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减少亚硝酸盐在中式香肠中的用量,以茶多酚、壳聚糖、生育酚复配复合抗氧化剂,以中式香肠储藏期间的pH、TBA值、酸价和过氧化值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低硝中式香肠中复合抗氧化剂的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可以部分取代亚硝酸盐,其最优配方为:茶多酚添加量0.10 g/kg,壳聚糖添加量1 g/kg,生育酚添加量0.03 g/kg,亚硝酸钠添加量0.04 g/kg;该配方下制得的低硝中式香肠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亚硝酸钠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以聚葡萄糖和山楂为原料,研制一款具有独特口感、细腻质地和降低热量功效的低糖牛轧糖。以聚葡萄糖、山楂替代部分蔗糖和花生,降低原先的牛轧糖热量。以色泽、质地、口感、形态为指标,采用感官评判法评价聚葡萄糖山楂牛轧糖品质。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获得最佳聚葡萄糖与糖浆比例、山楂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按糖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价其微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最佳聚葡萄糖与糖浆比例为4∶6,每份产品最佳配方为聚葡萄糖添加量7.0%,糖浆添加量53%,奶粉添加量21.0%,山楂添加量5.0%,黄油添加量7.0%,鸡蛋白添加量5.0%,饮用水添加量2.0%,配料加热在140~145℃下熬煮并搅拌15 min。按此配方及工艺制成的牛轧糖符合糖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聚葡萄糖和山楂配制牛轧糖的糖体软硬适中、咀嚼性好,具有山楂独特的酸味和清香,同时富含膳食纤维,热量低并含有有一定减脂作用成分,该产品的研制为低糖保健糖果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以低甲氧果胶、黄原胶、聚葡萄糖为复配增稠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增稠剂配方进行优化,以蓝莓、胡萝卜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低糖蓝莓胡萝卜复合果酱的制作工艺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稠剂最佳配方为:低甲氧果胶添加量0.5%,黄原胶添加量0.2%,聚葡萄糖添加量4%,复合果酱制作工艺的最佳配方为:蓝莓、胡萝卜质量比3.2∶1,白砂糖添加量24%,柠檬酸添加量0.2%,按照以上最佳工艺研制出的复合果酱色泽自然、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酪蛋白的添加对菠萝圣代感官特性的影响。以酪蛋白、酸奶、白砂糖和蛋黄为主要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菠萝圣代最佳配方为酪蛋白用量7 g,酸奶用量120 g,白砂糖用量70 g,蛋黄用量45 g,菠萝粒用量10 g,其余辅料分别为奶油用量250 g,牛奶用量30 g。该产品具有独特的色泽和风味,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梅花形杏仁饼干,口感香酥,有杏仁味。 1、配方小麦粉2.5kg、麦淀粉500g、奶油1.7kg、白砂糖1.2kg、鸡蛋400g、杏仁粉800g、发粉50g。  相似文献   

6.
以高筋粉、绿豆粉、玉米淀粉、蔗糖、鸡蛋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先烹炸后黏糖的方法,制作新型绿豆沙琪玛。根据各原料固有的性质和营养价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配方条件,改善传统沙琪玛的口感,迎合大众口感。试验所得最优工艺参数为高筋粉50g,玉米淀粉10g,绿豆粉30g,蔗糖100g。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以海棠果和紫苏叶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定法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配方。结果表明:当海棠果添加量150 g,紫苏叶添加量5 g,木糖醇添加量30 g,果胶添加量4.5 g时,果酱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5.4分。按最优配方制得的紫苏海棠果低糖果酱酸甜适宜,口感细腻,香味浓郁,风味最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土豆、全脂牛乳为主要原料,探究了新型土豆牛奶冰激凌的最佳配方。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土豆泥用量、全脂牛乳用量、白砂糖用量、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对土豆牛奶冰激凌品质的影响。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在土豆泥用量55 g,全脂牛乳用量30 g,白砂糖用量15 g,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1.5 g的工艺下制备的冰激凌品质最佳、口感细腻、爽滑香甜。  相似文献   

9.
以三七花为主要原料,以紫薯、山药为辅料,添加奶粉、元贞糖、山梨酸钾研制了紫薯山药三七花糕,探究不同用量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紫薯山药三七花糕配方。结果表明,紫薯山药三七花糕的最佳配方为紫薯用量16 g,山药用量10 g,三七花用量0.3 g,奶粉用量3 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糕点气味纯正、口感细腻,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外观、口感俱佳的保健型糙米桃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糙米桃酥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糙米桃酥的最佳配方为以100 g混合粉计,糙米粉25 g,低筋粉75 g,植物油45 g,白糖粉40 g,鸡蛋18 g,小苏打1 g,臭粉1 g。  相似文献   

