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体培养法探讨了人参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酸)及皂苷类物质(人参皂苷Rb2、Rd、Rc、Rg1、Re)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化感作用差异。结果显示,有机酸及皂苷对微生物的化感作用表现出受体多、阈值低(1 μg·L-1)、作用质量浓度范围大(1 μg·L-1~1 mg·L-1),但无明显浓度效应的特点;有机酸及皂苷的化感作用强度介于-132.94%~31.33%,对生防菌的促进作用大于病原菌,对部分病原菌生长具有直接的抑制活性,二者对病原菌与生防菌表现出一定的偏害/偏利作用;人参皂苷Rd、Re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生防菌的作用,是人参根系分泌物中重要的萜类防御物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双向发酵过程中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双向发酵过程中代表性单体化合物Rg1、Re、Rb1含量;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稀有皂苷Rg3、Rh1、Rh2、人参皂苷CK含量,研究了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在发酵30 d后,人参药材经过生物转化以后总多糖含量增加26.86%,总皂苷含量减少7.70%,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分别减少52.76%、10.86%、9.82%,Rh1、Rh1含量明显增多,分别达到0.90 mg/g和0.09 mg/g.人参在发酵过程中不仅利用了人参中的多糖,而且还生成了其他种类的多糖;人参皂苷发生了部分的转化,人参皂苷Rg1、Re、Rb1在发酵过程中被转化成了稀有人参皂苷Rg3、Rh1.  相似文献   

3.
利用赤芝发酵西洋参须根,对产物-菌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质人参皂苷含量为7.6%,高于发酵基质,灵芝三萜酸含量为0.02%,低于赤芝子实体;单体人参皂苷Rb1、Rc、Rb2、Rb3含量显著低于基质,Rd含量明显增加,含有稀有皂苷C-K,其含量高达9.65 mg/g。菌质中含有人参皂苷和灵芝三萜酸双重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储藏1年的干燥人参茎叶中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进行了定性分析。从干燥的人参茎、叶中鉴定了8种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类成分,分别是丙二酸单酰基三七人参皂苷R3(Malonyl notoginsenoside R3,M—N—R3,1)、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g1(Malonyl ginsenoside Rg1,M—Rg1,2)、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e(Malonyl ginsenosideRe,M—Re,3)、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1(Malonyl ginsenoside Rb1,M—Rb1,4)及其同分异构体、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c(Malonyl ginsenoside Rc,M—Rc,5)、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Malonyl ginsenoside Rb2,M—Rb2,6)、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Malonyl ginsenoside Rb3,M—Rb3,7)、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d(Malonyl ginsenoside Rd,M—Rd,8)。  相似文献   

