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效微生物群(EM)对春小麦、春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EM处理可使小麦株高、小穗数、千粒重、容重增加,单产增加25-45kg/667m^2。应用EM不同方式对油莱处理,结果表明,株高、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911+增产灵+EM(拌种)处理比3911+增产灵和单用3911使油菜单产增加13.0-16.9kg/667m^2,增产10.95%-21.40%;用EM茎叶喷施处理较对照单产增加12.8-39.0kg/667m^2,增产12.5%-24.4%,3911+增产灵+EM(拌种+茎叶喷施)比3911+增产灵+EM(拌种)油菜单产增加10.6-22.3kg/667m^2,增产10.1%-23.6%。  相似文献   

2.
由苹果锈果类病毒引起的苹果花脸病或锈果病在中国发生普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新型蛋白诱抗剂阿泰灵能有效激活免疫,已在大田作物和蔬菜上成功应用.本研究探索阿泰灵对苹果花脸型和锈果型类病毒的防治效果,并分析其提高苹果树抗病性机制.在生长前期,采用阿泰灵对苹果树进行根灌和叶片喷施处理;在果实成熟期,进行发病情况调查.结...  相似文献   

3.
为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利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淮麦33为供试材料,设置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拌种+拔节期喷施、拌种+分蘖期喷施+拔节期喷施7个处理,以不施维大利为对照(CK),观察不同时期维大利处理的小麦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期应用维大利,可增加产量,提高苗情素质,增加小麦的抗逆性。有效穗数,拌种效果显著,有效穗数为31.6万穗/667m2,较CK增加1.1万穗/667m2;千粒重,拔节期喷施效果较好,千粒重为45.6 g,较CK增加3.2 g;穗实粒数,拌种+分蘖期喷施效果较好,穗实粒数为45.6粒,较CK增加4.9粒;经济效益,拌种+拔节期喷施效益最高,较CK增收191.7元/667m2。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表明施药14d后6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6g/667㎡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g/667㎡的防治效果仍然高达97.86%和98.07%,既有速效性,又有长效性,能有效的控制稻飞虱的危害,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3 增抗剂、病毒A、菌毒清、植病灵Ⅱ、PV- 86 - 1 等抗病毒制剂喷施、种衣剂拌种,对玉米矮花叶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83 增抗剂100 倍、病毒A 和菌毒清500倍、病毒清+ 叶面宝300 倍、呋多种衣剂1∶60 拌种效果较好,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01-104
2015—2016年应用抗病毒剂及杀虫剂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玉米种子用70%噻虫嗪WS 300 g+10%溴氰虫酰胺SC 900 mL拌种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7.4%~80.5%),明显优于用70%吡虫啉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2.7%~65.2%)和用70%噻虫嗪WS 600 g拌种的防治效果(63.9%~66.3%),且无药害反应。喷雾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50%吡蚜酮WG 150 g/hm~2、再在拔节期喷施30%毒氟磷WP 800 g/hm~2+80%烯啶虫胺·吡蚜酮WG 150 g/hm~2对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的防治效果(75.8%~79.2%)明显优于苗期2次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WP 750 g/hm~2的防治效果(52.3%~55.6%)、2次喷施30%毒氟磷WP 900 g/hm~2的防治效果(64.6%~65.5%)及2次喷施10%宁南霉素SP 50 g/hm~2的防治效果(68.2%~71.8%),且无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7.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富利硼、金棉露;供试作物:加工番茄,品种为里格尔87-5.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处理A:喷施富利硼0.1%浓度50 g/667m2,对水50 kg/667m2;处理B:喷施富利硼0.15%浓度50 g/667m2,对水35 kg/667m2;处理C:喷施金棉露24 g/667m2,对水40 kg/667m2;处理D(CK):喷施清水30 kg/667m2.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的药剂,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植物免疫诱导可湿性粉剂、0.136%吲哚·赤霉素·芸苔素、生防菌拌种剂、60%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对马铃薯拌种及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拌种处理,0.136%吲哚·赤霉素·芸苔素30 g/hm~2+植物免疫诱导可湿性粉剂750 g/hm~2苗期始喷施2~3次,间隔7~10 d处理,能有效降低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增加马铃薯产量,提升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药效试验评估40%咪鲜胺?氟环唑SC、50咪鲜胺铜盐SC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纹枯病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防治赤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40g/667㎡、30g/667㎡和50%咪鲜胺铜盐SC 50g/667㎡,防效分别为86.05%、78.45%和80.00%;对纹枯病防效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40g/667㎡和30g/667㎡,防效分别是69.91%、52.66%;对纹枯病、赤霉病、锈病防治效果均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30-40g/667㎡,在小麦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田蛴螬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进行了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利用60%高巧FS30ml/667m2拌种、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00g/667m2拌种、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50g/667m2拌种、75%乐斯本WG200g/667m2拌种均具有较好的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效果,防效分别为85.71%、75.23%、72.88%、72.56%。其中,60%高巧FS30ml/667m2拌种效果最佳,其安全低毒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秀花生拌种剂。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初孵幼虫对锐劲特较敏感(b值〉2,LC50约为0.04~0.06mg/kg),对Bt的敏感性则较差(b在1.4~2.0;LC50约为5~8mg/kg),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实验筛选出Bt和锐劲特不同组合对二化螟联合毒力效应在1:1至1:3的配比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且随着Bt所占份额的提高,共毒系数值有增加的趋势。结合田间药效和经济效益,选用Bt:锐劲特=1:1的配方,经田间小区实验结果表明:2%锐劲特·Bt制剂田间用量60g/667㎡、75g/667㎡、90g/667㎡处理22d后的防效分别为:60.34%、67.73%、71.32%,高于对照药剂16000单位Bt50g/667㎡处理样。对复配药剂进行毒性测定表明:2%锐劲特·Bt制剂属低毒类农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申报方案要求,设简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单产为1110.8㎏/667㎡,习惯施肥处理单产为942.5㎏/667㎡,有机肥处理区产单为792.1㎏/667㎡,无肥区处理单产为456㎏/667㎡。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68.3㎏/667㎡,增产率为17.86%,新增肥料投入130.8元/667㎡,新增纯收入205.8元/667㎡;配方施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增产318.7㎏/667㎡,增产率为40.23%,配方施肥比施有机肥新增肥料投入305.4元/667㎡,新增纯收入332.0元/667㎡;配方施肥处理比无肥区处理增产654.8㎏/667㎡,增产率为143.62%,新增肥料投入435.4元/667㎡,新增纯收入874.0元/667㎡,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相对比,氮的利用率提高2.9%,磷、钾的利用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葡萄绿色高效生产,促进葡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葡萄霜霉病绿色、节本防控,试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阿泰灵、绿地康3号、维大力、粘虫板、绿盲蝽诱捕器、打药和锄草方式进行综合性研究,试验采用喷施生物药剂并减施化学农药的不同喷施方式对4年生峰光葡萄进行处理,并测定其霜霉病发病率及果实成熟情况。结果表明,在张家口地区采用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人工锄沟+机器旋耕+机器喷施农药+加施绿地康3号500倍液并减施40%杀菌剂+ 0.1%阿泰灵喷施2次并减施1次化学农药+0.1%维大力喷施2次并减施1次肥料+采用5m间距悬挂粘虫板和绿盲蝽诱捕器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防控成本降低281.2元/667 m2,峰光葡萄病害霜霉病发病率降低14.5%,霜霉病病情指数为2.9,对霜霉病的防治级别升为1级,增加峰光葡萄单粒重 2.58 g,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增加产量130 kg/667 m2。综合考虑,通过应用葡萄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为葡萄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开展了新型植物免疫诱抗蛋白质剂阿泰灵对青稞和燕麦草增产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阿泰灵处理,青稞比对照增产23.09%;燕麦草比对照增产17.80%。  相似文献   

