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棉铃疫病生防细菌筛选、鉴定及制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有效防治由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引起的棉铃疫病,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对棉花、玉米、番茄、黄瓜等作物根围细菌进行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筛选出的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对优秀生防菌2种制剂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拮抗细菌初筛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 250株作物根围细菌中,399株细菌菌株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其中40株拮抗细菌菌株抑菌率在80.00%以上,菌株HMB22922抑菌能力突出,对棉铃疫病菌的抑菌率为85.71%,抑菌带宽10.0 mm。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MB22922、HMB23917和HMB21405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与化学药剂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人工接种苎麻疫霉5 d和7 d后,3株菌株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92%、69.58%、56.54%和81.34%、66.67%、64.60%。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MB22922培养液对棉铃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47.12%~58.64%,优于其它2株供试菌株,与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当且防治效果稳定。生防菌株HMB22922经形态学观察、序列分析和和微生物鉴定系统被鉴定为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人工接种苎麻疫霉5、7和12 d时,以菌株HMB22922为有效成分的2.5′109 CFU/mL萎缩芽胞杆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33%、78.66%和64.44%,均优于其相同菌量培养液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载体、助剂、稳定剂、紫外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母粉87%、十二烷基硫酸钠10%、磷酸二氢钾2%和抗坏血酸1%;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可湿性粉剂悬浮率为83.7%,润湿时间为23.8 s,活菌数为219亿cfu/g,该制剂在细度、润湿时间、悬浮率、干燥减量、pH值、芽胞含量及杂菌率等质量检测方面均符合可湿性粉剂及微生物制剂的国家标准,且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64%,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可湿性粉剂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制一种高效、安全及无污染的生防菌剂,本文以核桃内生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Ht-q6为材料,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确定了生防菌Ht-q6可湿性粉剂的最佳助剂配方及对番茄叶霉病和灰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为载体硅藻土(85%)、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稳定剂KH2PO4(1.0%)、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0%)。该粉剂芽胞含量2.28×1010 cfu/g、杂菌率0.5%、pH 5.8、细度93.5%、干燥减量2.5%、润湿时间45 s、悬浮率85.6%,符合国家标准值,质量合格。同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菌剂对大棚中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稀释200×(制剂用量225 g/667m2)的可湿性粉剂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7.1%和74.3%,与对照药剂75%百菌清的防效相比,叶霉病防效差异不显著而灰霉病防效差异显著。该菌剂的研制在生产实践中为番茄病害提供一条生防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萎病和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但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枯草芽胞杆菌HMB2655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及紫外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配方(质量分数):HMB26553菌株母药10%、PHODG36菌株母药10%、润湿剂LT-569 1%、分散剂MF 2%、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1%和滑石粉76%。该制剂芽胞数量37.6亿 CFU/g,杂菌率2.8%,pH 7.8,细度98.2%,干燥减量1.6%,润湿时间95.7 s,悬浮率80.7%。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5~45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对生长无不良影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5.1%~47.4%。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5~45 kg/hm2拌种处理能显著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其中30 kg/hm2拌种处理防治效果高达72.0%,增产率达15.5%。不同地区的田间示范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0.8%~62.1%,疮痂病为63.9%~65.7%,增产率为14.3%~29.4%。本研究结果表明,30亿CFU/g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且增产作用明显,为该制剂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胞杆菌HMB19198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为快速、准确检测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能力,本研究通过对HMB19198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获得该菌株102 bp功能未知的独有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HMB19198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引物和探针对HMB1919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有番茄叶片DNA干扰下,体系检测阈值为102拷贝/μL。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菌落计数法检测了HMB19198在叶片上定殖动态。叶片喷施1×108 cfu/mL的菌体悬浮液,0 d后菌体数量分别为1.7×108拷贝/g叶片和8.9×107 cfu/g叶片,2、4、6和8 d后菌株HMB19198在叶面的定殖数量逐渐降低,8 d后定殖数量分别为1.0×107拷贝/g叶片和1.2×107cfu/g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菌株HMB19198悬浮液2 d后防效在80%以上,8 d后防效降为37.9%。  相似文献   

