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湖南地区成龄苎麻田冬季套作蔬菜的种类、经济效益及套种对苎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龄麻田种植蔬菜要选择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蔬菜可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叶菜类和茎菜类,收获期最迟不能超过4月上旬。套作蔬菜对苎麻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头麻的影响最大、二麻次之,对三麻的影响最小。套作豌豆、生菜、榨菜和芥菜可显著增加头麻的产量。麻田套作蔬菜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均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芥菜要苎麻套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最高,可作为南方坡地成龄麻田套作的最佳模式,其次为小白菜要苎麻,莴苣要苎麻、榨菜要苎麻和雪里蕻要苎麻模式较好,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苎麻/榨菜套作模式对土壤有效养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麻菜套作种植模式的合理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比较了苎麻/榨菜套作模式下,土壤有效养分及与肥力相关的4种酶活性在种植苎麻套作榨菜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苎麻及套作榨菜后,除土壤有效磷含量出现增加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苎麻及榨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量吸收利用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土壤肥力各相关酶的活性则在总体上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表明麻菜套作模式有利于麻园土壤的熟化,改善麻园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3.
苎麻秸秆栽培鸡腿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腿菇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食用菌,其栽培适宜温度在5~25℃。我省有大量苎麻栽培,每亩苎麻每年可产秸秆500kg左右,苎麻秸秆大都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为此我们介绍一种将苎麻秸秆粉碎后栽培鸡腿菇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烟草连作造成的土壤微环境恶化问题,采用烟草套作鸡腿菇(T)与烟草单作(CK)对照试验法,研究烟草套作鸡腿菇对植烟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套作鸡腿菇2 a后土壤孔隙度提高13.09%~14.90%,p H值提高13.38%~16.10%,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8.14%~10.91%,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增幅全氮全钾,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增幅水解氮速效钾;土壤真菌菌落数降低46.15%~48.84%,放线菌、细菌菌落数分别增加60.25%~62.42%、48.75%~54.09%,蚯蚓丰度增加196.43%~208.61%;烟草花叶病菌、青枯病菌、黑胫病菌生长受到抑制;土壤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由此得出,烟草套作鸡腿菇模式对植烟土壤微环境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分析了不同套作方式各要素(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榨菜品种及不同施肥量,苎麻品种均为中苎2号)对土壤有效养分及肥力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处理对土壤pH值、有效养分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的种植密度、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对土壤中几个与养分利用相关的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实际麻菜套作应用中,可根据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套作方式,在获得额外经济效益(榨菜)的同时,改善麻园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烟草套作鸡腿菇体系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烟草-鸡腿菇体系较对照减少了病原性微生物数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和蚯蚓种群密度,对土壤生态环境具有修复作用;收入为62310.00元/hm~2,较对照提高540.05%。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食用菌-黄瓜”套作栽培模式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连作地块,采用定位试验于2019年秋茬至2021年春茬连续种植4茬黄瓜,共设计黄瓜单作、黄瓜分别与大球盖菇和鸡腿菇套作3 种处理,在2021年春茬比较不同处理间黄瓜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土传病害和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黄瓜与鸡腿菇套作能够增加黄瓜根长度和根尖数,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全氮含量。3 种处理的黄瓜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种套作模式产量虽有增加,但与单作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两种套作模式均能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显著降低黄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和发生率。另外,黄瓜与大球盖菇套作还减轻根结线虫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8.
成龄苎麻地套种早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是达州传统特色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苎麻价格下滑,农民收入减少,苎麻亩均产值仅1000多元,已严重影响我市优质苎麻基地的稳定和农民增收。为巩固并提升达州市苎麻这一传统特色产业,提高成龄麻地综合效益,我们开展了在成龄麻地内套种玉米、高粱、豌豆、胡豆、马铃薯、香椿、蔬菜等作物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苎麻—马铃薯套作经济效益高,推广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玉米——苎麻套栽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是达州市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居我市八大特色农业产业之首。2007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苎麻价格悄然下降,严重影响我市苎麻产业的发展。为稳定我市苎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产业化办公室制定了淘汰老龄、劣质麻园,更新品种,发展优质苎麻的思路。但新栽麻园产值低,麻农不愿种植。在这一背景下,达州市农科所碰用景新成果,将多项技术集成,组装睃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即马铃薯、玉米、苎麻套作种植模式,2008年在达县碑高乡实施了“干亩芒麻高产高效技术示范”项目,取得了锟著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用0~70%的平菇菌糠与棉籽壳混合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鸡腿菇,比较不同配方对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菌糠用量对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没有影响,培养料中添加17.5%的菌糠对鸡腿菇产量和经济效益来说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1.
