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桐乡市农林局林业基地,利用年生银杏实生苗进行截干培育大苗试验;1年生实生苗留床截干后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为33.9cm,平均粗为0.726cm,1年生实生苗截根移植截干处理后的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为25.85cm,平均粗度为0.978cm,苗木质量均与对照苗木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1年生银杏苗嫁接育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银杏嫁接苗,通常都采用2—3年生实生苗作砧木。我们通过秋、春两季试验,采用1年生实生苗作砧木,同时进行4种嫁接方法比较,其中顶芽劈接嫁接成活率达100%,平均高可达60.70cm,枝径1.04cm,而且苗木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毛竹主要经营技术对新造竹林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取耕种(松土)、施肥、疏笋及组合经营技术措施,对毛竹母竹、3年生和1年生实生苗新造林地竹鞭的生长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种(松土) 施肥 疏笋”的组合经营方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竹鞭生长快、质量高、分布均匀;该试验区3年生实生苗竹鞭延伸范围最大,竹林郁闭速度最快,依次为1年生苗、母竹。经过4 a培育,3年生实生苗竹林新竹平均胸径达2.7 cm,而同期栽培母竹新竹的平均胸径为5.1 cm.  相似文献   

4.
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植株采种,采用苗圃场育苗方法,对老虎刺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控制杂草、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可提高老虎刺实生苗苗木质量。老虎刺1年生实生苗苗高平均为17.48cm,最高为31.2cm,最低为9.5cm;地径平均为4.48mm,最高为5.59mm,最低为2.99mm。2年生苗苗高平均为120.53cm,最高为235.6cm,最低为30.6cm;地径平均为10.62mm,最高为20.93mm,最低为4.22mm。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高质量的金佛山方竹实生苗,研究了种源差异和施肥措施对金佛山方竹2年生实生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5个种源的金佛山方竹实生苗在苗龄13个月时的平均地径为3.6 mm、平均株高为27.6 cm、每株有5.4苗,在苗龄22个月时的平均地径为4.3 mm、平均株高52.3 cm、每株有5.5苗,竹苗地径和株高与其种子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2)施肥能明显提高2年生实生苗的质量,施肥11个月后,施肥苗木的地径、株高、每株苗数、走鞭率、最长鞭长分别较对照提高48.7%、80.6%、29.0%、112.6%、23.3%,生长表现明显好于未施肥苗。金佛山方竹2年生实生苗的质量因种源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金佛山方竹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应考虑种源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桢楠(Phoebe zhennan)轻基质网袋育苗试验,掌握了桢楠苗木生长发育节律。结果表明:7-9月为苗木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圃地水肥管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苗木质量。采用5.6 cm×8 cm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1年生苗平均高为26.7 cm。  相似文献   

8.
用银杏良种培育1年生实生苗,然后将苗木截干培大苗或截干嫁接,同时,利用截干下来的主士扦插,形成双向无性繁殖配套技术,不仅大大提高苗木的繁殖系数,提高土土地利用主,大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方法简易易行,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厚壳红瘤果茶种子芽砧嫁接油茶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壳红瘤果茶胚芽嫁接油茶培育苗木,通过移栽管理,平均成活率96. 22%、成苗率达91. 58%。0~0. 5年生苗平均高12. 3 cm,0~1. 5年生苗木平均高45. 2cm,平均地径达0. 54 cm,根系发达,Ⅰ、Ⅱ级苗出圃率达到96. 4%,苗木质量达到油茶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老虎刺的育苗技术及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袋育苗方法,对老虎刺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及其不同播种期对老虎刺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老虎刺1年生播种苗高生长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速生期苗高生长量达到全年最大,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7·5%。1年生苗木的平均高为53·2cm。  相似文献   

11.
舟山新木姜子苗木分级及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对舟山新木姜子一、二年生苗木进行逐步聚类分级,得出一年生苗木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19.7 cm,地径≥0.38 cm;19.7 cm>Ⅱ级苗苗高≥13.8 cm,0.38 cm>地径≥0.30cm;Ⅲ级苗苗高<13.8 cm,地径<0.30 cm.二年生苗木:Ⅰ级苗苗高≥49.1 cm,地径≥0.59 cm;49.1 cm>Ⅱ级苗苗高Ⅰ≥29.5 cm,0.59 cm>地径≥0.38 cm;Ⅲ级苗茁高<29.5 cm,地径<0.38 cm.应用分级标准对3种育苗密度的苗木进行分级.并通过不同密度与苗高、地径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培育一年生舟山新木姜子苗木最适密度为300株/m2,二年生苗木的最适密度为200株/m2.  相似文献   

