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尾松高产脂力类型的选择及子代测定的遗传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马尾松高产脂力的优良类型,并对其半同胞子代进行多点多重复的造林生长测定和产脂力测定,结果表明:产脂力在个体间差异显著,遗传能力强;产脂力的高低,对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生长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高产脂优树与普通松树产脂率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马尾松高产脂优树与普通松树产脂量、产脂力及优树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天然林采脂试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马尾松天然林分进行产酯与其他生长量、气候、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林分间及林分内的产脂力差异极大;产脂量与树高、树皮裂纹深度、胸径、树皮厚度、冠幅、侧枝基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气候因子中,月均温是影响产脂量的主要因素,而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则对产脂量影响不大;土壤的速磷及活性有机质含量高以及土壤酸性越强有利产脂力,而土壤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高对产脂力可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子代20年生测定林产脂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20年生高产脂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为材料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树高和产脂力均具显著差异;树高、胸径、产脂量和产脂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脂力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及降雨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可见马尾松产脂力受温度、降雨量与相对湿度3个气候因子的影响较小。采用双刀法采脂可明显提高产脂力。兼顾产脂力和生长量选出16个优良家系及22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优化马尾松无性系并选育脂-材兼用马尾松良种,以马尾松种子园的54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量该群体树高、胸径、产脂量并计算材积和产脂力,分析该群体特征,为构建脂-材兼用马尾松育种群体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群体变幅不大,无性系间和试验误差的方差分量占比相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马尾松表型;树高、胸径、材积、产脂量、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693、0.792、0.793、0.873、0.836;胸径和材积表型与产脂表型极显著相关;根据材积和产脂力选出PM1、PM6、PM9等18个脂-材兼用无性系,其材积和产脂力平均期望增益分别达到26.19%和28.79%,这些无性系有助于将来继续选育马尾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7.
对7个松树树种的材积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重复对材积和产脂力的影响均不大,树种间材积和产脂力差异规律不明显。4个年度数据中,9年生和15年生材积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9年生和16年生时产脂力均达显著差异。从树种平均值分析来看,热带松、本种加勒比松和马尾松生长相对较快,而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以及火炬松则生长较慢;产脂力较高的是热带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优树混合种,属中等产脂力的是本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产脂力较低的是垌头群马尾松(对照)和火炬松。  相似文献   

