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祁连山北坡草地资源及退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草地定期监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北麓草地资源及其退化草地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祁连山北麓现有草地面积433.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91.00万hm2,草地鲜草总产量565.10万t;退化草地面积达332.00万hm2,其中沙化型退化草地27.22万hm2,病虫害型退化草地58.38万hm2,鼠兔害型退化草地49.30万hm2,毒草害型退化草地42.50万hm2,盐渍化型退化草地5.67万hm2,分别占研究区草地面积的6.29%、13.55%、11.44%、9.86%和1.32%。  相似文献   

2.
重耙加补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改良盐渍化草地,调查结果表明,改良后植被盖度提高55%;载畜量增加4.21倍。第一性生产纯产值和第二性生产产值分别是总投资2.81倍和1.74倍。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盐渍化草地的有效技术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除绿洲地区外有160万hm2的草地,进行草地分户、围栏封育、人工改良草地;牧户按地定畜、优化牧场、推广良种、改良畜群;按草定牧、实行休牧和轮牧;革新观念、子羔出栏、加速出栏周期、保障牧民增收等措施可保护草地资源,加速草地建设,繁荣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兴运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5):20-22,27
在对河西走廓盐渍化草地土壤、植被改良培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河西走廓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小花碱茅和朝鲜碱茅改良盐渍土壤的机理,盐渍化草甸草地培育原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草地面积约25.1万km2,其中草地退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80%.现在草地每年仍以1%~2%的速率退化.草地退化主要原因是草地面积减少与牲畜数量增加的矛盾突出.笔者论述了治理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贵高原山区草地生物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20年来在云贵高原山区进行的难利用草地改良技术进行了总结.划区围栏是控制家畜放牧和草地管理的基础,可将载畜量从3.5个羊单位/hm2提高到7.5个羊单位/hm2; 免耕补播要先用畜群(牛群效果最好)清除天然植被,补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等豆科牧草,待其成苗后再补播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等禾本科牧草效果明显;施肥以磷肥为主,补播初期施钙镁磷肥750 kg/hm2, 第3年转为维持施肥375kg/hm2,草地生产力最高;轮牧与定牧结合,羊群与牛群顺序放牧时,草地和家畜的生产性能俱佳.合理地、综合地运用这些技术可提高山区草地的综合效益,对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20%可利用草地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日前在“天然草地共管国际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近几年,我国草地保护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20%的可利用草地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同时,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1 459万hm2,草地改良面积达1 583万hm2,草地围栏面积达3 78  相似文献   

8.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9.
祁连县草地牧草生产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县天然草地生产力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84.9×104hm2,平均产草量为2515.10kg/hm2,其中冬春草地平均产草量2720.00kg/hm2,夏秋草地平均产草量2310.00kg/hm2。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为144.04万个羊单位,与理论载畜量相比,冬春草地超载24.64万个羊单位,夏秋草地略有盈余。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利用、保护和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西草山草坡改良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实践,总结了江西省草山草坡改良程序和技术措施及草地的管理方法。草山草坡改良要点是选择适宜的草种,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和草地状况,确定改良目标、内容,制定详细的改良方案。采取地面处理、整地、播种牧草、施肥、灌溉等技术措施,达到治标改良(改良天然草地)和治本改良(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改良后的草地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加强放牧管理,通过不断的更新和建高产割草地,对牧草进行加工贮藏,使草地能持续利用。该技术适用于江西省红壤丘陵地区中高山、丘陵岗地的草地改良,湖滨草洲改良也可参照。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草牧业发展与盐碱地生态治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灌区因地理环境、传统耕地灌溉方式和气候干旱等因素,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文章就河套灌区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情况及灌区草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发展草牧业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在灌区盐碱地配套改良措施种植甜高粱、燕麦草、饲用油菜和苜蓿等耐盐碱优质牧草,既能为草食动物的养殖提供优良饲草料,又能改善盐碱地土质结构,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日益加剧的草地退化威胁着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草地分类经营从区域全局的角度协调了草地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有效遏止草地退化、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研究在估算和分析青海省草地生态和经济两大收益的基础上,提出用收益差异指数(BDI)划分草地分类经营区,将青海省草地分为保护性草地和生产性草地两大类。其中保护性草地面积为2.841 44×107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6.27%;生产性草地的面积为3.299 04×107hm2,占草地总面积的53.73%。  相似文献   

