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苜蓿是牧草之王,是奶牛的优良饲料,发展奶业,草业必先行,而选育及推广适宜的苜蓿品种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苜蓿在奶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了黑龙江省苜蓿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使我省奶业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九个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紫花苜蓿及杂种苜蓿与国产关中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低平地带,正常年份牧草产量各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多雨年份,7,8月形成湿热气候,造成所试品种减产,而公农2号苜蓿对湿热气候的耐力远胜过其他品种。国产3个品种春季返青都较引入品种早,生长速度以引入的Europe最快,国产的3个品种,在长日照下的头茬草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用同工酶分析法鉴定苜蓿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 我国有许多优良的苜蓿地方品种,但长期以来,随着苜蓿品种引种和品种资源交流,使现有的一些苜蓿品种在名称上和来源上造成混乱,而且至今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鉴定方法和标准。过去鉴定牧草和饩物品种,主要根据植株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这在许多牧草品种鉴定上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黑龙江省苜蓿品种种质资源,发展北部山区、半山区草地畜牧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避免因盲目种植苜蓿而导致损失,2002—2005年引进国内外苜蓿11个品种,在黑龙江北部寒区逊克县车陆乡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为当地及类似地区苜蓿品种的筛选种植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兴安岭地区能否种植苜蓿,1998-2000年对肇东苜蓿等1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预试验,初步确定肇东苜蓿为大兴安岭地区可以安全越冬的苜蓿首选品种。2001-2004年进行了正式试验,详细测定了肇东苜蓿返青率、产量(苜蓿草、苜蓿种籽)等指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辽宁省苜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苜蓿品种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引进品种在较短时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引进品种在丰富种子来源、提高苜蓿生产水平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别品种休眠级数较高,在辽西北地区越冬能力差,还有个别品种优质、高产特性表现不显著。为了筛选适宜辽宁省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苜蓿品种,省草原工作站于2002年分别在沈阳市省肉牛繁育中心和锦州凌海市进行了引进苜蓿品种比较试验。现将播种当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品种来源供试品种分别由北京克…  相似文献   

7.
苜蓿抗锈病品种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在鉴定苜蓿不同品种的抗锈性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11个苜蓿品种叶片的气孔数与5个苜蓿品种的细胞质膜透性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抗锈病程度与叶片气孔数呈正相关,与品种的细胞质膜透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几个苜蓿品种幼苗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6个苜蓿品种,即肇东苜、公农一号苜蓿、爱开夏苜蓿、淮阴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的子叶期幼苗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并配以Logistic曲线(Y=K/1+ae^-bx)求出拐点温度。结果表明:(1)以公农一号苜蓿膜透性最小,淮阴苜蓿膜透性最大,其它4种居中,方差检测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拐点温度则升高,T1h≈-2.96℃。  相似文献   

9.
不同苜蓿品种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苜蓿品种叶片为外植体,采用3种诱导培养基、5种分化培养基,共15个组合,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植株再生率差异显著,超级13R在7个苜蓿品种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4+10.5662x)。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自然株高变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高峰期的自然株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6-9周龄生长高峰期,各品种平均自然株高与株龄间呈非常显著(P<0.01)或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估测相对误差除Ranger大于5%外,其余线性回归方程估测相对误差均小于5%。第9周龄的Travois和皇后苜蓿平均自然株高显著不显著。第9周龄的Travois和皇后苜蓿平均自然株高显著(P<0.05)高于对照品种敖汉苜蓿平衡自然株高,其余各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敖汉苜蓿比较,平均自然株高株不显著。第9周龄平均自然株高排序前4位的品种依次为Travois, 皇后苜蓿,Ranger,Baker。  相似文献   

12.
信息     
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国家正式承认和登记的“草原二号”杂花苜蓿新品种,具有抗寒性强、越冬率高、生长度快速抗旱耐涝、抗病性强等优点。在高寒地区种植比一般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化学测定法”对当地8个苜蓿品种进行化学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苜蓿种或品种的遗传,不但表现在产量性状上,而且还表现在株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上,润布勒苜蓿不但产量高,而且生理指标也很高,是当地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杨连合 《草业科学》1997,14(4):42-43
介绍了日本苜蓿育种研究机构及日本的5个苜蓿品种,并指出了日本今后苜蓿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5.
几个苜蓿品种的耐旱性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从国内外引入的6个苜蓿品种的适应性及耐旱性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甘农1号,和田苜蓿,安斯塔苜蓿的耐旱性,越冬性强,产量高,显著估于当地品种沧州苜蓿,可以在当地推广使用。日本的苜蓿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收割,但因其对水分敏感,建议在有水浇条件的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6.
苜蓿品种选择的七大考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 《中国乳业》2019,(4):13-19
苜蓿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大量的进口苜蓿种子在内蒙古"中国草都"死亡时,人们不免对进口草种又一次产生了质疑。很多企业家投资巨额,本想通过苜蓿发财,却血本无归,"欲哭无泪"应该是多数苜蓿产业投资人的写照。有的人甚至开始对苜蓿产业怀疑。种植苜蓿的很多,真正赚到钱的并不多。不能不说,这与国人盲目追求包括品种选择在内的美国式的苜蓿生产方式不无关系。本文就苜蓿品种的科学选种问题与行业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介绍几种苜蓿良种张雪艳,刘淑琳苜蓿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并享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当家草种。苜蓿品种繁多,品种间有明显差异。通过苜蓿引种试验,确认以下几种主要良种适宜我国北方半干旱区栽培。1工农一号苜蓿是吉林省农科院畜牧所由美国引...  相似文献   

18.
杨艳婷  石凤翎  徐舶  张雨桐  闫伟 《草地学报》2020,28(4):1060-1067
为快速有效地鉴定苜蓿属(Medicago)在内蒙古地区种植较广泛的10个品种,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利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初步建立了10个苜蓿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分析了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FR12,FR14,FR16,FR18,FR21引物组合在10个苜蓿品种中的多态性较好;利用SRAP标记FR6和FR21组合、FR21和FR17组合,制作出2套指纹图谱,均可有效鉴定出10个苜蓿品种。通过对‘呼伦贝尔’黄花苜蓿、‘草原3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得到这3个苜蓿品种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规律均一致,且不同产地和利用年限的2份‘草原3号’杂花苜蓿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显著差异(P<0.05);表明杂花苜蓿的遗传变异程度较大,多样性水平较高。本研究构建了2套苜蓿指纹图谱,有利于从分子水平鉴定不同苜蓿种质资源,同时苜蓿3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分析可为合理利用苜蓿种质资源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准格尔旗苜蓿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栽培的紫花苜蓿地方品种之一。本文主要做了准格尔旗苜蓿的品种比较试验,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着重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20.
北方寒地引种抗寒苜蓿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两年对10个抗寒苜蓿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公农一号、草原一号、草原二号、甘农一号、图牧二号6个苜蓿良种。这些品种适应黑龙江垦区的生态条件,抗寒、抗病性强、长势好、产草量高、品质优良,可以在垦区三江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