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晚疫病是越南马铃薯上最重要的病害。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在江河三角洲地区晚疫病的发生通常比较晚,从12月下旬即第二个生长季后半期开始发病,在1月至2月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时,晚疫病常常严重流行。在Sapa地区(北京高原),整个生长晚疫病对马铃薯作物都是主要威胁。在感病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严重度可达到100%。在大叨地区,在干旱季节(11-4月)晚疫病发生最轻,而在雨季(5-10月)严重流行。在越南,还未进行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流行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对晚疫病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新的杀菌剂。大部分工作集中在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筛选。目前需要进行晚疫综合治疗、流行学、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抗病育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培训。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了美国杜邦公司杀菌剂克露72%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00倍处理与已在生产上证明有效的对照药剂瑞毒霉锰锌500倍处理对田间叶部病害及病烂薯防效相当,且对作物安全,可作为有效杀菌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种植是青海省重点发展的特色农牧业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在高海拔地区逐年扩大,且逐渐形成一定规模,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青海高寒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危害性强.7、8、9月是马铃薯薯块形成、膨大和淀粉积累期,此时正值雨季,是晚疫病的高发期,防治要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又称薯瘟,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均可发生,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可造成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由于近年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晚疫病防治成为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晚疫病是该作物的主要病害,为了进一步做好晚疫病防控,确保福泉市马铃薯作物优质高产,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病害流行原因,从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和科学用药等方面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是世界性的流行性和毁灭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晚疫病的发生。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仁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晚疫病又名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病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Bary]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真菌病害,被称为马铃薯生产中的头号杀手。目前,晚疫病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田间产量损失一般达20%~50%,窖藏损失可达5%~30%,大流行年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减产,甚至绝收。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我国种薯和商品薯的生产基地。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因此,针对晚疫病高发态势,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是保障我市马铃薯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做大做强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因其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发展马铃薯具有独特的优势。播种面积达53.3万hm^2,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在一些主产区多年连续种植,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13趋严重,早疫病每年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晚疫病随年份不同,发病程度不同,2004年是大发生年,马铃薯晚疫病不仅为害叶片、茎,还为害薯块,造成窑贮薯块腐烂。产量上造成的损失达10%~20%,严重地块达60%。发生田生产出的薯块在后期窑贮中基本上失去了商品价值。对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种薯药剂处理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药剂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3种杀菌剂在2种含量水平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期确立种薯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技术,评估其生产推广价值。用商业化广泛使用的克露、安克以及银法利3种药剂和2个含量分别处理种薯,从马铃薯生长后期植株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以及发病程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50%安克WP 350倍液的种薯处理,植株发病率最低,叶片发病数最少,发病级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可见,种薯处理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有效防控来自带菌种薯的初侵染及其初始菌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西北、华北与东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大,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的研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推进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t pathogenic fungi produce mycotoxins which may lead host plants to produce disease symptoms and ma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 development. The putative Phytophthora infestans toxins were prepared by culturing in liquid medium (60 g rye and 10% tomato juice L-1) for 1 mon at 17℃, filtering through four layers of cheesecloth and being precipitated by ammonium sulfate. The resulted putative toxin solution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3 potato varieties (both leaf and tuber t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tato leaves and tubers exhibit symptoms similar to the late blight resulted from P. infestans infection. Potato varieties reacting differentially to both the toxin dilutions and toxins produced by different P. infestans isolates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toxin-mediated specificities between potato and P. infestans. Potato leaf and tuber tissues have different and contrary reactions to the toxin. Toxin-mediated specificities are likely present between potato and P. infestans.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田间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七大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病害,19世纪中叶曾造成举世闻名的“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然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提高抗晚疫病的水平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目标。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是通过遗传操作来抵抗植物病害的最早的人类实践之一,但至今收效甚微,从野生种导入的抗病基因在田间很容易失效。马铃薯和致病疫霉菌的互作关系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假说,只有马铃薯的抗病基因和致病疫霉菌的非毒力基因同时存在并表达时,抗病反应才能发生。致病疫霉菌是一种进化潜力非常高的病原,可以快速突变本身的非毒力基因,因而造成对应的马铃薯抗病基因的失效。要提高抗病基因的持久性,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同时释放多个抗病基因,人为造成田间抗病基因的多态性。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通过转基因的手段创造田间抗晚疫病基因的多态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观测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晚疫预测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环境湿度、大气降水量、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光照时数、风速呈负相关。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晚疫病扩散流行。当农业生产及作物栽培管理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扩散流行预测预报模式,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模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产区发生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是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常造成马铃薯的绝产。因此世界各国专家都把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调查在农民田和缅甸山州农业试验农场山区进行,根据病害测报评价定期用药、播期、烧堆措施在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试验1的结果表明,在未施药的不同播期小区晚疫病严重,而施达克尼尔的小区病情明显轻。在试验2中,Wallin‘s测报系统准确地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初发生期,并建议开始施药。降雨量12.7mm时施药比每周定期施药更有效。不同施药处理比不施药的对照增产30.1%-62.2%。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23.1%-38.3%。烧堆措施对防治晚疫病无效,不过可增产39.2%。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晚疫病菌毒素与寄主品种抗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晚疫病菌毒素对马铃薯的毒害作用,及不同生理小种产生的毒素对不同抗病品种的毒性差异。【方法】将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在液体培养基(每升用黑麦粒60 g,含10%番茄汁)中,置于17℃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个月,4层纱布过滤,滤液用(NH4)2SO4盐析,透析后的液体为毒素液。将该毒素液作为介体来测定马铃薯3个品种(叶片和薯块)的抗性。【结果】接种该毒素的马铃薯的叶片和薯块产生的症状与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产生的症状相似。马铃薯品种不同对不同浓度的毒素稀释液和源于不同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毒素的反应不同。推测毒素介导下马铃薯和晚疫病菌间的特异性是存在的。马铃薯的叶片和薯块对毒素的反应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毒素介导下可能存在马铃薯和晚疫病菌间的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