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1])。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多见于3~12月龄猪,病程2~4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目前该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呈散发或流行性发生,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也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本试验按常规方法,从疑似患有急  相似文献   

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病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表现为一头或多头病猪突然死亡,多数病猪有明显临诊症状,体温升至42℃以上,稽留,虚弱,行动困难,食欲减退,皮肤、浆膜出血;亚急性皮肤型多良性经过,皮肤形成界限明显的棱形或方形疹块,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初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压之不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颜色逐渐消退,数日后可自行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后发病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亚急性型猪丹毒表现为发病猪皮肤疹块和发热,常有皮肤感染症状。全身治疗用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钠、青霉素钠等,配合解热镇痛药(如安痛定注射液)和消炎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皮肤感染用碘剂涂擦有很好的疗效。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猪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猪丹毒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的丹毒丝菌属。猪发病后,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出现皮肤疹块,慢性型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我校牧场3年来发生了33例慢性关节炎型猪丹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属于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则主要侵害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偶见于其他家畜。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以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皮肤型多见,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猪丹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以高热,出现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为特征。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3~12月龄猪,其病程为2~4 d。1流行病学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常发生于炎热多雨季节,而冬春较少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病类型不同,临床特征也表现不同: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即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表现为疣状心内膜炎和纤维素性关节炎.本病一直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型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疹块型”及“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该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3-6月龄猪和母猪。一般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偶尔可见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主要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慢性皮肤坏死。猪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在感染动物的组织触片或血片中,呈单在、成对或小丛状,从慢性病灶中分离的菌呈不分枝的长丝状。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主要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慢性皮肤坏死。猪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在感染动物的组织触片或血片中,呈单在、成对或小丛状,从慢性病灶中分离的菌呈不分枝的长丝状。本菌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可称土壤性病原微生物。2%福尔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SE),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猪丹毒病有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三种,其中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很少见报道。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来说,慢性型猪丹毒病多由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但笔者在临床所见的两起原发性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病例皆为仔猪,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启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257-25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原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采食病变皮肤疹块、肝、肾等组织触片,可见纤细、平直的小杆菌,菌体有的成对排列,有的成丛排列。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多见于6月龄前后的架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人也可感染本病,称类丹毒。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型。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可达80%~90%,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全身病变,亚急性型表现为特征性疹块病变以及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型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  相似文献   

17.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性、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丹毒杆菌可感染多种动物,但以猪最敏感。主要感染3~12月龄猪,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季为多,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2013年7月,某规模猪场产仔房一个产仔单元的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出现精神沉郁,高热(体温41.5~42.5℃),废食,全身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皮肤疹块。整个发病期间死亡母猪10多头,仔猪20多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细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型后多表现为心内膜炎、增生性关节炎及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在临床上有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几种,其中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由于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而对养猪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一、猪丹毒 此病系感染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败血型或疹块型的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心跳加快,四肢和腹部等处出现疹块,凸出于皮肤表面,不食,有时呕吐,眼潮红充血。慢性型则多表现为四肢关节发生慢性关节炎。 防治办法:1.用5%~10%的石灰乳刷洗猪圈,将病猪及时隔离饲养,死猪要深埋。2.以防为主,要早期给猪打猪丹毒预防针进行免疫。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