黄瓜间作鸡腿菇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比单纯种植效益能成倍提高。它是利用黄瓜行间距较大、空地较多的特点间作鸡腿菇,实现上部收蔬菜、下部收鸡腿菇的双重效益。黄瓜的茎叶可为鸡腿菇遮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供鸡腿菇利用,而鸡腿菇呼吸及培养料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作为黄瓜光合作用的原料,形成生态上的良性循环。经过连续几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证明,夏秋大棚黄瓜问作鸡腿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栽培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苎麻是我国特产的一种重要的纤维经济作物。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利用仅占整个苎麻植株5%左右的纤维,而对占90%以上的苎麻叶、骨、壳、根等副产物没有很好利用,当作废物丢弃,或作为肥料处理。据资料记载,苎麻的根和叶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民间利用苎麻治疗疾病的历史十分悠久,明朝李时珍在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中,对苎麻的部分药用功能作了详细的记载和阐述。现代医学也对苎麻的药用功能、药效成分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苎麻的根和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3.
正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鸡腿菇也是一种药用菌,医学认为鸡腿菇性平、味甘、益脾胃、清神、助消化、增食欲。同时,临床研究发现,鸡腿菇对痔疮有特效。笔者现就鸡腿菇仿生态"林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生产现状平舆县每年夏秋两季农作物秸秆特别丰富,同时公路沿线防风林是平舆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绿化带,但绿化林下土地常年闲置。为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选取5个鸡腿菇菌株,袋料栽培,通过对菌丝的生长势、色泽、生长速度及子实体产量的测量比较,筛选出适于本地区推广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鸡腿菇1号、鸡腿菇H42菌株各项指标表现均较为突出,菌丝生长势强,速度较快,农艺性状较好,前2潮菇生物学利用效率高,最高的菌株鸡腿菇H42可达96%,比较适合北京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拮抗实验和RADP对鸡腿菇栽培菌株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利用RAPD和拮抗试验对4种鸡腿菇主要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的结论一致,由此证明拮抗试验和RAPD分析在鸡腿菇亲缘关系鉴定中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黄骅市具有丰富的浅层苦咸水资源,不仅能栽培出鸡腿菇,而且只要技术得当,还能栽培出品质优良的鸡腿菇.利用盐碱地苦咸水栽培出的鸡腿菇品质更好,味道更美,外形更美观.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套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春玉米体系套作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并且探索套作玉米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最适施氮量。试验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氮水平(0,150,300,450 kg/hm2),2个种植模式(春玉米单作和冬小麦/春玉米)。结果表明,整个生育过程,套作玉米相较于单作玉米表现出氮素积累优势,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套作玉米氮素积累量达到最大;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逐渐降低,但套作玉米仍较单作玉米表现优势;成熟期套作玉米籽粒的氮素积累量较单作玉米显著增加;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套作玉米的叶片贡献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其他套作玉米施氮处理。套作玉米具有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优势,合理施氮可促进套作玉米叶片氮素向籽粒转运。  相似文献   

18.
<正>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天然纤维作物。苎麻是我国国宝,我国苎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所以被称为"中国草"。多年来苎麻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财政增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利用仅占整个苎麻植株5%左右的纤维,而对占90%以上的苎麻叶、骨、壳、根等副产物没有很好利用,当作废物丢弃,或作为肥料  相似文献   

19.
花生壳栽培鸡腿菇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花生壳为主要原料进行鸡腿菇栽培,结果表明,花生壳经过粉碎后冉加入少量辅料用于栽培鸡腿菇,鸡腿菇菌丝生长快,生长周期较短,生物转化率可达130%(比常规配方产量提高27个百分点).且商品性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晓贺 《农学学报》2014,4(7):26-28
为了明确大豆套作大蒜、毛葱对大豆蚜是否具有防控效果,通过棋盘式取样法在大豆单作田、大豆套作大蒜田和大豆套作毛葱田对大豆蚜及天敌种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大豆蚜发生始盛期至大蒜和毛葱收获后两周,每7天调查一次。结果表明,大豆套作大蒜和大豆套作毛葱2种耕作方式中,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大豆单作田。说明通过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防控大豆蚜是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