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市内八旬翁来到南郊为养生利用村旁菜棚地培育台湾小叶榕土松高栽养长根树根抱石巧造型切雕根干成人物各种动物也雕成上看盆景多茂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3.
在上期的拙作中,小议了树根造型的艺术手法。为了创作出优秀的树根造型作品,我们还须对根料的特性有所认识,并掌握相应的加工技艺,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根料树根生长在泥土里山岗上,它们在长年累月的生长中,随着所处的自然条件在地下形成各种奇异的形态。用于树根造型的根料,多生长在土层较薄的山石上面、峭壁崖缝之间。有的枯木虽久经年月  相似文献   

4.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名,要符其实,要富其美。但从目前全国各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树根艺术的文章看:有的叫“根雕”,有的叫“树根堆雕”,有的叫“木雕造型”,有的叫“树根造型”,有的叫“根的艺术”等等,简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根雕也有人叫树根造型,这很有道理。因为雕刻的艺术形象是以树根形式出现的,而并不是把树根当作雕刻的材料。可以说树根本身就是半成品,而不是原始材料。因此,在具体制作时,必须重视和发扬这“天生丽质”,要尽量少雕琢,即使非雕不可的话,也要注意符合树根自然生长形成的特点,要注意保留树根本身光洁圆滑或峋嶙突兀的整体风格,力避人工的痕迹。人们观看巫峡的神女峰,观看黄山的“松鼠跳天都”以及各式各样的“望夫石”和“金鸡报晓石”等  相似文献   

6.
制作根雕,必须善于利用树根具有的独特之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根形——这是雕造树根的基本点。如果树根的整体或某部象一只“卧虎”,或象一只展翅的“雄鹰”,就应从“根”字上着眼去雕造,做到象什么形象,就造什么形象,但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春佳节,人们常在室内摆放一盆盛开的水仙花,以增添节日气氛,如果水仙经过雕刻造型,您会更觉妙趣横生。福建水仙经过雕刻,能使花叶、花葶弯曲呈蟹爪状,即常见的“蟹爪水仙”。再经过构思,可以雕成“天女散花”、“哪咤闹海”等艺术造型。  相似文献   

8.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9.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10.
树根的颜色是多彩的,十分美妙。以致有许多作者认为根艺品应原原本本地保持根的质朴本色,才能在色彩上体现树根的天然美,极力否定对根进行变色处理;又有些人认为根艺的表现主要在形体上,对于树根的色彩美仅作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因素来处置。笔者也常见到一些根艺品,无论从素材上看,还是在造型技巧与构思的角度上揣摩,都给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感受,仅因在色彩上处理失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失调”。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收集根材、制作根艺中,常常遇到很多根材,只要某个局部施用雕刻手法,就可成为一件很好的作品。但由于有了離刻,往往被说成是“人工气”而加以贬低。其实这是一条不该有的禁令。据考古报道和实物作证:公元前二百多年,荆州马山一楚墓中有一根艺“辟邪”,取根的自然之势,雕有眼、耳、鼻、嘴及动物图案。  相似文献   

12.
陈德同志在《根艺分类之我见》一文中,对竹根艺术下了一个定义:“它界于木雕与根艺之间,它虽保留部份自然竹节和根须”,但它“无雕无形,仗雕传神”,其特征“全在‘雕功’”(见《中国花卉盆景》1988·6·p25以下引用刊名略)。照此说来,惟具有自然风貌的“树根艺术”,才是“正宗”的根艺:这很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投赞同票,我实在难以苟同。第一,根据根的形态、纹路、色泽等自然风貌进行创作的根艺作  相似文献   

13.
水仙花球雕刻艺术造型,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正在不断推陈出新。从今年元宵节漳州市举办的大型水仙雕刻大赛中,不难看出一种新的动向,即水仙花球雕刎已从单球造型、双球造型发展到拼凑多球造型,开始摆脱以单球造型为上乘、局限于小盆的禁囿。多球拼凑造型早在1983年即已出现。那便是龙海县水仙雕刻名家蔡北山同志在香港塑造的“金鸡报晓”巨型造象,当时博得了港澳同胞的一致赞赏。此  相似文献   

14.
树根造型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纯朴的艺术,其特点在于通过艺术的挖掘,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纯朴美。一件树根造型艺术品是不是上品,不只看它是否具有某种形象,首要的,是看它是不是一具完整的天然根系。一件作品不但要造型好,而且还须是一具完整的根系。如果一件作品,其理想的造型纯粹是拼接雕刻而成,不论拼接或雕刻技艺何等巧妙,已从根  相似文献   

15.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6.
“根艺”、“根型”(树根造型)、“根雕”三者的共同点即都没有脱离“根”的范畴。但从目前已经客观存在的三个名词上分析,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根艺”即包括了树根艺术的全部,而“根型”与“根雕”两者却是“根艺”中派生出来的两个并列的“支脉”,随着创作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根艺”支脉出现呢。这在艺术走向繁荣的黄金时代里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他们三者的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说称“树根艺术”不确切呢?是因为其中并不含有人创造的意思。比方说人们称用贝壳做成的粘贴画谓之“贝雕”而不叫“贝壳艺术”;同样.我们也不能称国画艺术为“水墨艺术”,虽然它使用的材料是纸、水和墨;我们更不能把石雕、水晶雕、玛瑙雕、树根雕称作“玉石艺术”、“水晶艺术”、“玛瑙艺术”和“树根艺术”。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包含人创造的意思,而非人造的美不属于艺术的范畴。象自然界  相似文献   

18.
树根造型,是作者按照所采集树根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构思,从它那天然的根节块疤、残枝朽条及木质的颜色与层次特点中,精心酝酿各种优美的艺术形象,经过必要的取舍和加工,使粗糙而杂乱的树根成为具有艺术生命的作品。树根造型,自然朴实,粗犷奇妙,似像非像,不欺世,少媚俗。  相似文献   

19.
去皮,是根艺作者最头痛、最棘手、最费劲、最劳累的一道工序。在加工中,我深深感到:表皮好剥,韧皮难去,疙里疙瘩最难办。这就要“因根制宜”,不同性质的根采取不同的去皮方法。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和我地的树根资源状况,简要介绍三种树根去皮方法: 一、雨淋日晒法这是利用“湿涨干缩”的原理,促使韧皮纤维与木质部分离。对那些经过雨淋、日晒、风吹而不变形、不裂口的树根或灌木根(例如:枣树  相似文献   

20.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首先它应具备一种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因为根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对树根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慧眼发现与利用,在完成的作品中,应多见根迹,少见雕痕,不见拼接。我的看法是:根的艺术应该是一块根的整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