11.
茶桃酥的生产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桃酥生产过程中加入茶粉的可行性及茶桃酥产品的品质。研究了桃酥生产中加入绿茶粉,并测量了产品中茶多酚的含量。在桃酥储藏过程中,对茶桃酥与普通桃酥进行感官及过氧化值和酸价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桃酥有较强的保鲜作用。茶粉的最适宜添加量为面粉含量的7%。茶的加入不仅可以改善桃酥的色泽、口味,而且可以延缓桃酥变质。在相同储藏条件下,茶桃酥的保质期可以达到普通桃酥的1.7倍。  相似文献   

12.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提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6CTH-3型柜式茶叶提香机,进行茶坯含水量和提香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影响试验,茶坯含水量分别处理为高(29.47%)、中(15.11%)、低(8.69%)3水平;提香温度设为低(65℃)、中(80℃)、高(95℃) 3个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大于茶坯水分含量;不同提香温度与不同茶坯水分含量组合处理,对名优祁红感官品质的外形和内质(香气、滋味)及综合评分影响显著(P<0.05),而对汤色和叶底影响不显著;对茶叶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但对(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茶坯含水量高(29.47%)采用低温(65℃)提香,茶叶甜香欠爽,稍有发酵味,滋味欠醇爽;茶坯含水量低(8.69%)采用高温(95℃)提香,茶叶香气呈现火功过足,滋味略有高火味。因此,名优祁红提香工序,将茶坯水分含量控制在15%上下,温度控制在80℃左右,有利于其综合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变温萎凋对白茶品质影响,以不同季节的贡眉白茶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萎凋过程中,加入10、30、50 s的短时热风(45℃)萎凋处理,研究变温萎凋对白茶的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萎凋,30 s变温萎凋处理使贡眉白茶在感官品质上出现青气褪去、蜜香呈现、茶汤橙红、滋味甜醇的变化,呈现陈年白茶的特征;而10 s处理后仍旧带有新做白茶的青涩味;50 s处理后的白茶在干茶、叶底、汤色上均出现明显红变,滋味和香气已呈现红茶的甜醇特征。3种变温萎凋处理均会降低贡眉白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EGCG、ECG、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等物质的含量,会增加黄酮、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而比较不同季节,夏季贡眉白茶经过30 s处理后,咖啡碱、茶多酚、EGCG、EC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春季和秋季,黄酮、GC和EC等非酯型的儿茶素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春季和秋季,且感官审评得分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时间变温萎凋对不同季节白茶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将30 s、45℃的变温萎凋处理作为一种加速白茶陈化、提高夏茶利用价值的工艺手段。  相似文献   

15.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蜜蜂授粉对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了研究不同蜂种授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茶树‘金茶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开展蜂媒授粉技术及增产提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蜂授粉组访花频率最高,意蜂授粉组柱头花粉数最高,地熊蜂授粉组单花访问时间最长。中蜂授粉能显著提升茶树的茶叶籽座果率与茶叶籽油茶多酚含量,但对茶叶籽的含油量影响不显著。意蜂授粉与地熊蜂授粉对座果率影响不显,但能显著提升茶叶籽的茶多酚含量与含油量,3个授粉组对茶叶籽油的主要成分并无显著影响。在实际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对应的蜂种进行授粉。  相似文献   

17.
植入乌龙茶初制工艺改进夏秋名特绿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夏秋季茶鲜叶加工的名特绿茶苦涩味重、收敛性强、香气清淡和综合品质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技术研究。采用植入乌龙茶初制的部分工艺,改善了夏秋季毛峰茶品质。提出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的技术指标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多酚为对照,采用Fenton反应研究姬松茸酚对.OH的清除作用,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姬松茸酚对.O-2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姬松茸酚对.O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显著。同时,对姬松茸酚抗油脂自动氧化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姬松茸酚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加速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茶多酚片中茶多酚、儿茶素等主要功效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GB/T 8313—2008、HPLC等方法检测了茶多酚片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及pH值,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稳定性试验要求,进行了主要功效成分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片中茶多酚含量为45.24%±1.47%,儿茶素总量为32.70%±0.99%,咖啡碱含量为0.89%±0.04%,pH 4.02±0.06,经方差分析,不同月份之间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在稳定性检测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符合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选育适制六堡茶优良茶树品种的速度,笔者从六堡茶品质特点及其形成机理着手,探索、分析、研究广西历史上制作六堡茶茶树品种与六堡茶品质相关性较大的遗传标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茶树品种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为28.77%~34.94%、氨基酸含量为2.83%~3.83%、水浸出物含量为42.65%~46.83%,叶片厚224.6~404.7μm,叶片海绵组织厚130.7~201.0μm;茶树外部形态多为小乔木型大叶种或灌木型中叶种。由此可见,适制六堡茶的茶树品种要求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叶片厚度及海绵组织厚度较大,一般以小乔木型大叶种为好。该结果为尝试用遗传标记指标参数来进一步选择适制六堡茶优良品种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快选育种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