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分、水分、大气等物质要素要在适当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植物的产量.这些条件是适宜的光照、温度和生长空间,它们对植物养分、水分和二氧化碳等因素都有较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养分、水分、大气等物质要素要在适当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植物的产量。这些条件是适宜的光照、温度和生长空间,它们对植物养分、水分和二氧化碳等因素都有较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冠层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田实测资料,分析二氧化碳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对作物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主要结果:1.白天,由于小麦光合作用,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在空气动力作用下二氧化碳由大气和2表面向冠层内输送,冠层中通量为零处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 FACE)平台, 研究了低氮(LN)和常氮(NN)水平下,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叶片酚酸类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叶片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草酸含量的影响随供氮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低氮下小麦通过提高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30.1%)而使其含量均显著增加, 增幅分别达33.7%、119.6%、26.7%、39.9%和28.6%; 而常氮下PAL活性和酚酸类含量变化均未达显著水平.可见,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酚酸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受氮水平的调控, 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 选择适宜的施肥水平将显得更为重要.此外, 总酚含量与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草酸等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且总酚含量变化的79.6%~151.4%是由这几种酚酸含量变化引起的, 说明CO2浓度升高使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肉桂酸、阿魏酸和香草酸等含量增加是总酚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低氮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将通过改变酚酸类物质代谢而间接影响小麦与伴生杂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土壤表面CO_2通量的原位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介绍了一种土壤表面CO2通量原位测定的方法及装置。利用二氧化碳对红外线气体具有特殊吸收、土壤空气与大气间对流和扩散的原理,设计了一条测定土壤表面CO2通量的技术路线进行原位测定。本测定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仪器和气体收集容器。用胶管连接仪器和气体收集容器,形成一个闭路系统,即可完成瞬间或某一时间段土壤表面二氧化碳浓度值测量工作,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通量值。本方法和装置可用于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或吸收的原位测定;用于自然状况下多地点、多样地(点)土壤表面二氧化碳通量测定,具有便携、花费小、简单易操作、直接、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乌江源区阳长流域化学侵蚀作用的碳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输出反映了流域化学侵蚀消耗大气CO2的碳汇强度,其碳汇效应是全球大气"遗漏汇"的主要组成之一,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乌江源区喀斯特广泛发育的三岔河流域阳长水文站断面的水文与水化学过程进行1个水文年的观测,其总溶解物质(TDS)的年输出通量达到2.68×1011 g,其化学侵蚀模数为1.02×108 g/(km2.a),流域断面的DIC年输出量为1.88×109 mol,其流域DIC的输出模数达到7.12×105 mol/(km2.a)。按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对河水中DIC的贡献率为98%计算,约消耗大气二氧化碳9.56×108 mol,流域碳汇模数达到3.63×105 mol/(km2.a),其中雨季6-11月的碳汇约占92%,其碳汇强度约为非喀斯特流域的2~10倍。  相似文献   

7.
曹恭  梁鸣早 《土壤肥料》2005,(3):i002-i004,i001
水分、大气与养分同为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植物要在一定范围内按比例吸收各种养分和二氧化碳才能获得最佳生长量,比例偏高或偏低都会减少生长量。植物获得水分的多少取决于蒸腾量。蒸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都受光照和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凸显,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等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并想办法解决的问题,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碳汇造林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举措。碳汇造林是通过既植树造林,又减少破坏森林,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从而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同时,进行碳汇造林还可以在经济社会与生态方面产生效益。基于此,从碳汇造林的概念出发,指出当前我国在碳汇造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分、大气与养分同为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植物要在一定范围内按比例吸收各种养分和二氧化碳才能获得最佳生长量,比例偏高或偏低都会减少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森林植被截留对大气污染物湿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裸地、马尾松林、香樟林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地表径流的污染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污染物质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SO42->NO3->Cl->F-;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树干径流的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说明它们对降水中污染离子的富集作用很强,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各林型大气污染物降水的SO42-离子含量都较高,两种林型的地表径流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但污染物浓度比树干径流有显著降低,说明土壤表面和枯枝落叶对降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