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对黄牛输卵管各部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为生殖生理学和胚胎工程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黄牛输卵管伞和漏斗部为膜性结构,由两侧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中央的疏松结缔组织共同构成,没有肌层和外膜。壶腹部和峡部均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和基细胞共同构成,固有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峡部尚含有浆液性腺泡。黏膜层形成大小不等的初级纵行皱褶。漏斗部和壶腹部的大初级皱褶又分出数量不等的次级皱褶和三级皱褶;峡部只有初级皱褶,无次级皱褶和三级皱褶。肌肉层由内斜、外环两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大部分为浆膜结构,在输卵管系膜侧为结缔组织的外膜。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讨黑熊胆囊的组织学特点,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黑熊胆囊壁的微细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熊胆囊壁是由黏膜、肌层、外膜构成,黏膜层分为黏膜上皮和固有层,黏膜上皮主要由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无杯状细胞,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发达的由单层矮柱状上皮细胞围绕形成的管状腺;黏膜上皮和管状腺上皮细胞核均位于细胞中下部,核上胞质内均含有PAS反应强阳性颗粒,且在黏膜上皮表面和黏膜固有层管状腺腔内可见少量PAS阳性分泌物。肌层为平滑肌,肌纤维方向不规则。外膜为浆膜。  相似文献   

4.
绿海龟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组织学切片方法,对绿海龟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除口腔和泄殖腔外,消化道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组成.消化道各段的结构差异主要集中在黏膜层和肌层.其中食管黏膜存在特殊的高度角化倒齿结构,而非常见的皱襞,且食管黏膜层下有较发达的纵行骨骼肌.食道的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小肠和大脑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除食管外,消化道各殷的肌层均由内环外纵的平滑肌组成,且环形肌均较纵行肌发达.肠道各段黏膜固有层中均有见弥散的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极北鲵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学结构,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表明:极北鲵的消化道各部分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具食道腺;胃部固有膜内具胃腺;小肠和大肠上皮内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未见肠腺。  相似文献   

6.
家禽肠道黏膜的作用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才  郑素玲 《中国家禽》2007,29(11):47-49
家禽肠道黏膜由黏膜上层、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之间分布有许多杯状细胞,还有银亲合细胞,特别是十二指肠前段,这种细胞更多。固有膜由含有较多细胞成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血管、神经和肠腺,有时还有弥散性淋巴组织,在局部  相似文献   

7.
探究滑鼠蛇胃、肠道的显微组织结构与特征,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养殖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的胃、肠道进行光镜下的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胃部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内有泡状腺和单管状腺两种腺体;胃腺中Ⅱ型细胞为未分化的主细胞与壁细胞,肌层由内环行肌和外纵行肌两层构成。小肠褶皱发达;黏膜上皮由大量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小肠缺乏肠腺与黏膜下腺。大肠存在褶皱,没有肠腺。滑鼠蛇胃肠道可容纳大量食物,其消化能力弱于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山羊舍饲提供形态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参考依据,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山羊在放牧及舍饲3,6,9,12个月各不同阶段皱胃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山羊皱胃肌层厚度舍饲组与放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山羊皱胃腺区高度舍饲组与放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舍饲时间的延长增长高度不断增加;山羊皱胃黏膜...  相似文献   

9.
双峰驼前胃腺囊区的组织学及腺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双峰驼前胃腺囊区的组织结构和腺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峰驼前胃3个腺囊区的组织构造基本一致,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每个腺囊区都可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有腺部表面衬以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较厚,含较多的黏液腺,腺细胞主要为黏液细胞,另有少量的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牛、羊真胃贲门腺中的同类细胞相似。无腺部的构造与非腺囊区类似,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明显;固有层薄、无腺体分布;黏膜肌层薄且不连续。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讨犬的生殖生理学,试验以诱导发情后母犬生殖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诱导发情后母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诱导发情后犬卵巢外观呈葡萄串状,镜下可见大量黄体、少量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诱导发情后母犬输卵管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主要是由纤毛上皮细胞、分泌细胞构成的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固有层可见由纤毛上皮和分泌细胞围绕形成的管状腺,PAS反应可见分泌细胞的游离面和管状腺内有少量的阳性物质;诱导发情后母犬子宫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固有层内可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发达的管状腺,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内含有少量PAS阳性物质,表面覆盖一层PAS阳性物质,而腺腔内含大量PAS阳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肉用绵羊在相同舍饲条件下皱胃组织学的变化,通过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皱胃肌层最厚,其次是蒙古羊,最薄的是德国美利奴羊,且各品种羊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品种羊之间皱胃黏膜下层的比较亦遵循了皱胃肌层的变化规律,萨福克羊皱胃黏膜肌层最厚,最薄的是蒙古羊。各品种羊皱胃腺区高度比较,蒙古羊与无角陶赛特羊、萨福克羊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德克赛尔羊、德国美利奴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幽门部与胃底部肌层比较,德克赛尔羊与萨福克羊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德国美利奴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牦牛发情周期子宫组织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发情周期牦牛子宫的组织结构及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子宫壁具有3层结构,分别为黏膜(子宫内膜)、肌层(子宫肌层)和浆膜(子宫外膜)。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在卵泡期为单层柱状上皮,在黄体期上皮高度明显增加,为假复层柱状上皮。表面上皮主要由分泌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组成。分泌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2种。亮细胞呈柱状,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弱嗜酸性;暗细胞呈两侧压扁的细条状,胞质强嗜酸性。腺上皮的细胞组成与表面上皮相似。PAS反应可见黄体期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腺上皮和基质中阳性分泌颗粒较卵泡期的多。卵泡期固有层内偶见嵌套腺管、扩张腺管和弥散淋巴组织,但黄体期固有层内仅偶见嵌套腺管。此外,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厚度显著增加(P0.01)。黄体期子宫内膜腺管的平均直径、单个腺管的面积和周长、每平方毫米内腺管的总面积和总周长都较卵泡期的大,差异极显著(P0.01),而每平方毫米内腺管的数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见,牦牛子宫的组织结构在发情周期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肠胃炎、便秘和腹泻等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竹鼠养殖和野生保护的一大难题。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中华竹鼠空肠和回肠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为其物种的延续保存和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技术、石蜡组织制片技术(H-E染色),以及使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华竹鼠的空肠和回肠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显微摄影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竹鼠空肠与回肠的黏膜上皮层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含有许多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回肠相比于空肠,其绒毛增高,肠腺数量相对减少,隐窝深度相对增大,黏膜肌层更发达,肌纤维间隙少。空肠的黏膜层含有两层颜色深浅不同的隐窝,回肠黏膜肌层和肌层外都有一层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4.
用组织切片方法观察研究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只8~9月龄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瘤胃粘膜的组织学变化。光镜观察结果表明:瘤胃的黏膜层内无黏膜肌层;瘤胃黏膜上皮的角化层以干草羊的最厚,其次为放牧羊,最薄的是青草羊。上皮细胞的形态:放牧羊中间层是多角形,基底层是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青草羊和干草中间层和基底层不一致,有圆形、椭圆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不整齐。瘤胃胃壁乳头的发达程度以干草羊的最高,其次为青草羊,最矮的是放牧羊。  相似文献   

