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浙江山区4个县(市、区)24个行政村共2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林农对林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积极开展林农需要的林业科技服务、着力提高林农的文化素质、扩大林地经营规模、鼓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林权制度改革进行调查,分别从林地生产经营、林农收入增加、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成效分析,并指出了林权改革中存在的林权抵押贷款难、补贴不到位、林业合作社发展缓慢、林农参与度与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是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的一种新发展形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林农收入的增加具有显著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林下经济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论述发展林下经济对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价值,最后在增加林农收入视角下提出几点林下经济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分析了其对林农产生的有利条件,主要是有利于提高林农造林的积极性和护林意识、有利于提高林农的收入、有利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和乡村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支持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实践证明,林农专业合作社对于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区农民致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蓝天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16-7218
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对林改背景下林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从整体看,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台+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互助+林农家庭参与"的林业生产发展方式;从个体看,林农创业也逐步从传统的家庭型创业转向多种形式的现代经营方式创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为林农创业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课题组应用参与式农村调查方法对贵州省锦屏县4个林农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和政策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农民自愿主动参与合作社;合作社内部规范管理和负责人良好的管理才能;政府的扶持项目和政策。林农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瓶颈是资金短缺与市场信息匮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江西、贵州和浙江3省18村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从村庄和农户层面分析公益林建设工程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公益林建设工程对林农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不大,但对林农林业收入存在负面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公益林区经济价值正相关。因此,政府如何制定分类补偿标准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林农复合经营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综合效益,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多数适宜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地区并未得到广泛推广。针对黄淮海部分地区———江苏丰县辛庄村具有代表性的采取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公司和合作社进行走访调查,并对当地部分未参加林农复合经营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其基本生产情况和进行林农复合经营的意愿。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表明影响农户参与林农复合经营意愿的主要有自然因素、劳动力禀赋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户参与林农复合经营意愿、促进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政策扶持和推动;鼓励先进合作社带头,推广优化经营模式;加强复合经营宣传教育,转变农户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林业效率,增加林农收入,以此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林业部门开展了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法律完善、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6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的885户农户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分别以农民年人均收入和农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在固定年份效应和固定农户效应前提下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宅基地制度改革能促进农民年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但对促进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要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来促进农民增收,需要重点聚焦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建议推进城镇化,引进市场机制,配套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更是发展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杨梅Myrica rubra为例,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仙居县下属的6个行政村抽取的15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2种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相关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非木质林产品投产面积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参加相关培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成员投入到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时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一般显著,但表现为负面影响。可见,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的收入主要依赖其产量,应通过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非木质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产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增加农户家庭收入。表5参8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退耕还林(草)是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尝试运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农户退耕还林(草)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农户的意愿,为促进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草)工程,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定性分析与计量模型(Logistic模型)相结合.[结果]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意愿受区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总体环境、对封山育林的态度、人均农用地、非农收入、劳动时间以及地块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结论]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贫困地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本研究基于2014年贵州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独山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消除混杂因素及样本选择偏差和管理选择问题等的影响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收入的效应为0.45%左右,但影响不显著,而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效应为2.76倍左右,具有稳健的显著正向影响。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比,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高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人均林业纯收入的影响,大致高估了5倍左右。建议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励农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业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区农户退耕意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偏关县14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意愿主要受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及国家是否提供后续产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分析时空差异,达到限制和改进现阶段的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性和不平衡性的目的.[方法]基于1978~2009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极值比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差异.[结果]新疆农民收入差异处在合理值范围内,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结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对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性和不平衡性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涉及到广大农民利益的重大生态工程,中西部地区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不同及实施的重点不同,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从农民的口粮保障、农民收入结构及退耕还林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两区域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和增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浩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39-241
针对河南农民收入时序,首先建立线性退势模型,发现存在1983、1990、1996、2003、2007等5个结构性断点.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后建立了分段线性模型.发现自1983-1989年间年均收入绝对增幅最低,而2003年后增幅则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但2007年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Nowadays,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ves and countrysid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Heilongjiang i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however,the increase of farmer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is rather slow in the last few years.On the basis of Lewis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ory and our province’s actual situation,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  相似文献   

20.
国际森林认证与我国森林食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森林认证是按公认的标准对森林经营进行检验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森林,维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着重介绍了森林认证的一个分支--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及其国内外进展和进行国际认证的策略.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大多数被称之为经济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森林认证工作在我国刚起步,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森林认证机构的情况下,文章从与国际接轨进行认证的角度,提出我国在森林食品生产方面,要加强有关认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生产森林食品的经济树种的生产标准制定,并开展联合认证的研究工作.表1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