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描述采集自广西融安县沙子乡地下暗河的一个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Fang)鱼类种,为完善金线鲃属鱼类分类学及其物种保护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沙子乡麻山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从当地地下暗河采集获得一批洞穴金线鲃属鱼类,通过形态学分类描述及近似种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该金线鲃种有别于其他已记载种,命名为融安金线鲃(S.ronganensis Luo,Huang et Wen sp.nov.),其眼正常,侧线弯曲,与广布种类大鳞金线鲃及邻近柳江水系龙江支流的多斑金线鲃、宜山金线鲃相似.融安金线鲃的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下半段为硬刺,其后缘有弱锯齿,上半段纤细柔软分节,第一鳃弓外侧鳃耙9,侧线下鳞8或9,围尾柄鳞28~32,胸鳍可伸达腹鳍起点,体侧中轴侧线附近、背上部两侧散布明显黑色斑点,可区别于大鳞金线鲃;侧线鳞59~64,侧线上鳞12~13,侧线下鳞8或9可明显区别于除大鳞金线鲃外的属内其他种.[结论]融安金线鲃在形态特征上明显区别于分布在广西邻近地区的其他驼背类金线鲃,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2.
淇河鲫与其它3种鲫形态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淇河鲫种质状况,采用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海河2个水系的淇河鲫、沁河鲫、金堤河鲫和北运河鲫4个鲫群体的可数、可量和框架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其它3个鲫群体相比,淇河鲫形态特异性比较显著。其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臀鳍条数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它3群体鲫,其侧线鳞数均值低于金堤河鲫,淇河鲫在体厚、背鳍长度、躯干部长度和尾部长度、高度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臀鳍长度、头部大小及体高方面有明显的劣势;(2)淇河鲫与北运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金堤河鲫与沁河鲫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相对于沁河鲫,淇河鲫与金堤河鲫亲缘关系更近;淇河鲫仍然有着较为独特的种质特征,外来种质的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美洲鲥形态结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洲鲥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美洲鲥侧扁,呈纺锤形,被圆鳞;脂眼睑发达,遮住眼的一半.鳃后具4~9个黑斑;鳃耙长而细密,第一鳃弓鳃耙数27 44;侧线不发达,侧线鳞50~55枚;胃呈"Y"形,盲囊部膨大,幽门盲囊63~67条,肠不盘曲,短于体长.  相似文献   

4.
昆明金线鲃属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昆明官渡区和西山区金线鲃属鱼类3新种。分别命名为官渡金线把Sinocyclocheilus guanduensis Li et Xiao,sp.nov,黄龙洞金线把Sinocyclocheilus huanglongdongensis Liet Xiao sp.nov和何氏金线把Sinocyclocheilus hei Li et Xiao sp.nov。官渡金线鲃侧线鳞平均72.4(66-76),侧线上鳞平均30(29-31),侧线下鳞18~19,与滇池金线鲃上述3种鳞片61.6(58~69)、22(18~26)和11~12显著不同,两者分子遗传距离4.2%-4.5%表明是两个不同物种;黄龙洞金线鲃口须长,吻须后伸过眼后缘,颌须后伸达前鳃盖骨后缘,体鳞细小。背鳍前体背大部裸露无鳞或细鳞隐于皮下,而显著不同于滇池金线鲃,两者分子遗传距离2.2%~2.4%,亦表明为不同种;何氏金线把以鳃耙3~4.侧线鳞80以上,口须长等与滇池金线鲃鳃耙5~6,侧线鳞58~69,口须短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1黑鲫1.1分布是分布于欧洲及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一种鲫鱼。1.2俗名鲫鱼、黑鲫。1.3产地及产期分布于欧洲及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1.4品种介绍中国鲫鱼两个品种之一,体长椭圆形侧扁,短而高,背缘隆起,腹部圆,头短小,吻钝,口端位,无须。背鳍基长,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胸鳍第3根分枝鳍条最长。侧线完全,侧线鳞较鲫鱼多,尾鳍分叉浅。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静水处,杂食性,生长速度较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松花江水系19个自然群体共646个个体的外部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比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前驱长(DAC)/体长(LB)与纬度呈负相关(r=-0.782),尾柄长(LCP)/体长(LB)与纬度呈正相关(r=0.83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形态学无显著差异,同时松辽流域与其他流域在全长(LB)、尾柄长(LCP)以及前驱长(DA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松辽流域和南方水系的判别准确率为100%,两者之间没有错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1贡献率为38.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大鳞副泥鳅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的62.9%,这3个主成分主要反映在体高(HB)、体宽(WB)、尾柄高(HCP)、尾柄宽(LCP)。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七大流域大鳞副泥鳅大致分为南北两大支。