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城市庭院绿地栽培的樟子松为材料,观察分析球花发育和传粉等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3年的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持续10 d,单株传粉变动于5~8 d之间,平均为6.2 d。在不同植株中,雄球花花序大小和着生的小孢子叶球数量有明显的差别,1、2、3号树的雄花序平均长度和平均着生小孢子叶球数量分别为3.2 cm和68枚、2.8 cm和52枚、2.4 cm和44枚。小孢子叶球膨大显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群体撒粉初期、群体撒粉结束期4个阶段≥10℃有效积温分别为68℃、141℃、278℃和367℃。  相似文献   

2.
以磐石市江南林场施业区内生长的东北山梅花为对象,观测其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6年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为31 d,平均单株花期为27 d,平均盛花期为14 d;单花序着生小花4~19枚,以8~10枚者居多,单花序开放时间为12~14 d,单花开放时间为8~9 d;花白色纯正,散发淡雅花香。花期前≥10℃的有效积温为631℃,开花期间为586℃;开花期间共有雨天24 d。  相似文献   

3.
柳兰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 Scop]为柳叶菜科柳兰属多年生草本。 1 形态特征 柳兰为多年生草本,高约l~1.2m;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叶互生,披针形,长7~15cm。宽1~3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被微毛,具短柄。总状花序成密集的长穗状顶生,长30~60cm,有花90~100朵,花序轮轴短柔毛,苞片条形,长1~2cm;花大,两性,紫红色,径2.5~3cm,具l~2cm的花梗;萼筒裂片4枚,条状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长约1.5cm,顶端钝圆,基部具爪;雄蕊8;子房下位,柱头4枚。蒴果圆柱形,长7~10cm,密被白色柔毛;种子多数,顶端具1簇白色种缨,长1.5cm。花期6~8月,果…  相似文献   

4.
田埂报春为 1a生宿根野生花卉 ,花期为 1月中旬至 3月下旬 ,总状轮生伞形花序 ,单花 5~ 7朵轮生 ,花瓣 5枚 ,雄蕊 5枚 ,花粉红色或浅紫色 ,单花花期 3~ 6d ,单花序花期 7~ 15d ,全株花期长达 2个月之久。在授粉受精过程中 ,花粉的萌发受温度影响较大 ,2 0~ 2 5℃温度范围较适宜花粉萌发 ;不同花期花粉萌发率存在较大差异 ,初花期与盛花期的花粉萌发率分别达4 1 79%和 6 7 4 4% ,在杂交育种中宜选用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粉 ;花粉生活力保存时间的长短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 5℃加干燥剂的储藏方式效果最佳 ,394h后萌发率仍有 2 1 0 %。田埂报春自然授粉杂交结实率低 ,需人工辅助授粉 ,以长花柱花 (♀ )×短花柱花 (♂ )组合表现了较高的结实率 (6 4 5 8% ) ,自交不亲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黄檗种子园无性系花序伸长生长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花序分别在6月10日和6月8日停止伸长生长,雌无性系间花序长度差异在6月3日达到显著水平并于次日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间雄花序的长度差异开始发育时就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间雌花序伸长生长的同步性高于雄花序;雌无性系花序长度平均为9.41 cm,其中M9号无性系花序最长,为10.62 cm,雄无性系花序平均长度为9.83 cm,其中F4号无性系花序最长,为12.47 cm。树冠不同方向上着生的花序长度差异分别在5月29日和5月30日达到显著性水平;着生在树冠南侧的雌、雄无性系花序均最长,分别为10.88 cm和11.36 cm。  相似文献   

6.
以长春工业大学林园路校区的庭院绿化树青杆为材料,对开花生物学特性和幼果发育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雄球花在树冠中下部居多,约占总量的60%~70%;雌球花基本着生在树冠中上部,以上部居多。群体花期历时20 d,单株雄球花散粉期为6~7 d,不同植株间的花期时间相差显著,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步性。幼果发育迅速,至3周时平均...  相似文献   

7.
夜间开花型热带睡莲新品种‘貂婵’和‘西施’均是从柔毛齿叶睡莲×埃及白睡莲的F1杂交植株中选育出来的,具有花大、色艳、植株健壮等特点。‘貂婵’冠径约5m,叶片绿色,具少量灰紫色斑块,平均叶径52.8cm,花紫红色,花径30.1cm。‘西施’冠径约4m,叶片绿色,具大面积灰紫色斑块,平均叶径48.2cm,花深紫红色,花径26.2cm。两者均着花密集,单花花期4d,西安地区花期6-11月。  相似文献   

8.
以长春市引种的庭院树文冠果为材料,对其开花与结实生物学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在2011~2014年的气候条件下,自然花期均在5月份,群体花期为18.2 d,盛花期8.3 d,单朵小花花期为8~10 d;3~4月气温是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观测总小花数量为2 527枚,其中;两性花为542枚,雄花为1 985枚,两性花平均所占比例为21.4%。株间果实与种子产量、出种率有显著差异,但种子重量差异不大,变动于976~1 049 g之间。本研究发现,花瓣内侧基部除具紫红色斑点外,有些花朵还具有黄绿色斑点;顶生花序并非完全分化两性花,而侧生花序也可以分化两性花。  相似文献   

