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979年分设增建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0年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是我省从事棉花、油料作物研究的专业研究所,下设棉花、花生、大豆、油菜、芝麻遗传育种和生理栽培6个业务研究室和1个注册资金500万元的种子公司——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1981年以来,共育成棉花、油料作物新品种70多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15项。1991、1996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全所现有职工76名,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29人,博士、硕士19人。十多年来,先后与比利时、法国、印度、日本等国建立了多种形式的长期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还派出多名科技人员到国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相关的研究工作。接待了比利时、法国、日本、越南等外国专家学者到所进行学术交流与技术考察。同时还与河南大学共建了植物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979年分设增建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0年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河南安徽片家畜繁殖技术科研协作会议,由河南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及博爱县畜牧局主持,于1979年3月5日—9日,在河南省博爱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两省的业务局、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营农牧场、冷冻精液站、家畜改良站、畜牧兽医站及公社配种站等单位。这次会议,传达落实了全国第六次家畜繁殖会议精神及1978年14省、市、区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正> “河南七九”是在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主持下,与遂平县农林局、遂平县张店大队等单位协作育成的。培育河南七九的工作开始于1973年,当时我省大面积上种的是引进多年的美国老棉种,已严重混杂退化,生产上迫切要求有较好的品种。而我院试验条件困难,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迅速育成比岱字棉系统原种增产15%,比斯字棉原种纤维品质优良的中熟新品种为最低目标。解放以来,我国棉花主产区虽然用单株选择法选出了100多个新品种,但长期没有解决斯字棉系新品种品质不佳,岱字棉系新品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研究推广协作组,于1981年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河南小麦不同类型区划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由河南农学院、省农林科学院、省农牧厅主持,参加研究的协作单位532个共2527人。该项研究针对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在科研战略上实行了“从单抓高产转向低中产;从抓应用理论研究转向应用技术及开发研究;从单项研究转向综合性配套应用技术研究;从单抓研究转向研究推广,使成果尽快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的战  相似文献   

6.
商芝156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通过有性杂交,利用混合定向选择法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黄淮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5.42 kg,粗脂肪含量55.79%,粗蛋白质含量21.01%。具有高产、抗病、耐渍、抗旱、抗倒伏能力强和丰产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 河南省旱涝碱综合治理试验研究,为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提供了新鲜经验.商丘试验区在省科委组织领导下,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河南农学院等科学工作者,分别在李庄、孔集、谢集三个公社建立了中心试验区.经过三年  相似文献   

8.
漯芝19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2005年至2007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于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在生产上已推广应用,成为河南省芝麻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信息快递     
《河南农业科学》2007,(4):117-120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开封市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绿化果树苗木介绍,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实验厂简介,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原兰考农华种业有限公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递     
《河南农业科学》2006,(7):117-120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开封市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绿化果树苗木介绍;河南维特种子有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实验厂简介;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原兰考农华种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农林科技》至今办刊已整整十年了.它既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严酷的寒冬,又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形势大变,刊物的内容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自1979年在全国发行后,发行数量16000余册,全国各地均有订阅.到目前,订购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河南农林科技》是由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主办的一个农林牧综合性中级科技刊物.办刊方针是面向全省、面向生产,面向科研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以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措施、新经验为主要内容,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刊登一些具有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1972年创刊,原名《河南农林科技》,1986年改为现名。目前为月刊,每期160页。办刊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引领学科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1972年创刊,原名《河南农林科技》,1986年改为现名。目前为月刊,每期160页。办刊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引领学科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河南省芝麻气候适宜度时空分布特点,指导芝麻生产布局,根据芝麻光温水需求规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芝麻生长发育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利用河南省15个气象监测站点1961—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芝麻温度、光照、降水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15个站点芝麻温度适宜度(0.938~0.956)>光照适宜度(0.568~0.657)>降水适宜度(0.492~0.595),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41~0.712。1961—2019年,河南省芝麻光照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每10 a分别下降0.032和0.012;温度适宜度和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不显著。光照、降水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从北往南逐渐降低,而温度适宜度从西北往东南逐渐增加。可见,河南省芝麻温度适宜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光照适宜度随年份降低,光照资源逐渐不利于芝麻生长;降水适宜度较低,降水是限制河南芝麻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河南芝麻生产中,巩固豫东南驻马店、周口等芝麻传统产区的优势,扩大气候适宜度高值区域豫北、豫东的种植范围,同时完善排灌配套设施,对提高芝麻气候资源利用率,保证河南芝麻稳产增产具有...  相似文献   

15.
<正>《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1972年创刊,原名《河南农林科技》,1986年改为现名,目前为月刊,每期160页。办刊宗旨:立足本省,引领学科发展,传播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河南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事业单位,其前身是河南蚕桑局,始建于1878年(光绪四年),1952年从开封迁入郑州,1959年扩建为河南省农林科学院,1984年所属的林科所划归林业厅管理后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设有小麦、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烟草、园艺、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农业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17.
郑太芝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杂交育种、空间诱变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性优良。2011—2013年参加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 499.0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3.74%,均居第1位;粗脂肪含量57.49%,高出我国目前芝麻行业高油标准2.49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7.49%,属油用型芝麻新品种;高抗茎点枯病、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4.6%、3.2%),耐渍、耐旱、抗倒性强,属高抗、广适型芝麻品种,适宜在河南和安徽省芝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1972年创刊,原名《河南农林科技》,1986年改为现名。月刊,每期160页。办刊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引领学科发展,传播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现代农业。期刊定位: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农业科学》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1972年创刊,原名《河南农林科技》,1986年改为现名。目前为月刊,每期160页。办刊宗旨: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引领学科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20.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结合宛芝16的特征特性,综述了宛芝16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