8.
利用47年生马尾松成熟林,分别对3个径级组的产脂量和3个不同密度未采脂林的生长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增量皆呈减少趋势,但差异不显著;随着径级组增加,单日产脂量、产脂力和矫正产脂力呈增大趋势,且差异皆显著;采脂林与未采脂林比较,生长量差异皆显著,说明采脂对生长有较大负向影响。综合分析采脂与木材收益,可知采脂林总体收益更高。本研究可为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定向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是我省主要采脂树种。它在自然界漫长发展过程中,经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性状上发生了很大差异。长期从事采脂实践证实,在同样立地条件。同一林分里,相同起源、同样大小的马尾松、产脂力差异悬殊。为此,分析马尾松产脂力的调查方法和探究产脂力和采脂因子,松树形态性状间的关联性以及产脂力对松香松节油质量的影响,对进行高产脂类型马尾松的选择和繁殖,建造高产脂松林基地,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域马尾松优树产脂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个不同地域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79株高产脂类型的马尾松优树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产脂量与割沟负荷率、树冠及树皮厚度相关,特别是树皮厚度对产脂量影响最大;不同产地优树的产脂力系数不同,而对照树的产脂力系数基本相近;松树的产脂力与边材中树脂道的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数量和直径腔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青山马尾松人工林施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采脂对湿地松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采集松脂对天台低山生长的中龄湿地松林分的胸径、材积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非采脂林分经济收入的净现值要高出对照的采脂林分,因此,湿地松在采脂后由于林木生长量减少和木材质量降低而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生长规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2株马尾松解析木资料建立了太湖县马尾松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方程均可采用理查兹方程或逻辑斯蒂方程进行模拟;太湖县马尾松的主伐年龄可确定为40年;现行的马尾松一元材积表不适宜于太湖县马尾松林分;研究结果可以为马尾松经营数表的修订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热带北缘地区炼山营造的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前后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生长的差异,初步探讨桉树与林下植被的关系,为我国热带地区的桉树种植提供参考。造林前的植被包括3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1个果树林,炼山后全部种植桉树。结果表明:炼山造林2 a后,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其种类组成没有发生改变,而频度的变化则与植物类型有关,频度减小的以灌木为主,频度增大的以草本为主。果树林改造为桉树林后,林下植被出现了一些新的物种,且物种平均高度大幅增加;马尾松林改造为桉树林后,多数物种的平均高度和盖度接近原有群落的水平,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从林下植被层消失,割鸡芒(Hypolytrum latifolium)盖度大幅提高,表明种植桉树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物种而异。经过炼山造林,在广东省茂名地区种植桉树对少数物种影响较大,短期内没有降低林下植被的多样性,长期是否存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对九峰试验林场的辐射松、马尾松、长叶松及晚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叶松生长最慢 ,而不宜大面积发展 ;辐射松、马尾松与晚松均表现较好 ,且辐射松与晚松材积生长速率高于马尾松 ,至 2 2a后 ,辐射松材积的生长速率将超过晚松 ;辐射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 ( 1 85cm) ,树高速生期为 1 2~ 1 6a,材积速生期为 1 4~ 1 7a,数量成熟龄在 40a之后 ;马尾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1 30cm) ,1 3a树高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3 5 0m) ,材积连年生长量 2 8a最高 ( 0 0 1 60 1m3) ,数量成熟龄为 35~ 40a ;晚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 3年达最大 ( 1 85cm) ,平均生长量 9a时达最大 ( 1 0 8cm) ,树高速生期为 3~ 8a ,材积速生期为4~ 1 5a ,数量成熟龄为 2 5a。  相似文献   

16.
会同县马尾松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同县近年来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工业原料林,形成马尾松幼林与萌芽杉木的混交林分。从马尾松幼林和萌芽杉木近5年生长及管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与红锥混交异龄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三次抚育间伐的24 a生马尾松林下套种红锥,经过26 a的培育后形成了针阔混交异龄林。于2009年12月按相邻网格样方法设立固定样地(以50 a生马尾松纯林作对照),按径阶平均木法分别测定马尾松与红锥的林木生物量。结果表明:马尾松-红锥混交异龄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220.072 t/hm2,比同龄马尾松纯林(241.618 t/hm2)的低8.92%;其净生产量为5.341 t/(hm2.a),比同龄马尾松纯林的高10.53%;其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比同龄马尾松纯林的低54.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种林分乔木层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平均单株生物量的差异是由于林木年龄、林木保存密度及其分布不均匀性的共同影响结果。马尾松-红锥混交异龄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空间结构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在树干高度6~8 m段开始出现枝叶,8~20 m段出现了枯枝,其枝叶生物量有两个峰值(14~16 m和20~22 m);纯林则在树干高度为8~10 m段开始出现枝叶,在10~20 m段出现了枯枝,其枝叶生物量只有一个峰值(20~22 m)。  相似文献   

18.
实验表明:在Ⅲ类立地的杉木迹地上营造马尾松,每公顷保留1200-1500株的杉木萌芽条,能起到促进马尾松幼林生长的作用;至7-8年间伐时每公顷可获纯利3800元。该类型幼林在7年生时应进行一次高强度(40%-50%)的间伐,以保证马尾松的生长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幼林生长量、生物量、树冠结构与根系分布等性状的测试表明:3树种扦插苗造林的林木生长与实生苗造林一样,仍然显示速生高产的性状。其中马尾松对比试验表明,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5年生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实生苗造林分别提高27 5%、14 1%、30 1%、85 7%。说明3树种利用扦插苗造林,发展短周期速生高产无性系林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