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拮抗菌B-FS01具有广谱的拮抗活性,经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可产生脂肽类抗菌物质fengycins和surfactins。室内试验表明,B-FS01发酵液菌体量2.6×107个/mL及其无菌滤液对葡萄霜霉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2.48%和68.66%。开发了B-FS01可湿性粉剂,田间试验表明B-FS01可湿性粉剂稀释液菌体量107个/mL对葡萄霜霉病采用保护和治疗两种施药方式,使用3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8.25%和80.88%,优于对照药剂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本研究表明B-FS01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龙友华  赵红梅 《植物保护》2009,35(4):164-167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2%虫螨腈&;#8226;甲维盐悬浮剂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4、0.92、5.08、6.06 mg/L,对甘蓝蚜毒力较差,LC50为95.54 mg/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2%虫螨腈&;#8226;甲维盐悬浮剂有效成分18.0 g/hm2对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具有优异防效,药后3 d防效在80%以上,药后9 d仍在90%左右,持效期10~15 d。  相似文献   

3.
西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大田小区试验等3种方式,对22种农药进行西瓜枯萎病防治筛选,结果发现25%咪鲜胺乳油、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在74%以上,是防治西瓜枯萎病较好的药剂,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人工接种茎腐病病原菌条件下覆膜滴灌施用多菌灵和戊唑醇防治玉米茎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用50%多菌灵WP和25%戊唑醇WP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均在54%以上,两年平均防效最高的是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40 g/667 m^2滴灌处理,达到72.60%,平均产量为948.94 kg/667 m^2,与接种不施药处理相比显著增产59.9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120 g/667 m^2滴灌处理防效分别为54.79%和67.99%,平均产量分别为755.24、810.43 kg/667 m^2;不同药剂处理间玉米穗长、百粒重差异显著;每667 m^2滴灌施用多菌灵可增加收入218.68元/年。滴灌施用戊唑醇和多菌灵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0 g/hm2、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0 g/hm2、12.5%腈菌唑乳油5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5%、83.6%、82.8%、和81.7%,优于常用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 g/hm2的防效74.8%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68.0%。结果说明,氯啶菌酯、烯唑醇、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黍黑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0 h后开始产孢,但孢子萌发在产孢20 d后。1/2马铃薯葡萄糖汁(PDB)和1%酵母浸出膏显著地促进孢子萌发,萌发率分别达到99%和87.7%,而5%葡萄糖、1%胰蛋白胨和5%蔗糖对孢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药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等8种药剂都对黍黑孢菌菌丝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EC50为0.017μg/mL,EC95为0.098μg/mL。药剂对黍黑孢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福.腐.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福甲胂.福锌可湿性粉剂和28%百.霉威可湿性粉剂都是有效的杀菌剂,其中,百菌清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5分别为0.008μg/mL和0.107μg/mL。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平板菌落法测定了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1000μg/mL的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7%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3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1000μg/mL和500μg/mL供试各杀菌剂能抑制分生孢子萌发,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抑制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2719μg/mL和762.8854μg/mL。供试杀菌剂抑制芽管伸长的EC50差异显著,47%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0.1268μg/mL,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为383.9653μg/mL。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产生抑制作用显著,产孢量显著小于对照,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能完全抑制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8.
4种药剂防治西番莲茎基腐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茎基部包裹浇药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西番莲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亿孢子/g木霉菌水分散粉剂150倍液这4种药剂施药后9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83%,62.5%,33.3%和20.83%;65%代森锌、80%多菌灵在病后防控西番莲茎基腐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7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多.五氯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9种杀菌剂抑制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36.08、33.66、629.77、139.60、6.45、59.57、461.15、258.01、811.66μg/m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3510、2.8568、1.7424、1.9559、1.2060、0.1333、0.3462、0.7582、0.4984μg/mL;抑制芽管伸长的EC50分别为2.9593、1.5664、1.8296、8.7493、0.4228、0.1837、0.4486、0.5706、0.2128μg/mL。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作用方式不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有抑制作用;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对产孢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够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但对产孢、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梨叶甲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宁宏  王勇 《植物保护》2009,35(3):163-164
4种杀虫剂对梨叶甲幼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2.25%毒•高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均是防治梨叶甲幼虫的有效药剂,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4.64%~99.26%、94.84%~100%、83.87%~100%。  相似文献   

