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滴灌效应及其灌溉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改善作物根区水热气状况、高效的化肥和农药管理以及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等方面论述了滴灌的节水增产效应,分析了普通地表滴灌在作物生长早期土壤蒸发损失大的问题,并对地下滴灌、沙管滴灌和膜下滴灌等改进的滴灌方式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分析蒸发皿、土水势、叶水势、冠层温度等灌溉指标在滴灌水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滴灌应用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滴灌技术及其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智能化滴灌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特点,并比较了智能化滴灌技术和常规滴灌技术在棉花生产应用上的区别,提出了智能化滴灌技术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苏江 《现代农业》2010,(3):72-73
大田滴灌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高效节水技术,大田滴灌自动化将自动控制系统与大田滴灌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农业管理水平,保证农业的稳产、增产,减轻劳动强度,本文通过对目前新疆大田滴灌自动化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指出了滴灌自动化及其产品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利  高菊艳 《甘肃农业》2014,(17):43-44
滴灌技术利用管道系统供水,使灌溉水成滴状,缓慢、均匀、定时、定量地滴灌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配合地膜覆盖减少作物棵间水分的蒸发。滴灌技术应用几年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节水现状,来探索解决滴灌带的后续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滴灌是节水灌溉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技术。薄膜滴灌带的出现为这一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薄膜滴灌带将毛管与滴头合二为一,大大降低了滴灌系统的造价,且具有补偿流量功能,抗堵塞性能较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滴灌设备造价高、易堵塞的问题。1986年,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研制了薄膜滴灌带加工设备,并于1987年4月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经过1987年和1988年田间试验,其性能完全符合农艺要求,1988年1月通过自治区级新产品鉴定,为国内首创,并在1990年自治区第三届发明与技术展览会上获银奖。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地下滴灌不同滴灌带不同铺设间距试验,确定本地区采用地下滴灌技术,适宜铺设长度为100m的滴灌带产品有易润、耐特菲姆(厚、薄);壤土条件下,滴灌带铺设间距为120cm以内,可在地下形成一个湿润层,无论地面上采用何种播种方式,播种行无需和滴灌带吻合,也可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分别进行了单滴头、单管道田间灌水试验。结果表明 ,沿滴灌管长度方向土壤湿润较均匀 ,作物主要吸水根系土层内土壤湿润均匀 ,作物行间有 6~ 2 0 cm未湿润区域 ;无地膜覆盖地面滴灌 (裸地滴灌 )与膜下滴灌相比较 ,节水约 39.3%。  相似文献   

8.
曾林军  卢漫  黎修东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57-10058,10171
[目的]解决滴灌技术在墙面绿化中的应用问题.[方法]研究不同滴灌方式、连续滴灌时间及滴灌时间间隔对垂直绿化植物彩叶草生长及其基质持水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滴灌均匀布水的彩叶草各项指标优于滴灌顶端布水处理的彩叶草.两种处理最优状态比较,滴灌均匀布水处理比滴灌顶端布水处理彩叶草株高增加8.8%和冠幅增加14.5%.滴灌间隔2d的处理彩叶草株高和叶片数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0.09%,冠幅增加11.7%.比较彩叶草生长效果,确定连续滴灌4min后间隔2d的滴灌方式有利于植物稳定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华南地区垂直绿化滴灌技术的成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调查滴灌技术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与示范,分析了滴灌技术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指出滴灌技术在哈萨克斯坦大田作物上应用,可达到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同时节约劳动力,促进哈萨克斯坦农业的发展,表明滴灌技术在哈萨克斯坦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尚田 《新农业》2004,(9):55-55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给水系统上的滴带或滴头将水滴均匀缓慢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棚室蔬菜生产采用滴灌,对于节约水资源、改善蔬菜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滴灌技术在墙面绿化中的应用问题。[方法]研究不同滴灌方式、连续滴灌时间及滴灌时间间隔对垂直绿化植物彩叶草生长及其基质持水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滴灌均匀布水的彩叶草各项指标优于滴灌顶端布水处理的彩叶草。两种处理最优状态比较,滴灌均匀布水处理比滴灌顶端布水处理彩叶草株高增加8.8%和冠幅增加14.5%。滴灌间隔2 d的处理彩叶草株高和叶片数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0.09%,冠幅增加11.7%。比较彩叶草生长效果,确定连续滴灌4 min后间隔2 d的滴灌方式有利于植物稳定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华南地区垂直绿化滴灌技术的成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及痕量灌不同灌水方式下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分入渗深度率高于地下滴灌和痕量灌,灌水周期内灌水前期膜下滴灌大于地下滴灌和痕量灌、后期低于二者,土壤温度变化以膜下滴灌处理变幅最大、地下滴灌灌水周期内变幅最小。  相似文献   

14.
大棚简易重力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温、省工、高效、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运行费用很高,现介绍一种简易实用的大棚重力滴灌系统,它是利用水位差形成的水压实现自然滴灌,不需动力。每个标准大棚安装重力滴灌系统成本不超过500元。1.重力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由蓄水池(也可用废柴油桶去盖清洗改装而成)、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和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滴灌和膜下滴灌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龙园绿春”旱黄瓜为供试品种,研究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黄瓜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处理明显增加了植株茎粗,除了定植期外,其他各个时期膜下滴灌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滴灌处理(P〈0.05);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植株株高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黄瓜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的生物量积累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黄瓜产量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东北地区保护地发展节水滴灌技术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滴灌节水效应、滴灌灌溉制度及耗水规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调控4个方面,介绍滴灌技术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为因地制宜推广葡萄滴灌节水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的滴灌条件下,采用不同来源的肥料(市场上常规商品冲施肥和专业配制的配方滴灌肥),分别在保护地春茬和秋冬茬种植的番茄、辣椒上进行试验,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番茄、辣椒在微灌施肥条件下,采用商品冲施肥比配方滴灌肥的肥料投入成本要高、肥料纯养分投入量也大,产量相比却较低。为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施用配方滴灌肥,而不能盲目的将一般商品冲施肥作为滴灌专用肥来施用,同时要注意调整配方滴灌肥比例与用量来适应不同种植茬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但因其价格较高,一度被称作“昂贵技术”,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近年来,随着滴灌带的广泛应用.“昂贵技术”不再昂贵,完全町以在普通大田作物上应用。现对大棚滴灌、果树滴灌和棉花滴灌如何布置与施工的技术作一简要介绍,其他宽行作物可参照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地膜覆盖对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为干旱区滴灌甜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甜12号为研究对象,进行破坏性取样,调查露播和覆膜滴灌甜菜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以及块根含糖量指标.[结果]与露播滴灌甜菜相比,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使滴灌甜菜提前10 d结束叶丛快速生长期,LAI峰值提高1.84,在延长块根糖分增长期的同时,形成适宜的根冠比.膜下滴灌甜菜单产和含糖量分别较露地滴灌甜菜提高0;和17;.[结论]与露播滴灌相比,覆膜可显著增加滴灌甜菜块根含糖量,但是对甜菜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丘陵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0%,丘陵地区因为坡度大,保水能力差,干旱是种植业的主要威胁。而滴灌施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据统计,中国滴灌技术目前累计面积达2.6×105hm2,其中滴灌施肥达1/3左右。因此,中国滴灌施肥技术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进一步示范推广滴灌施肥技术,必须从政策、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层面予以保障,才能引导、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政策保障滴灌施肥技术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而且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可考虑将滴灌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