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期美国大豆育种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普遍面临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通过品种资源交换,引进优良的品种和种质资源,用以拓宽品种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抗病虫、优质新品种,使品种的产量潜力有所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孙志强(1990)报道,东北地区杂交育成168个大豆品种的基因库中,引入37份种质,这些材料累积遗传贡献为6.39%。崔章林等(1998)统计,1961~1980年我国育成的大豆品种亲本中,有3%为国外引种。1981~1995年间则有13%为国外引种。说明国外种质的引进在我国大豆育种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美国是世界上大豆的第一大生产国,其大豆育种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为此,探…  相似文献   

2.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作物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和利用.对拓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提高大豆单产及总产具有重大意义。大豆起源于中国,种子约含20%油脂及40%蛋白质。为世界提供了30%脂肪及60%植物蛋白来源。大豆种质资源又称大豆品种资源、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大豆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现代大豆育种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加之黑龙江省地域广阔,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通过自然选择及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可以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及各种用途的大豆种质资源。但是随着耕作制度及生产条件的变更导致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对黑龙江省甚至全国大豆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建设大豆种质资源平台来进行时优异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及对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行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大豆抗旱种质资源,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157份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但不同基因型大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利用加权抗旱系数筛选出9份干旱敏感型材料,129份中间型材料,19份耐旱型材料。这些耐旱型大豆种质资源可为干旱、半干旱区大豆生产提供品种保障,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国外种质在山东大豆育种中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4个国外大豆品种和种质被广泛应用于山东大豆育种研究和生产,共衍生出26个大豆品种,占山东省大豆育成品种的33 3%。衍生品种的播种面积占山东省大豆播种面积的40 2%。国外种质在山东省大豆育种中的细胞核遗传贡献值为10 751,细胞质遗传贡献值为2。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共享平台(CGRSP)采用了国家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整合教育部所属高校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对其中水稻、大豆等十几种主要作物的创新种质、遗传材料、代表性地方品种等特种遗传资源进行数字化、标准化整理.平台基础是采用ASP.NET框架和C#构建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数据库,收集保存了12万份共性品种资源,具有动态创建遗传资源个性表的功能,同时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用户角色分配、多种检索、种质图片管理、数据交换和分析统计等功能,使之成为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农业生产所依托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7.
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玉米育种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逐渐显现。从2011年山西玉米区试结果来看,玉米品种的适应性是有区域性的。各参试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反应出材料之间的差异性,也是种质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有绚丽多彩和独具特色的玉米种质资源。这些地方种质中蕴含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如系统地整理、筛选和改良是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克服遗传基础狭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油脂和植物蛋白,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目前,国民对大豆需求旺盛,然而我国优质大豆品种不足,为此必须加大对其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大豆种质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笔者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提出目前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大豆品种出现了产量下降、品质退化的现象,为了激发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同时为大豆育种提供良好的亲本材料,有必要进行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通过对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及鉴定,结合育种目标,运用杂交、复合交等育种方法与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从而拓宽了优良大豆血缘,为改良大豆遗传组成及选育优异大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东北大豆种质资源耐荫进行鉴定,为东北地区耐荫性育种及大面积推广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测量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对9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结果表明,遮光胁迫处理使大豆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极显著降低,但不同大豆品种(系)对遮光处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将9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3类,分别为15份不耐荫型、60份中间型和15强耐荫型。筛选出的强耐荫大豆种质资源不仅可为大豆耐荫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基础材料,并且部分优异品种可作为间套作模式下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