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茶“做青”技术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茶是六大茶类中起源最末的一个茶类,在制法上综合了红、绿茶及其它茶类的优点,具有很强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措施。而且品质独特、种类繁多为其它茶类所不能比拟的。其品质优越主要与做青的先进技术有密切关系。目前,做青这一科学的制法不仅用于青茶,象四川创制的高香切细红茶就是移植了做青工序而获高香。因此,从借鉴做青  相似文献   

2.
酶是构成生命活动的最重要因素,茶树体内的各种物质代谢、能量传递,信息转录以及生长发育等都有酶的参与,因此,酶在生命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是引人重视的生物大分子之一。茶叶酶学的研究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的,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远不如动物和微生物,甚至不及某些高等植物。茶叶离体后或加工中酶仍然是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其催化活性对形成各种茶类品质特征最为重要。近年来在茶叶生产中曾采用的外源酶制剂有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等,在不同程度地提高或改进制茶品质。由于酶制剂不稳定,易受PH和底物等影响,酶反应后不易分离,酶也不能再利用等,在生产中已开始采用固定化酶的试验研究,这是酶应用  相似文献   

3.
做青温、湿度的控制对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乌龙茶做青的空调选择、空调做青技术及其在采用空调做青过程中温、湿度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和稳定空调做青后乌龙茶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真菌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漆酶体外酶促氧化茶多酚合成茶黄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反应体系中,酶促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最佳pH值2.3,漆酶质量浓度1.8g/L,反应时间1.5h。其中pH值和温度是反应体系中2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茶黄素产量。  相似文献   

5.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闽南青茶与闽北青茶采制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茶起源于福建,并相继扩展至广东、台湾,其中以福建青茶品质最为优异。福建青茶又分为武夷山为中心闽北青茶和以安溪为中心闽南青茶。青茶采制技术精湛,综合红茶渥红促进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和绿茶杀青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技术特点。研究闽南青茶与闽北青茶的不同采制技术特点,对充分利用闽南青茶和闽北青茶不同制法特点,生产出更优异茶叶,具有现实的意义。1 青茶制法的一般原理青茶从鲜叶到成茶的变化过程与红绿茶截然不同,青茶是以萎凋作前导,为做青做好鲜叶理化变化的必要准备,继尔做青使萎凋叶的叶缘细胞受到适当的机械损…  相似文献   

7.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为我国所特有。黑茶起源于四川粗边茶,开始以炒绿半干毛茶堆积做色、蒸压成团块成品茶;后来逐渐演变而发展到湖南安化的正规黑茶。黑茶湿看叶底褐色,汤色深橙黄而带红,香味有特殊风格,即不像绿茶,又不像黄茶,更不像青茶,品质有独立系统。凡品质与这个系统相近的茶叶都可以归纳为黑茶类,如湖南湘尖、茯砖、花砖,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云南普洱茶以及广西六堡茶等,其花色品名繁杂,生产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8.
在食品焙烤领域,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非酶促褐变反应,也是食品焙烤制作过程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在饼干生产过程中,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该反应产物赋予饼干独特的色香味,但其部分副产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美拉德反应的机理、美拉德反应对饼干品质的影响,及其产物对人体健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次级代谢产物,它的多少及变化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白茶特殊的加工工艺决定了白茶的特殊的品质,然而白茶加工中茶多酚的保留量的多少以及儿茶素单体的组成,对白茶的品质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老白茶的贮藏过程中,茶多酚量和组成的变化对白茶品质陈化和后期的贮藏影响深远。研究结果表明白茶在萎调的过程中,茶多酚量是在降低,单体组成变化各异,这些最主要与萎调叶中最适条件下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而白茶在贮藏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多酚的量是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而减少,但各个单体变化不一,最主要的药效和营养物质在减少,势必会引发人们设置一个合理的白茶贮藏期,贮藏期的合理设定,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支撑。  相似文献   

10.
青茶是我国独产的特种名茶,乌龙茶是青茶类的一个花色品种,主产福建、广东和台湾省。乌龙茶独特的香味,深受海内外人民的欢迎,尤其是广大侨胞更惜为珍品。根据我省茶区现有茶树品种资源、制茶设备和气候条件,生产多种茶类,既能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也能满足国内外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从1980年春茶起,用四川中叶群体品种的鲜叶试制乌龙青茶,进行不同做青技术对比试验,从中找出较合理的做青技术,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梅占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品种梅占,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分析香气组分在做青过程的形成与消长规律,表现出呈递增趋势、递减趋势、先增后减变化及仅在毛茶中检出等4种情况。这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反应了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与消长的特点。同时说明做青过程环境的差异还直接影响着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比率。分析人工做青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做青的毛茶样,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橙花叔醇,证实了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试验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做青环境中对应阶段青叶间的香型相似率大,都在0.95以上,表明乌龙茶具有明显的品种香。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本试验人工环境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比自然环境中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内质较优异。  相似文献   

