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省香蕉(Musa nana Lour)主要产区东莞、高州等地调查,发现香蕉肾状线虫不但分布普遍,而且有些地方虫口密度很大。在70个根和土样中有肾状线虫的占61.4%虫口密度可高达1754/100克干土。肾状线虫仅以年青雌虫侵染香蕉根,以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营半内寄生生活发育至成熟。成熟雌虫固着在靠近内皮层处取食,侵染香蕉根引起侵染点附近内皮层细胞壁加厚,容易断裂;内皮层、中柱鞘和维管束薄壁细胞融合成合胞体,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侵染发病高峰期。根据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寄主范围,初步鉴定主要种群是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and Oliveira,1940)。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福建省漳州市香蕉组培假植苗普遍遭受肾形线虫侵染.通过观察形态特征,该病原线虫被鉴定为肾状肾形线虫,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该线虫侵染香蕉组培假植苗.肾形线虫以未成熟雌虫侵染香蕉幼嫩的根组织,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后部在根组织外发育肥大;香蕉肾形线虫成熟雌虫通常为半内寄生,有时完全埋生于根组织内;受侵染的香蕉假植苗根系萎缩、变黑腐烂,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3.
番茄根结线虫分离和苗期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年番茄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状况调查,得出蔬菜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率为90%-100%。采集发病株根系及其附着的根系土,利用蔗糖高渗溶液离心法与分离筛法分离,获得病原线虫3种虫态的虫体。接种不同虫态的分离物于培养的番茄幼苗,培养56d后,调查结果显示:已分化并具有卵雏形的雌虫所产生根结和卵块团的数量极少,缺乏侵染性;接种虫卵和幼虫对苗期番茄根系具有侵染性,但形成根结时间不同,接种幼虫后10d可见根结雏形,同时接种的虫卵,16d可见根结雏形,病圃土则需17d;接种J2幼虫后,苗期番茄单株平均形成卵块团数为48.1个,虫卵和病圃土则约有4.5个,表明接种幼虫是测试植物对根结线虫敏感性的有效虫态。  相似文献   

4.
大蒜秸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土壤添加大蒜秸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旨在探明大蒜秸秆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和根际微环境的综合效应,为合理开发大蒜秸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置土壤添加0(CK)、1%(T1)、2%(T2)、4%(T3)和8%(T4)共5个大蒜秸秆添加浓度(w/w)。于日光温室中采用装有5 kg田园土的花盆(直径20 cm,深20 cm)进行番茄幼苗培养,缓苗后于番茄幼苗周围打洞接种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5 000 J2/株)。每30盆作为一个处理,培养温度控制在白天/夜晚为28—32℃/15—23℃。于处理10、30和50 d后取番茄根系样品,并采用抖动法收集根际土壤样品,测定番茄植株的生物量;统计根结线虫数、雌虫数、雌虫比例、卵块数、卵粒指数、繁殖系数、根结指数等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治效果;分析根际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主要土壤酶活性;测定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植食性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等不同营养类群的土壤线虫数。【结果】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番茄植株的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1处理略高于CK,而T2处理略低于CK。相对防治效果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分别达到13.6%、50.0%、72.7%和81.8%;土壤添加大蒜秸秆显著降低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向雌虫分化的比例,并降低其卵块数、卵粒指数和繁殖系数。土壤添加大蒜秸秆降低了根际土壤尿酶和磷酸酶活性,但提高了纤维素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另外,土壤添加大蒜秸秆可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细菌数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T2处理;而真菌和放线菌则随着大蒜秸秆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土壤引入大蒜秸秆后,植食性线虫数量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同一浓度下,植食性线虫数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而食细菌、食真菌和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则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之下,食真菌线虫数增幅相对较小。【结论】综合考虑大蒜秸秆对番茄旺盛生长期的植株生长、根结线虫病防控和根际微生态的影响,以T2处理(2%)的大蒜秸秆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宁波口岸首次从日本进境的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携带土壤中截获了1种肾状属线虫,经形态特征鉴定以及r DNA的ITS和28S基因D2D3区序列比对,鉴定为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相似文献   

