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草与言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牧草生产是第一性生产,建立在牧草生产基础上的家畜生产是第二性生产。在一个封闭的、自然状态的草地生态系统中,草与畜的关系基本处干一种自然平衡状态。当人类活动介入,牧草与家畜成为草地畜牧业经营对象时,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  相似文献   

2.
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内蒙古阿巴嘎旗社会经济基本情况,通过大量的资料调查和家庭牧场现状分析,对比了典型牧户家畜冬季舍饲和传统放牧对西门塔尔牛个体生产性能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试验选取西门塔尔牛,每隔3个月测定体重、体况、胸围、体长等指标,分析了家畜生产性能、草地生物量的变化,并比较了舍饲及传统放牧对家畜体重变化及改善草场环境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饲的试验组西门塔尔牛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冬季家畜掉膘现象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每只家畜少掉膘约0.217kg/d。试验组的草地生产力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松嫩羊草草地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以松嫩羊草草地为主要放牧场的东北细毛羊因不同的产羔期而有不同的生长发育过程。12、3和6月份出生羔羊的出生体重、断奶体重、绝对增重速率、相对增重速率及饲养周期存在差异。3月份羔具有最短的饲养周期,最高的增重速率。3月份产羔不仅减轻草的载畜量,特别是草地脆弱期———返青期的载畜量,而且此期羔羊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与草地牧草营养水平保持一致,从而使家畜生产和草地管理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草原畜牧业工作者特别关心动物性生产与可利用牧草数量及其消化率之间的关系,Cowlishaw 指出,在某一特定草地上,随载畜量增加,每头家畜的体重降低。但载畜量这个概念不能说明放牧压力,除非知道家畜采食可利用牧草的实际数量。Mott 将放牧压力定义为“单位可利用草地所能饲养家畜的头数”,并指出随每头家畜需草量的减少,动物性生产也就降低。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环境环境,可下这样的定义,即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的一切外界条件及影响这些外界条件的一切因素。通常,只要家畜在草地或牧场有草吃,饲养人员并不关注外界环境对家畜的影响这一问题。但是,如果提高饲料和土地的价格,并把家畜的饲养密度也增大到一个较小的空间范围,情况就不同了。人类通过服饰、到避暑或避寒地旅居、住室及车辆的空气调节等而控制生活环境。动物的环境控制包括空间大小、光线、气温、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潮湿垫草、氮气排放、微  相似文献   

6.
<正> 草地是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也是地球表面生物圈的组成部分。草群和森林、农作物等植被一样,具有物质和太阳能的转化功能。在人类驯养动物进入牧畜时代以前地球表面就存在着草地,那时的环境,草群和野生动物构成原始的草地生态系。随着人类驯养动物开始牧畜时代,草地生态系增添了家畜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活动可以保护和提高草地的生产力,有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毒害草种类与分布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净彤 《新疆畜牧业》2012,(9):39-41,52
毒害草的滋生繁衍是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草地毒害草的滋生蔓延不仅占据着草地面积,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排挤优良牧草的生长,使草地生产能力和品质下降,而且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持续的监测草地毒害草危害情况,对于有效控制及利用毒害草,改善草场质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亚热带中山地区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在A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利用率高,植物产量和畜产品产量低;在C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利用率低,老草残留,植物再生力降低;在B组放牧强度的载畜量水平,草地植物的利用率为60~70%,对植物生长和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林、草之间和草、畜之间的关系。林草互相竞争,又互相受益。森林影响光照,从而影响草地产草量,但一定密度的森林对含蓄土壤水分,减少牧草蒸发,保持草地气温、土温稳定,对牧草生长有益。而草地的管理、施肥、放牧牲畜的粪尿、牧草的固氮作用等,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草地产草量的季节性变化,可影响放牧牲畜的增重与繁殖。草地的载畜量取决于草地的产草量,草地负荷过重,可导致草地退化,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下降,但适宜的载畜量可提高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保持草地的良性演替,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热带、亚热带地区生产牛肉时,建立以栽培豆科草为重点的粗饲料生产基地,对于经营是很有利的。澳大利亚最先开发了使生长在热带地区的豆科植物牧草化,并建造以热带豆科草为主的改良草地和管理技术及家畜的饲养技术。目前澳大利亚正在亚热带地区进行以豆科草为主的草地改良,并致力于半干旱热带地区的草地开发。日本在冲绳县(亚热带地区)引入热带  相似文献   

11.
达日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达日县草地畜牧业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入手,提出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加快畜群周转;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黄河源头区天然草场中的高寒草原、高寒灌丛、高寒沼泽与水生植被、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山垫状植被、高山冰缘和流石坡稀疏植被等主要草场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群落结构和组成及其年轻性、脆弱性、敏感性、原始性、典型性等特点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对黄河源区天然草场植被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青山 《草业科学》2003,20(1):32-35
从分析泽库县草地畜牧业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入手,提出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综合治理退化草地,缓解畜草矛盾;加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畜产品产出能力;加快草地基地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强化草地监理执法工作,保护草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论述了人工草地在青海省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草地在利用和建植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指出人工草地应在推动高寒牧区季节畜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甘南州是甘肃省最主要的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域,甘南牦牛是当地最重要的家畜品种源。然而广大农牧民受靠天养畜观念的影响,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得甘南牦牛养殖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甘南牦牛生产效率低,环境依赖性强,草场压力大、圈舍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以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甘南牦牛养殖环境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进而促进甘南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维护草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9):1352-1358
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分析了1955-2005年高寒草地、人口、家畜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50年来,藏北那曲地区的年均气温上升了0.8~2.0 ℃,年均降水量增加了100~240 mm,牧业人口增加了5倍左右,家畜存栏数增加了2.9倍,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4.1%,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了93.1%,高寒草地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64.3%。以上结果说明,藏北那曲地区的气候向湿润暖温方向变化,对减缓草地退化趋势具有促进作用,而牧业人口的增加和过度放牧利用成为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屏障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是目前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甸小气候考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了海北高寒草甸试验区的野外考察现场和考察情况,并对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矮嵩草草甸试验区的小气候考察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地区具有明显高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地表强度具明显的周期变化,太阳辐射强烈,全年总辐射量5.866~6.704×106KJ/m2,但较湿润,可为研究高寒草甸小气候特点、局地生态环境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我国青藏高寒草地畜牧业的生产现状,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繁育、人工草地建植和草产品加工以及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新型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的建立,为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藏高原东缘4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灌丛、沼泽化草甸、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土壤表层(0~15 cm)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下层土壤(15~30 cm),而且随草地类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4种类型草地中的变化趋势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山地草原,酸性磷酸酶活性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脲酶活性在表层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高寒草甸,下层为山地草原>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浅析制约天祝草畜产业发展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天祝县畜牧业现状的分析,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和发展的规划,一是要制定出天祝高寒草地畜牧业总体发展规划,确立工作指南,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在特色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并积极探索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高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