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进 《绿色大世界》2010,(6):116-117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空前威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及其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生命支撑系统。生态伦理提倡将伦理道德观应用于生态系统建设,在人类应对生态灾难的挑战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分析了生态伦理的内涵及其缓解生态危机的方式与途径,证明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伦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代,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通常被追溯到人类中心主义,因此生态中心主义的主张得到了不少认同。但是,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通常被指斥为“反生态”,那么生态中心主义也往往被讥讽为“反人类”。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生态危机,并就此建构一种“有文明的生态”和“亲生态的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严耕在其著作《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ISBN9787522822068)中认为,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四大逻辑,建设生态文明则需要处理好4种关系,全面实现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满足人类的三重需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林业》2008,(2):1-1
林业关系着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战略问题,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大量森林被毁,已经使人类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比任何问题都难以对付的严重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将有可能取代核战争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英国著名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称,当前的生态危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十几年前,我国复旦大学的张薰华教授就曾提出,在大农业的排序中,应林字当头。他认为,农业搞不好,会饿死一些人,林业搞不好,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益与生态伦理余谋昌传统经济的伦理原则只从人的利益出发,经济增长是它的唯一目标。现实要求传统经济向新的经济转化,建设生态经济。它要求把经济学原则与生态学原则结合起来,既满足人类的经济需要,又满足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需要。这就要求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生态...  相似文献   

5.
森林面积的锐减和林分质量的急剧下降,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肆虐、动植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以及温室效应加剧等五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如持续下去,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为克服危机,改善生态,一些经济发达、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较早地开始了森林经营管理实践,出现了国际社会森林经营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关注森林,就是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由于人类对生态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当前,气候变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  相似文献   

7.
吴志能  王萍 《绿色科技》2013,(3):145-148
指出了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不断加剧,生态伦理问题逐步凸现,人类对生态坏境的较高要求与严峻的生态伦理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对这一矛盾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伦理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生态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中国的重大任务。生态危机的实质是现代性危机,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通过回顾联合国四次环境与发展会议,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可以进一步了解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得与失。而耐斯提出的深层生态学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与浅层生态学有着重大不同,是一个有深度而又多层次的生态哲学理论体系,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近年来频发的灾难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反思。通过分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频发趋势与人类环境价值观的偏离密切相关,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哲学加剧了灾难的程度,只顾当前利益的实用主义行动直接引发了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必须遵守尊重生命原则、生态共同体原则、环境正义原则等相关伦理规范与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基础。生态系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本源基础。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就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生态危机,就没有生态文明。历史上,由于生态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原来是一个生态优美的地方,曾经居住着7000多居民,随着生态的破坏,最终失去了人的生存条件,成为人类无法居住的荒岛。无数的事实证明,失去森林,就会失去水之源、土之本,就会失去良好的生态,失去人类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观念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今建筑设计的主导观念,分析当代生态建筑的低技术及高技术两种实践倾向的特点和内涵对于生态建筑理论和实践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     
正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新的文明。20世纪,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表现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21世纪,金融危机、信贷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全球性爆发。全球性危机对人类生存的提出严峻挑战。中华文化中,"危机"一词表示"危险"和"机会"双层意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危机表示转折。全面危机,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全球性社会危机的爆发,以20世纪中叶一场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3.
1.增加强生态意识英国著名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称当前的生态危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此下去,世界将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没有清醒的生态意识,就会丧失文化进步。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将给人类提供优越的生存条件,违背自然、破坏生态,将使人类遭受无穷的灾难。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总量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生态的恶化,但当社会发展以后,回过头来治理和巩固环境时,代价已经巨大。在新的历史时刻,生态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抓好建设重点生态建设是根据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4.
李垚栋  张爱国 《绿色科技》2012,(10):153-154
指出了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体现生态的词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生态文明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提升。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问题不仅是大自然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是涉及到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     
正"由工业文明引发的包括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危机统称为生态危机"(黎祖交)。生态危机意识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和生态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生态危机的特点(黎祖交):一是范围的广泛性。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遍布整个地球生态圈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对人类生存的危害是全面的。二是危害的严重性。特别是部分结果的不可逆性。三是成因的复杂性是空前的,其深层原因有人口的、生产方式的、消费的、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严重阻碍了社会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人类在实现传统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的同时,还要探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保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减少生态危机的出现,真正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持续下去。于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漫谈生物资源的价值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谈生物资源的价值及其保护刘爱群,孙茂实生物资源。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它是生命有机体及其籍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命维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面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导致空气、水、土壤的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等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不得不在进化和灭亡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进行选择,从而促使了一种新意识形成──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产生。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传统的科学技术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惟有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能使人类走出困境。即将进入21世纪之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呼唤,生态意识也将成为新世纪人类个体的基本特性。50年来,新疆人…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修复,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全球性的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拯救生态危机,世界各国的专家给出了共同的答案:生态修复。核心是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然伦理支点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对自然的价值认识影响着人类对大自然采取行动的道义基础。重新寻找自然与环境的伦理支点,认清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中建构城市生态体系,强调自然的伦理价值并以此为据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