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究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凋落物对林下种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印度紫檀凋落物与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和凋落物对金花茶树高、地径、冠幅、花朵数量和活性成分均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好,凋落物处理的金花茶单花质量最大。凋落物处理的土壤物理性质在0~20和20~40 cm土层最好。运用隶属函数法可得复合肥+复合微生物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凋落物处理。印度紫檀凋落物分解产生的养分能显著促进林下金花茶生长和开花。本研究可为林下栽培金花茶免施肥复合经营方式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花茶林下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花茶进行林下人工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适当稀疏的林分种植金花茶有利于促进金花茶生长,有利于提高金花茶叶生长量,有利于促进金花茶提早开花;(2)金花茶不宜在积水的地方种植;(3)培育壮苗有利于提高金花茶种植成活率及促进其生长;(4)加强对林下人工种植的金花茶抚育管理是促进金花茶生产,提高叶生长量和促进提早开花的有效措施;(5)不同的金花茶种类即使在同一林地条件下同一栽培措施,高生长和叶生长量也不相同,其中普通金花茶的高生长及叶生长量明显高于显脉金花茶。  相似文献   

3.
以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1.5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沉香苗期土壤环境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在不同时期变化不一致。土壤养分在不同月份及不同处理间变化情况不同,土壤铵态氮N1处理时最高,土壤速效磷均在施肥处理时显著高于ck,土壤速效钾在施肥1个月时低于ck,3个月时,叶面肥处理(N2)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其余施肥处理仍显著低于ck。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高品质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叶,以自研有机菌肥、普通有机肥和化肥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抽梢率及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4月,自研有机菌肥与普通有机肥+追施化肥处理均可有效促进金花茶抽梢,使金花茶1年抽梢2次;2种处理的金花茶树高和冠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自研有机菌肥处理的金花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厚度和鲜叶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自研有机菌肥可提高金花茶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栽培模式下金花茶的光合特性及品质进行评价,以期为林下栽培金花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花茶在模式1(密度6.0 m×7.5 m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林下套种2.0 m×2.5 m金花茶)和模式2(密度4.0 m×5.0 m印度紫檀林下套种2.0 m×2.5 m金花茶)下净光合速率(Pn)较高,生长更快;模式2下金花茶花蕾数量最多,花中总多酚(7.02%)及总多糖含量(3.26%)均较高,叶片中总黄酮(21.88%)和总多酚含量(3.39%)的整年平均值最高;模式3(密度5.0 m×6.0 m荔枝林下套种2.0 m×2.5 m金花茶)常年透光率较低,导致金花茶Pn低,生长缓慢,花蕾数量最少,花中总多酚含量较低,叶片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的整年平均值最小。金花茶适宜种植在一定栽培密度的落叶林下,落叶林春夏季枝叶茂密为金花茶遮荫,秋冬季落叶有利于金花茶吸收阳光,促进其在较低气温条件下生长、开花,提高金花茶花及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林下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杉木与厚朴林下采用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措施不同措施套种多花黄精对林分胸径增幅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套种施栏肥、套种施有机肥、套种没施肥、纯林没套种。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套种施有机肥与套种施栏肥对杉木胸径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组之间对杉木胸径差异显著。厚朴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纯林没套种与其他各组对杉木胸径差异显著,套种施有机肥与套种施栏肥及套种没施肥之间对杉木胸径差异不显著,套种施栏肥与套种没施肥对杉木胸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10年生金花茶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施肥对天峨金花茶高冠生长和总黄酮含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年生金花茶试验林施肥处理的树高和冠幅普遍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12个施肥处理对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普通复合肥优于高氮高钾复合肥、增加微量元素硼作用不明显。可见,含P元素高的肥料能显著增加天峨金花茶叶片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了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及籽粒吸收富集重金属Cd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叶面肥对水稻叶色及植株无显著影响,水稻均正常生长。叶面肥的施加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效果表现为硅肥海藻酸黄腐酸钾硒肥。叶面喷施海藻酸和硅肥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稻米中的Cd含量,均降低6.25%(p0.05)。而施加硒肥和黄腐酸钾后,水稻籽粒Cd含量却显著增加,较对照增加12.42%和11.80%(p0.05)。