的100%。结合粮食生产波动情况,提出了从耕地资源、水资源、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保持安徽省粮食生产稳产增长,减少粮食生产波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福建省1978-2004年66个县(区)的粮食单产资料,通过统计处理得到相对气象产量,并以相对气象产量的变化来表征福建粮食产量气象灾害风险程度。采用歉年平均减产率,歉年减产率变异系数,相对气象产量小于-5%的保证率三个风险指标作为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来评估福建粮食单产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全省各县综合风险指数介于0.08~0.73之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平潭县、泉州和漳州的大部县市、龙岩和三明的西部县市、宁德市东北部和南平的部分县市,这些区域的台风、暴雨、干旱和寒害等灾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较大;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沿海县市及内陆县市,气象灾害对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相对小些。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河北省第三大作物,为了促进河北省花生产业的绿色、持续、稳定发展进行了有关研究。本文基于2012—2017年河北省地级市和县市区的花生生产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并制作GIS专题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河北省花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技术效率则相反;在空间变动格局中,东部地区GTFP年际间变化明显,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西部山区因花生生产相对处于劣势,其效率值年际间变动明显,稳定性不足。综上所述,GTFP增速缓慢,为了打破这一趋势,要着重调整投入与产出间关系,实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对花生增产的双驱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广东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2010年,全省的水稻种植面积与稻谷产量在全国均排名第9。目前,广东水稻生产已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概述国内外水稻产业的生产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水稻产业的生产现状、种植区域分布、水稻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等。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广东省水稻产业还存在农资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机械化水平偏低、产业链短,品牌效应不显著、品种多,主导品种不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病虫害威胁大等问题。最后,结合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基于粮食安全角度提出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明确粮食单产变化的贡献因素,为保障贫困山区粮食安全提供应对策略。以云南为例,根据1989—2018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利用RLI模型,构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从作物和区域2个角度对云南粮食单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测算。结果显示,云南粮食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单产变化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云南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是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升,平均贡献率达82.21%,但结构效应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从作物角度看,玉米和薯类的综合效应最大,贡献率达134.89%。从区域角度看,保山市、昭通市、西双版纳州、文山州、临沧市和德宏州发挥主导作用。贫困山区省份的各级政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要妥善处理产业扶贫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关系,优化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优势区域的产业结构,加大贫困山区粮食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完善贫困山区粮食技术推广体系,增强贫困山区粮食储备与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