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及形态类型划分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对我国444份狗牙根种源15个外部性状的变异及其规律进行了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狗牙根不同种源外部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其中,在高度(草层高度、生殖枝高度)、营养器官长度(叶片长度和节间长度)以及株型(短茎形态和形态指数)等方面变异最大;其次为狗牙根的均一性、密度和叶色等方面的变异;狗牙根在宽度方面的变异(如叶片宽度和节间直径)均较小,在穗部性状(穗长、小穗长度和穗支数)方面的变异幅度最小。2)随着我国狗牙根种源由南向北分布,其草层高度和生殖枝高度显著增加,叶片显著变长变宽,节间显著变长,小穗长度明显增加,穗枝数明显减少,叶色愈深,密度愈高,匍匐性愈强。与西部狗牙根相比,东部狗牙根总的来说种源节间和小穗显著较长,而生殖枝高度显著较低。3)在欧氏距离13.2处,可将我国狗牙根种源分为5个形态类型,其坪用价值排序为粗高型<直立型和斜高型<斜矮型<矮生型。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坪用价值,粗高型可用于牧草,即牧草型狗牙根,直立型狗牙根、斜高型狗牙根以及斜矮型狗牙根坪用价值适中,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保土草坪,而矮生型低矮致密,色泽宜人,适用于公共绿地、运动草坪乃至高尔夫球场球道或发球台草坪。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6份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种源的11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狗牙根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排序为:叶毛(129.78%)>草层高度(38.18%)>叶长(37.61%)>密度(32.41%)>节间长(21.80%)>花序长(18.44%)>小穗数(15.08%)>节间直径(14.49%)>叶宽(14.05%)>穗枝数(9.45%)>叶色(7.64%)。2)狗牙根植物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营养器官表现为叶片宽大,茎杆粗壮高大,叶色浅且多毛的狗牙根,花序长、穗枝数及小穗数多;反之,草层低矮的狗牙根,质地(叶宽)好,密度大,叶色深。3)随着纬度的增加,华南地区狗牙根种源的叶色变深,节间变粗,而穗枝数及小穗数明显变少,随着经度的增加,节间明显变粗,草层变高,花序变长,而小穗数变少。4)聚类分析可将华南地区狗牙根分为3个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3.
475份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5份狗牙根种源的17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其形态多样性,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形态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性。狗牙根在高度(草层高度)、营养器官长度(叶片长度和节间长度)等方面变异较大;其次为生殖器官长(花序长);狗牙根在质地(叶宽)、节间直径及小穗数方面的变异较小;在穗枝数方面的变异幅度最小。2)不同种源形态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狗牙根愈高,其叶片越宽大,匍匐枝越发达,花序愈长,穗枝数及小穗数愈多,叶毛也越多。3)欧氏距离21.50处可将475份狗牙根分为两大类群,即高大型和低矮型。  相似文献   

4.
辐射技术在国产狗牙根育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利用不同剂量γ辐射线不同种源的国产狗牙根进行处理。分析引进表明:①从种的水平上,狗牙根匍匐茎γ射线的半致死剂量为9000rads。②不同种源对不同剂量γ射线反应不同,处理后所有种源节间变细,但幅度不同,在6.7~26.7%之间,高剂量处理使狗牙根节间缩短6.1%~26.5%,叶片变短21.8%~52.1%,但在叶宽性状上变异方向不一,其变幅为-15.4%~11.8。低剂量处理对不同种源生产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狗牙根种质资源营养生长特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研究选取水平扩展系数、水平生长速率、垂直生长速率、单位周长匍匐茎数和最长匍匐茎长度5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33份国内外野生狗牙根种源和源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22份狗牙根品种之间的营养繁殖差异进行初步评定,以明确中国狗牙根种质的营养繁殖。结果表明,国内外狗牙根之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在35.10%~82.31%,平均为57.26%,国内狗牙根种源之间差异较大,且国内种源变异范围大于国外狗牙根品种,国内狗牙根种源和育种材料的垂直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国外品种;相关指标间除垂直生长速率外都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57;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聚类,55份代表性狗牙根种源(品种)被分为3大类,即匍匐茎快速繁殖型、中间型和匍匐茎慢速繁殖型,其中,匍匐茎快速繁殖型均为中国本土种源。  相似文献   

6.
海南弯穗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琼  刘国道 《草地学报》2010,18(3):409-413
为选育优良品种并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观测了采自海南不同地区的19份弯穗狗牙根(Cynodon arcuatus J. S. Presl ex Presl)种质的19个形态指标,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其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形态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其中,叶毛、草层高度、花药颜色、直立枝和匍匐枝的叶长变异最大,其次为小穗数、花序长、草层密度、直立枝及匍匐枝叶宽、节间长、节间直径和穗枝数;而在茎色、叶色、小穗颜色和柱头颜色方面的变异幅度最小;不同种源形态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狗牙根种源草层越高大,其叶片越长,草层越密,匍匐枝越粗;在欧氏距离8.24处可将19份种质分为3类,即细叶型、普通型和宽叶型。  相似文献   