综上,叶面喷施海藻酸和硅肥有利于水稻的安全利用与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养分的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表现出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出高效油茶专用有机肥,选择不同分量鸡粪、油茶壳、茶籽饼,并配合相应氮磷钾硼速效肥比例和不同类型发酵剂,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试验实施,然后对发酵完全的各种有机肥养分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方对有机肥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极显著,油茶壳和茶籽饼对全钾含量影响最大,鸡粪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处理8全氮含量较高,处理9全氮含量最低,处理4速效氮含量最高,处理6速效氮含量最低;处理1全钾含量最高,处理5全钾含量最低,处理6速效钾含量较高,处理4速效钾含量最低;处理7全磷含量较高,处理9全磷含量最低,处理3速效磷含量较高,处理4速效磷含量最低;处理1有机质含量最高,处理6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配方有机肥呈中性;不同配方和不同发酵时间有机肥对墨西哥玉米草生物量相关指标影响差异极显著,施配方7有机肥处理玉米草生长最高,施配方5有机肥处理玉米草地上部分鲜重最大,施配方8有机肥玉米草地上部分干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苗木的扦插繁殖技术,提高穗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培育优质金花茶苗木,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单叶单芽扦插以及不同插穗(单叶单芽与两叶两芽)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中,R2(IBA 500 mg/L+NAA 200 mg/L)处理的单叶单芽插穗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1级不定根、根系效果指数均为最大。单叶单芽插穗生根率高达96.33%,比两叶两芽插穗生根率高29.66%。2种插穗类型扦插成活的苗木移栽18个月后,单叶单芽扦插苗保存率达到了100%,其扦插苗的地径、总鲜重、一级侧根数量以及主根粗显著大于两叶两芽扦插苗。今后在生产上可采用生长调节剂R2(500mg/LIBA+200mg/LNAA)处理单叶单芽插穗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2.
以肉桂及其同源根皮为原料,采用80%乙醇分别对两者进行回流提取,经系统溶剂法萃取得到两者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各极性部位对常见的3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质量的肉桂和根皮提取得到的各极性部位的质量、成分种类及含量均有所差异,其中石油醚部位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主要成分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差异较大;两者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此外根皮乙酸乙酯部位还含有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肉桂酯,根皮水部位含有D-半乳糖。肉桂石油醚部位、根皮石油醚部位、根皮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这3个部位的质量浓度均为500 g/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大于(17.62±0.22)、(25.21±2.09)和(12.82±0.30)mm,肉桂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较弱,肉桂和根皮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3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千层(Melaleuca)枝叶中提取茶树油,直接从生产的废水废渣中用水连续提取水溶性黄酮,浓缩干燥制备白千层黄酮。结果表明,提取的茶树油质量达到ISO 4730:2017标准,产品黄酮含量为18.1%。  相似文献   

14.
如何降低游离甲醛含量一直是脲醛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TiO2)改性脲醛树脂,探索在紫外光(波长λ=365nm)照射下,纳米TiO2对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催化降解效果。通过分析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研究了光照类型、时间以及纳米TiO2的含量对光降解甲醛的影响。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表征了光催化降解游离甲醛对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脲醛树脂的降醛处理中,加入尿素质量1%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室温下紫外光照时长48h,可以获得36.7%的游离甲醛降解率。紫外光照可以促进脲醛树脂的固化,使其固含量和粘度上升,固化时间缩短,但对脲醛树脂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硝化细菌在氨氮、亚硝酸盐的转化和去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硝化细菌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当前硝化细菌工程应用优缺点以及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硝化细菌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1年生铁力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应用4种光照条件(CK、T_1、T_2、T_3,透光率分别为100%、45.7%、13.9%、6.3%)进行盆栽试验,探索铁力木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确定铁力木幼苗的最佳光照环境。结果表明,在T_1条件下,苗木苗高、高径比为最高,在低遮荫条件下促进苗木生物量积累,在T_3条件下苗木生长受到了抑制。因此,得出铁力木苗木在T_1条件(透光率45.7%)下最有利于铁力木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19.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81株核桃(Juglans regia)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核桃优良种质的分布情况、表型遗传及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核桃优良种质集中分布在海拔700~1500m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及红水河两岸。海拔及温度与核桃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核桃青皮厚度、核壳厚度、亚油酸及硬脂酸呈负相关,核桃品质与海拔总体呈正相关。对不同海拔之间核桃优良种质的青皮厚度、三径、单果重、出仁率和核壳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单果重及青皮厚度皆在海拔300~500m最大,而三径均值则在这个海拔时最低,仅有青皮厚度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达到显著。核仁蛋白(21.24%)、亚油酸(63.88%)及硬脂酸(3.91%)含量在海拔1301~1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63.03%)与亚麻酸(63.76%)含量都在海拔300~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亚油酸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海拔及年均气温皆会对核桃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