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热风是小麦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据夏县、河津、闻喜三县气象站34年次观测资料的初步统计,平均每年有5.1天次的干热风天气,最多一年出现10次,最长持续时间达8天之久(闻喜、1966),干热风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运城地区是我省小麦的主要产区,为了总结农田林网对小麦干热风的防护作用,多、快、好、省地发展农田林网建设,我们今年在干热风的危害季节(5月中旬到6月上旬)于夏县郭道、苗村中留、闻喜县东鲁、河津县小停等三个县的九个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对小麦干热风防护作用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小麦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据夏县、河津、闻喜三县气象站34年次观测资料的初步统计,平均每年有5.1次的干热风天气,最多一年出现10次,最长持续时间达8天之久(闻喜,1966年),干热风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运城地区是我省小麦的主要产区,也是我省农田林网搞的较好的地区,像夏县等一些发展较早的地方,已经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1978年我们在干热风的危害季节(5月中旬到6月上旬)于夏县郭道、苗村,中留,闻喜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半干旱地区农田林网化所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我们从1982年开始测定丰镇县天德永大队现有农田林网防护效能,并准备今后继续对农田林网进行较系统的观测研究。现将农田林网小气候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我省扬州地区存在着一种类似徐淮地区“干热风”的“高温逼熟”天气.即在小麦接近成熟的时候,日最高气温(大于30℃)持续两天以上,相对湿度一天内可低至30—40%,风力达2—4级,逼迫小麦早熟,结果使小麦千粒重降低,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农田林网的保护下夏熟作物就可以避免这种灾害的发生.据康立新等人报道,有林网防护的农田,小麦平均增产2.3—5.0%,元麦平均增产5.3%,油菜平均增产3.4—5.9%,并且小麦和油菜的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本文拟以1982年观测结果,对林网网格内影响夏熟作物产量的水热条件进行探讨.一、观测地的基本情况观测地设在江都县东汇乡鞠家村,位于北纬32.27,东经119°34′,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属稻、麦两熟地区.  相似文献   

5.
从林业二次创业到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都非常重视,然而,还存在死角死面,尤其是大面积的农田林网建设,还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再认识。一、再认识农田林网建设的作用营造农田林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大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农业正向多元化农业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治沙造林,荒滩荒地造林再掀高潮。营造农田林网具有多种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亦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田林网能改变风向,树干、树叶与之摩擦,能降低风速,林网林带还改变气流结构,使空气的热量交换减弱,从而对其防护内的农作物温度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改善田间小气候。在林网防护范围内,春季土温一般能提高1~2℃,而在林网保护下的空气湿度也相对提高5~8%,夏季林网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农田林网范围内,小气候促进了田间作物生长,收获后的根、茎、叶残留在土壤里,增加了土壤腐殖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扩大了土壤水分含量。农田林网还有保田增产作用,在林网庇护下的农作物一般可增产20%左右。此外,农田林网还有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放出氧气、吸收灰尘、杀死有害细菌、降低噪音、改变生态环境等作用。二...  相似文献   

