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斑病是浙江省慈溪市浙麦冬种植基地常发病害,传染速度快且严重影响麦冬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明确引起黑斑病的病原菌以便后续有效防治该病害,本文通过对染病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和柯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与基因序列分析比对(ITS、EF-RPB2Alt a 1His 3ATP),最终鉴定出引起浙麦冬黑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研究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diastatochro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黑斑病的防效结果表明,1628代谢产物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0.764%(体积浓度)。田间防效结果表明7和14 d校正防效分别可达74.08%和65.28%,均高于阳性对照多菌灵。本研究明确了浙麦冬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筛选到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防菌株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为后续浙麦冬黑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梢枯病是浙江省武义县寿仙谷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铁皮石斛的产量与品质,而鉴定枯梢病的病原菌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铁皮石斛染病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柯赫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与基因序列比对分析(Alta1、EF-1α、RPB2、ATP、His 3)等,明确了引起浙产铁皮石斛梢枯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461%(体积浓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7和14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8.35%和65.97%,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50%多菌灵。本研究明确了铁皮石斛梢枯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获得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微生物抑菌物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代谢产物,为后续浙产铁皮石斛梢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AdpA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形态分化和合成丰加霉素(Toyocamycin,TM)的相关性。本研究设计简并引物成功克隆了来源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大小为1263 bp的adpAsd基因(GenBank登录号:JX847412)。结果发现,AdpAsd的氨基酸序列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AdpAg及天然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AdpAc的同源性分别为80.7%和78.9%。将adpAsd基因置于载体pIB139启动子PermE*下游,构建了重组质粒pIB139-adpAsd,将其通过接合转移法分别转入菌株1628-T15(高产TM)和1628-T62(低产TM,孢子合成受阻)中,获得重组菌1628-T15A和1628-T62A。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1628-T62相比,重组菌1628-T62A产孢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重组菌1628-T15A与出发菌株1628-T15相比,整体形态无明显变化。摇瓶发酵试验表明,重组菌1628-T62A较出发菌株1628-T62的TM合成能力显著提高,最终TM产量提高了近3倍,而重组菌1628-T15A的TM产量比出发菌株1628-T15仅有小幅提升。以上结果证实adpAsd参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形态分化以及TM合成,为今后深入理解adpAsd的分子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丰加霉素是核苷类抗生素家族中的一员,它在抑制真菌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1628是丰加霉素的生产菌株之一,但由于野生菌产量较低,难以实现在工业水平进行丰加霉素的发酵生产。通过对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嘌呤回补途径能够影响丰加霉素合成。为了阐明嘌呤回补途径调控基因xdhR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丰加霉素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探究xdhR基因对丰加霉素产量、丰加霉素合成基因簇转录水平、菌丝分化、抑菌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摇瓶发酵试验表明,敲除xdhR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的丰加霉素产量,发酵至96 h时,重组菌中丰加霉素产量达到最高287.8 mg/L,产量较野生菌株提高约114.0%。q PCR试验表明,xdhR基因能够激活嘌呤回补途径基因的转录和丰加霉素合成基因簇基因的转录。同时,xdhR基因能够改变菌落生长形态。xdhR基因敲除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提高到69.3%和100%。以上结果证明XdhR参与并调控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相似文献   

5.
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ZJUF0986活性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8.55mg/L,与对照药剂三环唑的EC50(17.30mg/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活性代谢产物不仅影响孢子萌发,也显著降低附着胞的形成。浓度为10mg/L的活性代谢物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浓度为1.25mg/L时则明显延缓孢子萌发及附着胞的形成,处理48h后的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62.17%和38.46%。以浓度为1.25mg/L活性代谢产物处理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大麦叶片,病原菌孢子在大麦叶片表面能部分萌发形成附着胞,但侵染栓形成延迟,致病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营养元素对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明确各种营养元素在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生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了9种营养元素铜、锌、铁、硼、钼、钙、锰、镁及钾对甜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木霉菌T23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甜瓜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0μg/mL的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及硼酸对镰孢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远小于镰孢菌.适量加入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钙及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木霉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对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木霉菌结合钼酸铵、硫酸锰和硫酸钙处理土壤能显著降低甜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相对防效分别为73.95%、73.77%和71.36%.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委内瑞拉链霉菌RL-2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活体条件下采用盆栽法研究了RL-2活性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RL-2活性产物对供试的7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5.35mg/L;在活体条件下,不仅能阻止专性寄生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菌丝入侵,而且对已侵入的菌丝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RL-2活性产物强烈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引起菌丝膨大和畸形、孢子萌发率降低、萌发孢子芽管畸形。此外,经RL-2活性物质处理的病原菌接种寄主植物后,其致病性减弱、病斑扩展减慢。  相似文献   

9.
