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 m × 100 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11,表明参照竹和相邻竹在胸径因子上优势不明显,竞争能力相当;整个毛竹林的秆龄混交度均值为0.713,接近于强度混交,表明毛竹林具有秆龄多样性和较高的秆龄相互隔离程度。图6表1参28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集约经营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林土壤磷素状况及流失风险,从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10块典型的雷竹林地采集土壤样品。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及利用Langmuir等温方程,对雷竹林土壤磷的流失阈值及流失潜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0块雷竹林地的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平均为169.25 mg·kg-1。 用Langmuir等温方程来拟合,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2 = 0.987 ~ 0.999)。所有调查样地土壤的磷零点吸附平衡质量浓度(CEPC0)值远远超过了0.02 mg·L-1;磷吸附饱和度(DPS)平均值为46.18%,最高的达82.94%,有7块样地的DPS值明显高出临界值(25.00%)。土壤有效磷与CaCl2-P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雷竹林土壤发生磷素流失的有效磷“阈值”为52.52 mg·kg-1,10块样地中有9块样地的有效磷质量分数超过了阈值,最高的达到该“阈值”的5.5倍。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雷竹林土壤的标准需磷量为8.14 ~ 64.66 kg·hm-2,平均为27.41 kg·hm-2。图2表2参29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 = 1.345 6x + 1.706 8(R2 = 0.954 6,P = 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 = 0.138 2x2.481 2R2 = 0.975 5,P = 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图5表3参21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是林分生长特征因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其影响规律及确定适宜密度,对培育和管理林分都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选择林龄10,15,20,25 a且立地条件相似的6种林分密度(1 050,1 850,2 355,3 825,5 133, 5 533株·hm-2)下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不同密度下油松人工林分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和材积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林分蓄积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②从整体看,林龄对林分各生长指标都存在正相关,但不影响林分生长指标的总趋势;③从林木的长势情况和林地生产力方面考虑,林分合理密度应控制在1 800 ~ 2 300株·hm-2。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碳密度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 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 = 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 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 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78 t·hm-2,凋落物碳密度为2.59 t·hm-2。麻疯树幼龄林土壤表层0 ~ 10 cm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大,为16.61 g·kg-1。图2表3参25  相似文献   

6.
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 tasca 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 = - 2 672.765 + 1 299.919D + 59.298D2 - 36.222D3,Bf = - 2 756.615 + 1 290.910D + 95.822D2 - 34.991D3,Bs = - 4 016.535 + 2 161.650D + 21.755D2 - 45.453D3,Ba = - 7 445.916 + 3 952.480D + 45.439D2 - 96.666D3,Wbt = - 7 360.122 + 3 933.155D + 41.158D2 - 93.171D3,Bt = - 1 914.129 + 739.465A + 30.261A2 - 61.285A3,Bf = - 3 342.800 + 1 228.745A - 1.165A2 - 104.356A3,Bs = - 6 103.838 + 1 790.994A + 44.430A2 - 13.674A3,Ba = - 9 770.036 + 2 464.708A + 19.688A2 - 23.782A3,Wbt = - 9 914.842 + 2 912.175A + 25.624A2 - 23.513A3。根据以上公式估算出椽竹林单株平均秆生物量为1.52 kg·株-1,单株平均全竹生物量2.31 kg·株-1,单位面积秆生物量3.28 kg·m-2;单位面积全竹生物量4.96 kg·m-2。表8参29  相似文献   

7.
参考了国家木材物理性能和造纸原料化学组分分析标准,对大麻Cannabis sativa秆芯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240 g·cm-3和0.193 g·cm-3;大麻秆芯壁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5.68%,大麻秆芯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7.37%;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吸水率都随时间递增,12 d后基本达吸水平衡;大麻秆芯的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99.1 g·kg-1,酸不溶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91.6 g·kg-1,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0 g·kg-1氢氧化钠抽提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6.6,42.6,57.2,308.1 g·kg-1,灰分为14.8 g·kg-1,水分为95.8 g·kg-1。图2表5参7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生态公益林养分循环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生态服务价值定量评价方法,并推动绿色国民生产总值(GD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析了浙江天童生态公益林氮磷养分的储存和流通特征,并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分布面积是主要决定因素,木荷Schima superba林和木荷-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总价值最高(分别为673.46和576.05万元·a-1),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林、木荷-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群落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介于中等(分别为219.52,140.65和111.84万元·a-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木荷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最低(分别为30.16和44.30万元·a-1)。单位面积内,林木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完整性是决定养分循环服务价值的影响因子,竹林最高(13.01万元·a-1),栲树林次之(7.62万元·a-1),其他类型较低。表3参14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蔓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影响,采用手持照度计测定了毛竹纯林边缘3种林分类型内的光照强度,并测定了毛竹、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结果表明:①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针阔-毛竹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别较空旷处下降了49.31%,55.91%和85.70%,说明毛竹的扩散,使毛竹纯林内光照强度大于毛竹-针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I)关系式为:I针阔 = 0.027 3I针阔-毛竹 + 0.032 0I毛竹 + 2.297 0。②在光补偿点方面,毛竹最高,杉木、杉木幼苗次之,分别为19.60,9.77和9.78 μmol·m-2·s-1。在毛竹林扩散过程中,光照强度并没有降至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之下,其光合作用依然大于呼吸作用,可以持续补充有机物。然而,由于杉木幼苗的喜荫特性,光照强度的增强可能会使杉木更新受到影响。为全面地研究毛竹扩张导致杉木死亡的原因积累了经验。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样地调查,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 Acacia cincinnata 人工林碳库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质量分数为465.8~5082 g·kg-1,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根>树皮.灌木层、草本层和现存凋落物层碳素质量分数分别为460.8、430.9和468.1 g/kg,土壤层(0~80 cm)碳素质量分数为8.44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碳素含量减少.卷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库为126.07 t·hm-2,其中乔木层为28.76 t·hm-2,灌木层为5.35 t·hm-2,草本层为1.25 t·hm-2,现存凋落物层为1.69 t·hm-2,土壤层(0~80 cm)为89.02 t·hm-2.卷荚相思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0.15 t·hm -2·a-1,碳素年净固定量为5.64 t·hm-2·a-1.  相似文献   