5.
研究36种天然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的体外和体内杀虫活性。利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36种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构建体外和体内杀小瓜虫药效模型,研究36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抗小瓜虫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小果博落回、丁香、博落回、大黄等7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可100%杀灭小瓜虫的掠食体和包囊。其中,大黄乙醇提取物杀虫效果最佳,其浓度达到10.0 mg·L-1时,可100%抑制小瓜虫包囊的分裂孵化;其浓度为5.0 mg·L-1时,可100%杀灭小瓜虫掠食体。浸泡使用30.0 mg·L-1大黄乙醇提取物后,草鱼鱼体感染小瓜虫的数量显著减少,存活率可达65.8%,而对照组存活率仅为30.0%。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应用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上,对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与发酵条件:葡萄糖23.27 g·L-1、蚕蛹粉22.37 g·L-1、酵母粉10 g·L-1、硫酸镁2 g·L-1、磷酸氢二钠3 g·L-1,氯化钠2 g·L-1;在28 ℃、150 r·min-1条件下发酵36 h,装液量体积分数为50 mL/250 mL,接种量4.73 %,pH 7.1~7.3。最后,根据最优培养条件验证发现优化后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为6.0×109 cfu·mL-1,是初始培养基的9.4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为粘质沙雷氏菌的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发酵生产GSH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1 g·L-1、酵母膏4 g·L-1、NH4Cl 6 g·L-1、KH2PO4 2.0 g·L-1、MgSO4 0.5 g·L-1,pH 6.0,在此条件下,GSH理论产量达79.51 mg·L-1。经3批次平行试验验证,GSH实际产量均值为80.5 mg·L-1,与预测值相近,较优化前产量(65.03 mg·L-1)提高了约19.2%。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高效降解食用菌废弃菌渣的复合菌系,有效促进菌渣的降解速率,明确复合菌系主要功能菌株最佳发酵环境。利用富集培养、限性继代培养和低温逐代驯化技术对205份采集的菌源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选取最佳菌源提取物料。同时采用划线分离培养,分离主要功能菌株,对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从205份菌源提取物质中分离纯化的1个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的材料,发现该菌属于曲霉属,产酶较高的主菌株是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对该菌株的产酶环境优化发现,产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的最优环境是菌渣35 g·L-1、硫酸铵3.5 g·L-1、吐温-80为1.4 mL·L-1、KH2PO4 1.0 g·L-1、MgSO4·7H2O 1.0 g·L-1、NaCl 0.5 g·L-1、FeSO4·7H2O...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苷尤其是稀有人参皂苷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但在人参中含量极其稀少。本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两株酵母发酵液的粗酶提取物转化高含量人参皂苷Rb1和Rc生成稀有皂苷Rd和Rg3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酵母菌株18S r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对以上菌种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结果显示,两株酵母菌均可产生水解Rb1生成Rd及其他产物的人参皂苷糖苷酶,也均可产生水解Rc形成Rg3及其他产物的人参皂苷糖苷酶;Rc转化形成Rg3并非Rc转化的主要途径;两株酵母菌株在分类地位上均属于酵母菌属。  相似文献   

10.
选取实验室保存的核桃内生真菌SYS-5-2,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生长速率法综合评价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分类方法和基于ITS序列基础上的系统发育分析,核桃内生真菌SYS-5-2鉴定为裂褶菌属。菌株SYS-5-2发酵产物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液体发酵产物浓缩倍数越大,抑菌率越高,且相同浓度下,供试液B的抑菌效果整体优于供试液A;固体发酵产物中,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对水稻纹枯和苹果腐烂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90%;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不同,浓度20 mg·mL-1时,对水稻纹枯病原菌的抑菌率已达到81.25%,80 mg·mL-1时,完全抑制了水稻纹枯病原菌的生长,IC50仅为10.28 mg·mL-1,而对其他病原菌的IC50都在33.19~43.47 mg·mL-1。  相似文献   

11.
研究纤维素、淀粉、精氨酸在蒸制过程中对人参皂苷Rb1水解的影响,通过蒸制的方法使人参皂苷Rb1水解,采用HPLC/MS方法对Rb1及蒸制水解产物Rg3、Rg5+Rk1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加入纤维素蒸制后人参皂苷Rb1水解程度较高,加入淀粉和精氨酸的人参皂苷Rb1水解程度较低,其中加入精氨酸的人参皂苷Rb1水解程度最低。由此可知,在蒸制过程中加入纤维素促进人参皂苷Rb1水解,加入精氨酸抑制人参皂苷Rb1水解。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野山参和林下参中人参皂苷的组成特征及差异所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野山参和林下参中电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均含有常见的9种人参皂苷(Re、Rg1、Ro、Rf、Rg2、Rb1、Rc、Rb2、Rd),野山参中还检测到三七皂苷R1、R2和R3以及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和Rc,林下参仅检测到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h1、Rc和Rd,没有检测到三七皂苷R1和R3;林下参中Re含量显著高于野山参,平均含量为5.042g/mg,二者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其它8种人参皂苷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植物内生菌提高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效率及机制,本试验以生长于丽水市水阁村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为材料,分离筛选耐铅优势菌株,对其促生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从供试植物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铅性强的内生细菌GZ01,经鉴定为链球菌属。该菌最高耐受Pb2+浓度为700 mg·L-1,且具有分泌吲哚-3-乙酸(IAA)、产铁载体、溶解难溶性磷及合成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等功能。在初始接种量为3%、Pb2+浓度为500 mg·L-1条件下培养5 d,该菌分泌IAA效果最佳;在初始接种量为10%,培养6 d时,该菌溶磷效果最好;在初始接种量为10%、Pb2+浓度为200 mg·L-1的条件下培养6 d,该菌产铁载体效果最佳。回接试验表明,染菌组大豆的株高、鲜重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其体内Pb2+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菌株GZ01能通过分泌促生物质,促进宿主植物生长,降低重金属Pb2+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可作为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目标菌株。  相似文献   