为了安全高效地防治西瓜枯萎病,本研究用平板对峙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链霉菌中筛选出拮抗西瓜枯萎病效果良好的链霉菌,并结合链霉菌发酵滤液和菌体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复筛。结果表明:7株链霉菌中,YC2-17(Streptomyces tunisialbus)和YC5-15(S. eurocidicus)对西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56.21%和54.72%。西瓜幼苗的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链霉菌对西瓜幼苗的生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链霉菌YC2-17的促生效果更强,YC2-17处理后西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52.54%、27.65%、109.57%和100.00%。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YC2-17和YC5-15发酵液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可达56.82%和50.45%。YC2-17发酵滤液的乙酸乙酯相粗提物处理可以抑制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减少其产孢量,改变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处理后菌丝和孢子外部形态异常、躯干干扁,内容物外渗。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丁香精油以及丁香精油-壳聚糖复合物对几种水果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灰霉菌、链格孢,青霉菌、浆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应,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对供试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10μL/mL丁香油对4种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丁香油-壳聚糖复合物溶液在10μL/mL时(含丁香油有效成分5μL/mL)对4种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80%以上,而5μL/mL丁香油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都在80%以下,复合物的抑菌效应比含有相同有效浓度的丁香精油抑菌效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根腐病是危害浙江省铁皮石斛的重要病害之一,鉴定根腐病的病原菌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明确前期经柯赫法则验证为病原菌的镰刀菌(编号为GF-14)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内源转录间隔区(rDNA-ITS)、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和RNA聚合酶基因(RPB1和RPB2)等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及系统...  相似文献   

12.
儿茶素在棉苗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枯萎病菌接种后棉苗组织内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儿茶素对枯萎病菌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健康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随着棉苗的生长而增加。枯萎病菌接种后,病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而且抗病品种棉苗儿茶素含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经氟乐灵预处理的棉苗接种枯萎病菌后,儿茶素含量增加更快,增幅更大。说明儿茶素是品种抗性和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机理之一。儿茶素可抑制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对培养液中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有抑制作用。儿茶素化学制品及棉苗组织提取液经TLC分离后获得的含儿茶素组分提取液对初步纯化的PG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茶素可能通过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其PG活性而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对棉花枯萎病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海岛棉植株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探索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潜在资源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以海岛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为靶标菌,从土壤中分离到的120株细菌菌株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拮抗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通过促芽和盆栽试验筛选生防效果最好的菌株,同时测定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抑菌效果和耐盐碱性。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类地位。从120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棉花枯萎病拮抗作用很强的菌株,编号为KX-33。促芽分析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X-33能明显缩短出芽时间,促进棉苗生长。对病原菌DD64、DD89、DD11和DD22防效分别为75.32%、72.77%、69.48%和68.8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P<0.05)。耐盐碱分析表明,菌株KX-33具一定的耐盐碱性。菌株KX-33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有芽胞,16S rDNA和序列与Bacillus pumilus(FJ763643.1)同源性最高。海岛棉根围土壤微生物中含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经鉴定菌株KX-33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促生和抑菌作用显著,在海岛棉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草酸对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草酸对核盘菌的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对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在酸碱性非缓冲基质(水琼脂)和酸碱性缓冲基质中,抑制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50和700μg/mL。