11.
连续施肥对毛竹林生长特征及生物量空间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a(林分Ⅱ)、施肥13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分别为1 643.37,1 543.70和389.35 kg·hm-2,其中灌木枝和叶生物量与灌木层生物量比例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根生物量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Ⅰ>林分Ⅲ,长期施肥可以增加枝、叶生物量比例,降低根的生物量比例.草本层叶生物量比例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草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林分林分Ⅰ,林分Ⅱ和林分Ⅲ的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3.79,4.07和6.64 t·hm-2,施肥可以增加林分凋落物量,可能和施肥提高了毛竹林生产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态势及其差异,为评价和建立长期施肥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主要长期试验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3个处理的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700多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长期不施肥的玉米和小麦产量总体上表现为极显著(P<0.05)下降趋势,年下降量分别为110.9和33.4 kg?hm-2,而水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施用化肥,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量分别为90.9、48.5和25.3 kg?hm-2。化肥配施有机肥,3种作物的产量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均比较稳定,与NPK比较,玉米、小麦和水稻产量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8%、4%和3%。3种作物比较,小麦和玉米产量年际间变异较大,而水稻产量相对稳定。施肥的作物产量与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反映土壤基础地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基础地力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施肥产量增加量NPKM处理比NPK处理小0.12~0.31 kg?hm-2?a-1,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作物产量对基础地力的依赖程度高于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结论】中国农田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化肥的作物产量变化趋势为玉米和小麦下降,水稻基本稳定;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效果,是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沙县毛竹低产林改建笋竹两用丰产林培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毛竹低产林改建笋竹两用丰产林的成套培育技术.不同培育模式对毛竹林群体结构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不同.合理留笋养竹和调整竹龄结构是重要前提,深翻施肥是有力措施,通过5年实施能够达到笋竹两用丰产林指标。应用伐桩施肥和化学除草等新技术,笋竹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氮素施肥对毛竹生产力与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林施肥是集约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确定毛竹林氮素的合理施肥量, 从2006-2011年持续调查了氮素施肥对毛竹竹笋和竹材产量的影响, 在2011年测定了施肥对毛竹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均能显著促进毛竹冬笋、春笋和竹材产量提高以及新竹胸径增大, 其中在250 kg·hm-2施肥水平时, 各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8倍(P < 0.01), 2.0倍(P < 0.01), 1.1倍(P < 0.01)和33.3%(P < 0.01), 但是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氮素施肥后, 1年生和3年生毛竹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均明显提高, 而光补偿点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则明显降低。这表明植株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 其中以250 kg·hm-2施肥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试验结果, 毛竹林施肥量以2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竹龄毛竹材物理性质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我国传统竹种——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在5个竹龄(0.5、1、2、4、6年生)和3个纵向高度水平对其壁厚、基本密度及干缩性(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等主要物理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材壁厚6.698-7.875mm,基本密度0.494-0.728g·cm-3,全干、气干体积干缩率分别为10.204%-17.412%、7.881%-14.914%,全干时弦、径向干缩率分别为5.131%-6.119%、4.919%-5.826%,气干时弦、径向干缩率分别为3.953%-5.264%、3.663%-4.612%。壁厚和基本密度随竹龄增加呈增加趋势,干缩率呈减小趋势,2a后干缩率保持在稳定水平。沿纵向高度从基部到梢部,壁厚逐渐减小,基本密度、全干和气干径向干缩率呈增加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毛竹壁厚、基本密度、体积干缩率和径向线干缩率随竹龄变化在0.001水平显著;竹壁厚度和基本密度随竹秆纵向高度变化在0.001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防霉剂处理竹材的防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竹木防霉剂对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进行了防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防霉剂对竹材的防霉效果逐渐减弱.防霉剂的质量分数增大,处理材的载药量随着增大,其对应试样的防霉效果随着增强.不同防霉剂,对竹材表现出不同的防霉效果,竹材处理试样的防霉效果从强到弱分别是茶秆竹、毛竹和水竹.在第8~12周时,SMR,UD和PCP-Na防霉效果好于其他2种.但从防霉剂在6个月的防治效力来看,环保型防霉剂SMR处理竹材在6个月后的防霉效果与PCP-Na防霉剂的防治效力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斑竹林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斑竹林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斑竹林的胸径、株高、枝下高、秆重、整齐度、均匀度6个结构因子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壁厚因子差异不显著;提出优良林分“密度11000株/hm2、胸径5 cm、株高11m、枝下高4 m、秆重8 kg,林相整齐、均匀”的结构标准;立竹胸径、地径、株高、枝下高、秆重因子间相关显著;株高、枝下高、胸径、全重、秆重和均匀度是林分结构的主成分,贡献率6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