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分水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镇长江次级河流汝溪河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质并不乐观。通过分析该河流流域范围内由于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现状,得出汝溪河的有机污染负荷COD>BOD>TN>TP,其中C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水土流失、B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和TP的贡献主要来自化肥农药。从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畜禽养殖点、建设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应对面源污染的措施,有利于保护汝溪河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分水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破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红枫湖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对湖区农村人口、土地类型和畜禽养殖规模等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产排系数、畜禽排泄系数及氮肥和磷肥流失率计算方法,研究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红枫湖水源保护区内,各污染源对红枫湖水质污染的贡献率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化肥。通过分析得出,在红枫湖面源污染中,畜禽养殖污染源是红枫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水环境中CODCr、TP和NH3-N贡献率超过50%;农村生活污染源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对CODCr和NH3-N贡献率分别为43.49%和46.69%;农田化肥污染源对TN和TP的贡献率高于农村生活污染源(25.87%和6.75%),为33.76%和27.71%。应加强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5-2004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近10年来福建省12条主要水系、主要湖泊水库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02年起,福建省水域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12条主要水系和湖泊水库的Ⅰ-Ⅲ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90.6%和77.8%下降至2004年的83.6%和36.4%;近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47.3%下降至2004年的32.3%;分析了引起福建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和水产养殖;并提出了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所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  相似文献   

5.
丁文国  韩守新  周亚荣 《吉林农业》2011,(9):154+158-154,158
文章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以长春市农业基础数据为材料,分析并阐述了长春市2007年农业种植业化肥、农药施用流失情况;畜禽养殖业废弃物产生流失情况,从而揭示了长春市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富营养的贡献现状。结果表明,长春市农业面源污染占第二松花江流域富营养问题的65%左右。全文从污染产生的特征和过程,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汇集的各种影响因子,主要因素是种植、养殖源方面,并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掌控农药的使用、科学施肥、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发展农村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提高秸秆利用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拦截工程,在重点的第二松花江流域和拉林河流域,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输出系数模型对区域内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排污、水产养殖和化肥施用等五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估算分析。利用GIS技术,对各区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空间化异质性分析,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不同类型污染物对研究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程度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2019年威海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地是乳山市、荣成市和文登区三地,各区市实物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排序是乳山市文登区荣成市经技区临港区环翠区高技区;各区市之间单位土地面积等标排放强度极不平衡,乳山单位土地面积的排放强度远远高出其他区市。因此,本文建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是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同时在空间布局上要合理规划畜牧养殖规模,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重庆市存在的九大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农业资源退化、破坏趋势加剧;有害生物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危害严重;部分农产品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郊区农田大气污染较重,农作物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渔业水质量较差,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趋势),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加大农业环境监控力度、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等七项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曲阜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农用化肥的泾表流失,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山东省曲阜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农田化肥、农药、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生活垃圾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排放。这些污染物以固体形式、污水形式、化学残留等形式污染水体、土壤及农村环境。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曲阜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调研和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庆市存在的九大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农业资源退化、破坏趋势加剧;有害生物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危害严重;部分农产品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郊区农田大气污染较重,农作物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渔业水质量较差,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趋势),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加大农业环境监控力度、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等七项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1])。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是化肥和农药。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浦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呈上升趋势,郊区小河道水质普遍下降,总氮、总磷指标基本为劣V类水。黄浦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除同苏、浙异地来水有关外,还与本地畜禽养殖,化肥、农药流失,农村生活污染,水产网箱养殖等诸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上海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来源,提出了上海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即采用技术调控和政策调控相结合,重点治理畜禽养殖和农田养分流失,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莲都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得出莲都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是畜禽养殖业、化肥农药及农残废弃物的污染,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畜禽养殖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残废弃物污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化肥与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污染物超标排放、秸秆焚烧及地膜覆盖等方面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愈加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是限制佛山农业高品质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佛山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肥施用过量、农药使用不当、农膜回收率低、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水产养殖污染等。要加强化肥与农药的减量控制、提高农膜与秸秆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畜禽与水产养殖污染,通过上述措施达到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娄底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监测结果,分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现状,得出水源地遭受污染主要是由于非点源污染造成即废弃物随意堆放导致的污染;农村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导致的污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与防治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实践,主要包括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业废弃物处理3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得出,浙江省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包括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3个方面。结合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和GIS技术,采用环境风险指数模型对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及各污染源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浙江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畜禽养殖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风险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1个地级市中有8个农业面源污染为中度风险,3个为轻度风险。在各污染源中,农药污染风险最大,畜禽粪便污染风险最低。因此,降低农药使用量应作为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此外,应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着力点来降低化肥使用量,根据种植和养殖结构,重点发展以猪粪和鸡粪为原料的蔬菜、水果专用精制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黄震  李武楠  马宁 《吉林农业》2012,(8):164-166
农业面源污染指农业生产中过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及畜禽粪便而产生的对水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的化肥、农药施用仍然过量,养殖场生产的有机肥重金属铜、锌含量过高,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富营养化、土壤质量下降,群众健康风险加大等严重问题。本文拟就农业的面源污染现状、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研和采样分析,对洞庭湖区沙港河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旨在探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洞庭湖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沙港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畜禽养殖污染,其次为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和水产养殖,调查区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为340.0、45.3和3 833.5 t/a。针对沙港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出了加强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村域径流污染,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减少农田养分流失,严格控制水产养殖饲料和药物的投放的建议,并建议以畜禽污染治理为主。  相似文献   

20.
农药、化肥、农膜及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产出的各类废弃物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实行"两减三保"工程(减少化学农药,减少化肥施用,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及推广沼气综合利用等技术,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