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技术等方法对西藏那曲市多起牦牛猝死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牦牛脏器中分离得到3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AD-01、AD-02和BG-01。其中AD-01和AD-02分离株属于A型,BG-01分离株属于C型。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分析发现,AD-01和AD-02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与中国近年来报道的分离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属于完全独立的一个分支;同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AD-01、AD-02分离株与BG-01分离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有一定差异,产生此现象的原因需进一步研究。本试验成功分离到3株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为牦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 (irp2)及LEE (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西藏拉萨市多地出现牦牛严重腹泻、便血甚至死亡的现象。试验旨在确定牦牛腹泻的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地区牦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新鲜牦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厌氧培养,通过培养特性及染色镜检进行初步鉴定;对可疑阳性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多重PCR毒素基因分型及cpe、netB、cpb2毒素鉴定,并进行cpa、cpb2、16S rRN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部分分离株生长曲线测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统计不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结果。【结果】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8株分离菌,在厌氧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在TSC培养基、5%脱纤维绵羊血平板、卵黄琼脂培养基上均呈现与产气荚膜梭菌相似的典型菌落,革兰染色为紫色大杆菌,初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XZ-1~XZ-8。分离株生化检测结果与产气荚膜梭菌相符;分离株均携带cpa和cpb2基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株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的相似性为97.3%~100%,在系统进化树中处于同一分支,而与屎肠球菌、大肠杆菌参考株处于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当前限抗禁抗后养殖场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1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9.2%;通过多重PCR对所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海南霉素与恩拉霉素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MIC值范围均为0.004~0.06μg/mL。海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梭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犬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2头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猝死警犬中分离获得了18株病原菌,经生化试验及毒素中和试验,确定为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针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共6对分型毒素基因的引物,对以前昆明地区分离的1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了与预期大小相同的6个基因片段,分别为233、196、324、446、567和665 bp。建立的PCR方法能同时用于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和毒素分型,较细菌毒素检测方法快速,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点,优化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方法,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粪样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呈半透明边缘不整的白色菌落,接种甘露醇卵黄琼脂和血琼脂平板,分别出现伴有卵磷脂酶乳光浑浊带的粉红色火山口状菌落和伴有双溶血环的灰绿色勋章样菌落。生化试验结果确认这些分离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粪样检测发现,阳性率分别为13.04%(3/23)和19.51%(8/41)。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麋鹿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方法简便快速,确实可行;麋鹿产气荚膜梭菌自然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麋鹿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8.
无菌采取内蒙古通辽市某羊场病死羊肠道内容物、肝脏和肺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从十二指肠内分离到的1株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再将其通过魏氏梭菌多重PCR试验、魏氏梭菌ELISA试验及16S rRNA PCR试验进行鉴定。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ELISA试验和16S rRNA试验均证实此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序列号为HQ808749.1(美国)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距离最近。结果表明,该羊病例所分离的致病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9.
