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巴氏杆菌病 (Pasteurellosisbovum)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常以高温、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1] 。 2 0 0 3年 5月 2 1日 ,吉林省长春市郊某奶牛场犊牛发生疑似巴氏杆菌感染。现就该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治疗情况作简要汇报 ,供广大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1 流行病学2 0 0 3年 4月中旬 ,长春市郊区某奶牛场从外地购买 1~ 3月龄大黑种犊牛 10 8头 ,5月初有 1头牛发病 ,到 5月中旬相继有 2 8头牛有明显临床症状 ,并有 2头牛死亡 ,发病率达到2 5 .6 % ,发病死亡率为 7%。随后进行体温测试 ,…  相似文献   

2.
个体养殖户饲养的黑白花奶牛犊牛70余头,今年4月突然出现以肺炎、心外膜点状、刷状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剖解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犊牛巴氏杆菌病。1流行病学调查个体养殖户饲养黑白花奶牛犊牛70余头。4月7日,犊牛突然发病死亡。至4月10日陆续发病37头,有11头相继死亡,发病率为52.9%,病死率29.7%。本奶牛场以棉壳、干草为主要粗料,补加饲喂精料。  相似文献   

3.
<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引起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肺炎,肺呈大理石样肺为主要特征。2012年以来,笔者诊治了2起牛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均及时扑灭了疫情,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2起牛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均发生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在发病的2个养牛场中,共存栏牛327头,发病196头,发病率为59.3%;死亡102头,病死率为52%;其中发生于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1月29日某养牛场疫情最为严重,共引进牛70头,引进第二天发现牛有  相似文献   

4.
<正>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以高温、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犊牛致死率可达80%以上,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4年7月,四川省中江县某牛场新购进犊牛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2头犊牛医治无效死亡。经对牛场进行现场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牛巴氏杆菌病,随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住了疫情,现报告  相似文献   

5.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2007年7月中旬至8月初,我县大河乡大岔村2户牧民的34头毛犊牛相继发病,发病率占犊牛的49.28%,就诊前死亡9头,在强化免疫和治疗当中死亡7头。死亡率为47.06%,治愈18头,治愈率为52.94%。  相似文献   

6.
<正>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青海地区的常发病。尽管每年预防注射,但仍有发生,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07年12月份哈勒景乡引起一次爆发流行,疫情波及3个村20群牛,发病牛171头,发病率为13.32%,死亡牛103头,死亡率60.23%,其中幼年牛占80%,经过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病尸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治疗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和扑灭。究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春季我县某育肥羊场 2 40多只未满月羔羊中有 43只先后突然发病 ,死亡 1 7只 ,而同圈成年母羊没有发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剖检 ,确诊为羔羊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该场自 1 998年建场以来 ,1 999年春季有8只羔羊死亡 ,发病率为 1 3 2 % ,病死率为40 3 % ,经确诊为羔羊巴氏杆菌病 ,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病羊的治疗 ,基本控制了疫情发展。在 2 0 0 1年春季有 1 1只羔羊发病 ,死亡 3只 ,确诊为羔羊巴氏杆菌病 ,由于防治及时 ,没有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 2 0 0 2年春季 ,该病再次发生 ,发病率为 1 7 9% ,病死…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某养鹿场于 2 0 0 1年 2月暴发链球菌和巴氏杆菌病 ,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养鹿场存栏梅花鹿 2 7头 ,其中公鹿 8头 ,母鹿 19头。2 0 0 1年 2月下旬发病 7头 ,死亡 5头 ,其中公鹿 2头 ,母鹿 3头。病死率 71 4% ,发病率 2 5 9%。病鹿体温 41℃以上 ,口鼻流粘液 ,混有泡沫 ,鼻镜干燥 ,鼻孔发红 ,眼结膜充血。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瘤胃蠕动停止 ,心率 5 0~ 60次 /min。病初粪便干燥 ,后期呼吸困难 ,腹泻严重 ,粪便带有少量血液。临死前有惊厥、抽搐等神经症状。病程 2~ 3d ,个别病程短的不超过 12h。2 剖检变…  相似文献   

9.
1997年8月中旬,安义县乔乐乡石湖村发生一起牛以高热、下痢、呼吸困难、流鼻液及内脏器官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通过环境消毒、治疗病牛、紧急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石湖村有牛94头。8月11日,有4头犊牛突然发病,当天全部死亡,病程约12h。12~16日,又有7头牛(4头犊牛、3头大牛)陆续发病,死亡4头(犊牛3头、大牛1头),治愈3头。调查得知,该村毗邻的奉新县罗塘乡祠堂村的牛在此之前发生了该病,其病死牛肉曾在该村卖过。2临诊症…  相似文献   

10.
在广州市近郊 ,有一新建的工厂化养猪场 ,突然发生以猪血痢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 ,诊断为猪痢疾。笔者以水溶解药物后拌饲料喂猪防治该病 ,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1 998年 1 1月 3日 ,该场购进二元杂交(LY、YL)后备母猪 1 1 9头 ,猪日龄为 80~1 2 0天。进场后按个体大小将猪分栏 ,每栏 5头。第二天即 1 1月 5日其中 1栏有 1头猪发病 ,至 1 2月 5日停止 ,历时 30日 ,2 4栏猪中有 1 5栏猪发病 ,栏发病率 62 5 % ,患病猪 2 0头 ,发病率 1 6 8% ,2 0头病猪无一死亡。同栏猪的发病率在 2 0 %~ 60 …  相似文献   