南方水系和北方水系大鳞副泥鳅在外部形态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根据75%识别和划分规则,认为松辽流域和南方水系部分群体的大鳞副泥鳅形态学差异可能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钱塘江鲫鱼、新疆鲫鱼4个群体鲫鱼进行了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形态框架数据进行了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鲫鱼在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框架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异育银鲫中科3号与彭泽鲫的背鳍、臀鳍各具2根硬棘,而钱塘江鲫鱼与新疆鲫鱼背鳍、臀鳍各具3根硬棘;钱塘江鲫鱼侧线鳞数为28,其余3个群体侧线鳞数均不少于29;钱塘江鲫鱼侧线上、下鳞数均为5,而其余3个群体侧线上、下鳞数均为6;异育银鲫中科3号、新疆鲫鱼与彭泽鲫、钱塘江鲫鱼体高/体长差异显著,彭泽鲫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钱塘江鲫鱼和新疆鲫鱼之间头长/体长差异显著;形态框架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鲫鱼与彭泽鲫形态遗传距离最近,其次为新疆鲫鱼,与异育银鲫中科3号形态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2004年9月采自江苏镇江的鲤科鱼类一新种;镇江片唇Platysmacheiluszhenjiangensissp.nov.。新种的口唇结构等性状近似于长江上游的裸腹片唇P.nudiventrisLo,YaoetChen,但区别是侧线鳞和鳃耙数少、吻较短、肛门位置近腹鳍基等。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2004年9月采自江苏镇江的鲤科鱼类一新种;镇江片唇Platysmacheiluszhenjiangensissp.nov.。新种的口唇结构等性状近似于长江上游的裸腹片唇P.nudiventrisLo,YaoetChen,但区别是侧线鳞和鳃耙数少、吻较短、肛门位置近腹鳍基等。  相似文献   

10.
报道采自长江中游,珠江水系及海南岛的水塘鳢属鱼类中有一种是新种,定名为: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 Wu,Chen et Chong sp.nov。此新种眼后方无感觉管孔C,与仅产于的暗色水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Tamminck et Schlegel)想似,而与沙塘鳢属(Odontobutis)所有种类(其眼后方均有感觉管孔(C)易于区别。本新种与暗色沙塘鳢可以下列特征加以区别:第一背鳢具6鳍棘,胸鳍具14-15鳍条,纵列鳞39-42,横列鳞16-17,暗色沙塘鳢第一背鳍具7鳍棘,胸鳍具16鳍要,纵列鳞36-38,横列鳞13-15。新种模式标本与副模标本均存于上海水产大学鱼类研究室,其体长及采集地详见本文叙述,本文提供新种提供及讨论有相似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远东拟隆头鱼Pseudolabrus eoethinus(Richardson,1846)曾为日本拟隆头鱼P.japonicus(Houttuyn,1782)的同物异名。由于这2种拟隆头鱼外部形态十分相似,导致其分类上的误鉴,目前部分文献中仍存在同物异名。本文对采自福建沿海的远东拟隆头鱼标本重新进行了形态描述,并与日本拟隆头鱼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远东拟隆头鱼头部具1条自口角稍前向后经眼下缘伸达胸鳍基部的弧状纹线,侧线鳞孔纹为2次二分叉状,背鳍起点前鳞片数为8,背鳍鳍棘间无黑斑等特征,可与日本拟隆头鱼(头部纹线较为平直、后端不达胸鳍基部,侧线鳞孔纹为3次以上二分叉状,背鳍起点前鳞片数为5,背鳍第3-6鳍棘间具有1黑斑)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特有观赏树种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的花部变异情况,探讨其遗传育种学意义,试验对昆明树木园内栽培的10株深山含笑的65朵花花部的花器数量、大小及形态性状变异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山含笑花部花器的数量、大小及形态性状均有变异。花短枝具佛焰苞状鳞片3~5枚、花被片8~12片、雄蕊47~97枚、心皮15~42枚、每心皮胚珠2~13粒;花短枝节间长0.09~2.23 cm,花梗长0~0.34 cm,花被片长4.33~8.72 cm、宽1.27~5.49 cm,雄蕊长1.00~2.34 cm、药室长0.47~1.82 cm、药隔长0.06~0.35 cm,心皮长0.36~0.77 cm、柱头长0.2~0.5 cm;花托淡绿色、黄白色或紫红色,花被片倒卵圆形、匙形、卵圆形、披针形,白色或微黄,有时有黄或紫红晕,花柱顶部红色或紫红色。花部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24%~792.39%,其中叶状鳞片数(244.23%)、第四轮花被片数(792.39%)变异颇大;花部大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9%~72.28%,花梗长(72.28%)的变异较大;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01%~55.64%,变异主要发生在花朵晕色(48.79%)、花被片晕色(50.60%)和花被片形状(55.64%)等。经方差分析表明,深山含笑的花部变异主要存在于株间,并且形态多样性较为丰富,为观赏优良单株或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和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舟山不同野生群体等边浅蛤(Macridiscus multifarius)形态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两个海域沙滩的等边浅蛤,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SL)、壳高(SH)、壳宽(SW)等3个形态性状指标,以及阴干后体质量(BM),采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地理群体等边浅蛤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其中对嵊泗群体体质量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高,而对普陀群体而言,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影响最大。两个地理群体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均大于直接作用。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到嵊泗和普陀群体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0.505X1+0.773X2+0.723X3-41.313和Y=0.258X1+0.432X2+0.888X3-23.607,其中,Y为体质量,X1、X2、X  相似文献   

14.