7.
对安徽省150份野生狗牙根10个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狗牙根外部形态特征存在很大变异,其变异系数为匍匐枝叶长(36.004%)>直立枝高(35.827%)>直立枝节间长(35.087%)>直立枝叶长(34.288%)>直立枝节间直径(27.760%)>草层高度(26.962%)>匍匐枝节间直径(22.256%)>匍匐枝叶宽(19.280%)>直立枝叶宽(17.779%).狗牙根营养器官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表现为植株越高,叶片越长、越宽,节间越长,茎越粗;反之,株高越矮,叶片越短、越窄,节间越短,茎越细.主成分分析表明,对野生狗牙根外部营养形态特征进行区分时可以首先考虑植株长度和宽度.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0份狗牙根分为五大类,分别为高大长叶型、粗高型、中间型、中细型和矮细型.  相似文献   

8.
对5个早熟禾草坪草幼坪期根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上分蘖(枝)数为75.44%时,产生的地下根茎数为53.88%,株平地上分蘖(枝)数与株平地下根状茎产生数之比为1.45:1.50,地下根状茎平均伸展生长2.66~6,83cm,说明早熟禾幼坪期地下根状茎的发生与生长是和地上分蘖(枝)同步进行的,根状茎在幼坪期开始产生少量新植株,根状茎新植株产生半径距离可大于6.83cm,针对西昌冬春有半年干旱的生态特点,这些突出的性状性能使植株快速生长、迅速扩株,增加抗逆性,说明早熟禾是该地区有价值的草坪草可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集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源4份,用Tifway 419作对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对地上部形态变化与草坪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开发使用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减弱至68%和38.5%的情况下,直立茎的高度、茎节间长度和叶长沿纵向延长生长相对较快,并且叶面积扩大,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关系;茎直径、叶宽则横向收缩变小生长,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茎、叶形态变化的影响,草坪品质下降,两者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狗牙根1号、4号茎叶形态变化小,草坪品质高,是耐阴性较强的乡土草种,几乎可与对照种Tifway 419媲美;狗牙根3号变化最大,草坪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狗牙根染色体数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国内30份狗牙根种源当色体数目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染色体数目呈现非常高的异质性,不同种源具有不同染色体数,同一种源不同根尖存在不同染色体数,同一根尖不同细胞亦具备不同染色本数,不同倍性平均出现的频率依次为:4n(32.26%)>n(18.98%)>3n(10.7%)>6n(2.13%)>2n(0.41%).此外,非整倍体平均比率高达32.1%.②染色体数目与纬度、经度、海拔间均无显著回归关系.该项研究为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初步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沙地米氏冰草种群构件年龄结构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是根茎型无性系植物。为了解米氏冰草在沙地生境中的繁殖适应机制,采取单位面积挖掘取样,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的米氏冰草分蘖株和根茎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长季末期与前期比较,米氏冰草分蘖株数量在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均增长了1.5倍,固定沙地无变化;而根茎长度在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分别增加5.0,2.1和2.0倍。米氏冰草无性系分蘖株由4个龄级组成,分蘖株数量的年龄结构,在流动沙地均为明显增长型;半固定沙地由增长型转变成稳定型;固定沙地为稳定型。根茎在流动沙地由3个龄级组成,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由4个龄级组成。随着生长季的进程,根茎长度的年龄结构,在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均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增长趋势从大到小排序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随着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进程,米氏冰草无性系构件的年龄结构呈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时空扩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cv.Qinghai、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3种根茎型禾草为材料,进行无性繁殖,并从地上和地下部分比较了3种根茎型禾草无性繁殖的时空扩展情况.结果表明:3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根茎数、侵占面积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存在显著差异(P<0.05),移植当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分蘖株数可达68个/株、根茎数可达24个/株、侵占面积可扩展到731.2 cm2;分别较草原看麦娘多12个/株、2个/株、91.1 cm2;分别较无芒雀麦多22个/株、5个/株、321.9 cm2.3种根茎型禾草移植当年均能成熟,其中青海扁茎早熟禾成熟最早,草原看麦娘次之,无芒雀麦最晚,时空扩展速度表现为青海扁茎早熟禾>草原看麦娘>无芒雀麦.3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与侵占面积之间呈线性关系,根茎平均长度与侵占面积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野艾蒿无性系种群根茎的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邢福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4,13(1):21-25
将野艾蒿的根茎划分为不同的年龄级,按长度和生物量统计了野艾蒿根茎的年龄结构,分析了各龄级根茎数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野艾蒿无性系种群根茎的最大存活年龄为4龄,根茎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单位长度根茎的干物质贮量以1龄级最小,并呈现随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的趋势;2龄级根茎对形成地上茎贡献较大;根茎长度比根茎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具有更大的生态可塑性;生长季后期是野艾蒿根茎生长的重要时期,尤其是1龄级根茎生物量增长明显,对于实现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萃取的方式提取莪术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用微波萃取莪术挥发油的得率为3.36%,高于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油中莪术呋喃烯酮含量最高,达到20.14%,其次是莪术醇,为18.34%。该实验可为莪术药材及其挥发油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We evaluated the lotus rhizome as a potential ruminant feed by investigating its compositional properties, in situ degradation profile and in vitro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ruminal microbes, in comparison with cereal grains (corn, barley and wheat).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in the lotus rhizome were also estimated. The soluble fraction of dry matter in lotus tuber was >7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ains. The insoluble fraction in lotus tuber was not degraded by ruminal microbes in accord with a first‐order reaction. In an in vitro experiment, lotus tuber showed lower fermentation at 8 hr compared to the grains, but exhibited higher productions of gas and VFA at 48 hr along with a lower lactate and higher pH. The lower value of final lactate production in lotus tuber, indicating the metabolic capacity for lactate utilization retained, suggests a lower risk of ruminal acidosis compared to grains. Lotus rhizome had high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ith the foliar bud showing the strongest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ollowed in order by the apical bud, node, residual tuber, edible tuber, and nodal root. For ruminants, the lotus rhizome could thus be not only an energy feed but also the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相似文献   

