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FAO 2011年中期~2012年4月份全球乳制品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AO于2012年5月份发布了2011年中期~2012年4月份全球乳制品市场分析,本文对此报告进行了概述,并结合中国市场进行了相关分析。全球乳制品市场正经历着供给增加和价格下滑,而同时国际市场进口需求依然强劲,使得乳制品价格得以保持在历史平均价格水平之上。对于中国市场,原料奶产量将进一步保持稳定增长,但强劲的消费需求也会继续扩大乳制品进口的规模。在四个主要乳制品贸易品种(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和奶酪)中,中国全脂奶粉的进口量已经是全球第一,脱脂奶粉进口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在未来2~3年也会居全球首位。而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奶酪和黄油的进口量也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2013年7月份中国奶业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兵  杨秀文 《中国奶牛》2013,(17):27-33
在我国7月份的奶业贸易中,进口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出口则继续大幅萎缩、本月全部进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约为1120088t,对我国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和市场消费产生重大影响、全部出口乳品折合原料奶约为7429t。本月乳制品贸易折合原料奶净进口1112659t,我国乳制品贸易不平衡进一步加剧,7月份乳制品贸易逆差为72588万美元.乳制品出口目的地仍然过度集中,96.5%的鲜奶和全部的奶粉均出口到中国香港.  相似文献   

3.
邵明君 《中国奶牛》2011,(11):15-21
本文概述了2011年4~5月份国内奶业市场情况,分别从原料乳价格、饲料原料价格及生产、乳品生产、乳制品贸易、种畜贸易、乳品消费情况6个方面对近期目内奶业市场进行了分析。近期国内奶价继续在高位上平稳运行,规模化养殖在全国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加大了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4月份,中国乳品进口同比继续增长,乳制品产量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干酪是消耗原料奶最多的乳制品,在奶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最近10年我国干酪市场逐渐升温,干酪进口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新疆的乳品企  相似文献   

5.
乳制品进口对满足国内需求、促进我国乳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结构调整起到一定作用。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生鲜乳标准降低、国内需求不断增加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乳制品进口量增加,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形成压力,使众多乳制品企业出现生存危机,侵害了乳业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本文分析了乳制品进口对我国乳业影响,并提出了有关支持和保护我国乳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2011年5~6月份国内奶业市场情况,分别从原料乳价格、饲料原料价格及生产、乳制品贸易、种畜贸易、乳品消费情况6个方面对近期国内奶业市场进行了分析。近期奶价依然在高位上平稳运行,规模化养殖在全国继续推进,龙头企业加大了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5月份,中国乳品进口增幅有所下降,5月份奶粉进口数量较上月大幅下降,此阶段国内奶源供给充足是主要原因,同时也与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关税特保措施的实施有一定关系。乳制品产量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IDF最新统计数据,全球原料奶产量为7.82亿t,而国际乳制品贸易量为6290万t,仅相当于全球产量的8%。2014年,对全球奶业贸易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的原料奶产量都出现增长,美国上涨2.40%,欧盟上涨4.55%,澳大利亚增长3.67%,新西兰增长8.40%,合计产量增长量为1 062.9万t,大幅高于2013年的46.8万t。2014年国际乳制品需求大幅下滑,尤其是中国的进口需求减弱和俄罗斯对欧盟乳制品的禁运,导致了国际乳制品市场价格的长时间大幅下跌。2014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再创历史新高,全部进口乳制品按比例折算原料奶1 196.2万t。预计2015年国际主要奶业国家产量将继续增长,但增幅减缓,而国际需求相对不足,原料奶价格将维持在低位。我国乳制品进口将再创新高,同时中国奶业将加速在海外布局。  相似文献   

8.
宋亮 《中国乳业》2020,(1):21-24
2019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和消费形势低迷的背景下,乳制品消费增长明显放缓。2019年乳制品消费总量折算成生鲜乳约4300万吨,比2018年上升2.3%,较2015年下降4.4%。乳制品市场竞争加剧,集中度大幅提升,产品同质化严重,闲置产能巨大,生产成本日益高涨。以奶粉为例,2019年奶粉产能约75.0%闲置,闲置率比2018提高了8.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乳制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进口乳制品对国内液态奶及奶粉价格体系将产生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21年,中国奶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原料奶产量、乳制品加工量与乳制品消费需求都进一步增长.但是,2021年我国奶业发展也面临明显挑战:饲料成本更快增长导致奶牛养殖收益有所下降;乳制品进口进一步快速增长,国内产出增速滞后于需求增速,奶源自给率明显下降.综合判断,2022年乳制品消费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原料奶价格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8月份国内奶业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明君 《中国奶牛》2011,(19):16-20
本文概述了2011年7~8月份国内奶业市场情况,分别从生鲜乳价格、饲料生产及价格、乳品生产、乳制品贸易、乳品消费5个方面对近期国内奶业市场进行了分析。近期生鲜乳价格小幅下降,饲料价格继续上涨。2011年前7个月,乳制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3.9%,乳品进口同比增长24.27%;乳品出口继续回升,量价同比双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畜牧业》2021,(2):46-47
受猪肉供给偏紧、主要肉类出口国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肉类进口大幅增加,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分别为439万吨、212万吨和155万吨,分别较2019年增长108%、27.7%、95.5%,羊肉进口则小幅下降。国内奶类价格上涨带动乳品进口继续增加,较2019年增10.4%,折合生鲜乳1875万吨。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类出口国生产影响相对较小,但消费低迷等因素导致全球肉类价格指数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低于2019年同期。  相似文献   

