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OBP)基因(SlitGOBP2)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Slit-GOBP2蛋白在斜纹夜蛾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斜纹夜蛾为试验材料,分别收集并提取斜纹夜蛾卵、1~6龄幼虫、蛹共8个不同发育时期和雌、雄成虫触角、喙、胸、前足、中足、后足、腹部、翅膀共16个不同组织的RNA;以斜纹夜蛾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半定量RT-PCR分别对SlitGOBP2基因在雌、雄虫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itGOBP2基因在斜纹夜蛾雌、雄虫的触角、喙、胸、前足、中足、后足、腹部和翅膀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雌、雄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均最高,在雌虫的喙、前足、后足和翅膀次之且明显高于雄虫的相应部位;雌、雄虫胸部和腹部的表达水平基本相同;而雌虫在中足的表达水平略低于雄虫.SlitGOBP2基因在斜纹夜蛾1~4龄幼虫和蛹后期均有表达,且在1龄幼虫和蛹后期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卵期、5和6龄幼虫中不表达.[结论]SlitGOBP2蛋白除具有取食、寻找寄主和产卵场所等基本功能外,雌虫可能还具有感受其他特殊信息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BdorPDI。测序结果表明,BdorPDI开放阅读框全长1 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该序列有PDI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N端含有信号肽序列;在序列的N端及C端具有二硫键/巯基氧化还原位点CGHC;在C末端含有内质网滞留信号肽KDEL。进化树分析表明:桔小实蝇的PDI蛋白序列与脊椎动物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的序列(XP003217370)一致性最低,为49.3%;与双翅目昆虫刺舌蝇(Glossina morsitans)的序列(ADD20271)一致性最高,为76.3%。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orPDI mRNA在桔小实蝇1~3龄幼虫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在1d蛹中的BdorPDI 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其表达量是基准含量的536.50倍,且随着蛹的发育,BdorPDI mRNA表达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桔小实蝇二硫键异构酶在化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小菜蛾表皮蛋白基因(Plutella xylostella cuticular protein,PxyICP),分析其序列特征和发育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PxyICP在小菜蛾表皮形成中的生理功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小菜蛾为试验材料,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PxyICP,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PxyICP mRNA在小菜蛾不同发育时期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的PxyICP基因开放阅读框长531 bp,编码17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18.90 kD,等电点为5.32.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表皮蛋白第1~16位氨基酸是参与跨膜蛋白转移的信号肽,且该序列具有昆虫表皮蛋白CPR家族中RR-1型保守基序的典型特征.不同发育时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xyICP在小菜蛾各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不同,其中PxyICP在2、3和4龄幼虫、蛹和成虫中的表达量分别是1龄幼虫的2.43、0.51、0.63、3.19和12.32倍,以在成虫的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克隆获得PxyICP基因,根据其发育表达模式推测PxyICP蛋白参与小菜蛾成虫表皮的硬化和黑化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BdorPDl.测序结果表明,BdorPDI开放阅读框全长1497bp,编码498个凉基酸.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该序列有PDI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N端含有信号肽序列;在序列的N端及C端具有二硫键/巯基氧化还原位点CGHC;在C末端含有内质网滞留信号肽KDEL.进化树分析表明:桔小实蝇的PDI蛋白序列与脊椎动物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的序列(XP_003217370)--致性最低,为49.3%;与双翅目昆虫刺舌蝇(Glossina morsitans)的序列(ADD20271)一致性最高,为76.3%.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orPDI mRNA在桔小实蝇1~3龄幼虫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在1d蛹中的BdorPDI mRNA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其表达量是基准含量的536.50倍,且随着蛹的发育,BdorPDImRNA表达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此可见,桔小实蝇二硫键异构酶在化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亲代和F1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确定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的亚致死剂量LC20和LC40,分别用该剂量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观察其对斜纹夜蛾亲代和F1代的亚致死效应.【结果和结论】经溴氰虫酰胺LC20剂量0.04 mg·L-1和LC40剂量0.07 mg·L-1处理斜纹夜蛾3龄初期幼虫72 h,与对照相比,幼虫从3龄到6龄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2.39和4.32 d,化蛹率(分别为78.67%和60.33%)和羽化率(分别为72.12%和61.28%)均显著降低,处理组雌、雄蛹质量均增加.LC4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1 356.67粒)和卵孵化率(59.26%)显著低于对照,而LC2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对蛹历期、成虫历期以及雌性比均没有显著影响.