14.
在重度盐碱草地上增施糠醛渣(F)、醋糟(V)、农家肥(M)、农家肥+磷肥(M+P)后,种植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测定其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并对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披碱草耐盐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糠醛渣和醋糟后不同生育期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改良措施和对照,不同改良措施和不同生育期,披碱草净光合速率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双重因素影响。施糠醛渣和醋糟后不同生育期披碱草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改良措施,而丙二醛含量显著小于其他改良措施;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不同改良措施下都是苗期的含量最高,随着披碱草的生长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TM影象为信息源,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甘肃草地覆盖的TM影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得出全省现有草地面积13863284hm  相似文献   

16.
退牧对安西荒漠化草原植被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安西温性荒漠化草原退牧还草围栏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监测点放牧与退牧管理后草地生物量的跟踪调查和牧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监测,分析显示:与放牧区相比较,围栏退牧草场内的植株生长高度比围栏外放牧区高4.3~4.8 cm,植被覆盖度高16.6%~17.4%,草场平均产草量高235.2~300.5 kg/hm2,植被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草原环境中气温较低,湿度较高,且光合速率较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表明退牧措施效果显著.高光谱遥感进一步监测结果显示退牧区牧草光谱反射率高,植被盖度大.草原围栏退牧封育,极大地改善了安西县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了草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乡荒漠草原,设计了草原围栏封育,人工饲草料种植,饲草料加工利用及绒山羊改良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围栏休牧,2007,2008和2009年围栏体牧草地比自由放牧草地,植被盖度分别高出23.57%,18.47%和49.65%,生物量也分别高出34.08%,24.12%和50.78%;通过青贮玉米饲料地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草地产量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基于110个样地、99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河北省草地产草量进行了监测估算,结果表明,1)2005-2007年河北省鲜草年均产量为62 254 697.81 t,平均单产为13 134.57 kg/hm2;干草年均产量为19 438 911.94 t,平均单产为4 101.24 kg/hm2。2)2005-2007年各类草地干草平均单产: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沼泽草地(3 376.13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草地、暖性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干草产量分别占全省草地产量的56.04%,20.85%和18.13%,是河北省草地产量主体。3)2005-2007河北各地市草地干草单产:沧州7 134.40 kg/hm2>保定6 981.15 kg/hm2>承德4 850.26 kg/hm2>石家庄4 677.78 kg/hm2>邯郸2 802.83 kg/hm2>张家口2 519.58 kg/hm2>邢台2 436.47 kg/hm2>秦皇岛2 227.55 kg/hm2>唐山1 984.14 kg/hm2。承德、张家口、保定3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草地干草产量的84.44%,其他6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干草产量的15.56%。4)2005-2007年河北省草地干草年均单产与1979-1984年草地年均干草单产相比,干草单产下降36.49%,明显减产,草地干草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46%。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沼泽草地、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等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属于严重减产,暖性灌丛草、暖性草丛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为明显减产。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1.96%,其中,严重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1.92%,另有8.04%的草地产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9.
王鑫  惠文  杨会平 《草业科学》2007,24(7):62-65
位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华池、镇原和庆城4县的82.8万hm2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鼠害,其中3、4级危害面积达10万hm2,预计蔓延发生面积将达到33.3万hm2,草地鼠害严重影响当地的畜牧业生产.从害鼠对草地的危害现状入手,提出了适合于当地条件的综合治理鼠害策略,对陇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