1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并发弓形虫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7月,临沂市某家庭式小奶牛场发生了以发热、呼吸困难、腹泻、神经症状、怀孕母牛流产等为主的疾病。14头成年奶牛有9头发病,7头犊牛全部发病;死亡3头,其中成年怀孕牛1头,犊牛2头。总发病率为76%,病死率为19%。经诊断为附红细胞体与弓形虫的混合感染,并采取中西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控制了病情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甘州、临泽2县区的3个规模肉牛繁育场和甘州、临泽和高台3县区的20个规模肉牛育肥场的牛发病数、死亡数进行调查,3个繁育场中,发病2308头,死亡251头,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8.97%和0.98%;20个育肥场中,发病4808头,死亡488头,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9.09%和0.92%。应用实验室血清学方法对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等4种疫病进行了检测,其中免疫的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的抗体阳性率是:3个繁育场为72.07%,72.38%,20个育肥场为84.91%,88.24%;查出牛巴氏杆菌病、牛炭疽、牛布鲁氏菌病等3种感染疫病,3个繁育场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55%,5.71%,0.08%,20个育肥场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49%,4.63%,0.09%。在牛不同的生长阶段,各感染疫病的抗体阳性率也不尽相同,并且两病或多病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三水市青峡镇灶岗村养水牛85头,其中犊牛35头。1997年6月初,该村连续3天有3头犊牛发病,其中1头在治疗过程中突然死亡。经剖检、实验室诊断和临床症状分析,诊断为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巴氏杆菌病)。经市镇村共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较快地控制了流行,为农民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临床症状犊牛发病前吃奶、吃草正常,无异常表现。发病当天突然绝食,高烧,体温达41.5℃。精神沉郁,走路摇摆,最后侧卧不起,有阵发性抽搐,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鼻孔潮湿,眼结膜潮红,粪便基本正常。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3头病牛在治疗过程中,有1…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犊牛腹泻发病情况,对全市肉牛犊牛腹泻发病情况开展了详细调查。调查表明:张掖市每年肉牛犊牛腹泻发病率为9.6%,死亡率达3.5%,其中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原因主要是妊娠母牛饲养管理不当、初生犊牛饲养管理不良、条件性致病菌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市犊牛腹泻发病率由9.6%降至3.8%,病死率由3.5%降至1.6%,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牛巴氏杆菌病主要导致牛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多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秋冬多发,是高寒缺氧牧区牦牛常发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2019年1月,宁蒗县战河乡某村牦牛养殖户饲养的牦牛突然发生牦牛巴氏杆菌病,通过针对性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发病情况该村有4户牦牛养殖户,共存栏牦牛83头。2019年l月3日晚突降大雪,气温骤降。4日早上放牧时一养殖户发现2头牛犊卧地不起,反刍停止,体温升高,呼吸困难,15:00后相继死亡,随后几日  相似文献   

16.
正抓好饲养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定期对全厂进行消毒,同时,坚决杜绝无关人员进入场区。牛的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发病快,死亡率高,常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典型病例2013年9月,新疆某奶牛场350头奶牛中有1头牛发病,2周内相继有10头牛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并有2头牛死亡,发病率达到3.4%,病死率40%。随后进行体温测量,整个牛群中90%以上的犊牛体温升高。用大量的氨苄西林、肺炎康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廖爱英 《当代畜牧》2013,(23):40-41
目的:分析和研究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感染牛巴氏杆菌患牛124头,将其发病原因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124例患牛治愈119头,治愈率为96.0%;死亡5头,死亡率为4.0%。结论:牛巴氏杆菌在临床上明确诊断与合理用药,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发展,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通过对牛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分析,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的急性经过主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此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 2010年10月初,临夏县某村发生黄牛以流涎和下颌、颈部水肿、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疫病.该村共饲养牛75头,发病12头,发病率为16%;死亡5头,宰杀1头.  相似文献   

19.
对河西走廊5个市的14个县区70个乡镇350个村7 000个场户进行了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和病原学分离鉴定.其结果:发病、死亡和致死率分别为1.72%、1.12%和65.52%.发病季节主要在2~4月和10~12月;肉牛的发病、死亡率分别为1.61%、1.05%,牦牛分别为2.46%、1.60%.180日龄以内的哺乳犊牛发病、死亡率最低,分别为1.19%、0.92%,0.5~1.0岁断奶犊牛最高,分别为2.24%、1.59%;哺乳犊牛致死率最高,为77.02%,0.5~1.0岁断奶犊牛次之,为70.65%,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采集发病死亡牛病料56份,有52份检出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同时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表明牛巴氏杆菌病在河西走廊流行广泛,发病、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牛痒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痒螨病在本地区并不多见,但在近年中,作者治疗了2起牛痒螨病,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1998年~2005年,共存栏牛196头,发病148头,发病率为75.5%,同时还轻度感染有血虱。1997年11月,某电业局为了发展第三产业,从各地收购3~5岁的本地黄牛。由于没有养牛经验,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