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浓度为300~500μg/mL的草酸对盾壳霉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以草酸为唯一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在酸碱性非缓冲的条件下,当草酸浓度为100~2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当草酸浓度为25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则停止生长。在酸碱性缓冲的合成基质中,草酸浓度为100~4000μg/mL时,盾壳霉菌丝能够生长,且草酸浓度为1500~2500μg/mL时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含草酸钙的混浊培养基(以草酸为唯一碳源)上,盾壳霉菌落区域形成了透明圈。上述结果说明盾壳霉能忍耐一定浓度的草酸而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且这种真菌可能对草酸分子具有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河南黄河湿地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获得一株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链霉菌WLU210。在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的基础上,对菌株WLU210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将WLU210鉴定为杨浦链霉菌Streptomyces yangpuensis;拮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杨浦链霉菌WLU210对苦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茎基腐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西瓜炭疽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杨浦链霉菌WLU210发酵液具有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和促进苦瓜生长的作用,田间防治效果达68.89%。由此可见,杨浦链霉菌WLU210具有作为防治苦瓜枯萎病生防菌剂研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防控草莓枯萎病,本研究通过测定生物量、初筛、复筛和相容性试验,筛选出生长速度较快且抑菌效果良好的菌株SA-1和SV-2,经形态观察、Biolog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评价了菌株SA-1和SV-2发酵液单一使用及联合使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草莓植株促生和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A-1和SV-2发酵液联合使用比单一使用具有更好的生防效果,灌根40 d后防治效果为71.33%,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在草莓枯萎病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草莓枯萎病是设施草莓连作种植中的重大病害,本试验通过对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将筛选的菌株SDTB038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菌的毒力,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室内毒力较高。菌株SDTB038与化学杀菌剂协同防治的盆栽试验表明,药后21 d,单施108 cfu/mL SDTB038发酵液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0.66%,对该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108 cfu/mL SDTB038发酵液分别与29 mg/L肟菌酯和20 mg/L苯醚甲环唑混用,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2.56%和74.01%,两组混用组合的协同作用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08 cfu/mL SDTB038发酵液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提高防治效果,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从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实际需要出发,检测了两株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的生防因子。平板对峙试验显示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Xg-1、Xg-2和腐皮镰刀菌Xg-3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TR2对Xg-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4.7 mm,CE对Xg-3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5.0 mm,抑菌圈边缘菌丝出现变细、扭曲、个别细胞膨大成球形等畸形现象。幼苗接种试验表明生防菌TR2和CE对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具有防治效果,其中TR2对Xg-1在第15 d时防病效果最好,病情指数明显降低,其防治效果达到60%;TR2和CE对Xg-3在第3 d时表现很好的防病效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可达63.6%。采用结晶紫染色、钼锑抗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和透明圈检测等方法检测TR2和CE的相关生防因子,发现TR2和CE均可以形成生物膜、分解有机磷、无机磷和钾矿石,并且具备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采用水培法发现TR2和CE的解磷解钾能力可以促进西瓜幼苗根和茎的生长。结果表明生防菌TR2和CE可以控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形成生物膜在西瓜根系定殖,促进西瓜幼苗生长,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0.
 LB-1为新筛选的生防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为明确LB-1培养液的抑病促生效果,本研究以黄瓜为供试植物,分别采用灌根和叶面喷施的方式,测定了LB-1培养液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白粉病的抑制效果;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苗和生化检测试验,分析了LB-1培养液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发现,LB-1培养液对黄瓜枯萎病抑制作用效果甚微,但对黄瓜白粉病生防效果明显,黄瓜叶片接菌24 h后叶面喷施LB-1培养液对白粉病的防效高达48.86%。LB-1培养液浸润催芽处理24 h的黄瓜种子萌发率和根长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LB-1培养液浸种、灌根、叶面喷施处理均能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LB-1没有产嗜铁素、产氢氰酸、固氮和溶磷能力,但能够产生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表明生防菌株LB-1培养液能有效抑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而且其促生作用可能通过产生IAA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