15.
彩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胞结构作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由柱状上皮构成,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即分泌5-羟色胺的EC细胞);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黏膜皱襞不发达,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可达黏膜层的1/2或2/3,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棘胸蛙消化系统结构与食性功能的关系,采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宏观及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棘胸蛙口咽腔含有纤毛柱状上皮、丰富的单细胞腺体和多细胞舌黏膜腺、颌间腺体,还有味蕾结构。食道具复层纤毛上皮,无味蕾,食道腺极发达。胃上皮黏膜层中有大量胃小凹和杯状细胞,具黏膜肌;胃腺发达,胃腺细胞胞质含嗜酸性颗粒,分泌黏液类型在贲门、胃体、幽门中主要呈Ⅲ-Ⅳ-Ⅲ型变化。十二指肠绒毛细长密集,回肠、直肠逐渐缩短,在黏膜层的固有膜中无小肠腺分布,肠壁较薄,杯状细胞在肠道各段较丰富,呈高—低—高变化。直肠黏膜上皮中含有巨型杯状细胞,固有膜有管状直肠腺散布。泄殖腔为复层立方上皮,具有泄殖腔腺。肝实质中肝小叶界限不明显,肝血窦丰富,肝内有大量色素细胞成团分布。胰脏独立存在,外分泌部胰腺组织发达,胰岛分散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鸵鸟与其他鸟纲动物排泄行为差异的形态学,试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8只非洲鸵鸟输尿管和泄殖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鸵鸟的输尿管管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其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部分为单层柱状或变移上皮;泄殖道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及少量变移上皮,其中分布许多杯状细胞。说明非洲鸵鸟输尿管和泄殖道的组织结构不同于其他鸟纲动物,其泄殖道不但有贮存大量尿液的功能,而且还对水分有重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40、60、120、180和240日龄(d)的滩羊网胃,应用石蜡切片法比较网胃底黏膜上皮厚度、乳头高度和宽度、肌层厚度等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舍饲滩羊网胃壁都有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4层结构;黏膜上皮都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基底部细胞变化较明显,从40 d到120 d上皮基底为立方形细胞,层数逐渐减少,180 d和240 d上皮基底形成一层柱状细胞;上皮表层在120 d有脱落细胞,180 d和240 d上皮轻度角化;应用显微测微尺测得黏膜上皮厚度、肌层厚度、乳头高度和乳头宽度从40 d到240 d依次增加,黏膜上皮厚度和乳头宽度变化不明显。说明舍饲滩羊网胃壁组织形态随日龄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所测定各日龄上皮角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3.5岁龄公牛咽部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以研究牛咽部不同部位显微结构。[方法]使用石蜡切片及HE和PAS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牛咽部不同部位组织形态及细胞类型。[结论]牛鼻咽部黏膜层属于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结构,其间有大量的杯状细胞,没有角质层;喉咽部和口咽部属于复层扁平上皮结构,其间没有杯状细胞,有角质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如何降低香猪消化道疾病发生率,提高香猪的饲养水平,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香猪的胃组织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猪胃壁由四层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为柱状上皮,上皮向黏膜深部凹陷形成胃腺;肌层由三层平滑肌构成;浆膜层主要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但间皮覆盖率较高。这些说明了香猪胃的显微组织结构与普通猪种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