14.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西洋参果浆发酵液人参皂苷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国产西洋参果浆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Rg2和Rh1的含量。其具体含量(mg/100mL)依次为:47.342,44.903,5.109,22.099,34.883,3.815,16.841,13.896。该前处理方法简便,色谱条件适宜,发酵液中分子结构相关的皂苷,有含量消长变化趋势。西洋参果浆发酵液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藉河水环境质量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反映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本研究对藉河沿岸6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监测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藉河水环境pH为7.8~8.6,溶解氧(DO)含量8月较高,最高值为8.2 mg·L-1。化学需氧量(CODCR)和5日生化需氧量(BOD5)在7月时最低,分别为8.3 mg·L-1和2.94 mg·L-1;总氮(TN)含量和总磷(TP)含量在8月和9月最低,分别为2.38 mg·L-1和129μg·L-1;高锰酸盐指数(CODMn)在9月最低,为2.85 mg·L-1。因此,藉河河流水质在8~10月较好,水体被污染程度较低。藉河流域水质环境特征有利于浮游植物物种的生长,藉河物种多样性、物种数和生物量均较高。硅藻门是藉河浮游植物种的优势种,优势度较高的有舟形藻属(Navicula)、月形藻属(Amphora)和直链藻属(Melosina)等。本研究可为藉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成贺  王英平 《特产研究》2009,31(4):54-55,60
目的建立适合于人参茎、叶、根皂苷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HPLC-ELSD),同时测定人参茎、叶、根中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Rd的含量。方法HPLC-ELSD方法,色谱柱:SHIMADZUC18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漂移管温度70℃,载气流速350mi/min。结果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Rd分别在0.462~6.48μg、0.678~4.068μg、0.627~6.144μg、0.247~5.48μg、0.378~6.068μg、0.227~6.844μg、0.561~6.8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准确、重现性好,适于人参茎、叶、根皂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达玛树脂石油醚-丙酮提取物,选分离得到的2种提取物组分分别饲喂悬浮培养的人参细胞,考察细胞生长、人参皂苷积累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II可以最大提高人参细胞人参皂苷Rb1含量42.3%±2.6%,Rg1含量33.2%±1.4%,Re含量35.6%±1.6%;而提取物I对人参细胞的生长和皂苷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明确雁北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 G1)固态发酵对不同谷物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大米、黄米、藜麦、玉米和黑米作为培养基进行传统发酵,以Vc作为阳性对照,并利用方差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参数对发酵产物中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经雁北嗜蓝孢孔菌G1固态发酵以后,5种发酵谷物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性存在差异,其中发酵黄米水提物中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8.37 mg·g-1),是未发酵黄米水提物(1.98 mg·g-1)的4.23倍;而发酵黑米的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最高可达到773.41 U·g-1,是对照组(220.64 U·g-1)的3.51倍。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发酵藜麦总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于50℃水浴振荡提取80 min,发酵藜麦的总抗氧化性可达到848.13 U·g-1,是未发酵藜麦(148.32 U·g-1)的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