6.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微生物农药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对其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的研发以及生产工艺优化,是推进其产业化、商业化的措施之一,且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绿色防控具有重大意义。以贝莱斯芽胞杆菌SH-147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SH-1471活性影响最小的载体和助剂及其复配比例。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贝莱斯芽胞杆菌SH-1471 WP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经筛选确定贝莱斯芽胞杆菌SH-1471 WP的配方及配比为:以高岭土为载体的母粉87%、木质素磺酸钠2%、NNO 8%、黄原胶2%、抗坏血酸(VC)1%;所得制剂活菌数为2.5×1010 CFU/g、细度97%、润湿时间12 s、悬浮率88.6%、干燥减量1%、p H 7.1、杂菌率为0,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连续储藏试验结果表明:180 d 4℃下芽胞存活率达87.65%,25℃为82.45%;室内盆栽试验表明可显著降低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达93.7%。贝莱斯芽胞杆菌SH-1471 WP具有稳定性好、防效高等特点,在作...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内生短短芽胞杆菌01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体、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保护剂的筛选,确定了内生短短芽胞杆菌011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滑石粉10%,木质素磺酸钙7%,DBS 3%,CMC-Na 2%,糊精0.1%。结果显示制备的短短芽胞杆菌011可湿性粉剂在25 ℃室温下芽胞含量为1. 8×1010 cfu/g,pH 6.8,悬浮率76%,润湿时间52s,细度通过率98%。能有效降低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以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 JPD-1为研究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 f. sp.mali作为靶标菌,采用混料设计试验对载体、分散剂、湿润剂、紫色保护剂进行筛选,确定了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载体为硅藻土,母粉89%,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6%,紫外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钠1%。按照此配方研制出了白色粉末状的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质量标准测定和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孢子含量为2.18×108 cfu/g,杂菌率2.45%,pH 5.8,细度91.95%,干燥减量4.81%,润湿时间15.4 s,悬浮率79.67%,在25℃室温下贮藏100 d芽胞存活率为70.15%;4℃条件下贮藏100d芽胞存活率为80.41%;其对斑点落叶病菌孢子萌发的最小抑菌浓度在25~50 mg/mL,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84.42%,结果表明公牛链霉菌JPD-1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较好生物防治潜力的生防制剂。  相似文献   

9.
海洋多黏类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洋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了可湿性粉剂配方及其对甜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以皂土为载体的菌粉70%,稳定剂海藻酸钠14%,湿润剂蔗糖脂肪酸酯8%,分散剂聚乙烯醇8%。制得的可湿性粉剂活菌数为1.23×10^10cfu/g,含水量6%,润湿时间48 s,悬浮率75%,杂菌率0。采用7种不同方法防治甜瓜枯萎病,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对甜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效果高达84.9%。该制剂对甜瓜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可作为防治甜瓜枯萎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土传兼种传维管束病害,危害大且防治困难。利用活体微生物杀菌剂是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了微生物杀菌剂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出苗和生长的安全性,在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该制剂有效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使用方法和适宜施用剂量,并在河北省涞源县、围场县和永年区3县区分别开展了田间示范应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5、30和45 kg/hm2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安全,对马铃薯生长没有不良影响;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围场县试验田中,该制剂30 kg/hm2拌种处理单独使用或30 kg/hm2拌种加15 kg/hm2初花期滴灌使用均能显著减轻马铃薯黄萎病的发生,分别增产15.53%和17.10%;在新乐市试验田,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16.38%。田间示范应用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在涞源县和围场县防治马铃薯黄萎病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84.22%和72.93%,两地分别显著增产24.30%和9.27%;在邯郸市永年区,相比化学药剂对照处理,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30 kg/hm2拌种处理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19.73%。本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黄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增产效果,为该制剂在马铃薯生产中高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防治青枯病的植物疫苗菌FJAT-1458的发酵工艺,本文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式,以活菌体数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菌株FJAT-1458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利用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发酵培养基主成分进行固体培养工艺优化,为研制植物疫苗菌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菌株FJAT-1458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5%、鱼骨粉0.5%、蔗糖0.1%、蛋白胨0.15%、K2HPO4 0.05%和MgSO4 0.025%,发酵48 h后,发酵液活菌含量可达3.87×109 cfu/mL。