孟加拉鲥、美洲鲥和中国鲥形态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解剖107尾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和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详细记叙了孟加拉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比较分析了3种鲥鱼的形态差异.三者形态7项可量性状比值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孟加拉鲥和中国鲥先聚为一类,再和美洲鲥聚为一类,这与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外观上,孟加拉鲥臀鳍鳍条短,被1层薄鳞覆盖;美洲鲥的纵列鳞数及体长/体高、体长/头长都大于其他2种鲥鱼.可数性状上,第一外鳃弓鳃耙和脊椎骨数目能明显区分3种鲥鱼.孟加拉鲥、中国鲥和美洲鲥的第一外鳃弓鳃耙数分别为181~219+153~224、95~131+170~175和24~31+47~55;脊椎骨数分别为46~48、37~39和55~57.在内部结构上,根据胃的形状、盲囊部的大小、幽门垂的长短和数量、肠道的弯曲数目及相对长度可以准确鉴定这3种鲥鱼.孟加拉鲥肠道最长,中国鲥次之,美洲鲥肠道最短.3种鲥鱼在消化道结构的差异,预示食性已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甘肃省渭源县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病样中的茎线虫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特征、ITS-rDNA与28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CR-ITS-RFL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甘肃省党参茎线虫群体形态特征与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相似,形态测量均值虽存在差异,但是范围值基本一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线虫与花生茎线虫聚为一支,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片段、PCR-ITS-RFLP图谱均与花生茎线虫相同。【结论】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特征分析,将甘肃党参茎线虫群体鉴定为花生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甘肃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茫荡山乌冈栎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选育乌冈栎种苗,以种子长度、宽度和重量做为种子性状的指标,对福建茫荡山乌冈栎天然种群的23株成年个体进行了2年的野外观察和种子采集。研究结果表明,乌冈栎种群天然结实存在大小年的情况,种子表型和重量因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乌冈栎种子的长度与宽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长度的增加宽度亦随之增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子长度与宽度在不同年份中差异显著。利用变异系数(CV)和Gini指数对乌冈栎种子长度、重量和宽度的研究表明,变异系数(CV)的敏感度要大于Gini指数,而Gini指数在果实变异分配上更具有说服力。乌冈栎种子变异最大的是重量,其次是长度和宽度,Gini指数显示株内的作用要稍强于株间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子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蝌蚪变态前后形态表型、内脏器官大小和免疫功能与特定生活史阶段的关系,测定了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从37期蝌蚪发育至46期幼蛙,多个关键生活史阶段身体大小、内脏器官系数及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P)的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1)泽陆蛙的体重、体宽、尾长和体全长都从37期至40~41期升高,之后下降,至46期降至最低值(P < 0.05);体长42~43期最高,显著高于37期和46期(P < 0.05)。(2)肝、脂肪体和肾湿重系数都在44~45期最高,38~39期最低(P < 0.05),而鳃或肺湿重系数37期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P < 0.05),消化道长度系数37期、38~39期和40~41期都显著高于42~43期、44~45期和46期(P < 0.05),心和脾湿重系数均不随发育阶段而变化(P > 0.05)。(3)对PHA-P的反应的最大反应值37期蝌蚪出现于注射后2 h,38~39和42~43期见于3 h,其他发育阶段见于4 h,42~43期蝌蚪显著高于38~39期蝌蚪和46期幼蛙(P < 0.05)。从水生到陆生,泽陆蛙的形态表型变化先于内脏器官大小,以被延迟和下降的免疫功能为代价,影响其成功登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根际植物线虫多样性研究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麻栎等4个不同建群种区系内按随机取样法采集根际土样。利用Cobb筛法分离土样,在解剖镜下收集螺旋属线虫后,用de Man法测计形态值,比对分类学文献鉴定螺旋线虫种类。记录4个区系内的螺旋线虫的种类数和发生密度。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评价螺旋线虫种内形态稳定性,用Brillouin指数等比较4个区系的种类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大蜀山共鉴定发现阿布拿马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abunaamai)等7种螺旋属线虫,其中竹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bambesae)为安徽省新纪录;螺旋线虫的阴门位置为该地区最稳定的种内形态,其V值变异系数范围为0.01~0.03;建群种区系之间的螺旋属线虫多样性存在差异,根据Brillouin方法,三角枫区系的线虫种类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246。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采自浙江省建德市的1种报春花科Primulaceae报春花属Primula浙江新记录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Schltr.。同时记述了它的形态、生境及用途。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