6.
1大豆胞囊线虫特性病原为低等无脊椎动物即线虫中的大豆胞囊线虫。它在种子萌动7h左右即可以2龄幼虫侵入根尖内,头插入维管束定居,吸收养分进行生长发育经3次脱皮,由线形、豆荚形、瓶形变成3、4、5龄的成虫(雌的柠檬形,雄的线形)。雌成虫由于体躯膨大,撑破根表皮,裸露根表(白色亮晶晶的颗粒状物),内含满卵(1个胞囊内多至500粒左右),为白色胞囊;以后颜色加深,体壁变厚,由膜质变成革质老化,失去生命,成为褐色胞囊,以保护其内之卵不  相似文献   

7.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是柑桔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在福建一年发生10~12代,以卵囊和二龄幼虫在根部或根际土壤中越冬,二龄雌幼虫侵袭根部,完成一世代时间是3~5周。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土温有关,而主要与杉木根萌发期一致。虫口密度一年内出现两个高峰期,阳坡比阴坡高,随林龄增大而递增。线虫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深度达1.2m,而虫口密度最大是分布20~60cm土层。卵囊的活卵率平均为85%,卵的孵化率在杉木浸汁液中是90%,在清水中是70%。在清水中从卵发育至雄成虫需46~55天,雌幼虫在根外不能发育成虫。卵的发育最高温度35℃,致死温度40℃,雌雄虫性比为56:1。  相似文献   

8.
曹君正  武侠  林森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04-2411
【目的】明确卵寄生真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刀孢蜡蚧菌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潜力。【方法】采用分离自山东青岛城阳丝瓜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真菌CGMCC5329,通过形态学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刀孢蜡蚧菌。显微观察刀孢蜡蚧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不同生活阶段的定殖。【结果】刀孢蜡蚧菌能够寄生南方根结线虫生活史中的卵、2龄幼虫和雌虫,同时对卵块内卵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菌菌丝在卵表面形成侵染钉,卵壳皱缩凹陷,卵胚胎发育停止和内容物凝集,卵内长满菌丝,有时可见到菌丝上形成瓶梗细胞和分生孢子。第6天卵寄生率为85.76%;15 d卵块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1.41%。被真菌寄生的2龄幼虫体表形成致密菌网,穿透体壁,体内长满菌丝,5 d后寄生率为79.23%。寄生的雌虫体壁形成致密菌网和侵染钉,体壁皱缩变形,有时内容物外渗。【结论】刀孢蜡蚧菌CGMCC5329不仅能寄生根结线虫生活史中定居态的雌虫和卵,还能寄生侵染态2龄幼虫。该菌是具有生物防治应用潜力的根结线虫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9.
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和枯萎菌联合接种比单接枯萎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块,土壤中肾形线虫数量也较单接肾形线虫高。说明棉花枯萎病与肾形线虫有协生现象,感病品种更明显。用联合接种法对棉花新品系B013-2和B023-11进行兼抗性鉴定,二者均属耐病类型。  相似文献   

10.
小豆根结线虫病使受害小豆生长衰弱 ,植株矮小 ,花少易落 ,很少结荚 ,根部肿胀 ,呈结节状 ,失去吸收输导功能 ,叶片变黄 ,脱落 ,可造成绝产。经长时期的探索研究 ,搞清了该病害的发生规律 ,并据此摸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方法。1.发生规律小豆根结线虫属根结线虫属 ,南方根结线虫 ,雌雄异形 ,低龄幼虫线形 ,以后雌虫逐渐膨大 ,雌成虫呈梨形 ,有细颈、表皮薄。将雌虫尾部切片观察 ,表面花纹有明显的弓弯。小豆根结线虫是以卵囊在病残体和幼虫在根际土壤中越冬 ,通过病残体、病田土、未腐熟的病残积肥进行传播 ,直接或伤口侵入根部。主要侵染小豆…  相似文献   