该菌固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垫料:黄豆饼粉=7:3(质量比),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含水量45%、接菌量15%、通气量70%时,培养40 h后,固体菌剂活菌量达4.68×108 cfu/g。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自稻茬分离获得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细菌hzq1601。经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zq160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zq1601与多菌灵相容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可在1000 mg/L的多菌灵药液中正常存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8 cfu/mL的hzq1601菌液分别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联合施用的防治效果为87.1%和81.0%,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单独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667m2和70 g/667m2处理的防治效果,说明上述hzq1601菌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2种组合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减药增效作用。对菌株hzq1601基因组的分析表明其基因组中存在13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显示其具有多方面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抑制黄瓜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对青海湖附近植被根系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测定拮抗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本文通过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一株生防链霉菌S-101,该菌株对供试的几种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对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抑制率为53.3%,对草莓炭疽菌的抑菌率为45.5%;并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S-101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lurid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101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57.11%;通过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基因工程菌S-101-GFP,检测了该菌株在黄瓜根部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随着定殖天数的增加,数量由处理时的1×108 cfu/g逐渐减少到1×106 cfu/g,0~14 d下降较快,21~28 d下降较慢,28~35 d趋于稳定,孢子数维持在1×106 cfu/g。因此,菌株S-101是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潜在生防菌株,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HGY-01(CGMCC No:22422)为试验菌株,对其在聚氨酯海绵载体上固体发酵产孢的培养基种类、浓度及促进产孢元素进行了筛选与优化.以聚氨酯海绵载体的单位质量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11种碳源、6种氮源和14种无机盐(8种含大量元素,6种含微量元...  相似文献   

15.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1619对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菌株B1619生物发酵效率,本文通过单因子水平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菌株B1619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配比组合为酵母膏0.25%,大豆粉2.00%,生长素0.05%,优化后生物发酵效率比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1.79%;发酵培养条件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8℃、转速180 r/min、装液量60 mL/250 mL,优化后生物发酵效率比初始培养条件提高了35.42%。经验证,优化后的生物发酵工艺获得的发酵菌液含菌量为7.13×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3.80×109 cfu/mL)相比,提高了87.83%,优化效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马铃薯田自然罹病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上,分离到1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较强致病作用的菌株ML-1,通过形态及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确定该菌株ML-1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采用饲喂法分别测定了该菌株ML-1菌悬液、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块茎蛾初孵3日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用ML-1菌悬液、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饲喂后第7 d时,马铃薯块茎蛾3日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3.16%、80.70%和49.12%,在3.0×109 cfu/mL浓度下的LT50分别为4.71、3.04和6.47 d,在发酵液处理后第3、5和7 d的LC50分别为9.784×1010、1.855×108和5.434×105 cfu/mL。综上所述,黏质沙雷氏菌ML-1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有较强的毒力,在马铃薯块茎蛾绿色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发出一种对番茄白粉病有稳定防效的微生物农药,以枯草芽胞杆菌YN2014090为有效成分,通过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紫外保护剂、防腐剂等助剂,按照相应比例混合,制得YN2014090悬浮剂,活菌数达到3.2×10^10 cfu/mL。结果表明,其配方为YN2014090菌粉15%、黄原胶2.2%、分散剂EMA 8%、600#12%、D425 2.2%、OP-10 2.2%、吐温20 1.2%、PEG600 1.2%,尿素0.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12%。所制悬浮剂p H在8.20~8.30,细度(<10μm)通过率大于95%,持久泡沫量(1min后)小于38 mL,倾倒后残余物质量分数小于5%,洗涤后残余物质量分数小于0.4%。连续两次药后11 d对番茄白粉病的防效达到94.21%,表明新研制的悬浮剂对番茄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