6.
定襄县地处忻定盆地东部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适宜多种树木的生长。但由于受光肩星天牛 (以下简称天牛 )的危害 ,主要树种箭杆杨、钻天杨、北京杨、河南白榆等树种 ,树梢干枯 ,树干虫孔累累 ,一片片农田林网带断网破 ,树木大量死亡。平原农田林网遭到严重破坏 ,防护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据统计 ,全县受害面积 0 .7万 hm2 ,占平原林网的 38%。面对灾情 ,县林业局牵头组织起 30人的调查队伍 ,对天牛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原省林科所科技人员的指导下 ,结合具体情况 ,县上拟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光肩星天牛害虫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太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了探讨太湖平原农田林网对麦子、油菜的防护效果,并从而为该区营造农田林网的必要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0年—1982年间,在江苏省昆山县花桥公社顺扬大队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顺扬大队位于苏州地区昆山县和上海市青浦、嘉定两县的交界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总面积2089亩,7个生产队,932人.1974年以来,结合农田水利和居民新村的建设,植树造林,初步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观测田块位于该大队中部的两个林网网格内(图1),分别属于第1和第5生产队,基本达到品种一致,播期、播量一致,肥培管理和前在作物相同.观测林带的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黄泛沙地小网格林网对小麦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津县黄泛沙地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选农田防护林网背风面距林带不同距离处小麦产量指标等的测定,研究了农田林网的增产效益。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各个林网内小麦的平均籽粒产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麦田,300m×4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大,26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次之,13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小。通过对夏津县黄泛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农田防护林在黄泛沙地起到防风固沙兼顾生产效益的防护作用,为黄泛沙地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田林网是青海省湟中县林业资源主要组成部分,该县是青海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十分重视农田林网的营造和发展。但由于现有农田林网结构不合理,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发挥和林木经济价值的提高,为此,对全县土地种类、面积、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诸多方面对农田林网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华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一个平原绿化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一些营造较早的农田林网,已经发挥了明显的防护效益。 为了积累我省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资料,我们在今年五月份对铜山县耿集公社的农田林网进行了防护效益观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取得了一些资料,现初步整理如下。 (一)农田林网可以降低风速 由于防护林带的机械阻力和树木枝叶的摩擦和分散作用,通过农田林网的气流,不仅流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动能量也被削弱,从而降低了风速,改变了害风的性质。我们对林网内外距地面一米高处的  相似文献   

11.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倡导全民义务植树以来,驻马店市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170万亩,农田林网800万亩,森林覆盖率12.12%。大面积的防护林体系发挥了巨大的天然屏障作用,减轻了干热风危害。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深县农田林网防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农田林网化所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我们于1979年对河北省深县后屯大队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研究。从鉴定现有农田林网防护效能入手,对农田林网调节小气候、改变地方气候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建立新的农业经济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田林网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从1981年8月开始,我们对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进行了观测,初步获得了林网对农田小气候和小麦产量的有关数据。现将观测试验的初步结果报告于后。一、基本情况和研究方法观测点设在关底公社关底大队后西生产  相似文献   

15.
前言农田林网防护效益和小气候效应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内、外的太阳辐射和CO_2浓度的观测资料,应用SHARPPC—1500袖珍计算机,用BASIC语言编程上机运算,建立农田林网太阳辐射及CO_2浓度的模式,并通过数理统计建立CO_2浓度与农业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使定性分析转到定量分析去讨论林网内、外太阳辐射及CO_2浓度的变化规律。一、观测结果与建立模式 1984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及10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十分重视农田林网的营造和发展 ,已取得较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种种原因 ,造成部分林网出现树龄过大、生长衰退 ,树种单一、结构不善 ,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严重地影响其防护功能和经济效益。因此 ,开展农田林网更新改造技术的研究 ,对提高林网更新质量和经营水平 ,实现其防护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采用定位试验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区成武县的农田林网的更新年龄、更新方式和改造技术等作了系统研究 ,取得一些进展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 主要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对农田林网的研究多集中在防护效益和粮食产量方面,对农田林网中林木的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以及光能利用等则研究较少。揭示农田林网生态系统中林木的物质生产、积累、分配、循环的规律有助于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田林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杨树是华北平原农田林网的主要树种,所以我们对杨树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构成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山东省部分林网存在树龄过大、结构不合理、树种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提高林网质量,实现其防护功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此,山东省科委于1991年下达《农田林网更新...  相似文献   

19.
<正>我省平原地区,经过五十年代重点改造沙荒,六十年代有计划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直到七十年代向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发展。防护林占地面积达197.3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3306.41万亩,占适宜面积的44.58%,其中农田林网实占地面积166.6万亩。但七十年代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面积大,而树种单一,栽植树种多  相似文献   

20.
江南水乡,人多田少产量高,农田林网的效益如何?这是我们在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思想障碍,也是关系到平原农田林网建设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了测定农田林网的防护效益、探讨林粮关系,1978~1980年,我们在余杭县博陆公社红阳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效益的测定和水稻产量的验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