12.
2022年,中国原料奶产出增长,乳制品进口大幅下降,奶源自给率实现近7年来的首次回升,但是在消费需求萎缩、饲料价格攀升的情况下,也面临原料奶价格下行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双向挤压困境。综合判断,2023年乳制品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势头,原料奶产量与价格都稳中略增,奶牛养殖成本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乳制品进口将恢复小幅增长。双向挤压困境有短期和长期2个方面成因,2023年既要做好对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和短期困境的应对,也要继续推动粮饲结构调整,破解饲料粮长期供给不足的短板。另外,还要做好对新西兰禁止活牛海运出口的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奶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市场的推动和奶业振兴政策引导下,2021年,我国奶类产量、各类乳制品进口量、乳品工业总产量分别为3 777 万t、390 万t(不含酪蛋白,折合原料奶计约2 231 万t)、3 032 万t,同比分别增加7.0%、18.8%、9.4%,国内生产、加工、进口“三量齐增”,一致反映出国内奶类消费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奶类消费量保持增长,消费结构逐渐优化,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奶类有利于提高免疫力观点的认可度增强,预计2022年奶类消费仍将保持一定比例的刚性增长,需求增速有所回落,全年奶类消费量将增至6 311 万t,增幅约5.0%,人均奶类消费量44.7 kg。  相似文献   

14.
第三季度乳品行业的基本面主要表现为:1—8月乳制品生产量增速放缓,同比仅增长2.1%;生鲜乳收购价格进入下滑通道,8月首次止跌,但长期看,奶价将会触底反弹;而乳品的进口量出现大幅下滑,同比减少19.8%,创历史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乳品行业整体在第三季度呈现出整体增长放缓的局面,从上市公司2022的半年报数据看,乳业巨头、特色乳品企业的销量、利润同步增长,而大部分中型乳品企业整体增速下滑。当前中国奶业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的提升,这将对进一步促进奶业消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扩大行业发展规模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伊利推出特色乳品骆驼奶,细分品类正成为乳品企业新的增长点;卫岗乳业推出鲜奶调制乳生椰菠萝牛奶,在低温乳品类别中突破单一口味,正成为新趋势;光明推出的高钙奶酪棒,充分说明奶酪消费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Chobani在中国市场首次发售希腊式发酵乳,这反映出其对中国市场高端酸奶前景的看好。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上半年.我国奶牛存栏数和奶类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有所下降;鲜乳品零售市场总体价格有小幅上扬.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小幅回升:乳品进出口双双保持大幅增长.出口金额增幅高于进口。  相似文献   

16.
《湖北畜牧兽医》2010,(10):28-28
<正>2010年1~7月,全国进口奶牛共计5.08万头,超出2009年全年进口量约1.06万头,预计2010年奶牛进口量将超过8万头。"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中国非正常宰杀奶牛高达200多万头,恢复生产需要较长时期,导致目前牛奶供应紧缺;同时随着天气的转凉,牛奶产量将逐步下降,而国内乳品消费进入旺季,更加剧了原料奶市场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17.
王辽卫 《猪业科学》2021,38(2):39-41
2020年国内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类养殖处于高位,饲料产量大幅增加,带动饲料原料消费需求。临储玉米去库存结束,东北新季玉米生长期遭遇三场台风,产量受到不利影响,玉米年度供应存在一定缺口,价格大幅上涨。在比价效益刺激下,小麦、稻谷的饲用消费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亦大幅增加。豆粕消费需求强劲,带动大豆进口需求,预计全年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3月份国内奶业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月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继续在全国推进。生鲜乳价格略有回落。饲料生产保持30%的速度增长,强有力支撑着中国奶业的发展。2月份中国乳制品生产继续增长,其中固体乳制品的涨幅明显快于液体乳,但同比增幅下降。2月份中国乳品进口同比大幅增长,导致中国自新西兰进口的鲜奶类、奶粉和黄油类产品的数量提前达到特保措施的触发水平。中国种牛进口依旧强势,平均价格上涨了20%,乌拉圭取代澳大利亚成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19.
<正> 2004年,没有一位行业人士能够否认的是,中国乳业的整体销售份额有了较大地提高,产销量的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虽然价格战伤了企业、乐了消费者,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为2005年中国乳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变数一:市场容量继续增长今年,我国乳品市场容量将继续增长。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使消费乳制品成为了大中型城市的消费亮点。顺应该势头,不仅伊利、蒙牛、光明这些有着巨大资金背景的大型乳品企业在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继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生鲜乳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并略有小幅上涨;玉米价格前十个月保持上扬趋势,后两月季节性下降;豆粕则呈现震荡下滑的趋势;奶料比继续提高,奶牛养殖业盈利状况继续好转。全国饲料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累计生产达19 079.7万t,同比增长24.8%;全国乳品生产继续保持强劲态势,累计产量2 387.50万t,同比增长14.00%,乳制品生产形势比较乐观,产销基本平衡,库存也在合理范围内。加工企业运行平稳,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亏损面仅为16%,是近几年亏损面最低的一年。我国乳品贸易继续保持活跃状态,进口乳制品突破90万t,达到90.6万t,同比增长21.57%,液态奶的进口量倍增,值得注意。在出口方面也取得较大增长,达4.33万t,同比增长2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