9.
杂交兰新株系"白鹤1号"是以黄绿红唇大花蕙兰(Cymbidium.Pleiades Memory)为母本,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来。植株高50~55 cm,叶片绿色,8~9枚,带状披散,上部半弯;花茎高60 cm左右,着花8朵,具浓蜜香味;花期长70 d左右。文中阐述其选育过程、株系形态特征以及栽培技术要点,"白鹤1号"新株系观赏性较好,有待于扩繁和进一步观察,进行新品种登记和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0.
萱草     
萱草(Hemerccallis minor Mill)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又名金针菜、黄花菜等。植株高30~60cm,根绳索状有横纹。叶基生比花茎短,叶线形,绿色无毛。花茎由叶丛中抽出,有一花或数花,花漏斗状淡黄色,侧向生,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3室。朔果长圆形,具三棱约3~5cm,成熟时三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相似文献   

11.
薄壳山核桃不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观测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无性系。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之间,雄花序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单枝雄花簇数、单个雄花序花粉囊数、单株雄花序总数、单枝雌花数、每簇雄花序数、单株雌花总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株雄花序总数(变异系数为75.51%)。  相似文献   

12.
以长春市建植小叶女贞庭院绿篱为研究材料,观测群体花期、单株花期、单花序与单花花期,收集5月份有关气温数据,分析其对花期性状表现是否构成影响及程度。结果表明:2014—2016年小叶女贞开花时间为6月2日至25日之间,3 a群体花期平均为21.3 d,各年度相差在1 d之内,盛花期为12~13 d;单株开花时间最短植株为16 d,最长者为19 d,平均为17.5 d;单花序为8~12 d,单花为4~5 d。小叶女贞为夏初开花树种,此时气温等气象因子稳定,花期基本不受天气微小变化影响,开花时间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文冠果花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40株文冠果花的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文冠果花的不同表型性状差异明显,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顶花序不孕花数(65.16%)>顶花序孕花数(45.26%)>侧花序长度(32.29%)>顶花序长度(29.28%)>侧花序不孕花数(24.55%)>花瓣横径(20.22%)>花瓣纵径(11.76%)。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半枫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本文针对截干高度和施肥水平两个因素对半枫荷采穗圃穗条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干高度为30 cm时,萌芽率最高,达到71.83%,有效枝条数量,平均枝条长度和平均枝条粗度均为4种不同截干高度中最优。每株施150 g复合肥,采取环状沟施能够较好地提高半枫荷采穗圃穗条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翠雀花观赏性状的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花蕾数量影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分枝数、茎粗、叶长、叶宽、花冠直径、株高、基叶数。其中分枝数对花朵数量的影响是最大的,二者的关系为线性。对单朵花径影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分枝数、叶数、花蕾数量,回归分析中株高与花径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昆明山海棠根插总体平均成活率26.17%,插根长度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插根粗度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0.4~0.8?粗度插根成活率明显高于0.8~1.2?、1.2~2.0?粗度的插根,成活率依次为36.30%、24.44%、17.78%。插根第30天形成愈伤组织,第54天初始发芽。6月初至7月中下旬为萌发高峰期,萌发过程延续至9月中旬。1年生根插苗木平均高(茎长)35.9?,最高达126?;平均地径0.43?,最大0.9?;平均根数6.9条,根平均长度18.62?,根平均粗度0.25?。  相似文献   

17.
扦插时间对唐古特莸容器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时间采集野生状态下的当年生唐古特莸枝条,进行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唐古特莸容器育苗在6月份进行扦插,各种生长指标最好,其初生根时间最早、成活率最高、平均侧根数最多、平均侧根最长、平均株高最高,分别为7d、86.5%、5.73条、25.41 cm、45.93 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类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巩留和霍城县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为试材,于其开花期对其花色、单序花朵数,花冠直径、花瓣长与宽、花柄长及1年生枝节间长度,树高、胸径、冠幅等形态指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于其果实成熟期采其果实,测量其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数量性状指标;并就新疆野苹果对小吉丁虫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对新疆野苹果果实黑星病发病程度及病情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供试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存在较大的变异,其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3%,最大值为67.50 g,最小值为4.30 g;果肉质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6,其中,绵软类型的分布频率为50%;果实风味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9,酸和极酸类型的分布频率合计为84.2%;巩留县莫合野果林中新疆野苹果的黑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为0.39%,表明其抗病性较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中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高抗性的新疆野苹果树的分布频率达到13.04%,部分枝条被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后其伤口能自行愈合,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初步筛选出的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抗性的单株类型有2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29和XY-34;具有抗苹果黑星病特性的单株类型有3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35、GB-9和HDM-7。新疆野苹果不仅在果实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树体高度、1年生枝节间长、对苹果小吉丁虫和黑星病的抗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变异也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