16.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不同用量及与其他杀虫剂、抗菌剂混合拌种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对花生蛴螬均有一定的控制和防治效果,其中以"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 ml/亩+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 ml+水200 ml"处理治虫效果更好,"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 ml/亩+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 ml+水200 ml+硅唑多菌灵(50%多菌灵+5%氟硅唑)50 g/亩"有效荚果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本试验认为,25%普草克可分散油悬浮剂在小麦4- 5叶期200g/667㎡对麦田抗性罔草株防效达92.2%、鲜重防效达91.8%;在麦苗7-8叶期250g/667㎡+50%异丙隆125g/667㎡,株防效为90.6%、鲜重防效87.3%。施药后麦苗叶色略有退绿现象,对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在孕穗期施药后小麦药害较重,不宜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新疆杨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对照,用3种浓度的植物喷施灵肥液(0.65、1.30、2.60 g/L)喷施一年生新疆杨扦插苗。测定处理前后植株的株高、地径。喷肥后3~5 d内,光合测定仪进行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经植物喷施灵处理后,新疆杨苗木的生长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60 g/L植物喷施灵处理新疆杨株高净生长量最大为5.19 cm,地径的净生长量4.19 mm。植物喷施灵各处理均提高了新疆杨叶片的光合速率。2.60 g/L植物喷施灵处理明显缓和了新疆杨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结论]2.60g/L植物喷施灵处理促进新疆杨生长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9.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30g/hm2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以300g/h㎡10%吡虫啉WP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3d 30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2.55%、76.62%、87.73%,药后20d的防治效果为68.18%、76.21%、81.55%。[结论]45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在白术叶枯病始病期每667 m2喷施10亿·mL-1枯草芽孢杆菌120~240 mL,对白术叶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病指防效达451~786,每667 m2挽损产量171~311 kg,极显著优于每667 m2喷施对照药剂50%甲基硫菌灵150 g。考虑防效与用药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推荐每667 m2使用10亿·mL-1枯草芽孢菌150~210 mL,即可达到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