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奇台县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与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奇台县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产量进行预测.[方法]在分析奇台县58年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探讨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结果]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制度政策是影响奇台县粮食生产的两个主要因子;分别建立GM(1,1)模型、ARIMA(1,3,3)模型以及两者的组合模型,拟合了奇台县粮食总产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发现组合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率仅为7;,说明组合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从而得出2010~2015年奇台县粮食总产预测值.[结论]GM(1,1)模型和ARIMA(1,3,3)模型两者组合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单个模型的预测精度.2015年该县粮食产量将达到52.1×104 t.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区域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决策分析系统。应用此系统可预测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分析增产、减产原因,导找最佳农艺措施,确定化肥最优投向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经济领域统计数据的预测精度,代数多项式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使用代数多项式模型拟合给定的经济统计数据,并使用递推最小二乘法(RLS)对多项式拟合模型的加权系数进行递推计算以获得最优模型参数,然后通过获得的最优多项式模型计算未来预测数据.文章以实际统计的经济数据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实现统计数据的高精度拟合,而且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在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粮食单产遥感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通过时序遥感植被指数进行粮食单产预测的方法。以NOAA-AVHRR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提取区域作物生长过程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时序分析,提取曲线特征参数,采用参数-产量拟合法、产量分解法和产量差值法三种建模方法,分别对各参数与粮食单产、波动单产和差值单产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区域粮食单产敏感因子,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单产预测模型,从三种模型中选取置信度最高的模型作为最终单产预测模型。依据此方法对全国26个秋粮主产省份2004年单产进行预测,并将最终的预测结果与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误差在-4.9至11.59之间.相关系数为0.947。  相似文献   

5.
引入工业污染和城镇化进程在粮食生产活动中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获取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建立GM(1,N)灰色系统模型对江苏省1996—2010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与GM(1,1)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其拟合值平均相对误差较小,预测精度较高,可为未来粮食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农业粮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应用模型库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的农业粮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和MapX组件技术,通过VB、MapX和应用预测模型嵌入式集成开发,初步实现了农业粮食预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GIS的基本功能,而且能够通过相关分析模型与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农业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及预测,能够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厘清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协调适配关系,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粮食生产韧性,本研究构建了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客观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全局莫兰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2006—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贫困、粮食生产脆弱性及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农业水贫困程度降低了30.45%,南方降幅高于北方,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粮食生产脆弱性降低了71.99%,北方降幅高于南方,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水贫困与粮食生产脆弱性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了21.99%,区域差异趋于缩小,但始终保持北高南低的态势。据此,本研究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贫困和粮食生产脆弱性、提升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区域的粮食生产与生态价值存在相互促进和制约的特殊关系。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范式构建了生态农业协调度EAH模型,进而对中国粮食主产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和预警预测。研究发现,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总体协调度为1.27,处于中度协调水平,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协调性较差,错位现象较为严重。从动态属性看,研究期间农业-生态协调性形成了以2013年为拐点的倒U型趋势,当前粮食生产与生态服务价值协调性逐年下降,灰色系统GM(1,1)预测显示,相比2011-2017年,2019-2025年农业-生态协调性呈逐渐弱化趋势。从空间属性看,粮食生产与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为突出的地理空间分异和不协调现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GM(1,1)模型对2009—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拟合消除其波动性,然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别对粮食主产区13个省的粮食生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并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黑吉辽三省粮食生产的前三位影响因素均为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作物单产;黄淮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生产的前三位影响因素均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作物单产和农业农村劳动力;四川地区粮食生产的前三位影响因素为粮食作物单产、农业农村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内蒙古地区粮食生产的前三位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受灾面积、农业生产总值。从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地区的差异性带来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和相近地理区域的相似性,可为各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娄底市粮食总产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将多项式拟合模型、平滑指数模型、灰色GM(1,1)模型等3种常用的预测模型进行线性组合,构建了一种用于娄底市粮食总产量预测的加权组合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加权组合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从而为粮食产量预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殷春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29-2830
