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罗氏沼虾仔虾及培育水的瞬时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淡化前后的罗氏沼虾仔虾(体长0.82 cm±0.06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瞬时耗氧率,并与溶解氧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水呼吸时,淡化前后的仔虾的瞬时耗氧率随溶解氧的升降而升降.同时还测定了各种研究对象所处的水环境的瞬时耗氧率.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特产品之一。有关河蟹的资料多在对河蟹的天然捕捞和养殖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河蟹人工育苗方面的探讨,在河蟹的生物学研究方面则重于形态解剖,胚胎发育,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关河蟹耗氧率的资料至今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进行了河蟹幼蟹耗氧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温和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的影响,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测定了幼蟹在水温15~35℃范围内和第7~11蜕壳期(C7~C11,幼蟹Ⅳ期~幼蟹Ⅷ期)的耗氧率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水温在15~30℃时,幼蟹的耗氧率在各蜕壳期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于30℃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C7阶段,水温30℃时幼蟹的耗氧率达到最高值0.661 mg/(g·h);幼蟹的耗氧量在各水温条件下都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C11阶段,水温30℃时幼蟹耗氧量达到最高值4.168 mg/h,不同蜕壳次数幼蟹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幼蟹耗氧率(R)与温度(T)、不同蜕壳次数幼蟹湿质量(W)的二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R=0.239 5+0.009 4T-0.019 7W(r=0.821 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影响显著,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Timeless基因是重要内源性的生物钟基因之一,在生物体内周期性表达,保持昼夜节律时间并激活输出途径。本文分析了中华绒螯蟹Timeless基因在其溞状幼体Ⅰ~Ⅴ期、大眼幼体期和仔蟹Ⅰ~Ⅲ期共9个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扣蟹、成蟹(性成熟)不同组织间的mRNA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结果揭示Timeless基因在溞状幼体Ⅰ期至仔蟹Ⅲ期9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溞状幼体Ⅴ期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随后在大眼幼体时期急剧下降,最后仔蟹时期又呈稳步上升趋势。在扣蟹时期的8个组织中,Timeless基因在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表达量较高,与其他组织的表达均呈显著差异(P0.05);在成蟹时期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Timeless基因在幼体发育阶段均有表达,组织表达主要在肝胰腺和肌肉中,并且在不同性别的成蟹组织间Timeless m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推测该基因可能在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生理适应和代谢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5年来(1981~1985),日本海区最重要的商品蟹之一三疣梭子蟹(短尾类、十足目),每年采扑量为4100~5600吨,其产值为60~80亿元。为了增加梭子蟹资源,1985年在日本海域放流稚蟹2700万尾。研究蟹幼体阶段的代谢,不仅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合理的培育稚蟹,而且可在潮间带和浅海自然条件下,研究蟹的生活习性;可通过耗氧率的测定估计蟹的代谢损失及其它生物效率。为了提高蟹的人工培育技术,某些学者曾测定了蟹幼体的耗氧量。森冈泰启测定过溞状1期幼体的耗氧量,北岛力等曾测定从溞状1  相似文献   