从滨州某兔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兔产气荚膜梭菌,经细菌培养、形态学检查、生化特性鉴定、毒素中和试验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易感试验兔接种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产气荚膜梭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是引起畜禽及人类多种重要疾病的主要病原,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在禽类会引起鸡最重要的肠炎性疾病,给全世界带来巨大损失。本试验从安徽各地区的市场和超市分批进行采购冷鲜鸡,随后,对其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培养,进行生化试验、分子分型试验并研究青霉素等药物的抑菌效果,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对防控人的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和鸡的坏死性肠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产气荚膜梭菌cpe~+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相关资料,针对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cpe)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34株贵州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和分析。结果在34株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中有1株C型菌株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目的片段,经克隆测序后,该片段大小为233 bp,其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肠毒素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8.7%~100%,表明所扩增产物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肠毒素基因片段。本试验筛选鉴定出1株产气荚膜梭菌cpe+菌株,为今后进一步探讨产气荚膜梭菌性食物中毒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兔的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好地控制此病,本研究调查了青岛地区规模化兔场爆发此病时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及遗传多样性。2010年11月-2012年5月期间,采集青岛地区规模化养兔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兔的肝脏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Multiple—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型分析,应用ERIC-PCR方法分析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共分离到25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A型24株(96%),C型1株(4%)。用ERIC—PCR方法将25株分离株分于9个聚类中,其中V型为主要流行型。结果表明:青岛地区规模化兔场中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的毒素型主要为A型,且具有多种基因亚型,其中V型为主要流行型。此结果为该地区兔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牛场采集的3份疑似出血性肠炎病料中分离到8株产气荚膜梭菌,用PCR扩增保守基因16SrRNA,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再通过多重PCR方法扩增型特异性基因进行分离菌株的分型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8株产气荚膜梭菌之间16S rRNA基因同源型为100%,与GenBank参比序列同源性在99.8%以上,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次分离的8株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拥有共同起源,但与所用的参考菌株分属不同来源。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8株菌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A型。  相似文献   

14.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犬猝死症的主要病原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预防犬猝死症的疫苗。本试验以分离自犬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制苗菌株,首先对利用甲醛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脱毒的浓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脱毒后的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对小鼠和犬进行免疫,并对不同佐剂(铝佐剂和油佐剂)和不同免疫途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后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抗体效价最高可达6.25×104。产气荚膜梭菌铝胶灭活疫苗对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单次免疫(4mL/只)或2次免疫(2mL/只)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5/5)。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犬A型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犬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从一例被魏氏梭菌感染的小尾寒羊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的致病菌,经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微生物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试验,来证明该致病菌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对梭菌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本试验的结果为今后小尾寒羊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的预防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调查不同动物A型产气荚膜梭菌流行情况及α毒素基因同源性,本试验从不同地区共采集病料307份,其中鸡133份(包括肉鸡112份、蛋鸡21份)、鸭65份、犬31份、猪14份、兔子20份、小鼠9份、牛粪便18份、鸵鸟粪便17份。取肠道内容物和粪便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和毒素基因分型,并检测cpe、β2毒素基因携带率;从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挑选18株进行α毒素基因扩增,将所得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307份样品中68份(22.1%)呈产气荚膜梭菌阳性,不同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介于5.9%~44.4%;6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α毒素基因阳性率为100%,所有分离株毒素基因分型均为A型,未检测到cpe毒素基因,β2毒素基因总阳性率为63.2%;分离株与NCBI参考菌株α毒素基因相似性介于97.8%~100%。结果表明,不同动物α毒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调查为研发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通用疫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餐厨废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鉴定,试验采用TSC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显微镜检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并提取细菌基因组,设计、合成产气荚膜梭菌α、β、ε与ι毒素基因引物,配制PCR反应体系并设置反应条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在TSC培养基上产生黑色菌落,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有α毒素基因得到良好扩增。说明此次分离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商品肉鸡梭菌性肠炎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本试验对收集的不同养殖模式的具有肠炎症状的肉鸡肠道内容物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菌株毒素类型鉴定以及动物试验,并对其中的43株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也对不同宿主来源的14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患病鸡肠道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且肠道内容物活菌数量达10~6CFU/g以上;动物试验结果显示,攻毒菌液上清的小鼠在观察期内死亡并表现出明显的坏死性肠炎症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菌株耐药性存在差异;同源性分析发现,不同宿主来源的14株产气荚膜梭菌无明显宿主特异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肉鸡梭菌性肠炎的了解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苏州某梅花鹿场 1头猝死梅花鹿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在死亡鹿体内分离到 1株G+ 、无芽孢、有荚膜、粗大正直的杆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中和试验和多重PCR方法证明所分离到的细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证实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引起此例梅花鹿猝死症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犀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然死亡的犀牛肠管中,分离到一株套氧菌,经鉴定为致病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血平皿套氧培养,产生双环溶血的菌落,用产毒培养基培养,其上清液静脉注射0.2ml可致死小白鼠。证明该菌是造成犀牛死亡的病原。血清中和试验结果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该分离物鉴定为致病性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