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Agouti基因在哺乳动物毛色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山羊Agouti基因序列测定发现第1内含子T128缺失位点,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该位点在国内10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并将其与毛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128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A(不缺失)和B(缺失),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中AB基因型在白色山羊品种中占优势(76.14%),AA基因型在棕褐色山羊品种中频率较高(77.41%),BB基因型是黑色山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87.92%),推测该位点可能在山羊毛色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T128缺失位点在10个山羊品种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仅为0.471 8,基因流为0.319 0,遗传分化系数为0.439 3,表明这10个山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2.
成都麻羊和波尔山羊生长激素基因HaeⅢ多态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成都麻羊和波尔山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的HaeⅢ酶切多态性。结果表明:成都麻羊和波尔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GH基因HBeⅢ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B两个等位基因。成都麻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216和0.3784;波尔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45和0.4655。GH基因HaeⅢ酶切住点的基因型分布在两个山羊群体中均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1)。但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中国6个山羊群体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30个微卫星座位,对中国6个群体山羊(阿尔巴斯、二狼山、乌珠穆沁、阿拉善、辽宁绒山羊和陕南白山羊),共计24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并以其为基础获得了各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367~0.467、0.533~0.639、2.571~4.915。分析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NJ聚类,结果将6个山羊群体分为两大类。为进一步对山羊品种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山西省5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目的)以预测波尔山羊与地方山羊品种的杂种优势,为山西省肉用山羊新品种培育及波尔山羊在山西省合理杂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5个山羊品种共检测到70.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9.0~21.0之间;经群体遗传统计分析,5个山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7053~0.7982,平均基因杂合度0.7592~0.8316。5个山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0.0607;波尔山羊与吕梁黑山羊的标准遗传距离最大(0.5083),其余依次为阳城白山羊(0.4474)、洪洞奶山羊(0.4332)、黎城大青羊(0.3301)。(结论)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用于5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估;5个山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丰富,遗传变异大,品种间遗传分化小。据品种间遗传距离推测,波尔山羊与吕梁黑山羊的杂种优势最大,与阳城白山羊和洪洞奶山羊的杂种优势次之,与黎城大青羊的杂种优势最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地区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3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南方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DC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和STRUCTURE进行动态聚类。结果表明:7个山羊群体总近交系数(Fis)为-7.73%,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2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is)为14.84%,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说明这7个山羊群体总体上和群体内杂合度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较明显,14.84%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5.16%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7个山羊群体每世代两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变化范围为0.8313(宜昌白山羊与黄淮山羊)到3.4103(马头山羊与湘东黑山羊),平均为1.5770。7个山羊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P〉O.05)。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中属于各自采样群体的概率分别为99.1%、98%、96.2%、96.6%、98.7%、98.7%和98.7%。同时,STRUCTURE软件通过变化的分群数体现的聚类情况与用DC遗传距离所构建的系统聚类图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这7个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影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CATSPER1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性与产仔数间的相关性,为建立产仔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HhaI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264头定远猪母猪的CATSPER1基因exon 1的c.A779G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CATSPER1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CATSPER1基因c.A779G位点在定远猪中存在多态性,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0.030 3、0.272 7和0.697 0,野生型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166 7,经检验该位点在定远猪群中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GG型个体最低,AA型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1),AA型个体的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5),而AG和GG型个体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等位基因A为定远猪优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替代G等位基因的效应均为正值,因此选择AA型个体留种有利于提高群体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为实验动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κ-酪蛋白基因(CSN3)的Taq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和B2个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和0.54;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CSN3基因Taq 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辽宁绒山羊群体中极显著(P〈0.01)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5),但在辽宁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2个群体间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  相似文献   

8.
南江黄羊GH基因的PCR-RFLP与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90只南江黄羊为材料,对山羊GH基因(gGH)部分片段进行了PCR-RFLP分析,并对GH基因的PCR-RFI,P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985bp,包括gGH内含子3、4以及外显子3、4、5的全部序列。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FokⅠ和Aci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均具有多态性,其中内切酶FokⅠ酶切产生GG、GA和AA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2、0.289和0.189,等位基因G的频率(0.666)高于等位基因A(0.334);AciⅠ酶切产生CC、TC和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67、0.322和0.211,等位基因C的频率(0.628)高于等位基因T(0.372)。x^2检验结果表明2种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基因型频率在群体中都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进一步对gGH的PCR-RFLP与早期生长发育的相关分析表明,FokⅠ酶切位点具有GA基因型的个体和AciⅠ酶切位点具有TC基因型个体的各年龄阶段体重、体高和体长的最小二乘均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的个体(0.05〈P〈0.01或P〈0.01)。  相似文献   

9.
山羊IGFBP-3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RFLP技术对7个山羊群体的501个个体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每个群体均存在XspI多态,表现为3种基因型,均以杂合型AG居多,以GG最少,等位基因A和G在每个群体中基本稳定,7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O.05),且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包括山羊IGFBP-3基因的部分exon2、完整intron2和exon3及部分intron3,与奶山羊、绵羊、奶牛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9.1%、98.1%、94.1%。同时与经济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波尔山羊及其杂交后代的该位点与断奶体质量和眼肌面积有关(P〈0.05),对3月龄体长和胸围有极显著影响(P〈0.01),与10月龄体长、胸围和12月龄体长相关(P〈0.05),AG基因型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GG型,且呈现AG〉AA〉GG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与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receptor,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边鸡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2的376 bp处有1个G→A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7、0.296和0.017,GG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835,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座位在边鸡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8、14、16和18周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1),但并不能说明该位点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IGF-ⅠR基因外显子2的Alu Ⅰ位点(G→A)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5种不同地面处理方式在不同季节处理效果比较,提出了喀斯特地貌型天然草地改良的较佳地面处理方式和最佳改良季节.  相似文献   