溴氰虫酰胺处理也同样延长了斜纹夜蛾F1代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化蛹率,但对F1代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以及溴氰虫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核型多角体病毒不仅直接感染幼虫,也与宿主成虫的生殖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摄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 NPV)时对其生殖力和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通过补充营养摄入病毒后,其生殖力所受影响因成虫日龄不同而异,随日龄增加,病毒的影响减弱。羽化后第1天即1日龄成虫摄入病毒,其平均产卵量和残留卵量分别为221.6和163.7粒/雌,均显著低于对照(390.5和237.5粒/雌),交配次数也显著降低;4日龄成虫摄入病毒,生殖力未受影响。成虫寿命均未受到病毒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斜纹夜蛾卵巢发育分成5级;病毒对1日龄雌蛾卵巢长度有影响,雌蛾在摄入病毒1 d后时,卵巢管长度显著低于对照,但此后又与对照无差异,病毒对2日龄成虫卵巢管长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斜纹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SlAK,其GenBank登录号为HQ84071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1373 bp,其中5′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65和240 bp;其开放阅读框位于66~1133 bp,编码35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氨酸激酶基因蛋白序列享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序列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酶活性部位氨基酸序列CPTNLGT、酶活性位点氨基酸和能形成离子耦合结构的氨基酸。SlAK基因在斜纹夜蛾幼虫的头部、中肠、脂肪体和体壁内均有表达,以在中肠内的表达水平最高;SlAK基因在斜纹夜蛾幼虫不同发育期的表达量不同,mRNA表达水平在3龄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斜纹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SlAK,其GenBank登录号为HQ84071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1373 bp,其中5′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65和240 bp;其开放阅读框位于66~1133 bp,编码35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氨酸激酶基因蛋白序列享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序列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酶活性部位氨基酸序列CPTNLGT、酶活性位点氨基酸和能形成离子耦合结构的氨基酸。SlAK基因在斜纹夜蛾幼虫的头部、中肠、脂肪体和体壁内均有表达,以在中肠内的表达水平最高;SlAK基因在斜纹夜蛾幼虫不同发育期的表达量不同,mRNA表达水平在3龄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SpLPDI)的表达特性以及在莱氏野村菌入侵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为深入探讨斜纹夜蛾应答莱氏野村菌侵染的免疫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斜纹夜蛾脂肪体抑制差减杂交文库(SSH)中筛选的PDI 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结合SMART RACE技术,克隆SpLPDI的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半定量RT-PCR和定量qPCR进行该基因的组织分布与差异分析;用qPCR研究SpLPDI被莱氏野村侵染诱导后的表达特性;用原核表达来研究其蛋白特征。【结果】斜纹夜蛾SpLPDI的cDNA全长为2 367 bp,包含1个1 485 bp的ORF,编码49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pLPDI含有1个17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2个硫氧还蛋白的活性域和1个RDEL内质网定位信号肽,且具有典型的PDI蛋白家族a-b-b′-a′的结构特点;同源序列对比分析发现SpLPDI蛋白在a和a′结构的活性域和内质网定位信号肽均极为保守;进化分析表明,斜纹夜蛾SpLPDI与家蚕的亲缘最近,与隐孢子虫和黑曲霉的亲缘较远。表达谱分析表明,SpLPDI在所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脂肪体次之,头部最低。经莱氏野村菌诱导后,SpLPDI在脂肪体和中肠中表达均有显著上调表达,但是在脂肪体的上调幅度比中肠的大。克隆的SpLPDI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大量可溶蛋白。【结论】从斜纹夜蛾中克隆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SpLPDI,在莱氏野村菌的诱导下有显著上调表达,可能与斜纹夜蛾相关的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花绒寄甲过氧化物还原酶6基因(Prx6),分析其在花绒寄甲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进一步揭示花绒寄甲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花绒寄甲成虫转录组数据库获得Prx6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Prx6在花绒寄甲发育和衰老阶段的表达量。【结果】从花绒寄甲成虫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取了2个Prx6基因,分别命名为Prx6-1和Prx6-2,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依次为654和672bp,分别编码218和224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均属于1-Cys家族,并且与鞘翅目的赤拟谷盗Prx6-1和Prx6-2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71%和82%。发育阶段的定量结果表明,Prx6-1在2龄幼虫、蛹和初孵成虫体内的表达量较高,在6龄幼虫体内的表达量最低;Prx6-2在2龄和4龄幼虫体内表达量较高,在6龄幼虫体内表达量最低。在成虫衰老过程中,2个Prx6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出随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花绒寄甲Prx6基因影响其发育,特别是在2龄和6龄幼虫期。在花绒寄甲衰老过程中,2个Prx6基因的表达量随其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