12.
黄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唯中国所独产。独特的"闷黄"工艺,形成了其"三黄"的品质特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市场上符合黄茶品质特征的茶品少之又少。本文从黄茶的历史、现状、加工工艺和内含物生化变化等方面综合叙述黄茶品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谷物中通常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能量,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在胚乳中,支链淀粉生物合成中涉及二磷酸腺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BE)和淀粉脱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及其同工型一系列的酶反应,而直链淀粉合成需要AGPase和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的协同作用。同时质体淀粉磷酸化酶(plastidial starch phosphorylase,Pho)很可能对胚乳淀粉生物合成中的底物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些酶及其同工型的相互作用和差异表达使淀粉结构产生变化进而对谷物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综述了谷物胚乳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必要的酶及其同工型的作用,通过推断这些酶及其同工型在谷物胚乳中促进淀粉的生物合成所产生的作用,为提高谷物的产量和优化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稳定高垩白率突变体的获得与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品质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也是通过水稻的生理过程起作用的。本实验经过多年多点种植,从日本晴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6份稳定高垩白率的突变体材料。检测了可能影响淀粉的合成及淀粉体的精细结构,导致稻米亚垩白的产生和品质下降的蔗糖合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酶、淀粉分支酶、淀粉去分支酶等酶活性的变化,试图从籽粒灌浆过程及淀粉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变化与成熟籽粒品质的相关性来解释垩白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褐环黏盖牛肝菌的草酸代谢途径,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对褐环黏盖牛肝菌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和苹果酸合酶(MS)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促反应褐环黏盖牛肝菌ICL最适pH值为5.6,其最大活性为4.37 U/gFW;MS的最适pH值为7.0,其最大活性为3.57 U/g FW;ICL最适反应温度为30℃,MS最适反应温度为35℃;K+,Na+,Mg2+三种金属离子中,Mg2+对ICL活性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Na+对MS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褐环黏盖牛肝菌的草酸代谢途径,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对褐环黏盖牛肝菌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和苹果酸合酶(MS)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促反应褐环黏盖牛肝菌ICL最适pH值为5.6,其最大活性为4.37 U/g FW;MS的最适pH值为7.0,其最大活性为3.57 U/g FW; ICL最适反应温度为30℃, MS最适反应温度为35℃; K+, Na+, Mg2+三种金属离子中, Mg2+对ICL活性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Na+对MS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茶类是继红茶、绿茶之后的一种茶类,早先被作为侨销的一种特种茶类,由于制作技术精湛,变化频繁,要求严格,品质具有高香醇厚,回甘鲜爽,浓而不涩,纯而不淡,人闻人喜爱,人见人喜饮,在日本突出宣传青茶能消肥减瘦的保健饮料,大百货店设有特选品柜,作为高级礼品出售。1981年9月在北京成立的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决定:首批奖金重点用在发展青茶研究。近年来四川、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先后改制或移植青茶制作技术,对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起了很大作用。因而,总结各地茶农经验综合现行的各茶类制作技术特点,研究新技术,以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PPO)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所催化的邻苯二酚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和几种抑制剂对砀山酥梨PPO活性的影响,以及研究了破碎打浆、pH值、温度、贮存时间等不同加工过程对砀山酥梨酶促褐变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砀山酥梨PPO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始终保持稳定;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好;在pH值3.5-4.6,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促褐变,且pH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在4℃,室温和37℃下,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褐变,且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温度为37℃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间纤维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棉纤维加厚发育期纤维素的沉积影响纤维强度的形成,本文综述了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间纤维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酶促作用,以及影响棉纤维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利用生理或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纤维素生物合成的生理基础及其酶活性调节水平的基因表达特征,可以揭示棉纤维强度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改善纤维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和运用分子手段培育高强纤维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短期内不同浓度离子液体胁迫下蔗糖酶呈现激活效应,离子液体浓度越高,对蔗糖酶的激活作用越大。从长期看,低浓度(10 mg/kg)离子液体对土壤蔗糖酶前期和后期均表现出激活作用,而其他较高浓度处理均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效应;不同浓度离子液体胁迫下蔗糖酶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热力学研究表明,蔗糖酶最适宜温度为320 K,对照处理土壤蔗糖酶酶促反应具有最高的反应活化能(Ea)和焓变(⊿H),不同浓度离子液体胁迫作用降低了土壤酶促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酶-底物络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