13.
通过5种不同地面处理方式在不同季节处理效果比较,提出了喀斯特地貌型天然草地改良的较佳地面处理方式和最佳改良季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的黄牛用不同激素处理后的同期发情效果,以筛选出适合本地不同牛群及环境的较优杂交方案.将137头健康空怀黄母牛(其中本地黄母牛72头,短本杂一代黄母牛65头)分为4个组,第1、2组为本地黄母牛,第3、4组为短本杂一代黄母牛,分别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1、3组注射三合激素;第2、4组注射促排3号-氯前列烯醇-促排3号.结果表明,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经不同的激素处理后,发情率分别为59.38%、87.5%、58.62%、86.11%,第2组的发情率显著高于第1组(P<0.05),第4组的发情率显著高于第3组(P<0.05),而第1组和第3组、第2组和第4组的发情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发情率的高低与品种的相关性不大,促排3号-氯前列烯醇-促排3号可能是较适合富源黄母牛的同期发情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贵州澳洲坚果育苗的成活率,确保种苗供应速度。[方法]本试验分别采用环剥、萘乙酸药剂浸泡、环剥+萘乙酸药剂浸泡对桂热1号、Hinde(H2)、Pahala(788)、O.C、344枝条处理后进行嫁接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环剥+药剂处理对5个澳洲坚果品种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较对照提高了24.8%,新稍数量较对照多3.9条,新稍长度较对照长18cm;采用环剥处理成活率较对照提高了19.4%,新稍数量较对照多3.3条,新稍长度较对照长14.16cm;采用萘乙酸药剂处理后,成活率较对照提高了14.2%,新稍数量较对照多2.5条,新稍长度较对照长3.92cm。[结论]采用环剥+药剂处理后进行嫁接,澳洲坚果成活率较高,可以为贵州澳洲坚果种苗繁育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探讨了3种不同分割液对奶牛桑葚胚和囊胚分割效果的影响。借助显微操作仪,将发育至第6~8天的体内常规生产的桑葚胚和囊胚进行分割,体外培养半胚,观察其发育情况,选择形态恢复好的半胚与一个囊胚滋养层细胞囊泡(trophoblastic vesicles,TRV)共移植。结果显示,在PBS+0.2 mol/L蔗糖与PBS+5%PVP中分割桑葚胚,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PBS(P<0.05),分别为89.13%、86.73%和69.67%,而半胚的囊胚发育率及移植妊娠率三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PBS+0.2 mol/L蔗糖与PBS+5%PVP中分割囊胚, 其分割成功率显著高于PBS(P<0.05),分别为94.52%、92.52%和70.52%,而半胚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移植妊娠率三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PBS中分别添加0.2 mol/L的蔗糖和5%的PVP有利于提高奶牛桑葚胚和囊胚的分割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测定冀桑2号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果期和果后期4个时期的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鲜重和干重,计算叶片鲜重含水量和绝对含水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冀桑2号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均有上升;从花期到果后期,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呈递减趋势。叶片含水量都以花期最大,果后期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miRNA在香猪发育时期的调控功能,试验对3和7月龄香猪肝脏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的miRNA进行了筛选。提取3和7月龄香猪肝脏组织总RNA,通过与miRNA芯片杂交,经统计学分析,以变化倍数≥2倍(P<0.05)为阈值,筛选3和7月龄香猪肝脏中表达丰度差异的miRNA,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与3月龄相比,7月龄香猪肝脏中有11条miRNA表达下调和9条miRNA表达上调,下调倍数最多的是miR-27b,上调倍数最多的是miR-155。对选取的4条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结果显示,4条miRNA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龄香猪肝脏中的miRNA表达丰度有差异,其中一些可能参与了机体生长发育时期肝细胞的脂肪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9.
To determine the roles of miRNA i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Xiang pig,we investigated the miRNA expression patterns in different months old of Xiang pigs.The total RNA from 3 and 7 months old of Xiang pigs were collected separately. Then,the total RNA were hybridized with the miRNA microarray and the threshold (fold-change>2, P<0.05)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miRNA. Th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microarray result. Compared to the 3 months old group,there were 11 miRNA down regulated and 9 miRNA were up regulated in the 7 months old group. The lowest down regulated miRNA was miR-27b whereas the highest up regulated one was miR-155.The result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consistented with the microarray result.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some of the 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iRNA might participate in the lipid metabolism in hepatic cells.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ZRS-4型智能溶出仪为体外透皮装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3组药物(1组:黄连 冰片;2组:黄连 冰片 二甲亚砜;3组:黄连 恩诺沙星 二甲亚砜)在30~35日龄仔猪的不同部位皮肤的透过率,以研究不同部位皮肤对不同药物的透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