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豫北地区小杂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以安阳市殷都区为例,常年粮食种植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种植面积在60.2万亩左右,占全区耕地面积63.4万亩的95%左右。小杂粮只占较小比例,仅在殷都区西部旱作农业区种植,常年种植面积为3.2万亩,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左右。但是,去年以来,我区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小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2  相似文献   

2.
<正>庐江县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99.4万亩,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主产县。经统计,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面积165万亩,占80%左右,尤其双季稻生产一直位于全省前列,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面积占全省面积1/6以上。为研究、鉴定、筛选新引进的早籼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左右,总产650000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产量约400000t,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对玉米品质影响很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608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耕地面积107万亩。安阳县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西部为山区丘陵旱地,常年玉米种植面积85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左右。东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玉米最高产量达720公斤,西部山丘旱地面积约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常年平均产量在  相似文献   

5.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142km2,耕地面积7.13万hm2,常年种植玉米5.67万hm2左右,其中西部丘陵旱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3左右,旱地玉米产量较低成为制约安阳县粮食总产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对于提高安阳县粮食总产,确保安阳县全省产粮大县的地位具有  相似文献   

6.
郭俊珍 《河南农业》2014,(11):21-21
<正>安阳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hm2以上,总产65万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产量在40万t以上,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因此,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全县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年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降低了玉米的品  相似文献   

7.
正安阳县地处豫北,常年种植玉米面积90万平方米左右,全县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一望无际的平原,西部为山丘地区,山丘旱地约占全县玉米总面积的1/3,往往靠天等雨,严重影响了产量,特别是近几年干旱严重,各月降水分布不均,70%集中在7~8月,旱灾发生频率达到70%。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抗旱增产。1.整地保墒。鉴于土壤含水量低,整地是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的基础。准备播种玉米的原垄地块要早灭茬,并秋深耕,要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同时结合秸秆还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  相似文献   

8.
任尚 《河南农业》2011,(9):38-39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多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中原地区乃至黄淮海区域具有数千年小杂粮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作物包括:谷子、高粱、燕麦、绿豆、小豆、普通菜豆、黑豆、豌豆等。小杂粮在旱作农作物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县域面积1 814 km2,耕地面积13万hm2,常年种植粮食作物17.3万hm2,其中小麦常年播种面积11.3万hm2左右,占粮食种植面积的65.3%,平均单产7 306.5 kg/hm2,是河南省也是全国小麦主要生产区。潮土是全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耕作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97.6%,也是冬小麦的主要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辖20个乡镇,553个村(居)委会,全县辖区面积1136平方公里,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耕地面积680.34万平方米,是一个工业强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2012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3亿平方米,综合每667平方米产408.4千克,其中东部平原地区粮食平均产量达到626千克,总产69.22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被评为"2012年全国粮  相似文献   

11.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一般指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多种特殊用途的作物.  相似文献   

12.
泽州县光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当地农民习惯麦后播豆,豆后种麦,夏秋连作,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麦豆一体化种植模式。全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45万亩,其中复播豆约36万亩,占麦田面积的80%。从产量来看,年均粮食总产约2.25亿千克,其中复播豆约0.67亿千克,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近1/3,因此抓好复播豆生产对粮食稳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刘文霞 《河南农业》2016,(25):57-57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豫北地区种植的小杂粮主要有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豇豆等。一、豫北地区小杂粮生产情况据调查,豫北地区近年来小杂粮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安阳县为例,安阳县是河南省产粮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在11.33万hm~2,  相似文献   

14.
喜德县耕地面积36.9万亩,常年种植粮食45万亩,其中荞麦播种面积常年1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22%左右,苦荞麦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5%左右。荞麦系喜德县高寒山区优质特色粮食作物,不仅是群众生活的细粮,畜禽生产的重要饲料,而且是探亲访友、  相似文献   

15.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全县耕地面积4.5867万hm2,其中,旱地面积4.0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8.5%,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小杂粮需求增加,抗旱耐瘠作物谷子种植面积日益增加.全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 hm2左右,2010年猛增到4666.7 hm2.为增加谷子种植科技含量,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洛宁县农业局在小界乡、河底镇建设两个谷子万亩高产示范方,引进高产品种,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方总面积1791hm2,其中小界乡示范方涉及14个行政村2730户,面积1256hm2,河底镇示范方涉及8个行政村1 906户,面积534.7 hm2.  相似文献   

16.
燕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粮草兼用作物,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谷类作物,而且也是高寒地区不可取代的极好饲草,其饲用价值也比其他类作物高。左云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41.7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积32.9万亩,小杂粮播种面积31.0万亩,其中小杂粮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4.3%,占粮食作物总播面积的94.2%。全县燕麦种植面积6万亩,占小杂粮种植面积的19.4%,发展燕麦种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乡宁县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光热充足的农业大县。全县共有国土面积2029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2.5亩。其中小麦种植23万亩,玉米种植9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11万亩。目前全县种植的小杂粮主要包括绿豆、大豆、扁豆、谷类、马铃薯和黍子等。从2001年提出“攻林果、优育牧、精杂粮”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后,一直重视小杂粮的生产,全县每年小杂粮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0万亩左右,总产年平均1500万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一、泰兴小杂粮发展现状1、零星分散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面临物种灭绝境界小杂粮是我市传统特色农产品,上世纪7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全县种植面积在65万亩以上,随着大面积推广稻麦高产品种,小杂粮没有产量优势、种植效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在良种繁育、科技投入等方面失去支撑,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市东部高沙土地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平均产量在250公斤/亩左右,年效益在800元左右,远远比不上种植水稻、小麦、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严重挫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多数原泰兴小杂粮地方品种面临着绝迹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汉中盆地水稻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中是陕西的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9.3万hm2左右,总产55万-60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的70%以上,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的3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1滦县粮油生产的现状1.1粮油生产面积高位稳定全县耕地面积5.68万hm~2,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常年稳定在6.7万hm~2以上,其中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4.33万hm~2以上,花生面积稳定在1.33万hm~2以上,粮油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5%以上。2014年,全县小麦种植0.91万hm~2,每667m~2产387.4kg、玉米种植3.12万hm~2,每667m~2产504.1kg、花生种植1.5万hm~2,每667m~2产268.9kg。1.2粮食总产稳中有升滦县把工作的突破口选择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