6.
河蟹生活史从亲蟹产卵孵化开始,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发育至成蟹止。早期人工育苗为幼体阶段,分蚤状幼体(Z)和大眼幼体(M)两个阶段,正常的蚤状幼体蜕皮5次,每次蜕皮分为一期,分5期,然后转为大眼幼体,但在2004年的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我市部分场家出现了幼体发育阶段性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放流时的生态需求特征,利用Loligo systems装置测定饥饿期亲蟹的耗氧率和饥饿状态下最大耐流速度,并对不同水流速度处理1 h后测定亲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激酶(PK)和己糖激酶(HK)活性。结果显示:在饥饿4 d后,亲蟹耗氧率趋于稳定,不同水流速度下亲蟹耗氧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亲蟹最大耐流速度为40 cm/s。肌肉和鳃中SDH活性在20 cm/s和30 cm/s水流速度下明显高于静止组;肌肉中PK和HK活性以及肝胰腺中PK活性在各流速组明显高于静水组。因此,在亲蟹人工放流时可选择水流速度较慢且食物充足的水域进行放流,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河蟹幼体不同发育期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温21±2℃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氵蚤状幼体(Z1~5)、大眼幼体(M)及Ⅰ期仔蟹(P1)的耗氧量与体重呈正相关,而其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合浦绒螯蟹豆蟹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浦绒螯蟹两种规格的豆蟹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结果表明,豆蟹耗氧率与窒息点均随机体重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重1.25g的豆蟹耗氧率为0.28mg/(g.h),,窒息点为0.24mg/L,平均体重0.70g的豆蟹耗氧率为0.37mg/(g.h),窒息点为0.33mg/L,合浦绒螯蟹豆蟹的耗氧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耗氧速率与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爱敏 《齐鲁渔业》1997,14(2):37-39
以罗氏沼虾蚤状幼体V与IX期为试验对象,在水温28.5±0.2℃条件下测定其瞬时耗氧速率;并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量下降而递减;蚤状幼体V与IX期昏迷点分别为2.18mg/L,1.34mg/L;窒息点分别为1.85mg/L,1.26mg/L。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瞬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g.h。Sp和IRO2随规格的增加而降低,黄颡鱼窒息点(Sp)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Sp=0.7795L-0.3695(R2=0.9619)、Sp=0.4897W-0.1323(R2=0.9656);瞬时耗氧率(IRO2)与体长(L)、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IRO2=0.7290L-0.5709(R2=0.9580)、IRO2=0.3549W-0.2036(R2=0.9539);IRO2随水中溶解氧(DO)的下降而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黄颡鱼属低窒息点鱼类,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12.
半滑舌鳎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半滑舌鳎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盐度梯度下,半滑舌鳎的耗氧量和耗氧率与体重(W)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Q=aWb表示,其中,耗氧量与体重呈正相关,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方差分析表明,盐度和体重对半滑舌鳎的耗氧量和耗氧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 01);不同规格半滑舌鳎耗氧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同一盐度组,最低值则因体重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盐度组。半滑舌鳎的耗氧率无较明显的昼夜变化,夜里的耗氧率略大于白天,昼夜两阶段耗氧率的差异不显著。窒息点随着温度和体重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在较低的温度下,半滑舌鳎有很强的耐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23:00左右,低谷在10:00左右,其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白斑狗鱼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平均体重为(597.2±96.3)g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的呼吸耗氧率、窒息点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水温为3℃、8℃、13℃和18℃下,白斑狗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3℃时耗氧率最低;为(0.0047±0.000017)mg/g.h,18℃时耗氧率最高;为(0.029±0.0011)mg/g.h。当水温在13℃时,白斑狗鱼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在(0.020±0.0031)mg/g.h,15:00耗氧率最低,11:00耗氧率出现最高值。Q10值的变化显示白斑狗鱼的耗氧率对温度具有敏感性,13~18℃时,Q10最小,此温度为白斑狗鱼的较适生长温度。在高温下(18℃),白斑狗鱼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达到(68.50±3.58)次/min;在低温下(3℃),白斑狗鱼呼吸缓慢,呼吸频率下降到(29.00±4.31)次/min。白斑狗鱼的窒息点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水温为13℃,其窒息点最高为1.68 mg/L,水温为3℃时,其窒息点最低为0.82 mg/L。随着水温的不断上升,白斑狗鱼的肝糖元含量、肝胰脏中的乳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糖元含量由(67.70±6.66)mg/g降至(41.83±3.72)mg/g。乳酸含量由(0.36±0.0041)mmol/gprot降至(0.15±0.0034)mmol/gprot。肝胰脏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酶活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小幅缓慢下降,分别由(21.51±0.69)U/gprot和(22.34±0.43)U/gprot降至(19.04±0.62)U/gprot和(18.10±0.41)U/gprot。  相似文献   

15.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16.
胭脂鱼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可控温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0+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耗氧率和耗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0+龄和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和窒息过程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6~7 g的0+龄胭脂鱼在15℃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分别为0.0585 mg/(g.h)和0.3567 mg/(尾.h);20℃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为0.1176 mg/(g.h)和0.8232 mg/(尾.h);昼间耗氧率与夜间耗氧率未显差异。15、20、25和30℃下0+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4921、0.8319、0.9356和1.5144 mg/L,25和30℃下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为1.0738和1.1027 mg/L。  相似文献   

17.
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盐度20、温度28.0±0.2℃条件下,采用密封流水方法进行了拟穴青蟹幼蟹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Ⅴ期幼蟹的平均耗氧率高于Ⅵ期幼蟹,Ⅴ期幼蟹的窒息点也高于Ⅵ期幼蟹。其中,当蟹苗体质量为1.00±0.22 g时,耗氧率为0.437 2±0.083 mg/(g.h),耗氧量0.423 7±0.080 mg/(ind.h),窒息点为0.716 0±0.017 mg/L;当蟹苗体质量为1.81±0.30 g时,耗氧率为0.381 6±0.081 mg/(g.h),耗氧量0.671 7±0.140 mg/(ind.h),窒息点为0.698 7±0.011 mg/L。实验发现,拟穴青蟹幼蟹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其峰值出现在20∶00及02∶00左右,谷值出现在08∶00及16∶00。研究结果可为拟穴青蟹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苗种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种不同温度下测定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随水中溶解氧增减而升降,其呼吸类型属顺应型,耗氧速率还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随鱼体的增大而降低;在溶氧接近饱和值情况下,14℃水温时,平均体重7.8-26.9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31-0.24mgO2/g/hr,窒息点1.35-1.32mgO2/L,水温25℃时,平均体重8.0-17.2克鱼的耗氧速率为0.61-0.53mg/O2/g/hr,窒息点为2.18-2.10mg/O2/L。  相似文献   

19.
为对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了饥饿和饱食状态下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水温(25℃、28℃、30℃)时的耗氧率,测定了幼螺摄食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饱食后幼螺的生理代谢活动加强,耗氧率增加;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也增加。幼螺摄食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试验观察发现,在方斑东风螺养殖的正常水温范围内(25℃~30℃),DO高于3mg/L时,幼螺生活正常;DO在2.40mg/L~2.35mg/L时,幼螺表现为缺氧状态;DO在1.5~1.0mg/L时,幼螺表现为严重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20.
溶氧水平对黄颡鱼稚鱼摄食、生长及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试验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与溶氧水平无正相关性,G3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始终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第6周测定发现:摄食后1~4 h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二者均在09∶00和21∶00出现高峰,G3组的耗氧率高峰值分别为0.345、0.331 mg/g.h,G3组的排氨率高峰值分别为24.194、17.770μg/g.h。结果表明: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稚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过程具有类似的特征,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在6.77 mg/L的溶氧水平下,黄颡鱼稚鱼生长最快、呼吸代谢最为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