16.
放牧和刈割对坝上草原羊草根茎与营养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河北张家口坝上羊苹草原上,选择植被均匀、微地形差异较小的割草地和放牧地作为研究样地,通过对羊草种群的营养枝和根茎两个指标研究表明:割草地与放牧营养枝和根茎呈不显著拮抗关系,放牧地根茎随季节波动性要显著大于割草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割草地羊草种群的营养枝和根茎生物性状要优于放牧地。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通过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新疆伊犁草甸和干旱两种生境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自然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无芒雀麦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在两种生境中均以最低的两个龄级占优势。种群生殖分蘖株有3个龄级,营养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均有4个龄级;根茎分蘖节最多繁殖4个世代,最多可存活5个生长季。种群的分蘖株数量、芽数量和根茎长度为草甸生境>干旱生境,冬性苗数量为草甸生境<干旱生境。营养分蘖株和冬性苗数量为1龄>2龄>3龄>4龄,芽数量为0龄>1龄>2龄>3龄。两种生境下,无芒雀麦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等构件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果后营养期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科尔沁草原区火电厂储灰池植被恢复时间为12,8和5年区的假苇拂子茅种群构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间的3个植被恢复区分蘖株皆由3个龄级组成,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其中,植被恢复8年储灰池增长型年龄结构最为明显;随着龄级的升高,3个植被恢复区分蘖株干物质储量皆呈下降的趋势;同一龄级分蘖株的生产力随着恢复时间增加呈增加的趋势。2)不同恢复时间的3个植被恢复区根茎皆由4个龄级组成,1和2龄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占绝对比重,均为70%~80%;单位长度根茎干物质贮量均以2龄最高,4龄最低,而1龄变化差异较大;同一龄级根茎的物质储量随着恢复时间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各构件数量指标均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9.
贫营养泥炭沼泽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更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卜兆君  杨允菲  RYDIN H 《草业学报》2005,14(5):124-129
高鞘苔草是多年生根茎型无性系莎草,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在生长季中期的小兴安岭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高鞘苔草无性系种群分株数量以营养株占优势(2次取样平均占94.09%).分株分蘖节可营养繁殖3代,并由3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结构.根茎最大存活年限为12年,共划分为8个龄级,呈衰退型年龄结构.活动芽由4个龄级组成,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分蘖节对活动芽的贡献远大于根茎.7,8月2次取样间,3种构件的年龄结构类型无变化,全体分株数量和根茎的累积长度与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8月份的分株平均单重和1龄级根茎单位长度生物量显著降低21.50%和20.26%(P<0.05),各龄级活动芽数量均显著增加1倍以上(P<0.05).在生长季中期,高鞘苔草向活动芽和根茎转移营养物质,通过降低单位长度干物质的投入来加速1龄级根茎的生长,扩展空间生态位.同时,通过大量增加活动芽的数量,实现种群的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扰动条件下的羊草种群生物量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迅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3,12(5):50-54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不同干扰条件下羊草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扰强度小的生境羊草种群分蘖株由4个龄级组成,其生物量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干扰强度大的生境有3个龄级,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随干扰强度的增大由稳定型的转向增长型。不同干扰生境根茎生物量均有4个龄级,均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并在干扰强度较大条件下高龄级根茎生物量已明显减少。羊草种群在不同的干扰条件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