12.
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06年在四川北川县进行辛夷种子育苗和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600 m处育苗效果最好,1 a生苗苗高平均达到70.60 cm,地径0.75 cm,可接率16.00%,海拔高度和成苗率成负相关;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成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育苗和常规育苗有着极显著差异,辛夷标准化育苗1 a生平均苗高76.97 cm,地径0.76 cm,可接率16.33%,而常规育苗1 a生平均苗高17.20 cm,地径0.29 cm,可接率为0。嫁接时间对成苗率有着极显著差异,秋季嫁接9月、10月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6.50%和91.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处理措施的苗床育苗和营养钵育苗观测试验,研究了花楸播种繁殖的出苗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利用营养钵播种育苗,播种深度4 cm,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0%,当年保存率为75%,大大高于土壤作床播种出苗率,(2)从生长量来看,用腐殖土、河沙及松针作为基质,苗床播种深度为5 cm的播种方式,出苗后1a内生长最高可达44.5 cm,最低11.5 cm,整体平均生长高度为29.3 cm,生长量较其它播种方式优势明显,(3)在高山峡谷地区进行花楸育苗,幼苗期间主要病虫害为立枯病和红蜘蛛,通过科学施用多菌灵和敌杀死,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和家系种子苗木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东拟单性木兰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珍贵用材树种。2006年10月,收集湖南长沙12个和江西7个优良单株(家系)种子进行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千粒重在84.75~187.10g之间,平均千粒重为132.1g,湘10最重。始发天数在18~87d之间,平均始发天数为27d,以湘11最长,赣1、赣3和赣6最短。场圃发芽率在43.6%~75.6%之间,平均场圃发芽率为56.16%,湘2最高,赣5最低,最高家系比最低家系的场圃发芽率高73.4%。出苗期在84~136d之间,平均出苗期为113d,湘11最长,湘8最短,最长家系出苗期比最短的多52d。苗木保存率在69.23%~93.60%之间,平均保存率86.22%,湘7最高,赣4和赣6最低;湘种源家系保存率86%,赣种源家系保存率74.29%。苗高生长家系间及重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苗木高14.5cm,高生长在10.8~19.5cm之间,以湘7最高,达19.5cm,其次是湘9和湘4,赣种源家系平均苗高为11.2cm,湘种源家系平均苗高比赣种源高36.6%。千粒重与苗高、发芽率及保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云南拟单性木兰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发芽率为52%,一年生平均高为8.55cm,平均地径为0.30cm。二年生平均高为31.4cm,平均地径为0.536cm。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10日,将烟台沿海防护林内20~30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母树的种子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播于花盆中,研究枯落物覆盖厚度(1 cm,2 cm,3 cm,4 cm)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阐明沿海黑松防护林幼苗建立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大粒种子比中小粒种子有着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上种子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和地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都是大粒和中粒种子大于小粒种子。枯落物覆盖厚度对于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降低;但对幼苗生物量、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与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分配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因此,种子大小和枯落物覆盖厚度是影响沿海黑松防护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红松换床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松为材料,在高寒山区进行红松换床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2-1培育方式改变为S1-2培育方式,苗木长势好,同为3 a生苗,S1-2苗龄型的成苗率达到84.7%,平均苗高19.4 cm,平均地径0.47 cm,完全达到标准规定的出圃苗规格;而S2-1苗龄型的成苗率仅为35.0%,平均苗高14.0 cm,地径0.4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2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观测幼苗发育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引种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台湾杉与秃杉2个珍稀树种的育苗、造林均较为容易,其场圃发芽率分别为16.7%和33.7%,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3.5 cm、18.0 cm和0.26 cm、0.20 cm;4年生时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1.37 m、2.64 m和2.70 cm、5.10 cm。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切根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樟子松进行切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切根苗苗木质量优于移植苗和留床苗。切根20cm的苗高、地径分别比移植苗高94cm和粗02cm,大于1mm的侧根数量,平均比移植苗多118条,比留床苗多10条。机械切根可使2年生樟子松产苗量,比人工移植提高2429%~3714%,每公顷增加收入15285~30111元。  相似文献   

20.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是我国南方常用中药,药材来源主要为野生资源。文章通过引种野生 毛冬青,开展繁育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冬青种子具休眠性,导致出苗不齐;采种时间为 10— 12 月,可用随采随播方式播种,播种后约 67 d 开始出土,春季发芽率约 20%,采用低温沙藏略可提高种 子发芽率。毛冬青当年苗平均苗高 33.24 cm,平均地径 4.08 mm,速生期为 5—10 月,苗高 Logistic 拟合 曲线为 y=34.710/(1+66.416exp-0.638× 月份)。毛冬青苗期采用搭棚遮荫(50% 光照)对苗木的生长有利,平均 苗高、地径、苗木存活率、合格苗率比全光照增加 5.81 cm、0.7 mm、16 及 26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