在分析农业用水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有效克服单一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组合预测模型,并给出了农业用水量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最后基于GM(1,1)模型、回归预测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验证了组合预测模型对我国农业用水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农业保险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41-343
将GIS技术和农业保险相结合,研究与开发了基于GIS的农业保险系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属性信息管理等功能,与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等业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建立灾害预测与防灾减损模型,消除或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威胁,增强其抗御、承受灾害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农业保险管理的科学性,实现农业保险工作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方法及模型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轮作、轮耕制度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特点,确定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过程,初选农业机器型号,设计农事阶段图;设置四维下标决策变量,选择作物适时性损失,以机器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规模化生产,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 000 hm2基准规模单作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研究。采用LINGO(V14)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优化系统与现实机器系统相比,农业机器配备量减少26.21%,农业机器总投资降低20.79%,年费用降低22.57%,单位功率服务规模提高40.74%,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单位科学合理选用和配置农业机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8):157-164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模式之一,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按照构成实体、内部流通程序、外界条件等创建农超对接流通体系结构模型,再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系统内部框架、应用成效、外部条件等层面,创建具备三级共24个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农超对接流通体系展开验证分析,明确影响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绩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农产品流通系统优化与完善意见,从而进一步健全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作物生产条件与产量关系的基础上,运用3个层次推理的有机组合提取了粮食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充分发挥移动Agent技术的优势,基于Aglet研究了产量预测模型的实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数据、农业专家知识或农业资源分布问题。该模型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的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兴技术,催生了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作物生长模型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可以动态模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气候因子、土壤特性和管理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管理研究中较强的时空局限性,为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力预测预警与效应评估等提供量化工具。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团队在作物生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方面形成的总体技术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考。通过20多年系统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本团队以小麦、水稻等作物为主要对象,以“生理机制解析-模型算法构建-生产力动态预测-效应定量评估-模拟平台研发”为主线,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动态建模、虚拟现实、情景模拟及决策支持等方法,开展了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首先,利用系统分析方法与动态建模技术,构建了机理性与预测性兼备的综合性作物生长模型(CropGrow),包括阶段发育与物候期、器官发生与建成、光合生产与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与产量品质形成、养分动态、水分平衡以及作物三维形态建成与虚拟显示等子模型,可数字化、可视化表征不同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与生产力形成过程;然后,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构建了基于模型、GIS和RS有效耦合的区域作物生产力预测技术;进一步量化了气候变化、品种更新、土壤改良、措施优化对区域作物生产力形成的影响,拓展了适宜方案生成、理想品种设计、气候效应评估、耕地利用评价以及农业政策制定等应用技术;最后,运用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基于作物生产数据库、作物模型构件库等,集成开发了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可视化作物生长模拟系统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了数据管理、参数优化、生长模拟、遥感耦合、区域预测、方案设计、效应评估、安全预警、产品发布等综合功能。未来作物模拟研究将在完善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预测能力、量化基因效应、拓展智能决策、耦合多功能模型等,为粮食生产的预测预警、情景效应的量化评估、生产管理的智能决策、作物品种的优化设计等提供数字化支撑,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志坚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47-148,153
以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现就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将传统的线性规划模型加以改进,建立适应种养结合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结合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以发展奶业为主的农区畜牧业结构进行2010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的模拟,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各级基层政府制定和确立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指导方案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面向行政首长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地、县级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A)。系统实现“四库一体化”结构,提出全新的方法库概念和适合于大于知识库的产生式规则法、框架法、关系数据库法结合地知识表达体系。采取回旋阶梯式和缩进式结合的方法,通过推理、人机交互,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决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系统驱动为知识一数据的共轭驱动和用户驱动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定量研究国内农业补贴政策的需要,探讨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的农业政策模拟系统模拟效果。[方法]将政策模拟、CGE 模型以及 DSS 决策系统进行集成研究,构造一个基于 CGE 模型的政策模拟系统平台,并在所设计的模拟平台原型中,通过情景分析方法对农业补贴政策模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业生产补贴的上调主要收益者是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产品的出口;模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实际政策模拟问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国内农业补贴政策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