11.
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是印度木豆的主要害虫。相传某些土著植物有杀虫功效。因此,将Argemone,Calotropis,Caster,Merigold,Mustard,Neem,Parthenium,Sarifa,Sesamum和Mahua共10种植物的碎叶按0.067hm ̄2的1000g±100g的施用量施入土壤中并于玻璃网房中播种了两个木豆品种。每钵接种250个线虫卵囊,未施碎叶组同样进行接种作为试验对照。观测了接种后45d时植物生长量和线虫总量等,发现楝叶处理组木豆生长量最大。与对照相比,10种植物碎叶处理均显著地抑制线虫卵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从广东省番禺市胡萝卜根系及根际土分离到1种线虫,经鉴定为肾形肾状线虫,该线虫在胡萝卜的生长期内,以10 ̄11月份虫口密度最大,主要分布于0 ̄15cm土壤层。该线虫危害胡萝卜,是国内胡萝卜上的1种新病害。药剂试验表明供试的几种杀线剂均对肾形肾状线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益舒宝复方B和E是值得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杀线剂。  相似文献   

13.
李春发  梁少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26+12136-12126
[目的]为人工规模化泥鳅幼苗培育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蛋黄、豆浆、奶粉和商品开口料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开口料对泥鳅幼苗的存活率及活性系数的影响.[结果]96 h后,蛋黄培育泥鳅幼苗的存活率较低,仅有4.5%;豆浆、奶粉、商品开口料培育泥鳅幼苗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41.0%、44.5%和50.0%.蛋黄、豆浆、奶粉、商品开口料培育的泥鳅幼苗活性系数分别为10.40、23.45、24.38和44.13.[结论]在开口初期,泥鳅幼苗应以豆浆、奶粉和商品开口料为主要开口料,其中以商品开口料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朱英波  史凤玉  李建英  龙茹  武云鹏  乔亚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7-21078,21081
[目的]鉴定野生大豆内生芽孢杆菌BHL3501并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鉴定了从野生大豆根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杀线虫活力的内生细菌BHL3501,并研究了BHL3501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BHL3501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原液处理24h后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3%;10倍稀释液处理下相对抑制率为79.5%,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发酵原液处理24 h后,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1%,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结论]BHL3501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琼  王书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11-2912,2920
[目的]为大豆低聚糖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0只55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3%、0.5%的大豆低聚糖,探讨添加大豆低聚糖对蛋鸡产蛋后期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Ⅱ、Ⅲ组蛋鸡的产蛋率、哈夫单位和蛋壳相对重显著提高,而料重比和次品蛋率显著降低。[结论]大豆低聚糖能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其适宜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蚕蛹的饲用价值.选用同日龄罗曼商品蛋鸡90只,每组45只,分为试Ⅰ组;豆粕-进口鱼粉型日粮(2%)和试Ⅱ组;豆粕-蚕蛹型日粮(2%).两组饲料价格相同.舍内自然通风.平均温度23℃,平均相对湿度66%,日喂3次,自由采食与饮水,每日分别记录各组的采食量、产蛋量、蛋重.结果表明,鱼蚕蛹组粉日粮组产蛋率(87.9%)和产蛋重(142.38kg)高于(P<0.01)蚕蛹组(分别为87%和139.06g);但蚕蛹组第只鸡每天多收入0.017 元(P<0.01).结论认为,以经济效益来衡量,蚕蛹优于鱼粉.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比较(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为大豆高产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3个产量水平的9个栽培大豆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于V4期(苗期)、R2期(盛花期)、R4期(结荚盛期)、R6期(鼓粒盛期)和R7期(成熟期)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结果]在全生育期内,高产品种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在V4期、R2期和R4期,高产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叶片蒸腾速率;在R6期和R7期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品种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V4期和R2期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而在R4期、R6期和R7期则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结论]高产大豆品种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为其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净光合速率可作为选择高产大豆品种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根瘤菌和微肥的合理使用,采用根瘤菌、微肥、根瘤菌+微肥、对照4个处理,在大豆苗期(V3)、盛花期(R2)、盛荚期(R4)、满粒期(R6)对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在大豆成熟期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瘤菌和微肥的使用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施用根瘤菌、单独施用微肥或根瘤菌和微肥同时施用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微肥处理产量为2 643.07kg·hm~(-2),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26.02%;根瘤菌处理增产18.33%;微肥处理增产2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