11.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o为0.145 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 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o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13.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1种杀菌剂中选取抑菌效果较好的8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同时选取对两种叶部病害兼具防效的最佳药剂再与中量元素水溶肥、腐植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产品混配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药剂田间施用浓度和增效组合。结果显示,各供试药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25%丙环唑EC、25%戊唑醇WP、40%氟硅唑EC、30%氟菌唑WP、12.5%烯唑醇WP在供试各浓度下对2种病菌抑制率均为100%,田间小区药效筛选测定中,25%戊唑醇WP防治效果最好,对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两种叶部病害防效分别为81.07%和72.22%。田间试验中,25%戊唑醇WP防治玉米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浓度为2 000倍液,防效分别为59.48%和53.96%。在减量50%情况下防效有所下降,配施氨基寡糖素后,防效可提高37.40百分点和22.98百分点,与最佳施用浓度防效相当,达到了减药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鞘腐病发生程度与玉米倒伏及产量损失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深入探讨鞘腐病的发生对玉米倒伏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温室接种法测定了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鞘腐病的发病程度及相关防御酶活性,以确定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并通过田间接种不同浓度的层出镰孢菌获得不同发病级别的玉米鞘腐病病株,于乳熟期调查病害发生程度,利用YYD-1B数显植物茎秆强度检测仪测定每株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收获后测定其产量。结果显示,玉米鞘腐病的易感时期为开花期,郑单958和浚单20在此时期鞘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4.36%和40.22%;病情指数分别达42.73和19.58,均高于其它时期;玉米自交系OH43Ht1、郑58和杂交品种郑单958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均随着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郑58和郑单958的产量随玉米鞘腐病发病级别的升高而降低,每公顷产量损失郑58从13.84%增加到29.53%、郑单958从3.99%增加到16.72%。表明玉米鞘腐病严重发生时能够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且对自交系的影响大于杂交品种,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5种杀菌剂对青贮玉米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青贮玉米Zea mays Linn.锈病、小斑病和大斑病, 筛选出低毒、无公害的高效防治杀菌剂, 选用哈茨木霉水分散粒剂(1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亿孢子/g)、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亿cfu/g哈茨木霉WG对青贮玉米3种病害的田间防效最优, 37%苯醚甲环唑WG对小斑病的防效最好, 15%三唑酮WP对锈病的防效最理想, 80%代森锰锌WP对大斑病的防效最优。  相似文献   

17.
通过鉴定发现引起甘肃省康乃馨锈病的病原为石竹单胞柄锈菌(Uromyces dianthi Niessl.);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喷雾法、灌根法对防治康乃馨锈病的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等7种药剂对康乃馨锈病夏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均超过50%;对筛选出的7种药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采用喷雾法时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种药剂的防效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分别达70.2%、68.3%和65.0%,而灌根法对康乃馨锈病的防效并不理想,最高防效仅为8.1%.  相似文献   

18.
西藏八角莲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格杰  何建清 《植物保护》2007,33(5):124-127
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药材基地的西藏八角莲叶片病斑上分离到1种炭疽病菌,根据病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西藏八角莲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药剂有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在2000倍时,对菌丝和孢子的抑制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于2012—2013年通过人工接种法将桃蛀螟初孵幼虫接到吐丝期玉米果穗上调查果穗被害程度,分析接虫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穗腐病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蛀螟主要通过降低百粒重、缩短果穗长度和减少行粒数等影响产量;当接虫密度每穗为1、3、5和10头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均比对照显著降低0.65、1.03、1.07和1.60 g;当接虫密度为每穗5和10头时,果穗长度比对照分别显著缩短9.66 mm和13.17 mm,行粒数减少5.15和5.45粒;桃蛀螟为害可诱发穗腐病的发生,主要病原菌为轮枝镰孢菌、青霉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4.91%、54.45%和40.97%;接虫密度为每穗1、3、5和10头时,平均单穗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73%、4.19%、11.65%和17.71%。研究表明,桃蛀螟为害不仅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影响玉米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